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资本市场的体系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资本市场的体系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国资本市场的体系设计 摘要:为纠正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交易规则和程序更多关注大型国有企业,忽视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鼓励创新,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不断进行优化。但是,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地方债务平台风险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第三方支付存在安全隐患等现象表明,在不断优化中国资本市场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未来的资本市场体系设计必须细化资本市场体系顶层规则与程序,简化与放松下层资本市场体系规则与程序,建立透明与科学的财务体系和更为广泛与健全的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体系,以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效性的需求。 关键词:资本市场;影子银行;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2-0040-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仍存在太多的不足,如市场规模不够大、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投机性问题严重、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每一层次的内容、制度、边界、互联互通问题等等。资本市场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其配置资源的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的资本市场必然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当投资者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投机行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资本市场的投机必然影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专家学者给出了众多有效可行的建议,如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市制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明确影子银行的
3、监管规则、改善资本市场软环境,把实现金融的互联互通,使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保证资源配置与运用机制的有效性,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结构设计的关键等等。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按照上述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如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行。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事实,商业银行的竞争问题,互联网金融和民营机构的快速发展形成的金融风险问题以及如何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等还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借鉴欧美金融市场运行经验,在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提出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设计的思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制度约束 欧美资本市场发生的次贷危机和欧
4、债危机的事实,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约束下的资本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相反,它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与广度,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欧洲在驾驭企业及资本市场方面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并蕴含于欧洲资本市场运行过程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制度环境。例如尊重不成文的社会规范;重视个人股东;不单单以股价来评价公司;尊重上市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警惕企业间并购;强调企业集团控股股东的支配责任;坚持最低注册资本制;原则上禁止公司回购股份;原则上禁止公司向法人定向增发;原则上禁止发行不同种类的股份;尊重自律规则等等。这些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虽然体现了欧洲资本市了日常场
5、的成熟体制,为欧洲市场资源配置提供的运行基础,但却使得欧洲资本市场的作用趋于保守、缺少创新,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上落后于美国。 同样,美国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成功的典范,纳斯达克成就了苹果、思科、英特尔,OCTBB造就了微软,SharesPost和SecondMarket创造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Zynga,正因如此,发展中国家在规划本国资本市场时更多借鉴和关注的是美国资本市场。这些成功的资本市场案例,证明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多样化的异质的资本提供了更好的配置,体现了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资本支持的有效性。但是,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同样证明了美国资本市场体系仍然存在
6、着投机过大的弊端。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即影子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风险来源,旧金融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不能应对新条件下金融监管疏失、金融产品定价、信息缺失和扭曲等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常被认为:一是倒金字塔结构的资本市场体系;二是资本市场规模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极不相称。造成中国资本市场这一事实的原因在于:中国对美国资本市场的顶层借鉴,忽视了美国资本市场体系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美国公民的动机及其对环境的辨识,也忽略了美国过分的自由与其资本市场运行之间的契合。也就是说,中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运行经验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忽视了两种制度之间的
7、本质差别,试图以模仿和部分调整来运用西方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的成功经验改善中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造成了现在的结果。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未能获得美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动力,也未能如欧洲资本市场那样“稳健的运行”,但却仍然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自身的经验,创建了需要不断改变的中国特有的资本市场环境,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向更有效的方式过渡提供了现实基础。虽然中国资本市场未能反映中国真实的经济增长,也未能反映中国真实的投资现状,但它确确实实在改变着中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为民间资本的流动与集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形成了今天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显示,运用两种
8、统计口径得出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分别占GDP的29%和40%;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1%和16%,这表明了中国资源配置方式的更加灵活与多样化。 银行与非银行机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的确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体现虚拟资本自身的运行规律。同时,也提醒人们,未来资本市场的改革以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必须从现实经济制度出发,考虑制度约束,在特定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交互作用中,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目标做出决策,改变现有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与程序,通过创新来形成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仅要从效率上解决长期资金融通问题,也要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差别与歧视问题。 二、中国资本市场在资源
9、配置中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目标。这一思想缘于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对美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借鉴美国资本市场经验,形成现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的上市平台,隶属于深交所,除主要接收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以外,其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则主要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然而,这些标准化的市场仍未能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投
10、融资问题,也未能为民间资本的有效运用提供更大的空间。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体系其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不能为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在数量上占有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和更为分散的民间资本不得不依赖于影子银行来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竞争的残酷现实。 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金融财税政策措施、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都表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是2011年10月,温州的借贷危机引起社会关注,虽然规
11、模较小,但仍反映出民间资本的投资取向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矛盾。以上这两种情况并非刚刚出现,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民间信用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亦是中国很早就存在的问题。这表明,实体经济条件下,资源很难配置到中小企业的现实以及民间借贷这种影子银行的最初形式的风险并未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得到缓解,却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更为严重。一方面,中国经济进程由从国外引进技术到模仿、再到自主创新阶段过程,在前两个阶段,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利用了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优势,而在自主创新条件下,小企业因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需要资源配置的重新转向,对资源的更大渴求
12、造成了这种结果;另一方面,也表明原有的资源配置机制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即资本市场需要包容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保证经济稳定的同时,保证更具活力的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影子银行的最初发展,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温州,虽然温州的民间借贷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缺少代表性。但时,温州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仍能反映中国民间资本的共性。中国的民营资本与温州的民营资本有着相同的资本市场外部环境,在相同的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从而在资源配置的实施特点与影子银行在中国的演进中形成了趋同的“可选机会集合”。2011年温州的借贷危机与温州产业空心化,2012年下半年温州房价的下跌和2013年温州的“弃房”
13、现象都表明,对房地产行业的投机性投资是中国很多民营资本的选择。然而,在此之前,温州民间借贷在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却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如此,才形成了2011年温州资本的困境,即固有的影子银行机制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存在矛盾,或者说,私人资本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矛盾在需要改变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开始显现。这是因为民间私人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国内房地产的投资行为中形成的投机偏好,是资本市场未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合适的投资渠道所引发的,即由市场的盲目性所造成的。我们并不否认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康发展也是形成房地产投机重要的原因,但资本市场未能发挥作用引导投资者投向未来更有价值的产业或行业也是主要
14、的因素之一。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由“制度适应”向“市场博弈”的过渡期间,通过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小企业,是解决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所在。 随着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民间借贷也以更为规范的形式开始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自由化条件下的运营经验。因此,影子银行体系随着中国社会融资结构与制度环境的变化,开始在社会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灵活、不断创新以适应经济变化的影子银行作为银行信贷关系的补充,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影子银行不断发展,在中国尚未能有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来
15、约束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委托贷款、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托贷款、与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非银行委托贷款等以及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个人借贷、地下钱庄、私募基金、业内集资、企业间贷款等形式将私人资本运用于投资和投机以获取收益。这些形式通过将委托代理链不断拉长,一方面将其中的风险隐藏起来,另一方面又把这些隐藏的风险无限放大,表面上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事实上却是风险的重新分配。因此,2012年10月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将影子银行问题列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中央也提出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表明影子银行和地方融资平台高杠杆下的债务风险成
16、为金融系统和区域经济最主要的风险源头。 影子银行因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高度关联性、信息不透明、监管缺失等特点,将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大量释放,为长期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其风险表现为,一旦相应的长期投资出现质量问题,为获取高利将社会资本用于过剩产业的投资,实体经济因过度投资而相对过剩,利用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形成的过度交易和高杠杆操作的风险将以系统性风险的方式表现出来,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破坏。影子银行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一方面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流动性,保证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创新突破了现有的银行监管制度与监管体系,充当了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并通过信用扩张来使自身取
17、得快速的发展与繁荣。影子银行通过不断以新的金融产品实现信用创造,促使信用扩张的过程形成了不断增长的金融资产需求,推动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形成资产泡沫。因此,如何判断影子银行创造的信用规模及其对资产价格的推动作用,科学测度资产价格繁荣及其破灭对流动性水平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仅是货币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是当前如何利用影子银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自主创新并避免信用过度膨胀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设计 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明显不适合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融资交易;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融资的指导思想,限制了金融创新,未能设计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满足投融资者的当
18、前需求。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资本市场体系的设计必须细化顶层规则与程序,保证实施特征的有效,以引导下层资本市场交易的合规性,保证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新的资本市场体系需要解决金融机构的责任边界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以及诸如:如何处理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关系,如何使金融制度促进生态发展等等。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变物质生产落后面貌的同时,也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相对丰厚的经济基础,这些都引发了生产与生活的变化,也引发人们对绿色生产、生态环境、大气质量的关注,对科技、教育的重新思考,这些都提醒我们在设计资本市场时要重新判断未来的投融资需求,注意现有经济结构以及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19、第二,要简化与放松下层资本市场体系的规则与程序,以有活力的“影子银行”保证创新的不断产生,同时不断将创新纳入到有效的资本市场规则之中。比如,通过有效制度规范解决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问题、理财业务的关系问题;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影子银行、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中小企业信息,解决其融资服务过程中对中小企业信用调查的困难,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成本等等。从欧美的经验看,虽然欧美国家在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萧条到1995年之后的金融自由化,再到2008年之后的金融稳定方案的长期金融制度变迁中,表现出的有效监管情况下创新不足,放松监管情况下投机过度的事实,是私人资本过度逐利行为造成经济波动
20、的结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欧美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调整,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差别却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在不同条件下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资本市场体系设计应该以用来满足特定社会分工条件下,社会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为原则,对此,不仅仅是建立长期资金高效融通的现实机制,更是需要将流动的资本配给到更能有效运用其创造价值的企业,即要保证影子银行的功能的实现。 第三,建立科学透明的财务体系,从最底层完善财务信息的披露与管理。透明和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金融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清晰的历史记录,是将金融创新的成果纳入的资本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事实依据。对此,需要建立更为广泛和健全的会计信
21、息监督管理体系;需要政府把职能从控制风险转移到向市场揭示风险上来;需要对提供信息和公证服务的中介机构加强管理和推介,以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效性的需求。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设计中,要考虑财务信息的采集与使用问题,减少政府对影子银行的限制,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基于放松限制与加强监管的矛盾解决需要,必须不断优化金融结构,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通过资本市场提供有效、全面的财务信息是最根本的途径。它也是解决在宏观经济框架下对影子银行业务监管的综合考量以及监管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科学监测评估体系的建立、混业经营的审慎推进、金融立法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崛起之关键J.资本市场,2010,(1). 2曹凤岐.解决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J.资本市场,2010,(1). 3戴文华.关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问题J.证券市场导报,2013,(3). 4张俊芳.中国风险资本市场退出渠道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5于是.探索资本市场未来之路J.中国金融家,2011,(3). 责任编辑:晓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