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三五”规划.doc
《翁牛特旗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三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翁牛特旗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三五”规划.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翁牛特旗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三五”规划(2015-2020)为了深入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及自治区、赤峰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巩固和扩大草原生态建设成果,实现草原合理永续利用,确保到2020年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必须从我旗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强翁牛特旗草原保护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牧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翁牛特旗 “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一、“十二
2、五”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回顾(一)草原总体情况翁牛特旗是一个半农半牧区,天然草牧场总面积为1042.8万亩,占总土面积的58%,其中沙地草原594.4万亩,明沙80.7万亩。依其不同地区、自然状况、植被条件,可分为五大类,一个亚类,十四个草场组,五十多个草场型。植物种类共有78个科,265个属,475个种。其中优质牧草占牧草种类的8%。六大类草场是从西向东依次呈现,山地草甸草场87.1万亩;丘间平地、滩地草甸草场118.85万亩;低湿地河漫滩沼泽类草场15.4万亩;平原沙地草场亚类草场467.9万亩。到“十二五”期末,草原植被持续向好。(二)草原“三化”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翁牛特旗1042.8
3、万亩草场,“三化”草场944.6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0%。其中,退化草场面积255.5万亩,沙化草场面积593.3万亩,盐渍化草场面积95.8万亩。比“十二五”期末有了大幅好转。 (三)草员建设得到良好发展 翁牛特旗草原建设起步较早,“十二五”期间,不断进行围建草库伦、人工种草和飞播牧草,并且,随着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草牧场奖补机制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使草业建设步入了良好发展的快车道。到目前为止,全旗累计实施人工种草173万亩,现保有面积35万亩,其中,节水种草3.14万亩,飞播牧草累计实施180万亩,现保有面积53万亩,围栏草牧场493万亩,牲畜棚圈450万平方米,禁牧面积
4、552.75万亩,休牧面积490.05万亩。二、“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自然恢复和工程措施并举为指导,尽快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持续退化的趋势,强化草原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按照“四保一完善”的总体要求,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目标,整合多渠道资金、技术以及资源优势,促进牧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繁荣,推进生态文明与进步。(二)建设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草场退化沙化程度和草场生态承载能力,科学规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设计不同的禁牧模式和草畜
5、平衡模式,供牧民自主选择。突出以基本草原保护为重点,积极稳妥的推进禁牧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共赢的原则。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改善牧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格局,调整畜种和畜群结构,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和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的高效畜牧业,拓展牧民增收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牧民为主体的原则。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周密部署。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向上形成合力,尊重牧民意愿,充分调动牧民保护草原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明确牧民既是草原保护的受益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各地区草原生产力水
6、平的差距和牧民的收入水平,按照实际载畜能力合理制定补助标准,确保从事草原畜牧业的农牧民在禁牧和减畜的情况下,年平均收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降低,并逐年有所增长。(三)建设目标力争到2020年,使草原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单位面积产草量明显增加。全旗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1%,年均增加1.2个百分点。牧区通过实施肉牛、肉羊高产创建工程,肉牛个体产量提高20公斤、肉羊个体产量提高2公斤,增加牛羊肉产量1万吨左右;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通过种草养畜,发展规模化养殖,新增出栏肉牛10万头,肉羊50万只,增产牛羊肉1万吨左右,上述两项合计共增产牛羊肉2万吨左右。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生产
7、干草总量330万公斤;牧民年平均收入增长12%。 植被恢复目标:单位产草量提高20%,盖度提高25%,高度提高30%,优质种植物产量增加20%,一年生植物逐年减少,约有60%的流动沙地同步转变为半固定沙地,约有50%的半固定沙地转变为固定沙地。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减畜总量:禁牧区三年减畜85.86万羊单位,减畜后牲畜总量36.8万羊单位,草畜平衡区三年的减畜量为14.97万羊单位,减畜后牲畜总量151.29万羊单位,禁牧区全部舍饲圈养。三、草原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一)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按照“保生态、保收入、保稳定、保供给、完善相关制度”的“四保一完善”总体要求,在2014年草原生
8、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项目的实施,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一是积极实施草原补助奖励机制,对严重退化草原、中度和重度沙化草原实行禁牧补助。二是加大补助奖励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禁牧区的农牧民基本生活保障,使农牧民收入稳定。三是科学合理安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以绵羊、山羊、肉牛为减畜重点,禁牧区放牧牲畜全部减掉。草畜平衡区超载过牧的牲畜全部减掉,通过采取牧民专业合作社或嘎查为单位,建设舍饲养畜基地,力争使70%左右的牲畜实现在当地转为舍饲圈养。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均按照4:3:3的比例分3年完成减畜。四是加强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严格要求明确责任,发挥管护员的作用
9、和日常管护。(二)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1、治理重点 在“十二五”草原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以东部科尔沁沙地治理为重点,紧紧抓住翁旗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加大畜牧业基础建设,达到增草增畜,发展舍饲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合理规划草场,以草定畜,以畜定棚(暖棚、贮草棚),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建设天然草地、饲草料基地和人工种草基地。2、建设规模 任务指标:“十二五”期间建设中计划实施飞播牧草50万亩,围栏封育100万亩,人工种草100万亩,基本草场建设50万亩(饲草料基地建设),草种基地建设4万亩,暖棚建设200万平
10、米,青贮窖建设150万立方米,饲料加工机械1万台套,贮草棚12万平方米。3、区域划分根据我旗草地区域性特点,将我旗草地划分为西部高寒漫甸区(海拔800米以上)、中部低山丘陵区(海拔500-800米)、东部沙化驼甸草原区(海拔500米以下)三个治理区,结合“十二五”期间草原建设工程治理项目,各有侧重分区治理的措施,达到科学治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高寒漫甸区(海拔800米以上)基本情况:该区位于我旗西部,涉及灯笼河牧场、亿合公乡、广德公镇、毛山东乡、五分地镇等5个乡镇场。分布着全旗最好的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温性草原,草地面积为192.3万亩,占全旗草地总面积的18.4%,该区草地改良和人工
11、种草等保护建设滞后。该区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7、8、9三个月。但无霜期较短(90130天),冬季寒冷漫长。该区域以温性冠草丛草地为主,生态系统稳定。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利用和乱开垦、乱挖,导致草原面积逐年减少,草场严重退化,宜牧性能逐步下降。治理方向:治理退化草地,退耕还草,推广草田轮作,恢复草地原生植被,改善草地生态,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重点实施核定载畜量,禁牧休牧,发展人工草地和秸秆转化,封育补播,棚圈建设等。目标任务:到2020年,多年生人工种草种植16万亩,飞播牧草8万亩,围栏封育15万亩,种子基地0.4万亩,暖棚建设25万平米,青贮窖建设20万立
12、方米,饲料加工机械2450台套,储草棚2万平方米,监测站1个及,监测点2个。中部低山丘陵区(海拔500-800米)基本情况:该区位于我旗中部,涉及五分地镇、毛山东乡、乌丹镇、桥头镇、梧桐花镇、解放营子乡、乌敦套海镇等7个乡镇。草场类型是平原丘陵温性草原和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草地面积为248.3万亩占全旗草地总面积的23.8%左右。该区域年降水量一般在350毫米。该区域以半灌木、小灌木丛生禾草为主,植被多数为铁杆蒿、百里香、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大针茅为优势种,生态系统稳定,宜牧性较好,但退化程度较为严重。治理方向:保护草地原生植被,改善草地生态,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重点实施禁牧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翁牛特旗 草原 建设 保护 合理 利用 十三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