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资本工具对资本管理应用价值的思考.doc
《混合资本工具对资本管理应用价值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资本工具对资本管理应用价值的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混合资本工具对资本管理应用价值的思考 摘要: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混合资本工具以其特有的股权属性使之成为商业银行一项新型的资本管理工具。与其他资本工具相比,混合资本工具在优化资本结构、挽救经营损失、加强商业银行自我约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从吸引投资者和增强市场流动性的角度,文章提出完善我国混合资本工具的相关建议。业银行于2006年9月27日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40亿元混合资本债券,这意味着继2004年次级债发行之后,一种新型混合资本工具被引入我国,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一条新途径。在我国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的背景下,众多资本工具的发行成为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如何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约
2、束机制的监管,已成为金融监管当局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根据我国银行资本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商业银行现存资本工具的比较,来研究混合资本工具对我国银行资本管理的应用价值,并就混合资本工具在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出相关建议。一、混合资本工具概念、特征及分类(一)概念混合资本工具(Hybrid Capital Instrument)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发行的信用优先股 (Trusted Preferred Stock)。世界上第一只信用优先股由美国TEXCO公司于1993年10月27日发行。发行人在外成立一家“导管”公司,其发行的优先股以发行人对“导管”公司发行的次级债和“导管”公司拥有的发行
3、人的股权为信用担保,因此这种优先股兼具有债券和股票两种属性,成为了当今混合资本工具的鼻祖。随着西方国家信用衍生产品的不断发展,信用优先股以其“股息可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巨大优势开始大行其道。20世纪90年代,这种信用优先股占到了所有新发行优先股的70%以上。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了商业银行二级资本中混合资本的各项规定,于是发行混合资本产品“名正言顺”地成为各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佳选择。2004年1月,挪威学者阿克赛尔和帕尔森在挪威国家工商管理主题年会(FIBE)上针对已经发行的各种混合资本产品提出了一个普遍性的混合资本概念,即混合资本是由公司发行的混合要求权资本工具,它兼有债务
4、和股权两者之属性,通常附有特殊的期权条款。(二)特征混合资本工具首先具有传统债券的偿还性、安全性、收益性和非参与性等特征,但是从它的设计条款分析,又呈现出其特有的资本属性。1.期限:都选择了10年以上的定期或永久。2.利息递延:当出现资本金不足、经营亏损、未能支付普通股股息等规定情形时,发行人可以延期支付利息,但必须在派发股息前付清。3.暂停索偿权和吸收损失:债券到期日,若发行人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无力支付,则发行人有权选择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而不构成违约。这与利息递延共同成为混合资本工具的最本质特征。4.偿还次序:低于或等同于长期次级债务。5.息票加码与提前赎回条款:债务条款中常常规定在一定期
5、限(一般至少5年)后发行人可以选择提前赎回,但需经监管机关批准。如不赎回,则债券利率按约定上升。(三)分类针对混合资本工具的债务股权双重属性,国际著名信用评级公司穆迪于1999年发布了混合型证券“债务股权属性组合”的工具集,成为了评价混合资本工具属性的分析方法。2004年日本投资信用评级信息公司 (R&I)在穆迪分析方法基础上按照股权信用价值影响程度对混合资本工具进行了分类。从上表分析,混合资本工具按照股权信用价值影响程度依次被分为五类,价值越大,该种工具越接近普通股。R&I分类的目的一是方便各国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发行品种;二是方便投资者进行混合资本工具组合;三是利用股权
6、信用影响价值作为混合资本工具的定价依据。从目前西方国家混合资本工具的发展来看,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充足,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偏重发行具有更高股权信用影响价值的混合资本工具,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银行资本成本。二、混合资本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现实作用(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发展趋势2004年由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和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三份文件,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从过去的被动管理进入了主动管理的新阶段。各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下,自觉改变过去那种重规模、轻风险,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通过引入经济资本等理念,实
7、现了资本与银行的经营决策相结合,资本与银行的风险管理相结合,资本与银行的发展规划和内部考核相结合的资本管理模式。同时,各商业银行也积极寻求包括国家注资、上市、增发新股、发行次级债、可转债等资本补充途径,尤其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对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2005年商业银行“惜贷”到2006年“扩贷”的变化表明,现行的资本管理框架并没有有效实现商业银行对风险资产规模的自我约束。虽然资本充足率指标抑制了单个银行的放贷冲动,但是由于监管制度以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架构尚未完善等原因,资本充足率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商业银行整体放贷冲动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
8、法并没有规定次级债的风险资产权重和商业银行持有的次级债规模限额,在2004年至2005年商业银行发行的近2000亿次级债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各大商业银行相互持有的情形。因而,商业银行通过相互发行次级债以集体达到资本充足率标准也成为2006年上半年信贷规模过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监管当局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2006年2月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上,刘明康主席强调了“有效监管能力建设”的工作方针,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坚持把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和内控、建立健全资本约束机制作为加强银监会有效监管的着力点。事实上,银监会2005年提出的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已大致勾勒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发展
9、趋势:即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将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市场约束纳入资本管理的范畴,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引导这两种力量来支持商业银行监管目标的实现。(二)计入附属资本的几种资本工具比较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类型主要有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和混合资本债券。表2将混合资本债券与其他三种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进行了功能比较,其中优先股内容主要参照西方国家发行信用优先股的做法和经验。(三)混合资本工具的功能优势1.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次级债相
10、比,混合资本债券期限更长,而且在商业银行遭遇流动性困难时,可以充当吸收损失的缓冲器;与优先股比较,混合资本债券的成本更低,银行通过到期前行使赎回权,再重发混合资本债券,可以规避最后5年内附属资本折扣计入的要求,以摊减发行成本;同时,混合资本债券还具有减税的效应。因此,商业银行借助混合资本债券,可以实现对普通股、混合资本、长期次级债券、优先股等资本工具的更优配置,并找到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双高平衡。 2.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质量从期限看,混合资本债券的较长期限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风险;从吸收损失的能力看,商业银行发行的混合资本债券在遇到偿债能力不足时可用于弥补亏损,以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合 资本 工具 管理 应用 价值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