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村庄基础设施整治规划与运营管理.doc
《第七章 村庄基础设施整治规划与运营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村庄基础设施整治规划与运营管理.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村庄基础设施整治规划与运营管理5.1村庄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建设中的问题5.1.1概念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叶兴庆(1997)、杨林(2005)甘琳(2008)都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鞠晴江、庞敏(2005)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是向农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保证农村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的总和。彭代彦(2002)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是指那些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使用期限较长的设施。综合以上观点,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生产、生活、发展服务的各种物质和技术条件的总和,包括经济类基础设施和和社会类基础设施,
2、它是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些设施在提供服务时具有一定的消费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属于准公共产品。村镇基础设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公用工程设施。村镇规划标准(1993年版)的设置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邮电工程、村镇防洪工程。另外还有道路、对外交通和竖向规划。村镇规划标准中项目的确定。一方面是考虑现状及未来的发展,二是结合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公认与约定。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增强社会保障的设施,即公共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广义的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
3、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交通、环卫等市政设施,包括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从功能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具备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功能。农村基础设施是村庄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村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村庄的发展相互协调。张义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与构建新农村关系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12)本文对村庄的定义,是指的村域范围内的村庄。本文所指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在一个或几个村落范围内提供的,为农村农民所消费的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设施。5.1.2农村基础设施的特征公共物品特征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特性。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
4、性,并不能确定价格的产品,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社会产品。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所谓准公共产品是指既有私人产品性质又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商品和劳务。即个人消费的产品总量对别人的福利有重要的外部影响,且具备其中一个特征而不具备另一特征的公共产品。从排他性和竞争性概念入手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特性。它是一种低排他性和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基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不同与工业或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进行一定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一定的对策措施,有利于克服以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
5、端,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相对于一般的工业或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还具有一定特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技术构成往往比城市或者工业基础设施的要求要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劳动积累,即由较多的活劳动与少量的资本相配套,活劳动直接转化为凝结的资本形态,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的有偿使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难以争取到更多的私人投资,由于政府在制定基本建设计划和各种决策时对城市的偏好,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难以得到保障。5.1.3我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比较滞后,突出
6、表现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村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在我国除一部分新建、改建村庄环境治理力度较大以外,大部分村庄由于缺少建设规划,无序建设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村庄人居环境差。就全国而言,有约40%的村庄没有自来水,大多数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大多数还在使用传统旱厕,垃圾随处填埋,农村饮用水水质差,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健康。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质量。目前村庄基础设施的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无法从物质规划层面体现村庄本身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需要从规划内容和方法上探索村庄规划的体系。具体问题如下:(1)农
7、村基础设施规划缺乏理论基础目前关于村庄基础设施的分类存在着依据不清晰、标准不统一、体系不健全的突出的问题。理论基础薄弱的直接结果就是规划上的无序。我们的城市规划师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在这些规划中遗漏了关键的安全项目;没有考虑建设中心村,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类条件;测量底图也十分粗糙,以致不可能考虑污水对水井的影响;多数规划通过改变了那里的地形地貌,耗费大量土建工程来建设城市型社区,以致基本上丧失掉了那里的地方风格。即使这样,许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完善,如下水设施、消防设施等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建设新农村所必须的,需要相应的规划理论来指导实践。(2)农村基础设施规
8、划可操作性较差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缺乏统筹,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有的基础设施规划不科学、脱离实际、不适用或不便于操作;目前,各地都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发展或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一般都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但往往比较原则,而专项规划则存在着各自为政、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看,这些规划必须进行必要的整合,特别是各专项规划要相互衔接张忠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推进思路M.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11).。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呈现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低档和硬件设施供给多,高
9、档和软件设施供给少等问题。这些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张晖.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8,(5)。(3)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缺乏统筹性农村尤其是村庄的基础设施规划,往往是就村论村,很多地方都强调以村为单位,新农村建设缺乏区域的统筹。不是将新农村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三者割裂开来单独发展,它们三者相互扶持、互相促进。村庄基础设施规划脱离了城镇的背景,不顾农村人口规模和发展状况,对发展潜力小的村庄,无选择的批量生产规划,劳民伤财。盲目进行规划和建设,既浪费资源,又阻碍城镇化发展。如水电、交通、能源、电讯等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进行统盘规划。如果继续沿袭
10、城乡分治的理念,城乡政府对城乡水电、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各行其是,各搞各的一套,结果势必造成城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混乱无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反复出现,结果带来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城乡规划相脱离,难以实现城乡两个板块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和繁荣姜作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辩证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7,(1)。(4)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缺乏可实施性在规划实施上,加强规划的可实施性。需要解决有设施、无服务的情况。搞超前形象工程和不可维持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设施的利用率低下,日常维护费用也很高,加重当地财政负担。另一方面,需要规划的公众参与来调动农民积极性。需要通过各
11、级规划,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农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规划在规范新农村建设中有据可依的同时,实现农村建设公众参与机制,从各个方面使规划充分体现为农民服务的本质。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理念在农民中的推广,减少规划实施的现实阻力。我国现有行政村近60万个、自然村约250万个,居住生活着近8亿人、2亿户,建设用地2.1亿亩(14万km)。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问题并不会随城镇化发展而消失。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即使这样,到时候仍然有五六亿农民,他们也需要通过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来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享受现代化,
12、也需要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量大面广的农村将一直存在物质环境的整治需求,对农村物质环境的整治研究意义重大。5.2村庄基础设施的分类5.2.1分类中的不足和问题(1)分类中的不足1)划分的内容不够明确分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和分类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划分模糊,如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生活型基础设施的划分不够明确,在两者之间存在着过渡型的生产生活型设施。在划分原则上,有从基础设施用途上的划分方法,有从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方面的划分方法,没有从村庄自身功能出发的划分方法。2)重要设施在分类中没有落实目前村庄规划,对新农村法规文件中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生态性基础设施缺乏关注,导
13、致农村支撑系统的内容不完整,如规划当中,较少考虑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设施,较少关注农村防护林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等重要的生态设施。总之,欠缺从村庄功能动态演进的分析和研究,全面考虑符合农村需要的基本设施。(2)分类中的问题1)缺发对基础设施系统的乏统筹思考农村基础设施在新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中是重要内容,但对基础设施规划的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放在道路、供水、用电等各个孤立的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涉及到众多部门的工程缺乏全面的思考。2)沿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设施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基本沿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分类体系,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离现实经济水平、脱离农民需求;没有从
14、村庄自身功能出发的划分方法(见表2.1),缺乏对村庄本身设施的关注。如较少考虑重要的生态设施。反观国外的小城镇和农村规划,十分注意空间的落实问题。特别注意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仔细地规划以便保存那些肥沃的农田,保存那些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等。表5.1 城市与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内容对比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1交通设施规划、2能源设施规划(供热、燃气、供电)、3通信设施规划(邮政、电信、广播)4给水设施规划、5排水设施规划、6防灾设施规划(消防、防洪、防灾减灾)、7环境卫生设施村镇规划1道路交通工程规划、2电力工程规划、3电信工程规划、4给水工程规划、5
15、排水工程规划、6防灾减灾规划、7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规划此外,村庄与小城镇混淆。村庄作为农业生产者集聚的地点,其职能与小城镇和集镇不能完全等同,而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中,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内容基本延续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无法体现村庄本身的特点和满足功能需求。3)基础设施规划内容繁琐、不成体系在村庄整治现行规范(GB50445-2008)中,村庄整治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个方面:安全与防灾、给水设施、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粪便处理、排水设施、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公共环境、坑塘河道、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保护,生活用能。从内容来看,各项缺乏关联性,比较繁琐,不便于实际操作,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规划
16、者难于顾及各个方面进行规划,难免出现遗漏的情形。 在现实的执行中,也不便管理和实施。在新农村规划中,村庄建设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现状图、规划图、设施图、农房设计参考图、主要指标表、工程量计算表、行动计划表、说明书。其中设施图包括了道路红线的位置、横断面、交叉点坐标及标高、道路构架清楚、分级明确;给水管线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排水沟渠走向、宽度、主要标高及沟渠形式;燃气管线的走向、管径;配电线路、电信线路的走向和有线电视线路;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8-29内容很多,却要在一张图上表达出来,信息量较大,表达不
17、清晰。4)村庄基础设施规划缺乏标准来指导07年颁布的新版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与老版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最明显的区别是,新版标准的题名中去掉了“村”字,也就是说明,新版标准只适用于除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和乡的规划,包括基础设施规划的村庄规划,需要出台单独的标准予以指导。目前出台的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内容量大,可操作性不强,尚不能对规划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拟提出以生产、生活、生态优化为根本,选择合理的规划项目应用于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中,形成适合农村的发展支撑系统。5.2.2分类依据(1) 以村庄功能演进为依据从村庄的发展历程来看,村庄经历了原始村庄、传统村庄
18、、现代村庄的演变。土地、生物、水、光、热作为劳动的对象,始终是农村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村庄的功能尽管在不断的变化,但生产、生活和生态始终是三个稳定的核心。(见表 5.2)表5.2不同时期的农村功能原始村庄传统村庄现代村庄代农业农村资源系统社会资源劳动力劳动力、设备资金劳动力、设备、资金、信息自然资源土地、生物、水、光、热土地、生物、水、光、热土地、生物、水、光、热农村产业系统产业系统原始产业系统(原始畜牧业、原始种植业、原始养殖业、原始手工业)传统产业系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现代产业系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村技术系统基础技术原始技术系统传统技术系统(铁器技术、铜器
19、技术、畜力技术)现代技术系统(机械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村庄的功能满足村庄自身最基本的生存、生产的功能满足村庄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工业发展做物质积累满足村庄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发展成为分散型工业生产的设置区,也可能发展成为部分非农居民的生活空间,或工业人口的休憩地;农村的生态保育、文化承载功能凸显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产业替代已接近完成,中国传统家庭的性质和职能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农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需求。希望能够建立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庄,形成村级市场,方便农民,并通过与大市场的衔接,从而有效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达到富裕农民
20、的目的。希望住宅能够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全面配套道路、排水、供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能够切实提高乡村道路建设标准,实现道路硬化及通汽车,并依托中心村庄配套建设学校、卫生所、幼儿院等公益设施,方便孩子上学及群众就医。涂晓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中国行政管理2009(6)村庄作为一个有机体,其生产、生活、生态的功能包括很多方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无形包括生产方式、传统意识、农村制度、合作组织等等,基础设施作为村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有形体现,只是村庄完成其功能的组成部分,但它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以村庄功能分解为依据1)村庄的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农村的农产品供给和
21、收入提供功能,它是村庄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不仅保证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同时也为相关工业生产发展供应了大量的原材料。村镇环境具有显著的农业特征。农村以农业为主体,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自然再生产相联系,形成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生产功能农业生产是村庄基础功能,村庄围绕着农业生产而产生,同时农业生产又以乡村为承载空间。农业生产主要是围绕自然资源进行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农业生产不尽相同。作为围绕自然资源生产和加工的农业,其生产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以手工农具与农业机械相结合为主;机器在农产品仓储、冷藏、加工、运输过程中广泛
22、应用;电力、水利工程、农业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的生产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和应用,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协作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等特点。农村工业功能农村工业功能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化的功能,具有自己的特点:农村工业化是在乡村范围内进行的,具有地域性,是以乡村为单位展开,依赖于农业剩余劳动力、乡村的土地,具有乡村地域性的特点;且农村工业化一般不会形成生产能力范围广泛的产品,而是针对不同乡村的资源特点和历史基础发展的乡村工业。农村第三产业的功能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它为人
23、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多集中在大城市的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它是一种新型具有农业与旅游业双重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既可发展农业生产,又可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优化农村产业的目的。农村在旅游业的促进下,要求乡村有符合第三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硬件环境。基础设施的实际功能和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当地村民的需要,而是同时兼顾旅游观光和等服务的功能。2)村庄的生活功能乡村作为一个社区单元,是乡村居民安居乐业的场所,具有提供农村的就业保障,承载乡村生活方式,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生活功能。从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村庄基础设施整治规划与运营管理 第七 村庄 基础设施 整治 规划 运营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