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doc(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二一年十一月 编制: 吴晓峰 曲风臣 李 强 陈希章 张东明 韩秋燕 张 丽 余黎明 于殿名 审核: 吴晓峰 审定: 李君发目 录1 总 论11.1 园区“十二五”规划研究背景11.2 规划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21.3 规划研究的主要依据32 吉林化工园区“十一五”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92.1 园区“十一五”发展现状分析92.2 园区基础设施条件142.3 发展优势192.4 存在问题223 园区“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253.1 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253.2 区域竞争环境分析313.3 未来发展趋势353.4
2、区域重点相关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404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454.1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454.2 “十二五”发展思路及发展定位464.3 发展目标515 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方案535.1 产业发展重点535.2 “十二五”重点发展项目535.3 产业布局方案676 循环经济及节能减排706.1 循环经济构想706.2 节能减排规划756.3 公用工程一体化设计796.4 工业气体供应一体化设计方案856.5 工业管廊一体化设计方案866.6 消防站一体化设计方案867 规划效果分析877.1 投资规模分析877.2 经济效益分析887.3 社会效益分析897.4 环境效益分析90
3、8 风险分析919 规划实施措施建议939.1 积极争取资源,夯实发展基础939.2 抓紧实施各产业组团的重点项目939.3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949.4 优化建设方式,推动战略联盟949.5 推动与相关产业的企业进行合作949.6 园区的建设要坚持一体化原则949.7 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949.8 搭建研发平台959.9 建立信息工程959.10 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959.11 做好区域内的居民搬迁工作969.12 落实污染物排放指标961 总 论1.1 园区“十二五”规划研究背景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吉林化工园区)于2008年10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享
4、受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政策。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汽车配套化学品等产业。现有包括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吉化公司)、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化纤)等大型企业在内的化工企业240余家,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主要炼化产品115种,总产品品种超过1000余种,覆盖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化肥、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产品等多个领域,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十一五”期间,吉林化工园区实现了快速发展。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吉林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管委会通过加强协调、整合
5、资源,园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吉林化工园区化工产值达到590亿元,占吉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的47.5%,在吉林省省内化工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从明年起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吉林化工园区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吉林化工园区平稳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6、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远未消除,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能源价格震荡,国际贸易关系更加微妙。在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石油和化学工业更是面临资源制约增大、环保要求提高、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复杂局面,短缺经济已不复存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决策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吉林化工园区管委会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开展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通过规划研究,力求在战略层面上,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安排好产业布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园区特有的竞争优势;在
7、产业发展层面上,提出适合园区特点的发展思路,及重点发展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设计方案,进一步增强园区发展的实力;在总体布局发展层面上,紧紧围绕优势产业,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公用工程一体化建设方案。1.2 规划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1.2.1 研究范围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批复”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本规划研究范围位于吉林市城区北部,东起吉化炼油厂,西至长图铁路线,南靠松花江,北至万家村,规划总面积为70.6平方公里。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江北片区、经开片区和金珠片区三个片区。江北片区东起吉化炼油厂,西侧和南侧边界紧邻松花江,北侧边界为长吉高速公路,占
8、地面积为41.8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块,其中:吉化区块,占地面积为31.6平方公里;棋盘街区块,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八家子区块,占地面积为6.9平方公里。经开片区东部和南部靠近松花江,与江北片区隔江相望,西至长图铁路线,北部紧邻松花江支流通溪河,占地面积为18.0平方公里。金珠片区北起万家村,西至松花江,南部距离江北片区5公里,占地面积为10.8平方公里。1.2.2 规划主要内容一、通过对吉林化工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园区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发展潜力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二、通过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园区发展环境的分析,特别是与省内其他地区化工产业、周边省份(主要是辽宁、黑龙江)化工
9、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更加明确吉林化工园区“十二五”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之上,确定“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目标。三、提出吉林化工园区“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针对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及配套产业和汽车配套化学品等六大产业集群,提产业发展的规模目标、结构调整目标、产业布局方向以及科技创新、资源开发、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相关任务。四、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和现有的公用工程条件,按照一体化的理念进一步整合,提出公用工程一体化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并展望2020年。力争将吉林化工园区建成以现代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
10、为核心,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新能源和汽车配套化学品为特色,以产业共生、物质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为特征,生产技术国际领先,管理模式世界一流,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工生产基地。根据上述研究思路,编制完成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最终成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总报告(一本)-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子报告(三本)-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总体布局发展规划-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招商项目报告1.3 规划研究的主要依据本规划研究将
11、以近年来国家和吉林省市颁布的一系列与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和石化产业相关的重大产业政策为参考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对吉林化工园区“十二五”发展有较大影响作用的相关产业政策简介如下:(1)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开始实施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以吉林省为主体的图们江区域在我国沿边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快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是我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重大举措。吉林省的长春市、吉
12、林市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培育形成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挖掘对外开放合作的潜力,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促进与支撑作用。规划纲要提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要加快产业提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以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化工产业是长吉图区域将要重点发展的八大新型工业之一。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石化产业,支持中石油吉化公司积极推进石化产业向原料多
13、元化、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发展,建设吉林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依托吉林化工园区、长春高新区、吉林经济开发区,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以特种纤维材料、合成树脂与改性材料、合成橡胶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作为吉林省和长吉图区域最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吉林化工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将构建长吉图区域化工产业开发开放、对外合资合作的平台,成为区域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依托,落实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产业发展要求。(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进一步深化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
14、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等一系列意见措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和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市场规模容量将进一步扩大。(3)民间投资得到鼓励和支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0年上半年发布,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国家的这一导向将使民营资本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东北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地区,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有利于获得更为丰富的资本资源,推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4)吉林省工业产业跃升计划纲要的实施为了推动吉林省工业产业的发展,2009年吉林省政府下发实施了吉林省工业产
15、业跃升计划纲要。按照这一纲要,吉林省将在未来3-5年内,把工业产业跃升计划作为全省工业发展的总任务,集中精力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产业、冶金建材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产业跃升,推进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石化产业要重点实施“两个千万、四个百万”工程,即千万吨油气田、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工醇、百万吨尿素、百万吨页岩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高端化工,打造全国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生产基地,巩固吉林石化产业地位。(5)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石化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
16、,推动产业升级,国务院于2009年5月颁布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以下简称振兴规划),作为未来三年内我国石化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振兴规划重点提出了“四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即:稳定生产运行和促进产业振兴相结合,调整产品结构和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和推进自主创新相结合,实施重大项目与调整产业布局相结合。这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指南,而且是利在长远的发展大计。振兴规划确立了未来三年石化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2009-2011年,石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力争实现平稳运行,经过三年调整和振兴,到2011年,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
17、高。具体目标包括: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到2011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0500万吨,成品油、乙烯产量分别达到24750万吨、1550万吨;农资保障能力增强,到2011年,化肥产量达到6250万吨(折纯),在原料产地生产的化肥比重提高到6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重显著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建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煤化工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遏制;产品结构显著改善,2009年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标准,2010年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标准,2011年轻质油品收率达到75%,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明显提高;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千万吨级以上炼油、百万吨级乙烯
18、、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实现本地化,煤制油、烯烃、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建成投产;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到2011年,石化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以上,污水、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以上,大型炼油装置吨原油加工耗标准油低于63千克,大型乙烯装置吨乙烯耗标准油低于640千克,大型煤制合成氨装置吨氨综合能耗低于1.8吨标准煤。(6)炼油、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作为指导“十一五”期间炼油和乙烯工业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炼油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炼油工业集中度
19、、加工深度、管输化率偏低;资源保障体系脆弱,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多数炼油企业在综合商品率、综合能耗、现金操作费用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成品油产销布局不尽合理,“北油南输”的现象突出。炼油中长期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1)到2010年,炼油装置平均开工负荷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适当留有余量。车用汽柴油质量基本达到欧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标准,轻质油品收率平均达到74%,化工轻油自给率达到85%。(2)2010-2020年,推广使用石油替代产品,降低石油消费强度。炼油装置平均负荷维持在90-95%。车用汽柴油质量与欧盟标准接轨,轻质油品收率平均达到76%
20、,化工轻油自给率达到80%左右。(3)到2020年,石油进口实现多元化。推广天然气替代柴油作为调峰电站能源,以及燃气汽车和醇类燃料,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乙烯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乙烯自给率下降,而且产品档次低、品种牌号少;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于国外水平;原料瓶颈日趋凸显,化工轻油与成品油产出比受到炼油工业制约;经营管理仍显粗放,劳动生产率、装置运转周期均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乙烯中长期规划提出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8万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体
21、包括:(1)对茂名石化等企业进行第二轮改扩建,生产规模达到80万吨级以上;对上海石化等企业进行第三轮改扩建,生产规模达到百万吨级;对抚顺石化等中型乙烯企业进行较大规模改扩建,生产规模接近100万吨级。到2010年,通过改扩建现有企业,增加乙烯产能438万吨。(2)新建南海石化等七大乙烯工程,增加乙烯产能620万吨。到2010年,形成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区,产能占到全国60%以上。同时在新疆、甘肃、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建成大型乙烯生产基地。(3)加快乙烯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进程,努力扩大乙烯原料来源。抓好沈阳蜡化重质原料催化热裂解制乙烯、丙烯的工业化试点工作。根据甲醇制烯烃技术
22、进展情况,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适时布点建设。(7)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2004年公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到2020年我国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降到10千克标准油/吨因数、乙烯综合能耗降到600千克标准油/吨。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的重点领域有石油炼制提高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操作,降低加工损失。乙烯生产优化原料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优化急冷系统操作,加强装置管理,降低非生产过程能耗。以洁净煤、天然气和高硫石油焦替代燃料油(轻油),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和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器及吸收式热
23、泵技术回收余热和地热。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明确提出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筑)、轻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2008年4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推进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并要求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 吉林市 化学工业 循环 经济 示范园区 十二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