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的控制.doc
《论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的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的控制.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 江 财 经 成 教 学 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论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的控制教 学 点 温州 专 业 财务会计 姓 名 学 号 DC101004 指导教师 _2012年 3 月 20 日论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的控制摘 要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阶段,管理舞弊欺诈案件层出不穷,社会公众认为花费大量金钱却得不到满意的服务,审计期望差距愈拉愈大,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很大的诉讼压力。本文主要围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的控制进行展开。首先阐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及含义、特点和组成风险导向审计的两个要素:重大错报风险及检查风险,接着着重探讨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程序以及控制手段,然后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模型中检查风险控制与传统风险导向下的对比优势,最后讨论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重大错报风险;控制THE CONTROL OF AUDIT RISK UNDER THE MODERN RISK-BASED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stage, the management of fraud cases one after another, the community has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that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
3、ervice, the audit expectations gap the more pull the bigger the CPA faced considerable pressure on the proceeding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modern risk-based audit risk controls start. Start by describing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risk-based audit and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
4、n of the risk-based audit of two elements: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and inspection of risks, and then focusing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identifying procedures and controls, and analysis of modern Risk-based audit model, risk control and inspection under th
5、e traditional risk-based comparison of advantages, final discus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risk-based audit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mak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modern risk-based;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control of risk毕 业 论 文 提 纲(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前言1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概述2 1.
6、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及含义2 1.2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然性3 1.3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41.3.1重大错报风险41.3.2检查风险52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6 2.1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62.1.1环境风险因素62.1.2战略经营风险因素62.1.3内部控制风险因素72.1.4会计错弊风险因素7 2.2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程序82.2.1建立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集82.2.2各类风险和具体风险权重的确定8 2.3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92.3.1完善理论体系和法规制度92.3.2提高企业风险意识92.3.3加强内部控制92.3.4关注管理舞弊102.3.5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103
7、检查风险的控制10 3.1影响检查风险的因素10 3.2检查风险的控制113.2.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夯实防范风险基础113.2.2规范审计作业113.2.3审计人员关注期后事项的发生114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困难及相关建议12 4.1实施中的现实困难12 4.2相关建议125结论13参考文献14前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破产或被兼并的现象将会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审计方法要查明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鉴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难度加大,
8、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增大。经过审计认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仍时有倒闭,审计责任随之产生。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期望提高,对审计质量要求提高,也使审计风险增大。然而我国民间审计起步较晚,审计资源十分有限,审计质量、效率都不高,特别是审计师风险意识淡薄。因此,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已成为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和发挥审计职能的当务之急。国外审计模式的演进历程,把审计目标按出现的先后次序分为查错揭弊阶段、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阶段、查错揭弊与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并重阶段、降低信息风险阶段。其中审计模式的发展历程如下:20世纪40年代之前为账项基础审计模式,20世纪40年代后
9、为制度基础审计模式,20世纪70年代后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从国内外学术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文献看,关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和开发,都是从技术层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不同的专家学者分别提出各种审计导向,并以此来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思维模式。新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又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
10、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我国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关注始于文硕(1990),他对审计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并进一步认为,由于审计师面临的诉讼压力越来越大,在英美两国的财务报表审计中,开始强调审计战略,使用审计风险模式,积极采用分析性检查。这种审计可称之为风险导向审计。很多国内外的学者认为,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以使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准,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会计师
11、事务所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围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的控制进行展开。首先阐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及含义、特点和组成风险导向审计的两个要素:重大错报风险及检查风险,接着着重探讨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程序以及控制手段,然后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检查风险控制与传统风险导向下的对比优势,最后讨论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概述(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及含义 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业务比较简单,审计目标以揭错查弊为主,其审计方法要求对每一笔交易进行详细的审计,以凭单核对为重心,以会计科目为入手点,注重凭证、帐簿、报表的详细审查形成帐目
12、导向审计。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使审计界认为。欺诈舞弊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控制。而当时社会也予以认可当时的环境催生了第二种审计方法制度导向审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信息的不对称性使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信息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一方面是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日益扩大,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非会计信息的强烈关注,对审计作用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审计业必须增加信息的可信性降低信息的风险。将客户所面对的战略经营风险与审计风险紧密相连,运用立体观察来判断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应对、控制和改变经营战略。由此,产生了新的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
13、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思维模式。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它从企业的战略风险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思路,从源头上和宏观上判断和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修订定后的审计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并据此设计和实施控
14、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强调无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都要对各类重大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审计风险准则纠正了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认识(道德放纵说、失败导因说、成本效率说)和实践上(忽视实质性测试或内部控制了解与测试)的偏差,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是对传统审计方法的完善。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运用的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相应地,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的风险可以分为三类,即运用风险评估程序风险、控制测试风险和运用实质性程序风险。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对拟依赖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
15、试,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执行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采用审计抽样技术。如果采用审计抽样进行控制测试,就可能出现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中,抽样风险包括信赖不足险和信赖过度险。信赖不足险影响审计的效率,而信赖过度险则影响审计的效果。实质性程序主要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分析程序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并不能查出财务报表中存在的所有重大错报,因而形成实质性分析程序风险。在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广泛运用审计抽样。运用审计抽样进行细节测试也可能出现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它们构成细节测试风险,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主要包括误受险和误拒险,误受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
16、审计意见,误拒险影响审计的效率。与运用审计程序有关的各风险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与审计风险有关的风险运用风险评估程序风险实质性程序风险控制测试风险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分析程序风险细节测试风险信赖不足险信赖过度险误受险误拒险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图1-1运用审计程序风险中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二)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然性 1.随着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一般的审计方法要查明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鉴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难度加大,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大。2.会计信息失真使审计的难度增大。从宏观方面看,法律法规制定不及时、不健全,对弄虚作假、贪污腐败行为查处力度有限、打击不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17、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同时受审计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经常对所有企业进行全面详细审查,只有针对性地审查,传统的审计方法必然会导致较高的审计风险;从微观方面来看,由于企业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所有者对企业监控失效,致使内部人控制企业,经济效益主要由内部人所掌握。内部人为维护其利益,可能纂改经营业绩、虚列财务状况。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者重权不重贵,没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人、财、物未能得到有效使用,资源流失、挥霍浪费现象严重,不仅使企业生存危机加重,也会使审计风险增大。3.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相联系。随着审计目标深化,审计职能和审计范围
18、扩大,以及审计内容的延伸,审计责任日益加重。审计师要对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政府、被审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公众等承担责任。另外,审计期望差的存在,常常使审计人员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社会公众、社会舆论会对重大审计质量问题和审计人员失职提出批评、指责,甚至怀疑审计的作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承担职业道德责任,法律和道德环境要求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4.账项基础审计或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解决方法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从审计方法来看,我国民间审计存在着运用详查法和判断抽样法多、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法和科学的统计抽样法少的现象。现有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以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一般要结合使用顺查
19、法、详查法。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扩大、经济业务剧增、账目和凭证繁多,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运用这类方法很难实现审计目标,即使达到审计目标,但效率往往很低。风险导向审计无论是从审计导向类型、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内部控制概念还是从审计程序的完备性上,都比制度基础审计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5.除此之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1)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 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2)风险评估的变化,体现在评估方式、评估中心和评估结构方面。评估方式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即从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
20、率转为从评估经营风险入手。评估中心为分析性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将现代管理中的分析工具充分运用到风险评估中去。而风险分析的评估结构则从零散走向结构化,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3)更为注重外部审计证据。因为审计中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所以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4)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首先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21、,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结合重要性的判断,“自下而上”地归纳和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这与传统的“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审计思路相比, 更为完善和有效。(三)现代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1.重大错报风险新审计准则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在新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八条中明确规定:“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至此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
22、审计程序。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固有风险 图1-2 审计风险框架用树形结构原理分析图2可以看出,重大错报风险从两个层次展开,在囊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增添了控制环境风险,并
23、与检查风险并列位于一级子树的位置上。可见,重大错报风险在结构“蓝图”中处于核心位置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因为它不仅对审计风险的内涵及评估范围做了扩展和延伸,而且在结构中充分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区别和联系。2.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型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传统审计模型对审计风险及其三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做了概念性的解释的基础上,对风险模型的评估做了指导性的描述基本上处于定性分析阶段,相对客观的量化方式难以对固有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由于忽略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使检查风险不能很好体现,这对审计风险评估工作造成了偏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风险 导向 审计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