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doc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英才学院 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目: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 学生姓名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5年 05月 18 日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
2、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引言1二、研究的理论基础1(一)相关概念的定义1(二)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关系11.会计与税收的关系22.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2(三)税会关系模式类型3(四)我国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模式的发展历程3
3、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会统一阶段4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会分离阶段4三、我国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及原因分析4(一)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41.资产类差异62.收入类差异63.成本类差异6 (二)差异产生的外部因素7 (三)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分析71.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7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制定机构不同73.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遵循的原则和基础不同84.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职能不同8四、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8 (一)我国上市公司税会差异的实证分析81.“会税”差异的公式设定8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83.数据结果分析9 (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必要
4、性101.差异过大会导致税收的损失102.差异过大会增加财务核算和纳税成本,使纳税效率降低113.差异过大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导致财务虚假信息114.差异过大会增加纳税人涉税风险,使征、纳税双方起争执115.差异过大会影响政府的权威性11 (三)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可行性111.发展过程中的相辅相成性122.服务对象的内在一致性123.观念上的相通性12五、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的协调方法12(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协调的基本原则121.合理性原则122.成本效益原则133.实用性原则134.严谨性原则13(二)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整体建议131.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制定部
5、门应加强合作132.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133.税法应适当放宽对企业会计方法选择的束缚144.建议制定部门进一步协调两者的差异145.参考国外的经验,降低隐行收入146.在制定过程中应该多方参与、反复博弈以达到均衡147.规范纳税调整行为158.提高征纳税双方的业务素质159.强化监管与控制,缩减人为差异15(三)差异协调的具体对策151.与资产类有关的差异协调152.与收入类有关的差异协调163.与成本类有关的差异协调16总结17参考文献18致谢19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 摘 要: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加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在变革过程当中,
6、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了也越来越大, 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税法体系逐渐独立完善的必经之路,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差异的协调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会计和税法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从多角度对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利用实证分析法论证了差异存在的客观性,阐述了过度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揭示二者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处理会计与所得税差异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关键词: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 Reasonable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
7、d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lobalization and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China has gradually accelerate the pace of fiscal and tax system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amo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law also growing up
8、, which is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system gradually independent sound only way, to the whol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how to deal properly reconci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now.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accounti
9、ng and tax law as the basi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differences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income tax law a full range of analysis, and the use of empir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objectiv
10、ity, describes the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differences, reveal both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ordinated differences, and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s and specific approach to accounting and tax differences.Key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differenc
11、e; coordination一、引言从古至今,会计与税收一直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始终紧扣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统一到彼此分开,再到两者共同发展,然后直到今天为止根据两者本身规律发展完善的过程。企业作为在市场环境中的主要参与者,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向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囊括管理层、投资者等提供确保真实完整可靠,可供决策的财务报告。在日常的企业活动中,企业不仅要依照会计准则来处理交易事项,还要按照税法的规定担负起纳税义务。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增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们的会计和税收体系正逐步与公认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税收惯例接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
12、则,自2007年1月1日在国内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2014年,又相继颁布了三项具体准则。1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加强了税收征管部门和会计政策制定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了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公司的投资策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让社会资源分配结构更加完善,另外,此优惠政策还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并让它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状态。然而,由于企业和国家所谋求目标的本质差异,导致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面对变化
13、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要求会计制度体现它的敏捷灵巧性;但是政府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纳税的义务,因而税法具有强制性。两者之间的差别,使会计和所得税法也有所互异,为了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协调两者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下文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家环境,对两者的差异和合理接轨,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相关概念的定义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2它的使用范围主要是会计实务。建立会计准则的目的便是利用一整套的会计体系方法, 向管理者和投资者等提供企业的财务报告,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让他们及时了解与企业单位有关的财务运营状况和企业经营利润成果等情
14、况。税收法规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无偿取得财政收入所依据的准则和规范的总称。3企业所得税法是指由全国人大制定的用来调整企业所得税征收与缴纳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4(二)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关系 1.会计与税收的关系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5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来看,会计是属于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工作,它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供会计信息支撑,是税收的微观基础。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政府依据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作为
15、经济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会计与税收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彼此影响又相互独立。相比之下,会计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而税收是基于宏观层面来影响微观领域。会计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有很大的关联;而税收对企业实行征收管理是立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需求。税收工作的开展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依托,同时税收法规又影响会计规范的制定。具体关系见下图2-1: 图2-1会计与税收规范的关系图6 2.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由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两者不仅有差别,而且也有紧密的关联。区别具体见表2-1 表2-1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区别项目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目标准确、完整和可靠地反映企业的
16、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确保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税法要求纳税人在规定时间内如实自主申报,税务机关依照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机关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颁布会计准则 税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信息是税收工作基础,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受税法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是由会计规范确保的,税法目标能否实现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有关,另外,税法在计量尺度以及数量方面均作了严格的规定,所以在
17、进行会计计量时也必须遵照税法的安排。(三)税会关系模式类型由于世界各国历史发展渊源不同,所以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肯定是存在差别的,因此,每个国家的会计与税法的关系模式也会有所区别。纵观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以及各国对税会关系模式的实践,两者的关系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类模式:一是两者共同发展的税会模式即税会统一模式,二是两者分离且各自自行发展的税会模式即税会分离模式,三是二者尽量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即税会混合模式。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税会分离模式,因为他们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政府较少干涉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最为发达,大部分企业进行股权性融资,银行仅作
18、为债权人行使职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民间社会组织决定,强调会计政策的多样灵活性。财务报表编制目标以“决策有用观”为主,要求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状况及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 更多的是为企业投资者以及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因而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受税法原则的管制。此模式下,平时按会计规定处理,当期末涉及有关税的计算及纳税的时候,再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纳税。在法国、德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英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占据有利地位,国家有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对经济直接进行干预,企业债权性融资比例高且银行发挥的职能较多,所以一般会采用税会统一模式。会计准则一般由政府制定,并强调会计证据的合法性。编制财
19、务报告以“受托责任观”为主,遵循税法的要求,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税会统一模式强调财务报告要和税法的要求相符;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企业要严格依照税法制度执行,与税法要相一致。在该模式下,会计彻底服从于税法,确定会计制度是为缴税服务的,企业会计要以保障国家税收利益为目的,税法对会计有显著的影响。税会混合模式,代表国家是日本。两者不是完全分离,也不是完全统一的,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型。该模式下,其中某些制度是由政府制定的。日本的公司一般都是家族企业,银行持股比例较大,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相类似。另外日本的证券市场比较发达,但是股票一般不对外交易,基本都是内部交易。税务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准,
20、跟我们国家的模式较为接近,但也不完全一样。三种模式各自有不同的优势。税会分离模式能够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完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准确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税会统一模式能公平地解决税负问题,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会计核算和税收成本,并且对企业财务诈骗、偷税逃税等行为有一定的防范作用;税会混合模式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要,是上述两种模式优势的集合。(四)我国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模式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关系模式的发展历程曾经经历过两者完全一致的过程,但最终进入了会计与税法渐渐分离的阶段。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两者的目标逐步发生偏离,因此会计与税法也发生了分离。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将我国税会
21、关系模式的发展归纳为两个阶段, 即税会统一阶段和税会分离阶段。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会统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税会统一模式,强调会计系统应该完全服从于税法,会计制度中的某些核算方式要跟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一致,会计制度的确定是为缴纳税收服务的。当时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直接进行干预,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利益,企业获得的利润要上缴归国家所有。税收核算结果是根据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的,所以那时的税法和会计制度维持着高度一致性,会计与税法在各项内容的规定及标准上基本是一致的,会计和税法都服务于保障国家财政税收这一目标。计划经济体制下,税会统一模式满
22、足了当时的需求,发挥了国家经营管理的职能。这种模式既给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了便利,又有利于国家的税收管理,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制度上给督促企业税收的缴纳提供了担保和便利;也有利于制订和实施统一的会计制度。但是这种模式桎梏了企业的自主权和活力,不利于企业积极性的施展,会计准则中某些条款非常僵硬,使企业的会计不能适应繁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从而束缚了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革新。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会分离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也在如火如荼的地展开,为了满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税收与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92年我们国家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
23、我国会计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接轨。进入21世纪后,因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所以会计也越来越国际化,我国06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会计准则。07年的会计准则与08年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税会分离模式已基本确定。由于会计和税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另外它们两个也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使会计和税法在目标、内容和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条例反映了税收和会计相对孤立的原则,因此形成了我国现有的税会分离模式。三、我国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及原因分析(一)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1.资产类差异第一,固定资产计量方面的差异。固定资产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浅析 会计准则 企业 所得税法 合理 接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