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doc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 【摘要】改革是建国后中国经济能够飞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在这一点上,基本所有的学者都达成了共识。本文从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外贸易、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口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六个方面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改革 经济增长 动因 一、经济体制的转变 具体表现为,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1993年的十四大明确的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
2、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对外贸易 具体表现为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发挥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应有的作用,实现双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圣明,从中国对外贸易的视角出发指出,外贸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毫不夸张地说:外贸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外贸的发展、改革和开放,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3、改革和开放的结果。对外贸易经济与其他方面的经济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执行逐步扩大的对外开放政策对中国的经济活动做出了许多贡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正因为如此,中国便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三、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合理优化产业结构 (1)农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教授劳伦斯克莱因指出农业改革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一个必须为10亿以上人口提供食物的经济中,农业显然具有
4、极其巨大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吉元也有相似的观点:从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理论界就在议论要逐步改变长期实施的挤压农业、挖农业补工业的政策,实行工业支持农业的政策。在5060年代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农业资金的积累以支持工业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亿万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迅速壮大弱小的民族工业,维护经济乃至政治独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然而,时至今日,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工农业产值结构由建国初期的30比70,发展到现在的70比30;长期以来工业发展速度过高,农业发展速度过低,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拉大,这已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5、正逐渐演变成为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在市场经济下农业的弱势地位日益显现,农业不仅要承受市场风险,而且要承受更大的自然风险。 (2)工业结构:调整不合理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及产品结构 重点解决短线产业供给不足,基础产业仍然薄弱的问题,将重点放在解决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瓶颈”制约的能源与原材料发展上,加大力度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现象,提高投资效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施品牌战略。 (3)第三产业结构 加速为生产服务的部门的发展,解决为生活服务的部门规模小,作用不强的问题,稳步实现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的城市生活服务系统的重组。 2.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
6、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脚步,连同“振兴中部”一起,尽力控制不断夸大的区域发展差距。遏制各地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引进,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四、人口政策 具体表现为已被写入宪法并成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 虽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很低,这是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劳伦斯克莱因提到:在19781980年经济“起飞”之后一个能保持较高增长记录的因素是限制人口增长的成功,新增的人口并没有全部消费掉新增的产出。但由于中国人口的基数大,即使是以较低的增长率增长,预计仍会在2040年达到人口峰值后,总
7、的人口数才会开始下降。 五、社会福利政策 1.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提出了以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为核心内容的富民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有悖于改革开放初衷的是,自1979年开始改革以来,各省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农村地区之间和城镇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扩大,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基于此种情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毕业论文 长期 增长 动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