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同的添加型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可编辑).doc
《利用不同的添加型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不同的添加型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可编辑).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利用不同的添加型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 摘要 本课题利用不同的添加型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在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配比,研究其阻燃机理,找出影响锦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因素。参照适用于欧美出口的BS5852标准,按BS5852标准测定各种阻燃涂层锦纶织物的阻燃效果和分析不同成分和不同的配比对锦纶织物的阻燃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优化的配方和配比,为开发新型、环保的锦纶阻燃剂打下基础。 本课题还利用得到的阻燃涂层配方对锦纶织物的阻燃涂层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给出匹配的阻燃涂层工艺。 关键词 阻燃剂;锦纶织物;阻燃涂层配方;涂层工艺Abstract The use of diffe
2、rent add flame retardant to the fire-retardant coating nylon fabric finishing on this topics. In the most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through a different ratio, on its flame-retardant mechanism to identify impact nylon fabric fire-retardant properties of factors. Reference 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
3、tates apply to the export of BS5852 standards, according to BS5852 standards of various fire-retardant coating nylon fabric and fire-retardant effect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different ratio of nylon fabric of the effects of fire retardant, in the most optimal formula And the ratio for the develo
4、pment of new,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ire retardan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nylon This issue also received the use of fire-retardant coating formulations of the flame-retardant nylon fabric coating technology further optimized, is matching the fire-retardant coating processKey words flame retardant
5、; nylon fabric; fire-retardant coating formula; coating process目录摘要I AbstractI第1章 绪论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 锦纶织物阻燃研究现状1第2章 锦纶织物阻燃概述42.1锦纶织物概述42.1.1锦纶织物的特点42.1.2锦纶织物阻燃技术52.2 阻燃概述132.2.1高聚物的分解及燃烧112.2.2阻燃机理及作用模式112.2.3阻燃技术122.2.4阻燃剂概述142.3 阻燃涂层技术162.3.1涂层技术的特点162.3.2涂层整理的方法162.3.3涂层方式172.3.4涂层基布182.3.5阻燃涂
6、层剂182.4 阻燃涂层技术20第3章 涂层小样机涂层工艺实验213.1 阻燃涂层技术213.1.1 实验材料21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213.1.3 实验内容213.2 阻燃涂层技术223.2.1实验工艺分析223.2.2各涂层涂敷量233.3 实验小结23第4章 锦纶织物阻燃涂层测试实验254.1 实验准备254.1.1实验材料254.1.2实验仪器与设备254.1.3实验内容254.2 数据处理与分析304.2.2影响阻燃效果的因素304.2.3各种阻燃配方的对比分析314.2.4314.3 实验小结32结论33致谢34参考文献36附录137附录237第1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
7、的和意义 本课题是针对江门联福科技纺织彩印有限公司在生产锦纶阻燃涂层织物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的。锦纶面料由于性能优良而被广泛应用于热气球、睡衣、家具沙发套、室内装饰物、帐篷、安全气囊和服装等,但锦纶织物的阻燃性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课题利用不同的添加型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在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配比,研究其阻燃机理,找出影响锦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因素。参照适用于欧美出口的BS5852标准,按BS5852标准测定各种阻燃涂层锦纶织物的阻燃效果和分析不同成分和不同的配比对锦纶织物的阻燃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优化的配方和配比,为开发新型、环保的锦纶阻燃剂打下基础。1.2 纺织品阻燃的研究
8、现状 火灾对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而火灾中发生的死亡事故中有80%是由于燃烧所释放的烟和有毒气体的窒息造成的,所以当代的“阻燃”是与“抑烟”、“无毒”相提并论的1。目前我国的阻燃剂以卤系阻燃剂为主,卤系阻燃剂在提供阻燃性能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当用卤系阻燃剂处理过的材料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有毒、腐蚀性的卤化氢气体,从而会造成人员窒息中毒和设备的腐蚀损坏;而且由于聚合物的挥发物得不到完全燃烧,致使分解产物形成大量的炭粒,产生大量烟雾,对火灾现场人员的撤离、救援和恢复工作极为不利,成为火灾中很危险的因素。由于降低阻燃材料燃烧时的产烟量和有毒气
9、体的呼声日益增高,欧美国家对这类阻燃织物进口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研究开发新的无卤、低烟、具多方效能的新一代高效阻燃剂便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织物的涂层整理是当今世界纺织工业颇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后整理加工技术。涂层整理是在织物表面均匀地涂布一层或多层高聚物,赋予织物以某种功能的一项表面整理技术2。锦纶织物阻燃涂层整理是一种很有优势的加工方法,此项整理是在织物表面进行涂敷,涂敷物不会渗入织物内部,所以能保持纤维本身柔软的特点,在生产中可用低档底布实现高档织物的制作。 英国波尔登研究所系统研究了纺织品涂层阻燃剂的选择,在此之前纺织品阻燃用的是溴化物和三氧化二锑,但从阻燃剂在制造、使用时是否健康、安全的
10、角度考虑,认为应该开发一个无卤素的系统,于是选择了一个系列含磷阻燃剂的组成配方,进行阻燃涂层测试,结果所有的配方都提高了极限氧指数3。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以磷氮类阻燃剂替代卤素、锑阻燃剂的可能性。 90年代初,法国人C. Haillet, S. Gandi,加拿大科学家Raymond, W. Green, Vancower等 1在研究IFR-PP的基础上,致力于工FR-PE的阻燃研究,并取得一些较好的效果。膨胀型阻燃剂由于具有在燃烧过程中发烟量少、无有毒气体产生,被认为是实现无卤化很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研制开发阻燃涂层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用阻燃性单体共聚;另一种是在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添加阻燃
11、协效剂和阻燃剂1。如天津纺织工业研究所的C-20,其性能可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媲美。日本公布了用于电磁屏蔽的阻燃金属涂层织物,在此织物涂层的一则涂以丙烯酸聚合物Toacron SA 6218为主的涂层,在另一则涂以含阻燃剂的聚氨酯层Resamine UD。 施菊等人研究了阻燃涂层胶FR2在锦纶织物上的应用,FR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阻燃涂层胶,经FR2处理后的锦纶织物可以通过BS5852的检测4。其阻燃机理是阻燃涂层胶里的阻燃剂可促使尼龙脱水焦化,分解生成不易燃烧的物质,减少可燃物的产生,这样就可以同时在固相和气相中发生作用,使织物难以着火,因而通过BS5852阻燃标准的测试。 随着人们对阻燃体系
12、作用机理的深人研究,新的阻燃理论和技术被逐渐认识,如化学改性阻燃、高效阻隔炭化层阻燃、交联接枝阻燃和协同阻燃体系等,极大地丰富了阻燃领域的内容和阻燃剂的多功能性5。进人21世纪后,新型阻燃剂之间复配、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将日趋活跃,新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将不断应用于阻燃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可以预见,随着阻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阻燃加工技术将日趋完善。上述研究和商品大都不是针对锦纶阻燃涂层织物,锦纶织物的阻燃性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锦纶阻燃涂层织物这方面少有文献报道。第2章 锦纶织物阻燃概述2.1 锦纶织物阻燃概述2.1.1 锦纶织物特点 锦纶是我国的商品名称,它的学名叫聚酰胺纤维;有锦纶-66,
13、锦纶-1010,锦纶-6等不同品种。锦纶在国外的商品名又称“尼龙”,“耐纶”,“卡普纶”,“阿米纶”等。锦纶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品种,由于性能优良,原料资源丰富,因此一直是合成纤维产量最高的品种6。直到1970年以后,由于聚酯纤维的迅速发展,才退居合成纤维的第二位。 锦纶的最大特点是强度高、耐磨性好,它的强度及耐磨性居所有纤维之首它的耐磨性是棉纤维的10倍,是干态粘胶纤维的10倍,是湿态纤维的140倍。因此,其耐用性极佳。锦纶的长丝可制成弹力丝,短丝可与棉及晴纶混纺,以提高其强度和弹性.除了在衣着和装饰品方面的应用外,还广泛应用在工业方面如帘子线,传动带,软管,绳索,渔网,轮胎,降落伞等。锦
14、纶织物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织物中属较好品种,因此用锦纶制作的服装比涤纶服装穿着舒适些。有良好的耐蛀、耐腐蚀性能。锦纶织物属轻型织物,在合成纤维织物中仅列于丙纶、腈纶织物之后,因此,适合制作登山服、冬季服装等。 锦纶的缺点与涤纶一样,吸湿性和通透性都较差。在干燥环境下,锦纶易产生静电,短纤维织物也易起毛、起球。锦纶的耐热、耐光性都不够好,熨烫承受温度应控制在140以下。此外,锦纶的保形性差,用其做成的衣服不如涤纶挺括,易变形。但它可以随身附体,是制作各种体形衫的好材料。 锦纶的品种很多,有锦纶6、锦纶66、锦纶11、锦纶610其中最主要的是锦纶66和锦纶6。各种锦纶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共同的特点是大
15、分子主链上都有酰胺链,能够吸附水分子,可以形成结晶结构,耐磨性能极为优良,都是优良的衣着用纤维。聚酰胺纤维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世界聚酰胺纤维的产量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24 % , 居第二位6 。尽管它不算易燃纤维极限氧指数LOI 2224 , 但它燃烧时熔融滴落物的存在极易造成火灾的蔓延,对消防救灾十分不利。由于纺织品着火或纺织品不阻燃而蔓延引起的火灾占我国近年火灾事故的20 %6 , 近年来纺织物的阻燃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阻燃化进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锦纶纤维面料可分为纯纺、混纺和交织物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包含许多品种。锦纶纯纺织物,以锦纶丝为原料织成的各种
16、织物,如锦纶塔夫绸、锦纶绉等。因用锦纶长丝织成,故有手感滑爽、坚牢耐用、价格适中的特点,也存在织物易皱且不易恢复的缺点。锦纶塔夫绸多用于做轻便服装、羽绒服或雨衣布,而锦纶绉则适合做夏季衣裙、春秋两用衫等。 锦纶混纺及交织物,采用锦纶长丝或短纤维与其它纤维进行混纺或交织而获得的织物,兼具每种纤维的特点和长处。如粘/锦华达呢,采用15%的锦纶与85%的粘胶混纺成纱制得,具有经密比纬密大一倍,呢身质地厚实,坚韧耐穿的特点,缺点是弹性差,易折皱,湿强下降,穿时易下垂。此外,还有粘/锦凡立丁、粘/锦/毛花呢等品种,都是一些常用面料。2.1.2 锦纶织物阻燃技术 阻燃织物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是用阻燃纤维直
17、接纺纱织布而具有永久阻燃性; 另一种是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即通过轧烘焙法、涂布法、喷雾法等手段使阻燃剂与织物结合而达到阻燃的目的7, 较前者而言, 其阻燃效果随着使用年限和洗涤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 但在价格上处于优势。2.1.2.1 锦纶纤维阻燃法 为了提高成纤高聚物的热稳定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成纤高聚物的大分子链中引入芳环或芳杂环以增加分子链的刚性、大分子链的密集程度和内聚力,然后将这种高热稳定性的高聚物用湿法纺丝制成纤维;2可通过纤维中线形大分子链间交联反应变成三维交联结构,阻止碳链断裂,成为不收缩、不熔融的阻燃性纤维;3减少可燃挥发物的形成,增加炭量,将纤维置于200-300的空气氧化炉
18、中停留几十分钟或数小时使纤维大分子受热后发生炭化,成为具有阻燃性的纤维。 原丝阻燃改性法,有3种不同的处理措施:1共聚法是在成纤高聚物的合成过程中,把含有磷、卤、硫等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共聚单体反应型阻燃剂引入到大分子链中,再把这种阻燃性强的物质加到纤维中;2共混法是将阻燃剂加入纺丝熔体或纺制阻燃纤维的方法;3接枝改性是用放射热、高能的电子束或化学引发剂使纤维或织物与乙烯基型的阻燃单体发生接枝共聚,是获得有效而持久的阻燃改性方法8。聚酰胺纤维阻燃改性的研究开始比较早。利用共聚法, 通过在成纤高聚物的大分子链中引入芳环或芳杂环, 增加大分子链的刚性以及大分子链的密集度和内聚力, 从而提高了热稳定
19、性。采用这种方法, 美国杜邦公司和日本尤尼吉卡公司分别成功研制了商品名为“Nomex”和“Apyil”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它的耐热性非常好, 极限氧指数达3032 , 但由于成本高, 故只用于军工、宇航等特殊领域。在成纤高聚物的熔体或纺丝液中加入阻燃剂的共混法虽然简单, 但阻燃持久性不如共聚改性, 而且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也会影响纤维的性能。对于聚酰胺而言, 由于阻燃剂难耐其纤维熔融纺丝时的高温而导致聚酰胺纤维抗张强度和抗紫外线性能的降低, 因而使这一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国内对阻燃聚酰胺纤维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年代, 其开发和发展比较缓慢, 阻燃聚酰胺纤维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 仍处于小
20、试和中试阶段。2.1.2.2 织物阻燃整理 织物的阻燃整理方法主要有浸轧焙烘法、浸烘燥法、有机溶剂法和涂布法等7。 轧焙烘法是阻燃整理工艺中应用最广的一艺。工艺流程为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浸一般由阻燃剂、催化剂、树脂、润湿剂和柔软剂组配制成水溶液或乳液进行整理。 浸渍-烘燥法又称吸尽法。是将织物在阻燃浸渍一定时间后,再干燥焙烘使阻燃液被纤维聚吸收。 有机溶剂法是使用非水溶性的阻燃剂,其优阻燃整理时的能耗低。但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的毒性和燃烧性。 涂布法是将阻燃剂混入树脂内,靠树脂的粘合使阻燃剂固着在织物上。根据机械设备的不同刮刀涂布法和浇铸涂布法。2.2 阻燃概述2.2.1 高聚物的分解及
21、燃烧2.2.1.1 高聚物的燃烧过程 合成纤维高聚物燃烧过程比较复杂,当外界热源和空气存在时,G.Camino8等人提出了如图2-1所示聚合物的燃烧过程模式:聚合物在凝聚相中的燃烧主要依赖热降解过程,氧浓度、加热速率和压力对其热行为均有影响。从材料的吸热分解到剧烈的氧化发光发热,其中包括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燃烧过程首先是材料吸热分解,形成可燃性质一般为气体,然后着火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又促进热分解和着火。 图2-1 聚合物燃烧过程模式示意图 显然,合成纤维高聚物的燃烧,至少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可燃物;空气;热源。当已经燃烧的高聚物材料离开热源时,要继续燃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由燃烧产生的
22、热能不断加热分解高聚物,使之连续不断地产生可燃性气体;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能与氧气混合,并扩散到已点燃的部分;燃烧部分蔓延到可燃气体与氧气的混合区域9。在燃烧产生的热量中,扩散到外部的热和传导辐射到高聚物并使之加热的热量之比,随燃饶形态的不一样而有显著的不同。一般来说燃烧形态包括基本燃烧方式和水平燃烧时火焰传播方式两种形态 (1)热氧化分解 合成纤维高聚物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到达一定温度时,热塑性高聚物便开始软化,进而熔融并具有流动性。无定形和结晶性的线性聚合物分别在其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时,开始失去它们的硬度而软化或熔融状,这种熔融物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不断下降,直至其热分解点。 合成纤维高聚物吸收
23、足够的能量后便会产生分解反应,生成分子量比较小的不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和炭化残渣,其中在空气存在条件下的热氧化分解反应是产生可燃性气体成分的重要反应。聚合物在25?100的低温下的热氧化裂化裂解反应就明显加快10。聚合物的热氧化裂解是自动催化的裂解的引发增长和终止反应如下: 引发:RH ?RH?或R? + H?增长:R?+ O2 ?ROO? RH+ROO?ROOH+R?支化:ROOH ?RO?+OH? 2ROOH ?R00?+RO?+H2O RH+RO?ROH+R? 终止:2R?R一R R?+OH?ROH2R0?ROOR2R00?BOOR+02 由此可见,聚合物的氧化反应,主要通过氧分子、O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用 不同 添加 阻燃 锦纶 织物 进行 涂层 整理 编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