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摘 要】: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日益完善,各种行政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审计所处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而审计风险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摸清审计风险,增强审计意识,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审计质量和信誉的关键,却对审计在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种审计风险,分别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对这三种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风
2、险防范 审计目的 审计控制 审计研究1.审计的前言1.1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事务所脱钩改制后,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是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首要任务。从审计的发展过程来讲,审计风险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审计风险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审计风险也有各自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审计实践,研究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审计人员找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新途径,只有正确地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和增强审计风险的意识,并正确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市场经济中
3、起到相应的重要作用。1.2研究背景对于我国审计职业界所面临的审计风险现状可从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两个角度开始分析。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审计职业界面临着较高的审计风险。第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使得上市公司普遍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动机,而盈余管理往往被等同于会计造假,“中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源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的监管政策,包括上市政策、配股政策、暂停交易政策以及特别处理政策等(王跃堂、陈世敏,2001)。第二,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严重。虽然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等制度,但只要“一股独大”的问题没
4、有解决,独立董事就难以保持其独立性,而且我国独立董事还存在着工作负荷过重的问题,这些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被认为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黄世忠,2001)。第三,从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信息披露主要承担行政责任,而民事责任很轻,这种安排导致会计造假的收益很高,而成本过低,不能有效抑制会计造假行为(汤立斌,2002)。以上资料说明我国审计职业界面临的职业环境是不理想的,上市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中确实存在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作为一个职业整体的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从审计风险的供给角度来说,由于法律风险很低,我国审计职业界面临着较低的审计风险。,注册会
5、计师的法律风险取决于谁可以起诉审计师,起诉的门槛和处罚的力度三个方面。我国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以行政责任为主,民事责任较轻,因而惩处的力度较轻。在谁可以起诉审计方面,法院曾因技术原因或不能胜任不愿受理这类诉讼。在起诉门槛方面,由于我国实行原告举证制度,中小股东要起诉注册会计师必须提供证据,而中小股东本就处于信息部对称的位子,审计工作又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进而诉讼门槛就被抬得很高。 由于我国审计风险起步要比过外的外,且所处的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并不很健全,因此,我国的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可以结合现状有效地借鉴国外审计风险研究成果,并一定要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审计风险防范
6、控制措施。 2审计风险的定义及特征2.1审计风险的定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并不统一。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而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欲审计风险第三条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一般而言,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了一个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这的审计意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误拒风险,财务报表公允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没有公允的反映;而是误受风险,财务报表并没有公允的反映而审计人员做出了其
7、公允反映的结论。由上所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为各种因素造成审计结论与事实不一致,会导致有关的损失及审计人员必须对此承担责任的可能性。2.2审计风险的特征2.2.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经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所以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风险。 2.2.2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 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叫审计风险的潜在性,是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造成的损失或不利只是一种可能性。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也可能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即使存在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可能们有发现;或者已经对审计
8、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从而不能肯定审计人员是否会受到责任追究。因此,审计风险具有相当不确定性。2.2.3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是因为某些客观因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即并不是审计人员有意所为,可以说是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且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2.2.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审计人员可以运用有效地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来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2.2.5审计风险损失的严重性审计风险总是客观地存在于审计活动中,与损失联系在一起,因审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审计损失一旦发生,它不单单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直接产生某方面的负面影响,而将会涉
9、及社会上各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可能导致会计事务所破产倒闭。3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3.1主观原因3.1.1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 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的应用贯穿了整个审计过程,因此审查结果必然会有一定的误差。为了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的必要效果,必须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中,摒弃一些不必要的审计程序。虽然抽样理论已经研究很深,但主观的结论和客观的实际之间总是会存在差距的,当抽样理论具体运用到审计上时,审计人员还是没有绝对把握保证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3.1.2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和职
10、业水平 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不仅对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的要求,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及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我国的审计事业没有发达国家发展快,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等,直接影响 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产生审计风险。3.1.3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 在实行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人员的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
11、任心、盲目的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业务、简化审计程序、擅自缩小审计范围而引起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占少数。3.2.客观原因3.2.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的根本原因。 由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不是非常的清楚,因而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审计中经常发现有些企业资产不实、存在“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不符和账实不符、多转或少转产品成本等问题,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3.2.2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不断发生变
12、化 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部理想是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原因。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一方面确立了独立审计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但和国外的相比,我国的审计既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导致审计独立性差,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差。 4.审计风险的类型 4.1固有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固有风险的定义是:假定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业务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它账户、业务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通常风险的存在是由于企业的错报或漏报,而错报或漏报的产生足以使其他相关人员对此产生误解;这种错报或漏报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
13、是有意的;它们都会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和附注披露的准确性。固有风险暗示着审计人员应该试图去预测在财务报表中存在多少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及其各个账户或业务类别本身固有的情况和特点所形成的审计风险,影响固有风险的因素有多方面;被审计单位及其各个账户和业务类别本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固有风险水平的高低。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评估固有风险时应考虑下列事项:4.1.1企业的业务性质。固有风险一定受企业业务的影响。固有风险随着企业业务性质的改变而改变,影响最大的账户可能有存货、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等,而企业业务性质的变化对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账户的影响较小。4.1.2客
14、户的动机。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管理层认为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是有利的;例如企业管理层是根据企业利润进行分红的话,则有一种多报利润的倾向;但为了少交企业所得税又会故意低报企业财务数据。4.1.3企业非常规范交易。对企业而言,非常规范性交易比常规性交易更容易发生错误,可能是企业缺乏这方面经验的原因,对于企业发生火灾、取得重要资产、签发订租赁合同等非常规性交易都较易发生交易记录错误。4.1.4相关的合作者。如果企业交易发生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因母公司和子公司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些本来在独立的两个实体之间不会发生的交易却会发生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因此,错报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加大,同时也增加了固有风险。
15、4.1.5需要主观判断的交易和事项。主观判断主要运用在会计报表项目中,例如存货的计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对于大修理、资产的部分替换之类的需要主观判断的事项要正确地记录它们的信息。4.2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错误后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首先控制风险体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能否有效地防止或检查错报的一种评估;其次,审计人员试图把控制风险设置为低于最大水平100%而作为审计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错报或舞弊,假设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者不能有效的工作,那差错和舞弊就会进入企业的财务
16、报表系统,进而产生了控制风险。因此,控制风险只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差错和舞弊的防止和察觉能力有关,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重要任务是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保证其正确有效地发挥作用。4.3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未能被内部控制所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也未能被实质性测试所发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受制于审计风险和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当其他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改变时,检查风险必然会发生变化。同时审计证据数量的收集也会影响检查风险的变化,降低检查风险需要审计人员收集更多的证据来证实。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审计方或审计判断的失误都会使审计人员发
17、现不了这些错误和舞弊。 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对检查风险由直接影响,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详细地实质性测试程序,且要着重考虑其性质、时间和范围,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风险。但无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怎样,都要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 5.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5.1固有风险的防范措施 5.1.1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各个因素,因此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第一,审计人员在在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之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非常重要。若与被审计单位充分协商,并解释有关的会计政策
18、和财务政策,尽量让被审计单位充分尊重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且对重要交易和事项的财务会计记录进行调整。第二,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的日常交流中,应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展开各种形式的咨询业务,如管理咨询、税务代理、财务会计顾问等,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化解客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而控制审计风险。5.1.2谨慎选择委托单位,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谨慎选择客户及其业务,即对客户品质的选择和客户业务的选择。注册会计师要了解客户的历史情况,包括是否存在法律诉讼案件,是否存在特别企图;客户对其行业主管、职工、工商、财税、金融等部门是否
19、有不正当行为,以免陷入客户设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户已有诉讼的牵连。严格签订业务约定书也是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风险的关键环节,业务约订定书应当列明服务事项、目的范围、应负责任的程度、报告形式及其他要求和条件,同时表达要清楚、严谨。5.2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5.2.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控制风险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时,注册会计师应了解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且保持了诚实守信,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误和舞弊的恰当控制。5.2.2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
20、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它是决定审计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且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审计风险成反比。5.3检查风险的防范措施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为了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规范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进而引进先进的审计模式,综合各种审计证据来控制审计风险。加强审计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与风险成反比关系,审计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反之,质量越低,风险越大。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21、必须坚持四个原则:规范化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思想道德在审计人员职业过程中其中关键性的作用,审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审计质量,同时影响审计风险;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倡导敬业精神,恪守审计规范,灵活运用审计方法,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6.结论 从最初以揭错查弊为目的详细审计到以评价会计报表真实公允为目的的抽样审计,到目前的审计双重模式可知,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越来越深入,审计人员也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只要审计人员能够正视、控制和化解风险,审计事业必然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参考文献:1.陈正林.审计风险、审计师风险及制度风险J.审计研究,2010(3)2.张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教育,2011(3)3.乔春华.审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廉越.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J.审计文摘,2004,第6期:355.马瑛.审计风险的形成和控制,理论界,2005(3)6.宋森.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于控制J.现代商业,2008(7):367.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