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doc
《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目录一. 概述WTO及其运行机制2二.WTO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定义2三.WTO与发展中国家31.WTO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32.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3.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4四.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1总体收益42结构调整43劳动力转移54.收入分配55地区差距5五.总结7参考文献:8一. 概述WTO及其运行机制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它取代二战末期成立的关贸总协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机构之一。是处理国际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预测和自由的进行。WTO虽然年轻,但自GATT以来就建立
2、的多边贸易体系却已有了50年的历史,过去的五十年是世界贸易快速增长的五十年,商品贸易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不断增长,1997年的贸易总额就达到了1950年贸易总额的14倍。在GATT和WTO的努力下,一个强大和繁荣的世界贸易体系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增长通过协商确定规则,并遵从制定的规则。WTO的规则,即各项协定,是WTO全体成员国协商的结果。目前采用的规则是1986-1994年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制定的。乌拉圭回合还制定了有关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解决争端和贸易政策审议等方面的规则。整套文件长达30,000页,包括60个协定及一些成员国在某些特定领域,如降低关税、开放服务市场等作出的承诺(称作安排)。
3、WTO的各项协定使各成员国在一个非歧视的贸易体制中享受各自的权利并履行义务。在这一体制中,每个成员国都得到保障:其出口将在别国市场上受到公平、一致的待遇;每个成员国必须承诺采取同样的原则对待各项进口。该体制还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实施承诺的过程中可享受一些灵活性。世界贸易组织(WTO)WTO的基本目标是国际贸易的可靠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信,他们能够可靠地得到他们需要的制成品、配件、原材料和服务越来越大的选择机会。使生产商和出口商相信,外国市场对他们开放。它通过下述途径来达到这个目标:1) 管理贸易规则2) 作为贸易谈判的场所3) 解决贸易争端4) 审议各国贸易政策5) 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项目帮助
4、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6) 与其它国际组织合作二.WTO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定义 与关贸总协定不同,在世贸组织的许多协议中都有“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提法,并且有的条款是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成员”制定的。从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分析,世贸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判断依据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按1995年世界银行标准,是指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65美元及其以下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有49个,其中29个是世贸组织成员。第二大类是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美元的国家。第三大类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员”,即不属于上述第一、二类的发展中国家成员。三.WT
5、O与发展中国家1.WTO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 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较低水平的义务;(2)更灵活的实施时间表,即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安排;(3)发达国家尽最大努力对发展中国家成员开放其货物和服务市场;(4)对最不发达国家更优惠的待遇;(5)技术援助和培训人力资本。这些内容,在WTO的各个协议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建立世贸组织协定中,世贸组织明确指出,最不发达国家仅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义务;发展中国家执行海关估价协议的过渡期为5年等等。2.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相对缓慢。首先是出口不振。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为亿美元,占世
6、界出口额的;到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为亿美元,仅占世界出口额的,下降了。出口不振,导致进口困难,使发展中国家在整个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持续下降。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障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不断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来自别国的产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实行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困难。 体制是在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作为规范和约束战后世界贸易的体制的延续和发展,目的是通过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减少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各种
7、歧视性待遇,以加强国际贸易和经济领域中的联系,充分开发和利用世界资源。体制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主张通过实际有效的计划来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以与它们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体制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必将大大促进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扩大及其结构的改善,随着出口的发展、外汇储备的增加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将促进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增加。从而,无论从出口还是从进口上都将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对外贸易的增加和贸易地位的提升,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有利
8、于劳动就业的增加,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更有利用国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与提高.3.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体制是由体制演化而来的。最初被称为“富人俱乐部”,主要是协调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解决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矛盾的机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则不予重视。同时,战后发展中国家一般都采取了长期同国际经济关系相隔离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对也不大热心。因此,早期的体制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上的特殊性,造成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和贸易体制上的冲突。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了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发展中国家对的态
9、度也由冷眼旁观变为积极参与。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特殊性在体制和随后的体制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一定的优惠待遇。但是,就总体而言。体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意志,它的许多制度安排给经济发展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影响还比较严重。如: 削减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上的义务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带来一定冲击;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所造成的价格上涨将给进口农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沉重负担,等等. 总之,WTO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好机遇,也是一种潜在的挑战.对此,发展中国家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首先,必须彻底摒弃内
10、向型的贸易战略,走坚定的外向型发展道路。其次,利用体制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保护本国贸易免受来自发达国家的过度冲击。再次,合理发挥政府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特殊作用。最后,积极参与的各种活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四.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总体收益 加入WTO将会使我国获得较大的效率收益。这一收益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资源再配置效应和内生增长效应。前者指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的配置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反映对外贸易的扩张和外资的进入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因为它们可以促进市场竞争和技术的引进与吸收,从而有利于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 2结构调整 整体的经济效率收益并不是在各部门间平均分
11、配的,加入WTO将导致较大的结构调整。由于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出口限制的取消,纺织和服装部门是我国加入WTO的主要受益者。而另外一些部门即日前受到较高保护的部门和部分农业部门(如汽车、食用油、小麦等)受到的冲击较大,其产出水平和就业都将有所减少。3劳动力转移 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相应的调整成本。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和替代可能是最主要的调整成本。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部门所占的就业比重较高,农业部门的收缩意味着部分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4.收入分配加入WTO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整体上为我国带来较大的收益,但收入分配状况却有可能因此而有所恶化,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工业
12、化过程中,农业保护的成本会逐渐增加。虽然通过进口保护可以在一段时期内提高农民的收入,但这却是不可持续的。加入WTO将使农业部门受到一定冲击,从而导致农村居民的收益少于城镇居民。5地区差距加入WTO可能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由沿海地区的省份实现,其中仅广东省就占40以上。同时,由于大量的加工贸易,沿海地区的出口部门与内地经济的联系很弱。在这种外贸格局下,我国加入WTO所导致的贸易扩张,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且,沿海地区的贸易扩张对内地经济的辐射能力很弱,对内地需求的扩张带动力很小,相反,它将促使更多的生产要素由内地流向沿海地区。这将导致沿海和内地间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
13、扩大。而且,由于沿海地区相对优越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条件,以及人口较为集中,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辐射力,加入WTO后外资的流入也会更多地集中在沿海地区。因此,沿海地区将是加入WTO的主要受益者,而内地省份,特别是一些主要的农业省份,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下面我们从我国银行业这个角度,来看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然入世后中国的金融业并非全部开放,而是视情况开放:加入WTO两年后,获得许可的外资银行可以开办人民币业务;5年后,中国将进一步开放银行业,但仍在股权,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对外资银行进行限制。但是,中资金融机构不仅由于目前的制度安排上与外资金融机构在竞争上处于劣势,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将面临挑战。
14、与此同时,入世后我国的银行也可以充分参与到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去,在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因此,加入WTO后,作为中国金融机构主体的中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1)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从现状看,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
15、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美、德、日、英四国银行业作为世界先进水平,从平均资本金、员工人数、人均资本、人均利润、人均资产五个方面,与中国银行业进行对比,附下表):世界银行业与我国银行业对比表(单位:万美元)国家资本金员工人数人均资本人均利润人均资产美国3064129300人237 537 370 日本198315483人12806 26.8 2840.06德国139244328人31208 5.90 1059.3
16、5英国170988121人1939 5.21 393.64中国1193423544人282 0.13 393.65(摘自:1999年财富)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银行存在相当大的劣势:盈利能力差;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
17、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2)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我国银行业必然要感到很大的压力。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银行业必须认清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发展。从近期看,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考虑到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负面影响,其中值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业务范围问题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TO 发展中国家 经济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