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思考.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思考一、引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趋势,但是由于中西方国家国体的不同,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相比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在计税基础、对本期亏损的、减值的处理及会计核算方法上有所变化,分析对比新旧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处理的变化,可以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会计体系指引思路。我国关于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的研究起步均比较晚,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逐步分离,会
2、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日趋扩大,研究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应该与时俱进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对我国的所得税会计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体系,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 1.美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研究现状20 世纪初的美国就出现了所得税会计准则,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基本上可以代表当今会计规范的发展方向。1913年美国颁布所得税法,确立了以经营收益作为计税基础的原则,1944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中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了第23 号公告(ARB23),首次明确了所得税的费用性质,提出了永久
3、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概念 周玲,所得税会计沿革,国际商务财会2009.3。1967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了第11 号意见书,取消了应付税款法,要求采用递延所得税法来核算所得税。1986 年,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发布了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建议采用资产负债法对当年和以前年度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所得税的影响进行核算。1987 年12 月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96 号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率先提出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用以取代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第11 号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中使用的时间性差异。但是专家们对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意见种种,致使FASB三次推迟执行96号公告的时间。1991年6月,委员会
4、又发布了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于1991年10月发布了109号公告,也就是修订后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该修订稿即为后来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137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国际会计准则研究现状197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所得税会计第12号公告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别于1989年和1994年两次发布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要求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采用收益表债务法。1996 年10 月国际会计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国际委员会准则第12 号所得税,其采用的方法和原则与再次发布的ED49 提出的要求基本一致,
5、用暂时性差异这一概念取代了时间性差异的概念,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会计中的重要地位,该项准则基本上借鉴了美国第109号公告提出的处理方法。(二)国内研究综述 企业所得税会计主要研究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的差异,我国所得税概念的提出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财税部门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需要,提出了对外资企业征收所得税的建议 周玲,所得税会计沿革,国际商务财会,2009.3。1980 年9 月10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部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93 年12 月13 日,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
6、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 月1 日起施行。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同时,我国所得税观念也从国家分配主体论转为费用论。我国在1994 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2000 年12 月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利润表债务法等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开始得到应用 周玲,所得税会计沿革及现状的探讨,国际商务财会,2009.3。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中任意选择,这里的债务法主要指损益表债务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规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
7、处理,它基本借鉴了IAS12中的所得税,基本上实现了国际趋同,这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标志性变化。 三、所得税会计的概述(一)所得税会计的涵义在对我国的所得税会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如贺志东教授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会计操作实务中定出了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所得税会计就是指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以确认应纳税所得和应纳所得税额。广义的所得税会计是指与企业所得税有关的会计核算活动,它包括税前会计处理和纳税过程中的会计处理两部分。广义的所得税会计的范围涵盖了狭义上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所得税会计都是广义的 贺志东,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
8、会计操作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35期。陈旭东学者在关于所得税与会计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给出了所得税会计的专门领域观 陈旭东,关于所得税与会计关系的探讨,财会月刊,2008.12。专门领域观的所得税会计是指对企业或公司所得税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是在处理由税法规定的企业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时所遵循的会计技术规范。本文作者更倾向于将所得税会计归于税务会计观。税务会计观中的所得税会计为企业纳税会计的一部分,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和征收办法,以企业的税务资金的运动过程为核算对象,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并通过纳税申报的方式提供有关税务方面的信息的一个会计学分支。所得税会计主要是研究会计
9、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它是基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不一致而产生的。应税收益和会计收益关系实质上就是税法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核心也就是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关系问题。按照税法与会计的各自规定,最终形成的所得税利润与会计利润会因此不同,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两者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二)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会计和税收为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以会计准则和税法为原则进行核算,规范着不同的对象,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同一会计期间同一企业对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中,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计算所得到的税前会计利润和依据税法规定计算所得到的应税所得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计算口
10、径的不一致产生的,也可能是由于计算时期不同产生的,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对差异进行调整并做出适当的会计反映,由此可见,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是会计收益和纳税所得之间在计算上存在差异。(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的确立1994年以后,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都是依据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直至2000年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后,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核算,这里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债务法主要指损益表债务法。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会计进行处理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暂时性差异”的
11、概念代替了“时间性差异”,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中的重要地位。 陈博,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方法的探讨,会计之友,2008.6四、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差异比较(一)国际会计准则12号所得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IAS12)(2000年修订)对自1998年1月开始或以后会计期间有效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准则采用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规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核算。相对以前的会计期间,对适用税率的变更做出说明,企业合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商誉、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确认上更具体。(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12、中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当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首先应确定其账面价值,然后再按照相关要求确定其计税基础。如果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的,应确认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当适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还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实际上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这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迈出的关键一步。(三)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而制定的,它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
13、同。两者相比区别不大,都是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而进行的规范,只是在具体规则的详细程度等细节方面存在着些许差异。如IAS12中涉及到会计列报方面中的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抵消问题、所得税费用的列支问题上中将递延国外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汇兑差额归入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等都有规定 王淑臣,新旧所得税会计规范差异处理方法之比较,会计之友,200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都没有涉及到这些方面的规定。IAS12在会计确认、会计披露、计税基础方面,对于一些具体的情况和特殊情形中规定比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更详细,其中有的情况还有一些案例,而我国的所得税准则没有作此规定。在会计计量方
14、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和IAS12大致相同,只是在某些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五、新旧所得税会计规范差异处理方法比较研究(一)新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出台,使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下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 递延法 旧制度 损益表债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 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制度(资料来源: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制度整理所得)下面笔者举例分析新旧准则下所得税会计规范差异处理方法的不同:1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差异比较分析【例1】 庞云翔.
15、应付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分析. Commercial Accounting.2010.1.2期:某企业2009年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为130 000元,至年底尚未支付,税法核定的全年职工福利费的限额为100 000元。企业固定资产原值300 000元,会计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设备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假设该企业2009年税前会计利润为3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a.应付税款法的处理:当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130 000-100 000=30 000(元)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 0002/5-300 000/5=60 00
16、0(元)当期应纳税所得额=300 000+30 000+60 000=390 000(元)当期应纳所得税额=390 00025%=97 500(元)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97 500(元)借:所得税费用97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7 500b.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处理2009年,对于应付职工福利费,会计上确认的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130 000元与其计税基础13 000元相同,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对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60 000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 000元(60 00025%)。2009年应缴企业所得税97 500元(3
17、00 000+60 000+30 000)25%。借:所得税费用 82 500递延所得税资产 15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97 500应付税款法基于“利润分配说”的观点,所得税费用反映了企业依据当期经营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但是应付税款法将暂时性差异等同于永久性差异处理,没有反映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金额的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在进行相关决策时,无法获取足够的未来会计信息,虽然会计处理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不符合会计配比等原则,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摒弃了此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于“资产负债观”,所得税费用为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之和,此法可同时处理时间性和非时间性的所有暂时性差异,对差异能进行更加
18、综合和全面的处理,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数在财务报告中也能反映出来,会计信息相关性优于应付税款法,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各种决策。2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差异处理【例2】 李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2007年12月28日,ABC上市公司购入价值12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2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税法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公司每年利润总额均为1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25%。a.损益表债务法的处理:2008年,会计上计提折旧为60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80000
19、元,差额20000元为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借:所得税25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0000递延税款50002009年会计上计提折旧60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为40000元,20000元为要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借:所得税25000递延税款5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0000b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处理: 2008年会计上年底设备的账面价值为60000元;税务上年底设备计税基础40000元, 20000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00元,2008年应缴企业所得税为(100000+60000-80000)25%=20000元。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0000递延
20、所得税费用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50002009年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余额为5000元年底应予转回,2009年应缴企业所得税为(100000+60000-40000)25%=30000元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5000递延所得税负债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0000通过以上案例知,损益表债务法无法探测到其他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实务中,其他暂时性差异一般都作为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所以新旧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对差异的处理实质其实是相同的, 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账务处理结果也基本一样。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损益表债务法的基础
21、上,对差异的处理更加贯彻了资产和负债的界定, 更能反映与企业将来有关的纳税现金流量, 对时间性差异的处理更加科学全面,在税率变动时也不需进行特别处理, 有效地简化了所得税核算, 必然取代应付税款法和损益表债务法成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主流。(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分析1一般交易和事项的处理方法【例3】 张艳英.新所得税会计核算案例解析.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2月A 公司2008 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500万元, 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08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 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 (1) 2008 年1月2日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 成本为
22、600 万元, 使用年限为10 年, 净残值为零,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2) 向关联企业提供现金捐赠200 万元。 (3) 当年度发生研究开发支出500 万元, 较上年增长20 %。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 万元, 开发阶段符合资本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100 万元, 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300 万元。假定所开发无形资产于期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4) A 公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前发生的200万元的筹建费。(5) 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30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6) 当期购入一次还本付息的国债, 确
23、认国债利息收入2 万元。(7) 持有B 公司30 %的股权, 并能够参与该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购入投资时支付了1000 万元, 当年末应确认享有联营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300 万元, B 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15 %。(8) A 公司2007年12日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 金额1000万元。(9) A 企业当年12 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200 万元, 到年底尚未支付。而计税工资额为160 万元。(10) A 企业当期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项固定资产, 该项固定资产在租赁日的公允价为2000 万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1980 万元。租赁合同中规定租赁期内总的付款额为2200 万元。假定
24、不考虑在租入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08年应纳税所得额=1500+60+200-550+160+30-2-90+40=1348万元应交所得税= 134825% =337万元 08 年递延所得税A 公司2008年度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及其计税基础如表1所示:表1 资产负债表(简表) 单位:万元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货80083030固定资产原价600600减:累计折旧12060固定资产净值48054060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9802200不确认差异无形资产3000300长期股权投资10901000105.88长期待摊费用0160160预收账款100001000
25、应付职工薪酬200200递延所得税费用=405.8825%-125025%=-211.03万元 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337-211.03=125.97万元借: 所得税费用1 259 7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 125 000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1 014 7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370 000根据以上可知, 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有的经济事项仅对当期所得税造成影响,如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有的经济事项不仅影响当期所得税,还影响递延所得税,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一致等。税法与会计的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结果, 使报表更加真实、公允,
26、 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会计信息,更能体现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已经成为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目标。2新准则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1)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遵从税法规定以外,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也不例外。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为原账面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按其在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被合并企业缴纳所得税时的计税依据通常是以按公允价值
27、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转让所得为基础得到的,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有关资产可以按评估价值确定计税成本。(2)企业合并中商誉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按照税法规定计税时如果作为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额计税基础为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不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例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ABC企业以增发市场价值为15 000万元的自身普通股为对价购入EFG企业100%的净资产对EFG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前两
28、企业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假定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购买日EFG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计税基础如表2所示。表2 单位:万元公允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675038752875应收账款52505250-存货435031001250其他应付款(750)0(750)应付账款(3 000)(3 000)0不包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12 6009 2253 375分析:EFG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期在未来会计期间不会发生变化,该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的金额计算如下: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 600递延所得税资产(75025%)187.5
29、递延所得税负债(412525%)1 031.25考虑递延所得税后: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11 756.25商誉3243.75企业合并成本15 000所确认的商誉金额3 243.75万元与计税基础0之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准则规定不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但是,在按照会计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如果税法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则该商誉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六、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出台弥补了我国所得税制度的一些空白,自20
30、07年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以来至今,所得税会计实现了平稳的过渡阶段,但是,新准则在上市公司的执行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一些阻碍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全力落实的因素。1.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比较混乱,不是非常规范。新准则要求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适用于上市公司,然而自1994年财政部发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来,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在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所得税会计核算中占绝对主流,纳税影响会计法在商业银行中被采用的比例也可见一斑。由于会计制度规范要求过低,可选择余地过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相对较为复杂,客观上决定了新准则实施的困难。加之我国企业长期向来注重收入,强调利润
31、指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理念上从利润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导致许多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因此缺乏变革的动力,客观上增加了执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阻力,导致新准则的实施成本加大。 2.所得税会计核算过于复杂,涉税人员素质方面存在问题。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高, 核算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过程非常繁琐,无论是对于会计人员还是涉税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成为制约准则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专业水平、职业判断能力不强,会计操作手段落后,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阻碍了新方法的实施
32、。3.我国制度法规尚不完备,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尤其是经济法规还尚待健全,关于所得税会计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未按税法处理核算的各种事项没有具体明确法律后果。加之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懂法不守法,监督机构、执法机构的工作未做到位,致使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问题。在所得税会计的执行上,我国具体的会计准则较少,实施范围也非常有限,所得税法比较简单,刚性不强,不能自成一体。(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所得税会计体系1.完善所得税会计的建议(1)强化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观理念。在我国,我国企业向来重视利润指标,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业绩,考核与评价员工方面充当了最要的角
33、色。新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的理念上,而不是从利润观的角度出发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这必然会挫败企业采用新准则的积极性。因此,强化所得税会计理念,将惯性利润观逐渐转变为资产负债观显得尤其重要,相关部门应该相应调整企业业绩的考核标准,相对降低收益指标的比重,并提高偿债能力、长期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比重,理念上配合新准则的实行,减少新准则在实施中的阻力。(2)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配备专业的税务人员随着新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应把理论素养和实务操作教育并重相结合。对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应该逐步改革和完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大众化会计人才
34、培养模式,开展深度培训,将新准则难点作为培训重点,让广大的财会工作者尽快掌握新准则的内容, 知道新准则的操作,从而切实有效地贯彻新准则。此外,企业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税务会计人员, 不断提高我国的税务会计工作水平,使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3)完善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法律规范我国的所得税会计起步比较晚,关于所得税会计的法律规范尚需完善。我国目前的企业所得税会计执行力度较低、刚性不强,不能自成一体。完善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一方面要坚持以独立的思路分别考虑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核算办法,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要各自以其特有的原则、目标、方法自成体系,把企业实行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法律制度
35、作为一项法律义务加以规定;另一方面所得税会计的差异不能完全任其自由发展,按照保护所得税税基的原则界定成本费用列支范围、税前扣除项目,以及核算应税所得的程序和模式,以适应我国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会计管理体制、法律法制等因素的特殊需要,明确不按税法规定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后果的法律责任。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所得税会计体系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推行逐步实现了国际惯例的接轨,但因国体差异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关于税法的具体规定还存在一定的差别,西方国家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和认识上并非完全适用中国具体国情。因此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所得税会计体系应该做到:(1)在借鉴IAS12
36、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具体国情,制定出所得税会计处理办法,逐步推广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我国企业历来高度重视利润观,新准则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受长期惯性阻力的影响,基于损益表债务法在辨认无差异项目、永久性差异和资产负债表中未反映的暂时性差异具有相当优势,可以采用所得税会计 “双轨制”的处理方法,充分吸取国外成熟的理念及先进的经验,如借鉴英国与德国的先进经验,在企业所得税会计方法处理原则的过渡阶段,先采用损益表债务法进行差异辨认,然后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结合,在两种方法之中选择一种作为基准方法,待以后条件具备时,再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差异处理。(2)结合目前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发
37、展现状,在具体准则上,可借鉴IAS12不断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事项涉及到的企业合并与商誉的会计处理核算需求逐渐增大,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商誉等方面的确认说明过于简单、笼统,可以借鉴IAS12在会计确认方面再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又如针对目前在我国企业统一推广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存在一定阻力的现状,在计税基础方面可以针对一些具体的情况和特殊情形,如对资产或负债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可相应增加一些案例加以解释,减少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对于会计税务人员的陌生感,增加易理解性及可操作性,使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3)
38、继续研究和探索财会制度与所得税制度的联系,寻求缩小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所得税处理核算差距的方法,不断规范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最大化防止当前企业采用此空缺避税。最大化缩小会计制度与税法核算口径的差异,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业务招待费的确定处理等,都应在制度上详尽规定, 防止当前部分企业利用财务制度和税法关于计税依据处理方法的差异来避税,保证所得税会计不断完善发展。七、结语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布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为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用新的会计准则能使信息更客观、真实,但在新的会计准则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全面完整的考虑。尽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已在我国会计法规
39、中确立了较高的地位,但是在非上市公司中顺利实行尚需时日。在充分借鉴了IAS12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如何将新准则顺利的贯彻执行下去,这将是我们会计人今后面临的一个仍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137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 周玲,所得税会计沿革,国际商务财会,2009.3 3 周玲,所得税会计沿革及现状的探讨,国际商务财会,2009.34 贺志东,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会计操作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35期5 陈旭东,关于所得税与会计关系的探讨,财会月刊,2008.126 陈博,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方法的探讨,会计之友,2008.67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9 王淑臣,新旧所得税会计规范差异处理方法之比较,会计之友,200810 庞云翔,应付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分析,Commercial Accounting,2010.1.2期11 李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12 张艳英,新所得税会计核算案例解析,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2月1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