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王霄内容提要:审计作为一种中介业务,自其产生以来,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审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但是,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审计理论研究,提高审计质量,把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会计公司依然可以焕发旺盛的生命力。本文运用了对比、举例等方法,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探索控制风险的途径与方法,同时引起大家对审计的重视和了解预防审计风险的重要性。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对审计风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第一部分首先系统地论述了审计风险的概念;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就审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相关的
2、方法和措施。关键词:审计 风险 防范措施 内部控制 一、对审计风险的理解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1广义的审计风险所谓广义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主体因素方面引发的风险,而且包括审计客体(被审单位)引发的风险。客体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不能被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结构程序和政策及时防止和发现的可能性,专家称其为“控制风险”。另一个层面是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下,被审单位整体的财务报表和账面余额以及业务类别上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专家们称其为“固有风险”。它独立
3、地存在于审计过程之外,是与被审单位自身的行为特点、业务性质、工作人员素质和品德有关,是一种难以计量的审计风险。2.狭义的审计风险所谓狭义的审计风险是因审计主体(审计机关)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审计领域或审计工作出现的风险。确切地讲,狭义的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施行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背,提出的意见和做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以及审计评价失实等,从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专家们称为“检查风险”。 (二) 审计风险形成模型的分析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而每一审计风险又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组成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审计风险
4、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模型。与上部分审计概念相应,本部分将讨论审计风险模型。1. 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设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客观的风险。从理论上而言,某一审计期间,被审单位的固有风险处在确定的水平。其主要成因及表现有: 参与经济活动者,书面资料编制者由于工作疏忽或业务不熟造成的错误。审计战线受历史、经济、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审计干部队伍中高素质人才匮乏,智力投入不足。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在承担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尤其是担任
5、审计组长或主审的,只具备查账技能还不够,应具有相当的宏观经济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被审计单位为了达到某种不良目的,故意在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中弄虚作假、掩盖真相,扭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甚者提供假帐、假凭证等假会计资料。 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如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和审计时限等因素制约,造成审计本身不便全部使用详查法,往往采用抽查法,进行抽样审计,因而不可能对每本账册、每笔业务、每件存货数量价值、每项往来款项一一审计,也就不可能将存在问题全部查出。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
6、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主要成因及表现有: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不具备健全有效性。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应同时具备健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特征,但也存在少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或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而执行不力,有效程度不高,形同虚设等情况,造成审计风险。 未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评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认真调查和测评,以确定具体项目审计程度,从而引发审计风险。3.检查风险所谓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它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
7、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主要成因及表现有:事实不清楚,证据欠充分,证明力度不足。审计人员在核定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证据时,不能认真核实、核清、核细,相关数字不精确,甚至前后矛盾;收集的证据材料不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合法性、时间性、充分性的特征,而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证明力不强。评价不确切,定性不准确,处理处罚不恰当。对审计核实的事实没有采取必要的方法手段加以综合归纳、分析、判断,并以此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情况,处理处罚缺乏原则性、政策性、针对性、灵活性,引用的法律法规欠适用、欠时效,不具备、不完整。建议、意见不适当,审计效果不明显。如向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看不出深
8、度、高度和水平,缺乏宏观性、建设性、可行性,针对性、服务性不强,提出措施不得力,起不到审、帮、促作用,甚至有些结果提供了不准确的审计信息,而造成直接关系人的损失。审计人员不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某些审计人员自律性不强,在审计中未遵守保密规定和审计回避制度;违反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以审谋私,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查实问题避重就轻、化大为小、弄虚作假、隐瞒违纪违规问题及徇私舞弊等,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审计的理解的增强,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现阶段的审计风险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都明显增大。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客观和主观
9、两个方面。(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1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如果社会及公众审计意识增强,企业便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会计核算,其审计风险就会降低。反之则升高。 近年来,审计在反腐败和查处重大案件工作中成效显著,得到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但是,目前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各级审计机关同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的政治体系体制实行双
10、重领导,使得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削弱,在行使各项审计任务时,不仅要服从上一级审计机关指导,还要受本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行政干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大都是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现在实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从多方面制约了审计监督。审计中一旦查出问题,上下左右的说情者或明说或暗示,甚至搞感情投资。审计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也必然要服从本级领导,容易造成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难以做出客观合理的审计结论,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审计职能和权威的发挥,容易形成保护主义,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2. 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没有法律的保护,就不可能有注册会计师业的正常运
11、转。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种经济组织与外界的联系越频繁,利用审计服务的人也就越多,除证监会等政府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甚至包括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因此,注册会计师对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负有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维护国家的以及公众利益的责任。法律在赋予审计监督权利的同时,也使其承担着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已出台的审计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及刑法等有关法律中,分别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做出了规定,由于违规操作或对问题落实不清,损害了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被推上法庭,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在国内外,审计人员由于表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而引
12、起诉讼的案件日益增多。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配套、不完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而法律法规滞后,不能同步发展、配套进行,造成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可依,也形成了审计风险。3. 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作机制对于审计工作绩效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
13、而增加了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的扩大,公司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其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商业风险不断增大,从而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不确定性增大;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参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过程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仍待解决的这种现状,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加大审计风险;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也在不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对这些业务的处理,要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具挑战性,也
14、为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此外,我国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均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经济成份越来越复杂,各种经济成份的从业人员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有时滞后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有的甚至乱中投机,以图私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上述这些因素都相应的增加了审计的风险。4.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追踪审计线索方面存在风险:审计人员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审核有关的经济业务的。手工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核查到会计报表,或对报表之间、报表与账簿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课件的审计线索检查证、帐、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等。但会计点算化后,审计人员
15、不能够直接阅读这种会计信息,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一经输入,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入计算机内的数据文件。由于计算机的存储介质,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在审计内容上存在的风险:由于会计点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以为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计算机硬盘内,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而且存储介质有易损坏、易丢失或毁损的危险。审计方法方面的风险:传统审计方法已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应把计算机当做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但国内通用审计软件的功能还比较简单,数据分析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辅助审计的软件实用性不强,
16、使得审计的风险变得更大。给审计人员工作时带来的风险:电算化审计是人机审计,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改变使原有的审计方法难以进行审计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财经法规以及其他的审计依据,而且还应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处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该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从长远来看,审计人员还应当掌握编写适合各种场合需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起自己的电算化审计系统。5期望差距的存在所谓期望差距是指审计职业界对本身的认识与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认识上的差距。长期以来,审计职业界一直认
17、为按照审计准则去执行审计任务就履行了其应尽的职责,并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区分开来,认为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不仅仅是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准则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提出审计意见,而且还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查出被审计单位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注册会计师界与社会公众对于审计责任的理解不同产生了期望差距,由于宣传力度等原因,社会上可能存在对审计可以解决全部问题的过高的期望值,而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又决定了审计不能超越审计管辖范围,因而
18、对审计工作而言,一旦没有达到这种期望值时,将可能引起社会的误解,诱发审计风险产生。 审计责任的加大,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大了审计风险。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是社会上参与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人们为了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额费用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潜在的投资人以及社会公众都对审计鉴证过的财务信息给予了极大关注。社会上以来审计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责任也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因此加大(二)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1审计人员职业关注情况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
19、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对职业关注缺乏热情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必须根据职业协会颁布的质量控制准则,建立和执行本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有些事务所根本没有建立或执行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以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没能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从而带来审计风险。2.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
20、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我国的审计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审计队伍比较年轻,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3.审计方法的影响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主要是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必然使得审查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抽样审计所奉行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点本身就是允
21、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为前提的。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二是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遗漏重要的项目;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明确、不公允等。 现行的审计手段还存在局限性。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而违法违纪问题一般不会在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中明显反映。虽然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或是从领导的工作总结、群众的反映中了解情况,但是审计所了解到的情况若不能在会计资料或相关资料中得到证实,其问题是难以成立
22、的。有的问题若无一定的线索,也较难用审计手段深入查证,如受贿索贿、收受回扣、个人廉政等问题,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审计,才能查清。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客观性、无意性、危害性对审计执法主体提出严峻的挑战。完全杜绝审计风险是不现实的,但是正确认识、了解和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将审计风险降低并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是可以做到的。(一)正确分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由此可以看出,审计风险与这三个子风
23、险呈正向关系,所以应尽量降低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1.降低固有风险审计人员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性质、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财会人员的变动情况、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及被审计单位执行财经法规的经历等各方面情况;要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产品销售成本、往来账款等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分析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流动性大、变现力强,容易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项目;分析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和事项的复杂程度;分析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和复杂交易以及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
24、容易被漏记的交易和事项;销售退让及折让、购货退回及折让、应收及应付利息的计提、按成本与市场孰低原则核算的有价证券、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及其投资损益等,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被漏计的可能性比较大,固有风险也比较大,在审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2降低控制风险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当对各种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如记录是否完整,余额或金额的计价是否正确,披露是否充分)所涉及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当相关内部控制风险初步评价为高或内部控制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所减少的余额测试的工作量时,审计人员不得采取依赖内部控制审计策略;当相关内部控制风险初步评价低于
25、高水平时,采取依赖相关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设计内部控制测试的手续、时间和范围,并非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都需设计内部测试手续,只有在采取依赖相关内部控制审计策略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测试,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还要注意的是,在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时,审计人员应当遵循稳健性原则,宁可高估控制风险,不可低估控制风险。3.降低检查风险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决定着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因此审计人员在合理确定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可接受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之后,可根据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检查风险,即: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由此可见,评估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综合
26、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也越低,反之亦然。鉴于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着重考虑其性质。例如,针对存货和产品销售成本项目,除实施分析性复核外,还应对其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对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如在接近会计期间结束时)、范围(如抽取较大样本)加以关注,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规避措施1.改进审计方法现代审计普遍采用的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时,不论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还是对其账户金额真实性的检查,都会遇到抽样风险问题,即样本特征不能代表总
27、体特征而出现的失误。审计职业界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维持原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某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一部分业务进行审查。我们还可以采取轮流审计的方法,每次审计时,安排组成2个以上的审计组,实行审计项目“多审制”,规定审计时间,公开评比审计结果,从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处理处罚的依据等各个方面进行评比,择优选用。这样充分调动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增加审计透明度为了增
28、加审计透明度,我们可以实行审计公示制度。审计公示包括审前公示和审计结果公示两个方面。审前公示是在下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在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时间、范围、地点及审计人员工作纪律等,提高审计监督的效果;审计结果公示是审计结束后将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和处理处罚情况公布于众,扩大审计结果的使用效通,接受社会监督。审计公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增强审计威慑力,起到一般审计工作难以发挥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可约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规范审计作业程序,确保审计监督能够做到客观公正、执法到位。(三)提高风险意识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审计风险随时存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在实际中采取措施去发现
29、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只要有了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控制。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审计风险教育和审计风险事例剖析,促使每位审计人员都能真正了解各种审计风险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形式,自觉意识到审计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危害,增强审计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按法律和审计程序办事,认真细致,尽职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和每项具体审计任务。待添加的隐
30、藏文字内容12. 营造良好审计环境会计核算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源头,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规范、整顿,管理和监督会计秩序,使之正常和依法运转,这对降低审计风险十分重要。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工和国会计法中明确提出,“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此规定实际上明确了企业的会计责任,它对于审计人员防范风险、进行自我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要加强审计宣传,使全社会了解审计,知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各自作用和职责范围,以及审计法律体系组成等,从而使审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重视、配合和支持,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审计对象的走访、回访工作,并形成制度,从各方
31、面广泛征求和交换意见,促使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的真正落实和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提高;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人大、上级审计机关汇报工作,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支持和帮助。3逐步建立审计风险制度建立审计风险制度,就是根据不同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审计风险期望值,并以此作为控制手段,使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尽心尽力地完成审计任务。这一制度具体体现在审计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全过程中,即对具体审计事项先分析其重要程序及审计目标,进而确定审计风险指数,并以此适当合理地选择审计方法,安排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时间和工作目标,并在审计方案中的范围、内容、目标、重点、实施步骤,预定的起迄日期,人员分工
32、等方面予以表述;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已确定达到的控制审计风险指数和方案进行操作;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通过检查来衡量认定此项审计项目的审计风险程度,并对照制定的审计责任制,审计组长(主审)负责制,错误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确定审计人员的责任。一旦未达到审计风险期望值,有关审计人员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4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由于现代审计内容的复杂性、抽样技术的风险以及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使得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过程中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注册会计师即使有内部机制的约束,并严格执行审计标准、恪尽职守,其审计行为很难绝对避免出现风险和引起法律诉讼。尽管建立审计风险基金或投保审计风险保险,不能代替审计
33、机构内部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但从审计人员为防止由于诉讼可能引起的各种损失考虑,建立审计风险保障制度是必要的。通过提取风险基金、购买责任保险,虽然不能免除受到法律诉讼,但一旦出现风险,诉讼失败,就可以及时补偿并避免审计机构当期的重大损失。综上所述,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审计风险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无处不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共同探讨和找寻解决的事情。因此,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调整自我,并在调整中开发风险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强风险理论研究,深化审计
34、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遏制风险的目的,更好地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通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规避审计风险的方法将更多、更有效。参考文献:1郭照敏.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08.2赵保卿.浅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J. 注册会计师通讯,1998/08.3张艳.论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对银广夏事件的思考J. 四川会计,2001/11.4郭道扬.论CPA的社会关系、责任与公德J. 财会月刊,1997/06.5吴联生.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J.经济研究, 2001/02.6张启琴.陈枚蜂制度
35、缺陷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救济途径J.上海会计,2005/02.7胡喜生.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预防对策研究J.上海会计,2005/01. 8白云霞.从模糊性透视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通讯,2001/04.Audit Risk and Prevention ofXiao Wang Abstract: The audit took one kind of intermediary service, has produced since it, is playing the vital role in the social economy life which cannot be substituted. T
36、he audit risk is in everywhere. But, the audit risk may control through the audit fundamental research, improves the audit quality. Reducing the risk to the level which may accept, accountant in the company may glow vitality. This article uses the contrast method and list some examples. Simultaneous
37、ly caused everybody to the audit the value and the understanding prevention audit risk importance. This article altogether was divided three parts to carry on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audit risk. The first part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audit risk concept. The second part from the objective and the subjective aspects analyzed the reason where the audit risk formed. Finally, the audit risk guard proposed the related method and the measure.Keywords: Audit Risk Preventive measures Internal controls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