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doc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提要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在机构的设置和工作重点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而仍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可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在2011年1月份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定义为:
2、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并列为三种主要审计业务之一。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一)审计制度。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这对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日臻完善,为内部审计行业自律、
3、行为规范、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有力地保障了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带头人,乡镇企业、私营经济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为内部审计增添了新的生力军。 (二)机构设置。在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下,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企业内部并且直接对企业负责人即经营者负责。这一制度安排导致两方面的问题:(1)内部审计的触角无法触及董事会、经营者这一最高层次的代理人的经营决策活动,因为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负责人负责。在我国,多数企业由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使得董事会身份具有虚拟性,董事会并不真正代表股东的利益而是与经营者利益趋于一致,经营者实质上控制了董事
4、会;(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从形式上看,内部审计人员不具有独立性。他们是企业的内部职工,在经营者的领导下工作,必须服从其领导;从实质上看,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具有独立性。而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和灵魂,缺乏独立性的审计不可能实现其真正的审计目的。 (三)独立性与地位。内部审计本身不同于外部审计,其机构组成人员均来自于企业组织内部,内部审计机构本身也是企业整体中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得失与企业休戚相关,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上等均依赖于企业。审计人员一方面是处在外部审计的立场上监督企业行为;另一方面又要为企业行为服务,境地两难,实行中可操作性差。 按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本企业主要负
5、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作为企业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等都由本企业领导决策,导致内部审计的组织、工作、经济等不独立;从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看,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决定的形成、运用、作用和执行等无不依赖于本企业领导意识和行为,即使有时候内部审计发现了本企业领导或其他部门或相关人物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和经济违法犯罪问题,也无权处理,内部审计在某种意义上对本企业领导来说似乎是形同虚设;从监督的运行和作用过程看,有权力者监督无权力者最为有效,上级监督下级效果也是显著的,而同级之间的监督,因权力相等、互相制约、互相抗衡、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下级监督上级,可说是正面效力无几,负
6、面效应随之而来。若领导是无意违法违纪,本身清廉,事业心强,内部审计则是可起到参谋助手,提醒建议的作用。倘若领导是故意违规违法,内部审计人员又揭露其行为,则难免引起打击报复,审计的权威性难保,审计职能也难以在企业全面正常发挥。 (四)审计技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滞后,外部审计缺乏对内审的技术指导,内部审计缺乏刚性要求,审计工作呈“虚”、“迟”、“弱”状态。我国对企业内部审计行业管理不够,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承担的对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指导与管理责任,实际执行很少,看不到什么效果,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规范体系还有待于建立丰实,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环境不容乐观。在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每年作为重
7、大问题来抓、来要求,而审计工作一直没有形成具有“刚”性的具体的要求,审计工作呈现“虚”、“迟”、“弱”状态。“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一些企业中形同虚设;“迟”是指审计服务时常是“马后跑”;“弱”是指审计检查监督软弱无力。在越来越多企业步入会计电算化的今天,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仍然停留在经验估计,手工操作的阶段,审计经费有限,相关信息不通畅,审计人员的工作视线一般只是放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后,平日主要工作是进行查错防弊式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资产负债损益表等会计报表,审计范围是过去的历史的财务记录,检查评价的是过去的利润或亏损。 二、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滞后原因探析 (一)客观原因 1、宏观利益
8、与微观利益难以协调。国家与市场主体是两种不同的利益主体,追求的利益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市场主体微观利益与国家宏观利益发生矛盾时,普遍地表现为前者对后者的侵蚀。这时,内部审计既要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又要维护市场主体利益,使内审机构往往陷于双益兼顾的二难境地。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受其所处地位、环境的影响,从本位利益出发,追求市场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利益。 2、监督与服务难以统一。内部审计的本质是既监督又服务,但监督与服务如何统一,是内部审计矛盾的另一表现。实践表明,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查证与评价。查证,即对受托经济责任结果进行核查与证实;评价,即向主要负责人提出报告,表示审
9、计结论。内部审计之所以具有监督职能,是因为在内审机构被定义为独立的权力机构并经授权之后,表现为一种权力行为能够对另一种权力行为进行控制,其监督的本质才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监督应该是第一位,具有权力实施的强制性,为此形成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第二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强制性的目标,使用强制性手段,与后者表现的服务特点存在政策与方法上的不对称,从而形成监督与服务职能的矛盾。 3、独立性地位无从体现。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前提条件。但内审人员往往因单位领导干预、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不能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地开展工作。由于没有独立性地位,缺乏权威性评价,所做出的内部审计意见和处理决
10、定常常因管理体制上的影响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主观原因 1、审计决定与执行效果难以到位。“审计易而执行难”,这是内部审计存在的又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就其客观原因看,由于时间的迁移和人员的变动,审计结论和决定不能得到及时的落实和处理;管理的松弛和无序,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又将其束之高阁,结果是违规违纪行为难以查处。就主观因素看,由于诸多经济问题大都与各级“乌纱”的实际相联系,而共同的利害关系又极易使其结成权力网。尽管“拔出萝卜带出泥”,尽管烂泥下面又露出极具现代特色的“萝卜”,然而,经过“权力网”的精心庇护和有目的变通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审中所发现的诸如腐败行为仍然能够
11、腐而不败,“萝卜”依旧,“乌纱”依旧。 2、内部审计素质与质量难以匹配。由于内部审计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侧重于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财务审计,故内审人员大都来自财会部门,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市场主体现代制度的完善,内部审计由单纯财务审计向内部控制制度延伸,并最终转移到效益评价上来。内审人员素质与内部审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最终影响内审工作的质量。 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主从关系难以体现。在构成审计监督体系的国家、内部和社会三大审计中,国家审计是主导,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从属。但在实际操作中,三大审计却是各自独立、不可替代地在不同的领域各司其职,其主导与从属的关系很难体现。虽然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精品 专业 论文 文献 国有企业 内部 审计 问题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