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doc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 专 业:XXXXXXX姓 名:XXXXX学 号: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年 月 日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摘要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是两个独立的专业领域,虽存在紧密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目标、服务对象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分离。而纳税人既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报告财务信息、又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要求计算纳税。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必须掌握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然后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按照颁发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正确核算应纳所得额依法申报纳税。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差异。A
2、ccounting profit and taxable income difference analysisAbstract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is two separate fields, although the existence of close ties, but because of their target, service object is differen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separation of. While taxpa
3、yers should not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accounting, report financial information, but also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ax law tax. To do this, the enterprise must gras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and tax laws, a
4、nd then the basis of accoun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tax adjustment of who made the correct amou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ccounting income tax declaration.KEYWORDS: accounting profits, the amount of taxable income, difference目 录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2摘要2英文摘要3一、会计利润的目的与意义5二、会计利润与应
5、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及分析51.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51.1会计利润的组成51.2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62.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分析62.1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目标不同62.2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核算基础不同62.3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核算原则不同63、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的具体表现73.1收入的确定标准不同73.2收入确认金额的不同73.3免税收入83.4扣除项目和标准不同导致的差异83.5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103.5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10三、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衔接11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11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13总
6、结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一、会计利润的目的与意义会计利润的目的: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确定的,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目标不同、核算基础不同、核算原则不同导致二者必然要产生一定的差异。本文就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及纳税调整做简单的介绍。会计利润的意义:在新企业所得税实施后,纳税申报表设计的最大变化是新表的主表是以企业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法规定为标准,进行纳税间接调准确定应纳税额,即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因此理清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及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应用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能力,同时也可
7、以减少会计遵从税法的成本、减少企业的纳税风险,实现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衔接的服务目标 二、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及分析1.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1.1会计利润的组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根据新的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根据利润表,利润总额的计算如下:(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
8、所得税费用1.2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概念一般来说,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家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税收规定计算纳税。这样就会出现财务会计计算的利润与税法规定计算的利润出现偏差,应纳税所得额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扣损后的余额。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应税所得,是自然人或法人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劳动、经营或投资而获得的继续性收入,扣除为取得收入所需费用后的余额。广义上包括一切收益
9、,狭义上只包括有连续来源的收入,如经营利润、工资、股息等,扣除相应费用后的纯收入,不应包括临时、偶然的一次性所得。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例:A企业2011年财务会计认定的收入总额为1250万,其中:国家财政补贴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期间费用和成本支出及其他支出合计800万元,A企业去年亏损20万元,已经过税务机关认可。适用税率为25%。通过以上公式可计算出:A企业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1250-10-20-800-20=400万元。 个人: 应纳税所得 = 应发合计-个人保险福利(五险一金)-起征
10、点(3500)2.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分析2.1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目标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的目标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制定和实施税法的目的主要是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保护纳税人的权益。可以这样认为,会计准则和税法从目标上来看是两个不同的体系。2.2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核算基础不同从处理方法看,会计制度规定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而税法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
11、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即税法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2.3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核算原则不同由于二者的目标不同,所遵循的原则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税款征收,原则都会决定方法的选择,甚至是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原则的差异会导致会计制度和税法对有关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判断依据产生差别。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为基础,同时遵循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所得税法规在计算应税收益要求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税法核算时不遵循谨
12、慎性原则。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基本原则有相通之处,税法遵循了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但是,基于税法保全税收和体现政策导向的要求,税法与会计准则在某些基本原则上产生了背离。3、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的具体表现3.1收入的确定标准不同按照会计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应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加以确认:第一,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第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第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如企业;第五,相关的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所得税法则是以商品所有权
13、的转移为应税收入确认的前提。如附有退货条件的商品销售,会计上若无法认定其退货的可能性小于50%, 在收到货款发出商品后,并不确认收入的实现,而是在退货期满时才确认会计收入。而应税收入是在收到货款发出商品后就应该确认,这样就会造成从商品所有权转让日至退货期满日之间会计利润低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3.2收入确认金额的不同 企业所得税法考虑纳税必要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在收入确认金额方面与会计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产生差异。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要考虑纳税人的当期纳税能力,即纳税必要资金。纳税必要资金是指纳税人有足够财力交税时才能确认收入并就该收入纳税。如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贷款分期收回若超过三
14、年以上,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了信贷,应当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确定会计收入的金额。而在确认应税收入时,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和分期收款的金额确认收入,也近似收付实现制,这是税法给予的延迟纳税优惠。该业务引起的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制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这属于税收优惠政策,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此项收入将全额计入会计利润。企业转让技术所得作为会计收入计入会计利润,但税法对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
15、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该收入会全额计入会计利润,出现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对不具有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上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交换损益,即不会影响会计利润;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视同销售作为应税收入,由此导致会计利润低于应纳税所得额。3.3免税收入会计核算上的收入是。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收入包括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如企业的国债利息收入、居民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在12个月以上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等,企业
16、会计作为投资收益计入会计利润,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免税收入,在会计利润上做相应的调减。3.4扣除项目和标准不同导致的差异对于当期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计入损益的成本、费用,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全额扣减。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要按照规定的项目以及标准限额税前扣除。1)限额扣除项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限额扣除。借款利息:本期发生的借款利息会计上作为财务费用,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减除;在计算税前扣除时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借款利息的部分不得扣除;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的,按不超过规定的比例标准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
17、费和职工福利费:企业实际发生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在会计核算时根据受益对象,被确认为成本、费用或资产,分别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计入当期损益的,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当期减除;计入存货成本或资产成本的在以后期间从会计利润中减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分别按照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2.5%和14%的部分准予扣除, 工会经费的税前扣除金额还要依据工会组织的收据确定。职工教育经费超过标准部分, 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此项差异对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要根据企业这三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以及期末计入存货成本或资产成本的金额决定。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
18、的业务招待费在会计核算时被确认为管理费用。当期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全额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在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上实行的是双标准控制,以发生额的60%和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二者金额低者为可扣除的金额。在企业业务招待费扣除上无论是用哪个标准控制可扣除的金额,都会使企业计算的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广告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宣传费在会计核算时被确认销售费用,在发生当期全额冲减会计利润。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如果企业的广告宣传费超过销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利润 纳税 所得 差异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