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doc
《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在我国,由于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则,使得我国商品流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突出的就是成本之战。随着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日趋完善,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转向了流通过程成本控制的全新研究领域。本文针对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从商品流通企业发展现状入手。对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从宏观经营管理及商品流通各环节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控制商品流通过程成本,为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关键字:商品流通企业 成本控制 流通过程成本Abstract:In China, due to forei
2、gn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principle of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make our country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enterprise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most prominent is the cost of the war. As companies increasingly perfect mode of operation and
3、 management mod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to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cost control of the new research fiel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enterprise management from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ente
4、rprises. Each link of cost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present situation was analyzed,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cost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of each sec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and advances some Sugges
5、tions on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process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costs,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Keywords:circulation business of commodities cost control Circulation process cost目 录1
6、绪 论11.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国内研究现状11.2.2 国外研究现状2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2 成本控制理论基础32.1 成本控制的涵义32.2 成本控制的发展过程42.3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及目标52.3.1 成本控制基本原则52.3.2 成本控制的程序62.3.3成本控制的目标83 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中成本控制分析83.1 商品流通企业理论基础83.1.1商品流通企业的概念83.1.2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83.2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成本分析93.2.1采购环节93.2.2库存环节103.2.3 运输环节
7、103.2.4 配送环节114 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策114.1 控制采购成本114.2 控制库存成本114.3 控制运输成本124.4 控制配送成本125 结 论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1 绪 论1.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论文以商品流通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商品流通企业的流通过程为主要控制核心,从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出发,阐明成本控制的可行性,以探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为重点,引入作业成本的概念,在对流通过程成本组成的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为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研究和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从内容上丰富了有关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方式;通过着眼于分析
8、商品流通企业的现状体现了成本控制研究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商品流通企业最新成本控制管理条例健全了成本控制的适时性。充分了解流通过程中成本耗费的项目和原因,综合运用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就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促进商品流通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其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成本控制起步较晚,在借鉴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成本控制发展实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成本控制理论体系。杨纪琬在中国成本研究会暨第五次理论讨论会上提出核算五种成本,包括账面成本、理论成本、责任成本、分析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后,为应对企业需求进行成本核算多样化,拓宽了
9、成本研究视野。郭道扬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的构想。微观管理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价格为基础,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宏观管理上,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厦门大学的余绪缨教授在当代财经第四期中发表的题为以ABM为核心的新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中首次提出作业成本法,文章仅是对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进行了初步介绍和思考。随后,在管理会计中提出以改进作业方式及过程的方法取得成本的实质性节约和作业质量的提高,使现代管理实现了由产品层次深入到
10、作业层次的转变。焦跃华博士在其所著的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一书中,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和阐明了成本控制及其战略,以突破传统的成本观念为先导,将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体系建立的基础由产品成本转移到涵义更为广泛的成本概念之上。同时,作者提出的成本代偿性特征及其由此而展开的成本抉择关系分析,是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刘志娟在财会研究上发表的基于价值链成本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研究一文中把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侧重成本源流控制的思想。第二,立足价值链的思想。第三,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思想。韩址清发表在山东工商学院学报上的现代成本控制新思维一文中分析了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框架。
11、企业不仅应该理解自身的价值链,而且还要理解自身的价值活动对供应商和客户价值链的适应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获利能力。卢小燕发表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上的论我国现行成本控制理论中指出我国现阶段成本控制仍是以标准成本法为主,作者分析了标准成本法的局限性以及推行作业成本法的不可行性,提出新方法的推行总是有一定的过程,我们可以将作业成本法中的先进内容引入到标准成本法中,逐步推行作业成本法。孙兰婷在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的关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成本控制:应设置多层次的成本控制目标体系,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要注意成本控制的相对性、树立成本是由多种动因驱动的观
12、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员成本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1.2.2 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对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且很早就认识到成本竞争在企业竞争中的核心地位。他们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视为企业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绩效指标之一。英国学者西蒙最初提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其研究内容偏重于理论上的探讨。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两本著作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中提出利用企业的价值链获取竞争优势,基于企业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思路后来被成功地用在对企业战略成本分析上,成为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主要工具。美国管理会计著名学者杰克桑克等人接受了西蒙提出的观点,并在麦克尔波特研究的基础上出
13、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使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系统化、具体化。美国教授罗宾库泊在美国管理会计杂志上发表了一年的连载,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随后几年,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 库柏和卡普兰借鉴了斯坦伯斯的理论,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并形成了作业成本体系。库柏提出了作业成本归集的基本方法,即二阶段法。第一段由于作业耗用资源, 需要将耗用量以价值量的形式汇总到作业上, 汇总计算成本的集合称为作业成本库;第二阶段是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以一定的基准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形成标准成本。他们在成本与效应一
14、书,特别强调“整合性之成本系统”为促进企业绩效之重要管理系统。库柏和卡普兰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 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驱动的结果。标准成本首先在美国使用,最初是为了配合泰勒制的实施而引进到会计中来的,随即成为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已不再满足于以事后核算为主的成本管理会计系统。于是西方各国的学者与实践者们成立了专门的成本会计协会,正式开始研究标准成本法,从而掀起了成本管理会计研究的热潮。标准成本在成本管理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综上国内
15、外成本控制研究现状,不难发现,成本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成本控制不仅要使商品的生产成本得到控制,也要在流通的各环节做到商品成本合理分配及流通过程成本耗损最低。由于针对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成本控制的研究很少,缺乏对控制系统的整体性和实践性研究分析。企业经营决策者需要寻求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保证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成本控制实施的有效进行。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我国,由于企业优胜劣汰的生存发展原则,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现状,使得我国商品流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针对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成本控制的研究很少,缺乏对控制系统的整体性和实践性研究分析。
16、本文从流通过程中的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库存环节、配送环节等几个方面对成本控制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完善流通过程中成本控制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把这些理论与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实务相结合。以期一方面丰富成本控制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促进商品流通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其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2 成本控制理论基础2.1 成本控制的涵义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者对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促使成本按照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7。即: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耗费进行指导、控制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脱离标准的偏差,
17、使实际成本的各项支出或劳动耗费限制在预算范围内,以保证达到企业降低成本的目标8。就一个企业来讲,成本控制按照成本控制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狭义成本控制和广义成本控制。 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仅限于成本限额的项目,以完成规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所规定的成本限额,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绝对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订决策的过程,还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故又称相对成本控制。 着眼本论文研究立足点来看,我们所说的成本控制仅仅
18、是成本的事中控制(过程控制),这是一种狭义的成本控制。在既定的条件下,将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过程作为控制的主要领域,通过对商品成本的发生进行监督,并对成本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控制实际发生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计划目标。2.2 成本控制的发展过程结合社会进步、市场情况、企业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可将成本控制的发展划分为成本空白期、萌芽初生期、形成生长期、发展稳定期和成熟创新期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是传统成本控制阶段,属于战术性成本控制;第五阶段是现代成本控制阶段,属于战略性成本控制。资本主义初期是成本空白期,在这一阶段基本不存在竞争压力,人们对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没有明确的利润性,成本估价是生产和交换
19、主要换取方式,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使市场过程呈现无竞争却落后的现状。随着复式记账法的产生,财务会计应运而生,为成本控制发展奠定了基础。萌芽初生期发生在20年代20世纪初期的产业革命时期,当时企业数量规模扩大,竞争加剧,各企业已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成本费用构成上,力图以薄利多销在竞争中取胜,主要体现在事后成本控制方面。虽然相对于现代成本控制来讲不能达到及时控制生产耗费的目的,但对成本核算意识及方法的产生,以及之后的成本控制理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形成生长期时,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生产经营复杂多变,机器设备越来越多,企业的生产环境也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美国会
20、计学家配合“泰罗制”提出了标准成本制,尤其表现在计算、监督和控制方面。成功地将成本管理从事后核算推进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推动企业成本节约意识,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跨国公司的出现,把成本控制推进了发展稳定期。该期间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全球市场初步形成,竞争日趋激烈;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广泛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形成。这期间生产发展很快,但在企业竞争中倒闭的也很多,在这种新的形势要求下,企业不得不将管理活动提高到战略化层次,要求内部管理的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成本控制的内容也被扩展到了新的领域;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实施责任成本核算、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成本控制发展
21、到成熟创新期,这一时期企业发展在诸多方面是不完善的,例如,传统成本控制配置不合理、控制目标片面性、标准成本应用局限性、成本控制领域狭隘性以及传统成本应用于现代经济发展的低效性。造成传统成本控制无法适应快速运转的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促使了以寻求企业持久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管理的诞生,成本控制也由原来的战术控制转向战略成本控制阶段。现代成本控制阶段至此展开。2.3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及目标2.3.1 成本控制基本原则任何企业在构建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流程时,都得遵循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并发挥最大效用,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为此,必须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原
22、则。这条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经济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只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经济原则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则。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经济原则还要求贯彻重要性原则。应把注意力集中于重要事项,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经济原则还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
23、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是指大型企业和小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中和相对稳定的企业,这个行业和那个行业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金形式都应当有区别。例如,新建企业的管理重点是销售和制造,而不是成本;正常营业后管理重点是经营效率,要开始控制费用并建立成本标准;扩大规模后管理重点是扩充市场,要建立收入中心和正式的业绩报告系统;规模庞大的老企业,管理重点是组织的巩固,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建立投资中心。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3)全员参加原则。
24、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发生成本,都应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每个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是:具有成本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4)领导推动原则。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成本控制对企业领导层的要求是: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各级人员对于成本控制是否认真办理,往往视最高当局是否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品流通 企业 流通 过程 中的 成本 控制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