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3.doc
《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3.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时间:2008年11月30日am地点:北京京西宾馆一层礼堂 张承惠:2009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第二天的议程现在开始。 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根据大会组委会的安排,今天上午有四位嘉宾做演讲,这四位嘉宾分别是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与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尹龙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先生。在茶歇之后是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庄健先生给我们发表演讲,第四位是国家发改委的主任王小广先生。 我首先做一下说明,今天上午第一位演讲人演讲嘉宾本来应该是银监会的蒋定之主席,他临时有事,他请业务创新与监管科的尹主任代为发表演讲,尽管演讲人有调整,但是演讲的内容同样精彩,因为蒋定之主席精
2、心准备的演讲稿已经交给尹主任了,尹主任会按照蒋定之主席的演讲内容再结合他自己的体会为大家做一个精彩的演讲。我首先介绍第一位演讲嘉宾,尹主任是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他长期从事银行业的改革和监管的研究工作,曾经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管理司任职,以后又到政策法规部和业务创新部工作,尹龙主任对银行的,我们很高兴能够请到尹龙主任为大会做一个演讲。尹龙主任演讲的题目是新形势下银行创新与监管问题。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尹龙主任为我们发表演讲! 尹龙:各位来宾早上好,首先先给大家道歉,一个道歉是代表我们蒋主席,因为他临时有会议安排,一时来不了。第二个道歉代表我本人,因为我接到这个任务的
3、时间很急,所以没有给大家准备相应的会议材料,没有PPT,也没有有关的发言稿。蒋主席对这次会议很重视,所以准备了一个非常精彩,非常有高度的发言稿,本来是安排我就这个发言稿向大家进行一个介绍,但是我看了这个稿子以后,里面有很多的观点不太适合由我这个身份宣读,我就简单的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蒋主席对新形势下银行创新和监管这个发言稿的主要观点,然后我再结合这个主要观点谈三点我个人的体会。 从总体来看,目前银监会对金融创新和监管的主要的政策和看法包括四点: 第一点,银监会自始至终认为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之所在,对银行业的生存、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第二点,对金融创新进行适当的
4、监管,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利处,避免金融创新对经济和金融活动造成大的冲击,有利于降低金融创新的风险。所以银监会自成立以后就对金融创新提出了一个原则,叫:规范与鼓励并重。 第三点,借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有关经验教训,银监会将在充分借鉴国际和境外相关国家、地区的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科学有效的金融创新。 第四点,在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的同时,银监会还将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对金融创新监管的有利经验,加强对金融创新的进一步规范和监管。 以上四点就是我们蒋主席在他的发言稿里主要阐述的四个观点。这个阐述非常的全面,大家以后也会见到这个稿子,所以我今天不照本宣科了。下面我结合这个稿子的四点
5、谈三点个人的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结合我们今天的会议主题以及当前大家普遍关心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我想对金融创新和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看法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点,我们认识到当代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乃至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全球经济背景,只有在这个背景下分析和认识经济形势,分析和认识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才能对金融创新有一个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为什么要谈这一点体会?因为最近我们看了很多报纸和杂志,看得结果是让我们很疑惑,我估计很多社会公众也很疑惑,因为从我们的报纸和杂志上很容易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人都是笨蛋或者疯子。为什么这么讲?我们想一想,大家对这一
6、次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和认识,比较多的是讲由于美国的金融政策出了问题造成流动性泛滥,造成金融创新的滥用,导致了全球的金融海啸。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这种观点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是美国人在发刺激按揭贷款的时候,难道他们不知道刺激按揭贷款到底是什么东西吗?美国人在让雷曼公司破产的时候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个破产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吗?我给大家讲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在电视上看到雷曼申请破产保护以后,我就马上跟我的相关同事进行联络,我们意识到如果雷曼破产将会带来非常大的连锁反应,因为雷曼公司之所以会对全球金融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它本身是我们现在已经很熟悉的CDO、CDS的一个做事商,如果它倒
7、闭了意味着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报价停止了,意味着一系列相关产品的市场停摆,这个危害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听到这个信息的第一反应,都认识到它可能会对全球的金融产生重大的冲击,难道美国人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吗?如果我们认为美国的金融管理当局,美国的金融专家们对他们在发次级按揭贷款,在做证券化,在关雷曼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这些问题,无疑他们是傻子,是笨蛋。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他们依然铤而走险,依然要用这些问题对世界金融造成极大的冲击。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有多么大的影响,如果仅仅从政策层面,从目前我们对金融创新的片面的认识层面去看待当今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而忽视了这种发展所存在的
8、客观的原因,我们就可能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显然这种结论是不让人信服的。我们知道全球的精英,大多数的国家可能认为金融的精英依然集中在华尔街上,如果有些问题我们意识到,而我们认为华尔街的精英根本没有想到,比如说我们意识到雷曼出了问题可能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假定说鲍尔森他从投行出身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影响显然是不成立的,这是我们讲得第一个悖论。 第二个悖论,目前从我们的相关分析,我们的媒体和杂志、报纸来看,似乎要人为的制造流动性泛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很多报纸和杂志就说是美国的格林斯潘先生不负责任造成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和资产泡沫,但实际这有悖于我们经济学的原理,我们知道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9、要制造流动性的泛滥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当前的中国经济,政府极希望社会流动性大大丰富所以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让流动性泛滥起来呢?各国的经验证明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也不符合我们经济学的原理。 那么,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首先我们承认在这一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存在着政策的失误和人为的某些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我们来回顾近20年金融创新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这次金融危机的背后存在着一些深刻的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们富了,改变了世界。 第二句话,全球化来了,改变了我们。 第三句话,
10、时代变了,改变了金融。 第一句话是讲发端于80年代末期的全球市场化运用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造成了全球财富的快速增长,由此对全球流动性的增加产生了客观的需求。以我们国家为例,我们从1978年搞改革开放,我们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转换带来的一个直接的结果:我们从吃不饱到温饱再到奔小康。发生这个过程的国家远不止中国,从80年代末期开始,原东欧的一些国家,非洲的一些国家,都从过去集中式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发生在这众多国家的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带来的结果就是从一个国家来讲使这个国家的人民从吃不饱到温饱到奔小康,从全球来讲,直接结果就是全球财富的
11、跳跃式快速增长,这种财富的增长必然从两个方面对流动性提出要求: 第一个方面,从消费的方面来讲,当一个社会乃至全球,财富快速增长的时候就要求金融活动,我们的融资活动必须解决融资周期和人的生命周期相悖的矛盾,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周期是年轻的时候有大量的金融需求,但是没有钱,你到银行也借不到钱。年老的时候我可以借到钱了,但是我已经没有力气花这个钱了。反过来,金融融资决定的这种悖论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阶段,如果这种金融需求不能得以有效的满足的话必然导致全社会的生产是在一个充分就业水平以下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看到在90年代出现了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真正产生的原因不是
12、因为美国人是疯子或者是傻子,他们不知道这个贷款要干什么,而恰恰是他们明白这个次级按揭贷款可以有助于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经济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才采用的一种金融创新。如果我们看次级按揭贷款的历史我们也会发现,在次级按揭贷款的早期,这种贷款的绩效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后来包装成那么多的形式,如果一开始次级按揭贷款就是一个很快的东西的话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是全球财富增加从需求层面对流动性的客观需求。 全球财富增加另外从投资层面同样对全球流动性提出了一个客观需求。我们知道,我们从吃不饱到温饱的时候我们是消费型的需求,但是我们从温饱奔小康,今天众多的社会工作都会产生投资需求,投资需求面临的一个直接问题是投
13、资工具从何而来。正是因为投资工具的匮乏导致了90年代为了满足投资工具的供给出现了大量的证券化CDO、CDS这类金融创新产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我们刚才讲,次级按揭贷款最早是以消费型融资需求为目的的融资。也就是说我为了买房子进行的融资。发展到CDO、CDS的时候,部分的次级按揭贷款就转变成了以交易性为基础的融资,就是它的融资已经不是为了你买不买房子的问题了,而是建立在假定房地产市场会不断攀升,价格会不断上涨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讲在这个过程中是存在问题的,而且是很大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存在问题我们就认为这种CDO、CDS是华尔街的数学家们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创造出来的,实质上是全球经济
14、发展产生的一个客观需求所引导出来的。 第二句话,全球化来了改变了我们是讲,同样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运动又导致了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金融规则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全球金融市场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统一市场。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都难免受到其他国家经济、金融乃至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影响范围如此之广的一个客观原因,如果我们不看这个客观原因,我们可能就会简单的把这一次危机看成是因为美国人出了问题造成了全球的问题。实际上即使美国不出问题,如果欧洲或者其他的主要经济体出了问题在未来依然有可能会形成全球金融的动荡。 第三句话,
15、时代变了,改变了金融。是讲从90年代开始,市场化运动和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泛金融化。各国的经济跟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19世纪到20世纪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为一个叫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已经逐步的在让位给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在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忽视或者轻视金融的影响,它产生的一个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导致一国财富向另外一个国家的迅速转移。这是跟产业资本时代有本质的区别。产业资本时代马克思讲得很清楚:财富怎么转移?是殖民地、帝国主义。但是,今天我们
16、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到,财富怎么转移?是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正是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导致了全球经济和金融以及金融创新在近20年来高速发展、多样化发展和深度化发展的一个客观原因。我们在认识金融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看到这种客观层面的变化,否则,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可能就会有失偏颇。这是我要讲得第一个体会。 第二个体会,此次危机恰恰证明落后的金融创新虽然能够减轻金融个体或者企业受到世界经济金融变化冲击的可能性,但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这种可能性。与此相对,落后的金融创新必将使一个金融个体或者企业沦为世界金融产业链的下端,变成另类的代工厂,丧失有保障的国际竞争能力。从我们刚才讲得第一点体会可以看到,当
17、前经济金融变化已经不再适用我们过去在20世纪90、80年代以前所熟知的常识去判断。我们需要看到这种经济金融的深刻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参加过几次讨论会,结果听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建议。比如说:有人认为我们中国的银行业,我们的金融创新比较少是一件好事情,正是因为我们的金融创新比较少,所以这一次中国成了一个净处,成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从这一次金融危机中看到金融创新的危害,应该在今后对金融创新要严格化,我们讲这两种观点,这些论点都使我们感到非常忧虑的,为什么忧虑?我给大家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即使拿中国来讲,这次金融危机出现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
18、过去我们认为比较好的银行受得影响远远大于过去我们认为不太好的银行所受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讲,我们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它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今天你可能跟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人员去谈什么叫CDO、CDS,你跟他谈雷曼,他可能还会问你雷曼是谁,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我们能够按照这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高于我们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吗?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今后的中国的银行业就采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吗?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第二个例子:因为中国金融杂志让我写一篇文章,要联系一下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因为想从危机的基础看看这两件事情的联系,结果我发现的确有联系,我举一
19、个例子:比如说如果你很注重身体健康,每天早上起来你都要喝一斤牛奶,然后注意营养搭配,而我很不注重饮食健康,我每天早上起来不吃饭或者我就买一根油条就去上班,现在三鹿牌奶粉里有了三聚氰胺。很显然,谁受到的影响大呢?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的受到的影响要大,但是能不能讲喝牛奶的人应该向不喝牛奶的人学习呢?显然不行,虽然喝一斤牛奶的生产方式会受到这次牛奶事件的冲击,但是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这种生活方式要优于我不吃早饭的生活方式,他可能比我多活20年、30年。这两个例子说明:当我们在分析金融和金融创新的时候,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些东西是因为全球经济金融客观环境变化,客观需求引至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不仅仅有它的弊病,
20、它有它更加丰富的对于经济金融发展的益处,否则没有人会去做创新。换句话来讲,在我们国家目前恰恰不应该对金融创新心怀忧虑,此次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仔细看一看这些创新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看到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而不能变成了后发恐惧,本来我们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别人出的问题更好的推进改革。但是我们仅仅看到这些问题,仅仅因为这一次三鹿牌奶粉里有三聚氰胺我们就不喝牛奶了,把这种后发优势变成了后发的恐惧,对金融创新加以限制的话,我们就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我们依然避免不了将来我们为他国的金融创新买单,刚才我们已经讲了,全球金融已经联结成为一个一体化的
21、市场,即使你不做金融创新,即使你的金融创新速度很慢,你也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其他国家金融创新对你带来的影响。我们知道,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一定的距离并没有保证我们的主要银行不受这次危机的影响。我们中国没有次贷按揭贷款,你同样都为次级按揭贷款衍生出来的CDO、CDS承担代价。第二,如果我们把后发优势变成后发恐惧,我们还会犯一个更根本性的错误,就是限制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将会使我们丧失在相关领域的定价权,就会沦为一体化金融市场所形成的金融产业链的末端,其结果是从根本上丧失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我们知道耐克鞋90%以上是在中国生产的,我们
22、生产一双耐克鞋卖给耐克公司8美元,耐克公司在全球的平均售价150美元,我们8美元卖给耐克公司的鞋子,用了我们国家的资源,污染了我们的环境,而且我们很多的小工厂是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和生产安全体系。我们只拿到了8美元。大家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我们不能向美国人要100美元呢?它卖150美元,但主要是我们在干活。原因是你没有定价权,你是这个产业的末端。我们的金融在过去几年里已经获得了大的发展和根本性的变革,已经使我们的金融逐步树立起了在国际上一拼长短的基本态势,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限制金融创新,我们的金融业在金融创新这个领域如果没有定价权我们必然也会沦为类似的代工厂,现在已经有这种危机,我们的银行家们也意识
23、到了这些危机,比如说很多银行发得外币理财的产品,我们把美元、欧元集中上来以后由于我们没有适当的金融创新工具,所以我们只能把外币卖给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拿到你辛辛苦苦集聚上来的资金,它赚得钱至少是给你以及你的客户加起来的两倍以上。所以金融创新的问题不仅仅是说我们银行怎么赚钱,客户怎么多一些投资工具的问题,从根本上在当今社会决定着你这个产业,你这个银行乃至你这个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果这个地位确定了,也就确定了你的命运。 第三点体会,我们应当充分地借鉴此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鼓励和深化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而且要把金融创新作为解决当前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同时也要把金融创新视为提高我国金融业
24、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途。我们刚才讲的两点体会已经非常明白的说明金融创新对于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在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的时候都在考虑的一个方面。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知道最近我们国家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讲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操作起来很难,我们看一看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扩大内需,各国和地区的政府招数是五花八门,拿日本来讲,日本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了扩大内需几乎所有的招数全用上了,其结果呢?再拿今天台湾地区来讲,台湾地区目前为了扩大内需,正在采用一个什么办法?直接给每一个老百姓发3600元的购物券,每个人都有,这个购物券不能换现金,必须去买东西。大家会觉得,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形势 解析 高层 报告会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