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doc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探讨摘要: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高新技术企业未能享受此项政策的主要原因,对于进一步充分发挥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提升此项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空间,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高新企业认定 加计扣除 研发费用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于出台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的通知。政策实施三年多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据统计,2010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有3589家,其中享受了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为2813家,而未享受到该政策的776
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原因并不清楚。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国科发火2008172号)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研发费用范围与归集方法、申报过程等方面的区别入手,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未充分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落实加计扣除政策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区别(一)研发费用归集口径在同一研发项目中,高企认定研发费用和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为同一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但两者归集口径不同。高企认定研发费用是在会计科目的下级明细中包含有工资、奖金、燃料动力、折旧、直接材料、试验检测等高企认定的研发费用明细科目。而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口径小
3、于高企研发费口径,即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必然可以归入高企研发费,但归入高企研发费的费用不一定可以加计扣除。(二)研发费用子科目明细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支出,应与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支出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操作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优惠备案时的研发费用和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需设立 “管理费用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 专账进行明细核算。“管理费用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科目下设三级到六级科目。根据研发形式设置三级子科目为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集中开发。研发形式为自行开发和合作开发、集中开发的,应设置四到五级科目,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需要设定六级科目。高新技术
4、企业认定的研发费用和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不同之处是,高企认定的研发费用根据研发费四级子科目相关内容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口径进行归集填列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而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根据研发费五级子科目按研发费加计扣除口径归集后,填报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计算税前加计扣除额。(三)申报要求高企认定研发费用和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对应的研发项目均需办理确认、登记手续,并按规定进行归集。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前需履行项目立项备案手续,填报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等相关资料;而高企研发费在高企认定或汇缴申报前需报送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
5、表等相关资料。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加计扣除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研发费用范围的限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种类较多,而加计扣除政策文件对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限制得比较严格,许多不在规定范围内的研发费用无法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尤其体现在人员人工费用上,高企认定政策规定研发人员的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如为在职研发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均可以列入研发费用,而这些不能加计扣除。其中四金所占应付工资的比例很高,大概在30%-40%左右,这对于软件、信息行业影响最大。由于这些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比较有限,而人员投入较多,人工费用占管理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新技术 企业 研发 费用 加计 扣除 政策 落实 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