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思考.doc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 快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思考 徐充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23)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几年来,虽然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布局仍然过宽,结构不尽合理,在某些领域或行业比重过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影响到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影响到国有经济重要作用的发挥,而且也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因此,必须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步伐。
2、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国有经济; 布局; 结构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建国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以及东部沿海地带新兴工业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国有经济现有的布局和结构, 严重制约着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分析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困境,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对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围绕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这一主题,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直到目前为止,
3、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首先 ,从国有经济自身发展方面看 :在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选择上存在盲目性。企业过分强调多元化、资产经营、并购式扩张,但某些企业仍旧是“大而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竞争力不强。由于企业盲目扩张致使企业的摊子越铺越大,企业的内耗成本与非营业性支出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多数企业在盲目扩张后,经过短时间的虚假繁荣,再次陷入经营困境。国有资产流通不畅、质量较差、负债率高。在过去的国企改革过程中,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政府与企业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企业的制度创新滞后,尤其是企业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的产
4、权行使人职责不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这使企业的产权无论是从政策角度还是从价值层面上看,都没办法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流动重组。基金项目 : 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2JAZJD790010 项目负责人:潘石执 笔 人: 徐充(1955),男,吉林德惠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国有经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低。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多数实行“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集团公司与子公司间在产品采购上进行封闭式循环,内部的转移价格、保护价格机制盛行,外部竞争者很难进
5、入国有企业的协作配套目录,这样,市场机制下的竞争作用得不到体现,企业的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也得不到提高。国有资本进入的领域较多,在一般性行业中国有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在一般性行业中,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由于其社会负担重、设备更新周期长、产品更新换代慢,加之一般性行业民营资本与国外资本市场准入政策宽、标准低,行业内竞争激烈,多数国有企业在经营上处于竞争劣势。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国有企业由于效益不高,改革后国家对国有企业再投资急速减少直至为零,企业没有资本支撑研究开发的再投入,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创新能力低,多数企业没有能力在行业内的高端产品
6、上与对手展开竞争。其次,从政府在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方面看 :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措施和市场准入政策。政府对老工业基地的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的接续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不强,政府对传统工业的衰退给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与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对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中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与垄断地位保护意识强,区域内企业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营,由于竞争的缺失与政策的保护,企业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低。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老工业基地的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缺少政策支持与政策导向,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态势不好,地方政府可供支配的财政收入少,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上不能进行有力度的财
7、政支持,加之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少,自筹资金的能力低,技术创新缺乏支持,导致老工业基地缺乏技术创新机制。缺乏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要调整老工业基地的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改革成本,制定配套的改革政策,而改革政策离不开改革成本的支持,没有成本支持的政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老工业基地的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问题,而改革成本的分担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相关配套政策缺失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为了加快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我们必须认真总结20多年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潜在优势,对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
8、局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为制定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目前,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也进入攻坚阶段,因此,在肯定20年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绩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冷静地面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难点,深刻分析制约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因素。 首先,从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外部因素看: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战略重点转移,忽视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宏观经济环境
9、的营造,同时国家只是采取财政、信贷、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造,而不是从战略上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地方各级政府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影响,在加入WTO后没有及时实现政府角色转变,又缺乏自我改造的动力和能力。其次,从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内部因素看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得到加强,但是除了个别先进企业外,总体而言,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工
10、业结构没有真正实现传统工业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转变。这种较低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最后,从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企业自身看:国有资产流通不畅、质量较差、债务包袱比较沉重。在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上,政府与企业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企业的制度创新滞后,尤其是企业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的产权行使人职责不清, 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这使企业的产权无论是从政策角度还是从价值层面上看,都没办法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流动重组。目前,在东北的工业企业中,有不少企业的债务包袱比较沉重,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
11、在“拨改贷”以后,通过银行贷款进行了更新改造,从此背上了比较沉重的债务负担;也有一些企业是以银行贷款为主新建的,这类企业,从建厂之日起,就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从总体上看,东北工业企业的债务负担比全国水平略高。 三、加快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有效对策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布局调整的思想障碍。十五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在于“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中发挥作用”。根据这一表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最主要功能,既不是简单地去盈利,也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做大做强,而是通过它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东北 工业基地 国有经济 布局 结构调整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