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零售业的三次革命谈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学术资料商业经济研究.doc
《从西方零售业的三次革命谈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学术资料商业经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西方零售业的三次革命谈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学术资料商业经济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能编辑和复制,感谢您的阅读。 从西方零售业的三次革命谈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从零售业的三次革命谈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作 者】宋周/何燕 【作者简介】宋周何燕重庆商学院 一、西方零售业的三次革命及其零售发展的内在特点 的零售业经历了三次革命性变化。 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以百货商店的诞生为标志。这一阶段前期,由于社会生产表现为大批量、少品种的特征,商品供不应求,同行业间的竞争尚不激烈,从而决定了零售以销售为中心的规模化经营观念(大量聚物)。当时百货商店一般设在的销售方式,由营业员为顾客提供柜台。这一阶段后期,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产品日益增多,供应商越来越急于将商品销售出去
2、。为吸引顾客,扩大销售,以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急剧增长,开始经营当时的优质、时髦、高档和名牌商品。在销售方式上开始为顾客提供记帐、送货到家一系列服务。上门推销、邮寄销售等促销也应运而生。 第二次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超级革命的完成,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急速发展,社会产品日益增多,商品出现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开始形成。这一阶段社会生产特征表现为小批量、多品种,社会消费开始进入膨胀阶段,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商业经营观念亦转向以市场为中心,这一阶段零售商业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主要表现为价格战。由于价格战势必要以低廉的成本为前提,于是适合这种需求的超级市场随之产生,并以远远快于百货商店速度迅猛的发
3、展。由于超级市场一般比同等规模的普通百货商店节省三分之二的营业员和大笔流通费用,零售价也便宜5-10%,适应了顾客方便、实惠的需求,迅速发展成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第一流零售形式。一般超市实行自选、自动售货方式,把购物者的取货、付款等全部购买行为变成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和行动,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宗旨。进入60年代末,传统的超级市场经营逐渐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各种新型的零售商店竞争带来的不利,超级市场进一步朝大规模化和综合化发展,70年代初出现了超级商店、特级市场等。 第三次零售商业革命以连锁商店的广泛发展为标志。连锁店的产生是以第四次产业革命为背景的。伴随着60年代和70年代资本主义沟通,商
4、品周转迅速,可随时调剂余缺,改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扩大销售,从而适应了当今生产力高速发展和市场扩大、竞争激烈的需求,迅速发展成为西方零售业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考察西方零售业三次革命的原因,可以发现,零售商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是由生产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的,同时越来越受到消费水平的影响。19世纪后期,的作用,使资本与生产迅速集中,的规模急剧膨胀,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以成倍的速度递增。生产领域的大规模发展,必然要求流通领域创造出相应的组织形式,以适应其大规模销售产品的需求,百货商店应运而生。与过去的小商店比,百货商店的经营规模大、商品种类全、辐射范围广。它一头连着众多的生产厂家,一头面向成千上万的
5、消费者,真正承担起了大流通的职能,极大便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一种社会化的现代商业组织形式。但是,由于百货商店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因而租金较高,加上装修豪华,营业设备先进,使得经营费用大大增加,所售商品的价格因此提高,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这种情况在经济萧条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次严重的用品为主,采用开架直选的方式,大进大出,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降低了商品价格。因而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对百货商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迫使其在商品种类结构及档次上进行调整。目前,发达国家的百货商店侧重于经营服装及高档次的大件商品类,而超级市场则常以经营食品、日常生
6、活用品为主。 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的广泛发展,并没有使众多的小商店失去存在的客观基础,因为这些小商店多开在居民区内,更加贴近消费者,其便利性特点是前二者无法具备的。但是小型商店也确实感受到了来自大商业方面的冲击,在竞争中陷入了不利地位。它们既不能与大生产建立起有机联系,从而获得稳定的供货渠道和优惠的商品,也不能象百货商店、超级市场那样提供给消费者现代化的服务和精神需求方面的满足。为了同大商业抗衡,众多的中小型商店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小,它可以渗透到居民区的各个角落,单体规模很小;大,它可以融合成千上万的小商店于一体,由总部负责,创造出比其他零售商业更大的销售额。因而,它既能适应大生产扩大商品销售
7、的需求,还能以优惠的商品、便捷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购物要求。 以上分析表明,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价格始终是影响其购物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商品,价格越低,吸引力就越大。如果说百货商店的产生直接缘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那么,超级市场、连锁商店的兴起,则更多是受到了消费者的影响。尤其是在生活水平并不太高的国家,不同零售组织形式的发展空间,将更明显地取决于其对价格作用程度。可以说,哪种形式更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那种形式就会成为零售业革命的主流,这点在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中,将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评述 (一)我国零售组织形式的发展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的失误
8、,消费品的生产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多数商品只能凭票供应。这种状态下的商业,只是一种稳定人民生活的工具,参与的是分配式流通。这一时期的零售商业组织形式,也是以百货商店为主,但是同的百货商店相比是大相径庭的。规模上差距很大,而且在运作方式上也不尽相同。它的货源大都是经过一、二、三级批发后获得的,与生产部门缺乏直接联系。国有商店中,还有数量很多的粮店、菜店、副食品店,但规模小,而且多是定量向城镇居民供应,根本谈不上规模经营。 得到发展,受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特别是提出后,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生产获得极大发展,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据统计,我国目前只有5%左右的商品仍然是卖方市场,95%的商品则
9、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特别是日用工业消费品,已经极为丰富,促销已成为这些产品生产企业的首要任务,旧有的商品流通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许多生产企业开始撇开流通部门自建销售则陷入困境,流通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这时,我国出现第一次零售革命。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当前我国零售业现状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 1.百货商店趋于成熟,第一次零售革命业已完成 从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零售革命。百货商店渐渐脱离旧的范畴,得以快速发展,机构数与销售额增长迅速。1996年,全国年销售额超过一亿元的百货商店超过200家,其中96家超过3亿元,7家超过10亿元。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百货店约有100多家
10、。我国的百货商店销售额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的比重1991年达到11%,这个水平已经与西方发达国家百货商店最兴盛的时期相差无几。按每千人拥有百货商店数量计,我国高于,我国每千户拥有百货商店0.53家,美国1997年只有0.1家(注:中国商业年鉴1992年)。另一方面,百货商店的市场日趋饱和,危机隐伏。这表现在从1995年开始,各大城市大商场纷纷告急:北京当年10家大型商场商品销售额增加的仅两家,且增幅不超过6%,其他8家商品销售额均告下降。武汉大型百货商场在保持了10多年销售和利润同步增长的势头后,1995年上半年出现转折。在16家销售超亿元的大商场中,有4家销售和利润全面下滑,3家销售持平但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西方零售业的三次革命谈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学术资料商业经济研究 西方 零售业 三次 革命 我国 发展 学术 资料 商业 经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