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关税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doc
《零关税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关税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政策下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编者按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中国商务部长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10国成功完成自贸区协议(包括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谈判,并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双方的贸易、服务、投资将实现自由化。广西如何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中国与东盟经济进一步融合,在搭建相互之间更为通畅的经贸桥梁中受益,在产业竞争与合作中提高广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期编发的零关税政策下广西农产品加工业
2、发展对策,从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对比了广西与东盟国家优劣,分析了机遇与挑战,提出对策建议,以飨读者。导 言2010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将建成自由贸易区。零关税是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在中国、东盟国家或地区间的货物贸易,特别是工业制品和消费品的关税降低到零,服务贸易、投资环境更加自由、公平、公正、透明。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计划。根据框架协议和东盟方面要求的自贸区特殊安排,2004年1月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双方相关的产品开始降低关税。在此之前,中国和泰国已经从2003年10月开始对蔬菜和水果的188项税目
3、产品实施了零关税。此后至2010年前,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的各种工业制品或消费品逐步减低关税,直至关税为零。实行零关税使中国东盟国家从自由贸易中获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自由贸易的“双刃剑”功能,意味着签署协议的国家全部开放国内市场,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以及工业竞争力较差,将沦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市场,在贸易和投资中让出更多的市场份额。广西与东盟国家接壤,处在北部湾经济区等多个经济区的交汇点,零关税后必然给广西的农业及加工制成品带来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本文分析零关税下广西的比较优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加快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一、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地位作用(一)农产
4、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较大近几年来,广西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抓龙头、建基地、联市场,积极发展产业型项目,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08年,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05亿元,比2000年增长4.8倍(现价),年均增长24.5%。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3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占全区GDP的7%,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广西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甘蔗、南亚热带水果、蔬菜、木薯、禽畜、淡水水产、海水水产、香料、油料、茶叶、桑蚕、速生丰产林、松香、中药材、剑麻、烟草等农产品的优势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
5、天独厚的条件。广西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到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10个行业。2008年,以制糖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在农产品加工行业中位居第1位,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53.7%。其次是木材加工及制品业,产值为157亿元,占比重10.5%。第三是饮料制造业产值近127亿元,占比重8.5%。第四是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107亿元,占比重7.2%。第五、第六位的是烟草制品、纺织业,产值分别为93亿元、76亿元,分别占比重6.3%、5.1%。(二)稳步推进农业
6、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1、涌现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2008年,广西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万多个,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7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100多家。自治区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32家,获国家认定的重点龙头企业21家。2008年度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是蔗糖产业的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果蔬产业的广西亮亮集团,畜禽产业的桂林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粮食产业的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桑蚕产业的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香料产业的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牛奶产业的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水产品产业的广西南宁百洋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林业产业的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
7、有限公司,木薯产业的桂平市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2、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农产品加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中,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广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订单农户474万户,带动订单户户均纯收入增长30%。北海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投产,开发了适合市场的1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万多户农民养殖户受益。同时,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了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化
8、进程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如河池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318个(合作社12家),入会会员7.98万人,吸收劳动力13.9万人。3、打造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品牌。2000年以来,为加快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出口农产品加工制品给予优先办理退税;引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的企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刚投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自治区给予50万元一次性的重奖等等。广西一批国家和广西驰名的品牌蜚声区内外,如榴花牌白砂糖、两面针牙膏、田七牙膏、三金牌中药药片、西瓜霜喷剂、金鸡胶囊、
9、湿毒清胶囊、花红片、象山牌罐头、桂林三宝(豆腐乳、辣椒酱、腐竹)、“老桂林”三花酒、漓泉牌啤酒、天保牌茴油、帆船牌松香、真龙牌香烟、甲天下牌乳品、南方牌黑芝麻糊、都乐牌金嗓子喉宝、源安堂牌肤阴洁、金花牌茉莉花茶、冰泉牌豆浆等70个名牌产品。南宁的银雪牌面粉、桂林的力源牌优质大米、河池的火麻油等在东盟国家有声誉,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也久负盛名。4、促进了广西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三个突破”:一是能够突破所有制界限,实现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融合;二是能够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本地与外地甚至外国的合作;三是能够突破行
10、业隶属界限,实现农、工、贸、技、科、教等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结合。紧紧地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组合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其实质就是通过农产品加工,把农业的产业领域扩大,加速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资金流动,带动农村商贸、住宿餐饮、运输、金融的快速发展,涵盖到第三产业领域,打破了农业本身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使生产要素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重新配置,实现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优化组合,给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发展后劲,最终提高农业的生产力。这就使农业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双向流动,把原有的农产品生产环节扩
11、大到收购、集货、储藏、运输、加工、批零销售等多个环节,有效地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水平,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三)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商品率逐步提高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零售市场逐步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导向作用开始得到发挥,超市快速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专业市场网络,有3200多家农贸市场,其中13家被认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二是农产品加工配送、直销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不断涌现,开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网上展销洽谈会,参加网上展销的农产品及招商项目3000多个,每年的成交额达150多亿元。三是广西各产地举办各种时令农产品节(
12、会),积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招商引资,累计获销售订单150多亿元,提升了广西农产品的知名度。四是开通“绿色通道”,2004年7月1日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以来,全区共核发通行证110多万张,每年运销鲜活农产品800多万吨,农民增收超22亿元。五是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农产品商品率达到45%,比2000年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六是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逐步接轨,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广西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农产品市场逐步接轨,与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农业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加。(四)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由
13、于农产品的季节性,成熟时间、上市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表现在:一是缓解农产品鲜销压力,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二是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如水果大丰收的年份,加工企业按合同价收购原料,稳定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单一农产品升格为系列化加工品,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如荔枝除了鲜果,加工后产品有荔枝干、荔枝果酒、荔枝罐头、荔枝饮料等系列加工品,进一步延长了荔枝产业链,提升了荔枝价值。仅钦州市的18家水果罐头、果酒、凉果加工企业,每年可加工荔枝鲜果5万吨,菠箩、柑桔、李、梅、梨等鲜果10万吨。四是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工业使农业成为加工、流通、销售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产业组织从
14、业人员达66.86万人,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26万人,销售中介从业人员14.25万人,加工业拓展农业发展新领域,实现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农业产品得到增值,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显现。五是增加了收入。2008年,农户产业经营增加收入89.9亿元,增长25.2%,户均增加收入1.9万元。(五)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竞争力当今农业生产的竞争,是农产品价格、质量、安全、品牌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发展水平,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农业科技推广为手段,以“三品”(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以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为载体,努力提升传统农业,使
15、之向现代农业转变。其中获得“三品”认证的种植业基地面积为1.59亿亩,产品品种达175个,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整体效率。具有龙头作用的加工企业785家,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加工企业14家;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企业21家;产品通过质检机构计量认证的企业142家,通过IS0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有159家,有87家企业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增强了在国际国内的综合竞争力。二、广西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比东盟国家有优势(一)与东盟相比,农业生产及产业结构有共
16、性,但广西优势突出1、农业比重大,但广西重要农产品总量大,自给率高。广西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1.8%,农业占GDP的20.3%,城镇化率38.2%,这是广西的基本区情。经过30年改革开放,广西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粮食、甘蔗、水果等产品总量大于东盟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在东盟十国中,除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八国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亚热带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农村贫困问题比较严重。从种植业比重看,广西种植业比重高于缅甸和柬埔寨,低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林业在广西农业中的比重不大,高于泰国和越南但比缅甸、印尼和马来
17、西亚低。畜牧业的比重总体高于东盟国家。新加坡和文莱由于受农业资源缺乏的约束,农产品需求主要靠进口,处于比较劣势。菲律宾、柬埔寨、缅甸和老挝自90年代中期以来产品竞争力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逐渐丧失优势。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农业上具有相对富饶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如泰国的农业主要以种植园为主,产业化程度高,管理水平高,重视品牌,国际竞争力强。2、农产品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广西优势农产品较多。与东盟国家比较,广西生产的农产品如谷物、水果、茶叶、烟叶、薯类、水产品、蔬菜等具有相似性,但活猪、活家禽、水产品、食用油籽、蘑菇罐头、药材、生丝、八角、茴油、松脂、茶叶等具有优势。如广西与泰
18、国、越南、缅甸地域和纬度均相似,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生产结构等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在种植业内部,广西的稻谷和水果的比重分别为13.0%和8.0%,泰国为25%和16%,越南为49.9%和10.3%。由于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三大谷仓,因此广西的稻谷和水果比重和产值低于泰国和越南。而广西蔬菜的比重达到20.8%,远远大于泰国和越南的3.7%和8.3%。但东盟国家的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是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与广西的农业结构差异较大,贸易和合作的互补性较强。如东盟的优质大米,水果的榴莲、荔枝、龙眼、火龙果等,经济作物中有棕榈油、可可、腰果、胡椒、咖啡、橡胶等产品,都是广西没有或生产量较少。3、
19、广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在东盟国家位居前列。广西与东盟国家相比,人口居第6位,农业人口数量却居第3。耕地面积居第7位;谷物产量居第6位;肉类产量居第1。(二)广西农产品加工水平总体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东盟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近几年工业部门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总体上,东盟国家经济水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新加坡为代表,产业结构具有发达国家特征,工业产值比重大大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第二层次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4个国家。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1020之间,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工业产
20、值比重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化水平与广西相当。第三层次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4个国家。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10%。广西加工业水平普遍高于东盟国家,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建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精制糖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剑麻制品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木薯淀粉加工基地。出口东盟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了大头。广西有三类加工制品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食品、缫丝及制品等;资源加工型的一般工业品,如食糖、铝冶炼及压延工业等;技术含量不很高的产品等。总体上,新、马、泰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高,对国外劳动密集型产
21、品有很大需求,广西产品有以廉取胜、击败对方的余地;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也是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为主导,广西与之竞争性逐步增强。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加工水平不高,大量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需要进口,广西的竞争力明显。影响东盟国家加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经济规模较小,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工业发展较慢,资本密集型工业未能实现规模经济。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乏力,技术进步缓慢。从整体上,东盟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低,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引进跨国公司的加工装配技术,没有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差。三是产业发展不均衡。高度依赖出口市场,导致制造业过度倾斜某一行业发展。例如,东盟国家的电子电器业集中度高,
22、产品出口高度依赖于美、日、欧市场。四是以加工工业为主。由于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东盟国家工业以加工业为主。较著名的加工企业和食品商家有:柬埔寨的吴哥啤酒、印度尼西亚UNION BOX、老挝的DANSAVANH、马来西亚的BEAUCRETE SDN BHD、缅甸的YATHAR CHO INDUSTRY LTD、新加坡的丰隆集团、泰国的正大集团、越南的中原咖啡等等。其中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农产品加工、橡胶工业、造纸工业等工业发展较快。(三)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快速增长,投资规模总体上较小1、对东盟国家进出口基本保持顺差。1999年以来,东盟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广西第一大出口
23、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市场。200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2.8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5倍多,年均增长26.4%,其中对东盟进出口总额39.8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8倍多,年均增长31.8%。2008年对东盟进出口比重30%,比2000年比重多8.4个百分点。(1)广西对东盟国家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双边贸易逼近40亿美元,增长37.1%。广西出口的主要品种有:大蒜、中草药、绿豆、柑橘等。广西对越南贸易31.24亿美元,增长31.4%,占广西与东盟贸易的78.3%。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强劲增长,加工贸易出口迅速回升。随着北部湾地区保税物流体系(指钦州、凭祥保税区)的建设完善
24、,广西与东盟加工贸易将快速增长。由于东盟各国的经济状况差别较大,广西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发展差异明显。从规模来看,文莱、老挝、缅甸规模最小,2001年对其出口规模均仅数十万美元,但对老挝出口额至2007年猛增至200多万美元,由原来的倒数第一跃升至第七名,将文莱、缅甸、柬埔寨甩在后面。出口规模在千万美元上下浮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2)广西对东盟国家进口贸易比较稳定。从东盟国家进口增长绝大部分年份低于50%,仅少数几个国家的几个年份有超过50%增长,显现出比较稳定发展趋势。广西与东盟各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态势表明,进口负增长的国家和年份明显比全国多,但进口呈大幅跳跃式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零关税 农产品 加工业 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