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特征与运营.doc
《文化产业的特征与运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的特征与运营.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产业的特征与运营非常感谢北京文化局的邀请,谈不上是辅导报告,就是向大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和材料,因为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谈文化创意产业好象非常热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但实话实说,更多的时候大家谈的都是概念层面的东西,文化创意产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到目前为止,从某种角度来讲,可能连决策者也未必弄得很清楚。所以这里边就涉及到文化创意产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国外的发达国家里那些做文化创意产业的人他们都在哪些工作,或怎样做这些工作。这里要跟大家沟通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运营,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背景。在我们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是刚刚提出来的,但在发达国家,不管它是不是叫这个名称,这个
2、行业的发展历史已经很长了。很多地方叫法都不一样,在英国、韩国叫创意产业的特别多,但到了欧洲其他国家他们就叫文化产业,而美国就不叫文化创意产业了,他们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基本上叫版权产业。因为美国是一个高度法制的国家,一切由创造力产生的东西都有版权的,书法、绘画、歌曲、舞蹈、电视节目、广播节目都有版权,是不能随便抄袭的,哪像我们这里电视节目都一样,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超女”去年不是很火吗?其实是学了美国一档很有名的电视节目,他们叫“美国偶像”,后来他们就要告“超女”,就因为“超女”抄了他们的节目样式不说,还抄了他们的市场运作方式。不管国外他们把这个行业叫什么,最核心的是这个行业
3、是以创造力作为根基的,这些东西其实在发达国家其实已经运营了很多年了,我们确实是刚刚起步,下面就分三个小问题来跟大家做一个沟通。第一我们来看一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什么。老听人嚷嚷说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那做文化、做媒体、做艺术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在国外,你听不到叫文化创意产业集团的,实际上做文化、做艺术、做娱乐、做媒体做得最大的是时代华纳,他现在叫自己为信息内容提供商,他做电影,做电视剧,也做广播剧,也做艺术品,演出市场、娱乐市场等什么都做,那你说他是什么行业?他就是一个以创意为基础的行业。第二我们要谈谈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国内很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老纠缠不清,但国外学者说到文化产业时很简单,
4、它有两个东西是最明显的特征,这个下面再具体说。第三个问题是文化产业怎么去运营。我会讲一些国外的经验,因为国内刚刚起步,很难说谁的经验就特成熟,所以我这讲的大多是国外的案例,我们可以听听发达国家是怎么做这个产业的,你了解了国外的动向,就知道国内的很多发展很可能就会朝着这个发向走,也就相当于你知道了未来的事情、你的方向在哪里、你的措施和策略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说通俗点就是,文化产业是做什么的,它的根本是什么?现在国内的炒作非常热闹,有种说法把做文化的、做媒介的、做娱乐的都叫搞眼球经济的,因为杂技、电影、电视剧、广播等都是跟咱们的感官有关系的,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这个其实没有抓到问题的
5、本质,光抓住眼球其实并不难,可以有很多手段,比如加点有颜色的东西,但这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东西。还有人把文化产业叫注意力经济,其实这俩是一回事,只是换了个概念而已,这都没有抓到文化产业根本性的东西。我们现在整个文化行业包括媒体行业、娱乐行业都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就是做得越来越雷同,你们看现在的广播、电视、电影,越来越相象,故事情节、台词、艺术手法、表达方式等都很接近,缺乏一种原创性的东西,哪个节目火了就都去学它。有个东西我估计马上又要火了,前两天我看纽约时报有篇报道,说广州军区杂技团改编的天鹅湖,我相信不久就会有很多另外的改编类的节目出来。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媒介行业等思想精神领域里原创
6、的东西越来越少,而雷同率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国内一个普遍现象。再来看一个媒体的例子,现在电视频道很多,但栏目都差不多,放的电视剧也差不多,连主持人的风格都一样,谁火跟谁学,这决不是一个好现象。本来文化、媒介、艺术追求的是差异、个性,而不是共性,现在有些电台都以卖药为生了,打开电视、收音机看,卖的不是补肾的就是补钙的。说难听点,我们现在很多媒体都沦落到这地步了,根本没有创造性在里面,基本上是能维持生存就不错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央从上至下花大力气来做这个文化创意产业?放眼看去,现在整个中国不光是文化产业,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几乎都很少了,汽车、电脑、服装等很多东西都是外国牌子拿到中国来加工,我们只是把外国
7、的东西国产化了而已,中国是世界的一个制造工厂,但不是一个创意工厂。只有真正文化的东西才是属于中国的,但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不发展起来,别人照样能替代你。比如卧虎藏龙是好来坞拍的中国故事,还有迪斯尼拍的花木兰,故事素材就是我们中国的,制作方却是美国,赚的钱也是归人家的。如果我们老不发展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老外有资金、有人才、有技术,还有一个致命的是他们有丰富的创造力,能把中国的素材一改编就变成全球性的东西!钱让人家挣了不说,版权还是人家的。中央下力气抓文化产业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其他产业都全球化了,只有文化这张牌我们还有可能打出去,但我们这方面还很薄弱。在报刊图书市场,假书横行,同类型的书出版得
8、特别多,小说戏曲等都面临很大的危机,特别的小的戏种,还有严肃音乐也受到很大挤压。游戏也是一个很大的文化创意产业,游戏行业几乎没有我们自己的天下,都是日本韩国人在做。往下再看娱乐业,当然我们也有好的方面,我只是挑我们的问题,娱乐我们基本上是吃饭、卡拉OK,此外就没什么想得到的了,没有像迪斯尼这种每年能带来巨大收入的娱乐业。我们的文化、出版、娱乐等各部门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自己只管自己的事,这在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事,这都属于一个大的产业里的怎么会分开管理呢?旅游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是需要有很多创意在里面的,比如我们去溶洞,不管是哪里的,解说词都差不多,没有差异和个性,而这个差异和个性正是文化创
9、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举几个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挣钱非常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厉害的例子。“六十分钟”是1968年开办的节目,到现在经久不衰,最低时都在美国排前20位。屏幕右上角这个老头拉里金80年代开始做广播节目卖钱,90年代在CNN做电视节目,靠这个他早已是亿万富翁。看左下角这个,这是在美国收视率最高的一个节目,他们也是市场化运作的,不象我们后面做前面播,他们的生产和流动是分开的,节目是由制作公司做,卖给电视台播,发达国家的创作也都是这样,比如写了一首歌,是卖钱的,但我们基本上不是这样。右下角这个是美国的演艺人员,是全美收入最高的艺人,每年收入3亿7千万美圆,她就是靠文化创意产业挣的钱
10、,她的主产业是一档谈话节目,这节目现在在全世界82个国家播出,她还做杂志,办出版社,还办一些女性的大型活动,就相当于她把自己的创意转化成了很多种不同的产品形态来获取效益。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的运行方式,你但凡有好的创意,你都可以转化成广播、电视、娱乐等方面的东西,达到获取效益的目的。在文化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一个这种产品所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大的,而由这种产品延伸出去的产品那就更多了。像刚刚举办的格莱美颁奖仪式,其实颁奖只是一次大型活动而已,但围绕这个活动的前期和后期可以开发的产品是相当大的一个链,我们这里做不起来。国内也有比较成功的,就是“超女”,这让央视和广电总局都感到很大压力,“超女”它也
11、不是原创,是模仿了的“美国偶像”,说白了就是歌手大奖赛,我们80年代就搞过青年歌手大奖赛,但没成功,因为那时候不会市场运作。“超女”第一年也并不算成功,05年连市场运作方式都学美国了,第一是全国海选,这就把各地年轻人聚集起来了,成都海选时中央电视台就很生气,因为“梦想中国”也在那海选,但人都跑“超女”那边去了,但没办法,市场就这样;第二是利用手机或者说网络,现在利用网络已经能吸引大量年轻人进入到文化产业领域中来;加上后期的一些宣传和推广,要想进入到娱乐的主流圈子里去就必须做宣传推广,不推广就没人知道。所以,在国内湖南台能把“超女”做成功也很不容易,它要受那么多的挤压,然后利用市场把自己的栏目推
12、出去,打开经济效益,拓展社会效益,总的来说的确做得挺成功的。在文化产业里,最核心的东西其实就是创造力。没有创造力,其他东西都白搭,最后都是只能是学别人,汽车、电脑、服装都是人家的设计,我们的素材也由人家来做,中国的娱乐业都人家来操控,这就很可怕。创意或者说创造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原创,就是从来没有过只有你自己有,京剧,那绝对是中国人的原创,但真正要做原创的东西那是很难的;另一个是创新,就是别人创造的东西我把它改造一下,做这个最厉害的是日本,汽车、相机、日用品都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但他们能把这些东西改造成世界上最精致的,还有花木兰和卧虎藏龙就是用西方的方式包装了一个中国的文化内容,这就是一个创新的
13、过程,不是原创。所以现在在国内,有原创当然最好,但最容易做的就是创新,广州军区杂技团能用杂技形式改编天鹅湖也是很不错的创新,纽约时报做了长篇报道。现在美国很害怕中国搞两样东西,一是军事,二就是所谓的“软实力”,就是把文化的东西打到世界各地去。韩国现在是政府出面、出资、出政策向外大力推广他们的游戏、动画、电影等文化产业,尤其是向亚洲国家,连韩剧在中国都一度热播。说到根上,文化产业是一个“人”的产业,最核心的是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中国现在的文化产业是说得很厉害,实际上做得不怎么样,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政策阻碍,这个不让说,那个不让做,最后就很难做。举个简单例子,数字电视在国外已经是这个大产业了很重
14、要的一部分,但中国就很难推动,因为老百姓怀疑你的节目是否有创新,演出市场的疲软也是因为内容老套大家不爱看,为什么杂技在国外有市场?那是老外没见过的东西。所以说整个大的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就是人,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哪一天我们中国人的创造力真正释放了,我们的文化产业就真正发达了。再举个例子,我国60年代用水墨画手法拍的大闹天宫,我们用的传统的技术手法,但这部动画在国际上拿过奖,老外都叫好,那绝对是中国动画的经典。到90年代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动画制作设备拍了宝莲灯,结果基本上是悄无声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是很好。这里边设备、技术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就是创造力。再说个例子,经典中的经典,迪斯
15、尼。迪斯尼在这个产业里在创造力方面做得的确是最好的,从早期的猫与老鼠,到后来把这些形象做成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多种形式,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可以实现创造力的途径也是无限的。迪斯尼每年在全世界的许可证产品(包括版权所属下的形象、音乐等,中国的京剧脸谱也可以是,但我们没有做)零售达1120亿美圆,其中290亿来自娱乐任务形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市场有多大,只是我们远远没有把它做起来,去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的总收入是100亿美圆,怎么跟人家比。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时代华纳一年的收入是440亿美圆,是我们广电系统的4倍多。中央就很着急,做汽车、电脑的钱可不是全部归我们的,还得分人家一部分,因为用
16、着人家的设计、专利,而只有文化产业赚的钱才是100%属于我们自己。我们现阶段最难的也就创造力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了按部就班,这是现实,加上有些时候政策还不是很明朗。李长春上任3年了,这3年推行文化体制改革遇到的阻力极大,有的系统就推不动,今年又出新文件了,要加快脚步,起码要先让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文化产业最核心的就是人,所以提高人的素质,打开人的视野,看得多知道得多才能做得多。这个行业就是竞争“人”的行业,国外很多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都是个体户,这是一个个体户的行业,其实国外也是由一个巨大的个体的群体支撑着这个行业,韩国就有无数的动画工作室,两三个人凑一起做了东西卖给大公司,这就是文化产业
17、的特点,可以说前期都不需要资金,有脑子、有创造力就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和特征现在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处于预热、摸索阶段,都还谈不上整体的起步,为什么酝酿3年老起不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体制结构。1、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发达过家做文化产业的结构是这样的。不管是做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动漫、娱乐、图书出版、艺术、旅游、体育、会展活动等等,它们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确实就是这么大范围,你可以去看一下时代华纳,上面说的所有这些他们都在做。这些都是产品的形态,所有的产品形态都需要上面的创意的支持,也可以叫创造力。没有上面的东西,下面的就属于无源之水,你连想法都没有,搞什么创作?比如时代华纳拿
18、到一个好本子,买过去改一下就拍了电影,再改改又出了小说,再改改就办了主题公园,就这么做起来了。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发达国家一个创意就能带来很高的价值,就是他能把一个创意转化为多种产品形态,去实现它的价值。所以“超女”给中国文化产业界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启发也就是在这里,“超女”不光是一个电视节目,它已经做成一个系列活动了,还有网上歌迷会,手机短信投票平台等形式。所以文化产业是这样一个结构,就是一个大创意下支撑的或引导的多元产品形态的产业结构。可是我们做不到,看屏幕上我们的结构,这两个归广电管,那两个归出版局管,这一个才归我们文化局管,搞大型活动还得报公安局,这也就是李长春同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十七大之
19、后调整政府结构,先调整文化稽查大队,打通文化、出版、电视、广播等各个部门,现在很多地方作为试点已经把这些局都合了。这是文化产业的规律要求我们这么做的,否则就会造成部门之间有壁垒,地方之间有壁垒。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中国文化部、日本经济部的文化司和韩国的文化观光部联合每年搞一个文化产业论坛,第一年在上海,第二年是在韩国,第三年在日本,我去参加了第三次论坛,中国代表团里只有一个是专门研究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学者,当时我的感受很深,大家都在谈文化产业,但中国人谈的跟日本、韩国谈的不是一个概念。韩国人谈文化产业是从挣钱最多的影视业说起,第二块是动漫,往下会说到网络业;日本也是这样,影视、动漫、游戏等;而
20、我们呢,除了了谈了几个大块,别的人谈得最多的是网吧,第二块是乐团。所以,如果我们真要让这个行业兴起的话,就必须按照这个产业自身的结构和规律去构建这个产业,这也是中央调整政府结构的原因,真正的源头在我们整个文化体系里。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结构是怎么样子的。举几个例子,古墓丽影是一部电影,但有些人知道,它最早是游戏,是因为这个游戏卖得特别好,于是拍成了电影,而且连拍了三集。文化产品是要系列化的,这样市场就容易形成连贯性。还有史莱克怪兽最早在60年代是一部小人书,哈里波特简直是文化创意产业里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它是英国一个穷困潦倒的女作家写的一本小说,没想到一本书一炮打响,小说、电影、游戏一路
21、做下来,她就卖版权就成了英国最富有的一个文化人。就是说,你有一个好的创意,可以转化为多种文化产品形式去销售。再往下看泰坦尼克,真实的故事,既拍电影,又拍电视剧,又搞展览还有一些出版物,全部都是这样。再往下看,去过美国环球影城的同志都知道,在环球影城里有侏罗纪公园的雕像,侏罗纪公园最早是60年代的一个小人书,后来拍成了电影,电影的效果不错,就把电影的情节做成了主题公园的游乐项目。大家看香港的迪斯尼,它刚刚起步,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相信上海迪斯尼的修建会给香港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做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核心的东西是创意,由于没有壁垒,它可以把创意做成不同的文化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销售,
22、这样才可以保证文化创意产业特征的实现。所以接下来我们看文化创意产业到底有什么特征。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有两个特征,或者说它的优势。一个就是规模经济,所谓的规模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做大,一个剧目演两场和两百场的规模经济是不一样的。规模经济理论上来讲就是编辑成本低于平均成本,简单来说就是创作、排演一个剧要花20万人民币,演两场就结束相当于一场的成本就是10万,但是演两百场,每场的成本才2000元,这叫规模效益或者叫规模经济,文化产业是要追求规模经济的。这就是哈里波特卖了几百万本书后,还要拍成电影让几亿人去看的原因,规模经济就出来了。美国的电影成本很高,好莱坞的一部电影基本成本一个亿美元
23、,里面有6500万是制作和明星的费用,还有3500万是用来推广和营销,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一部片子在多种渠道挣钱,这就是规模效应。一个新的节目只有多场次演出才有规模效应。发达国家能够把文化创意产业做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一做就会做很大。我们的文化产品想要做大,最根本上的还是缺内容。所以我们说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一个优势是在规模经济上,只有规模做大了,成本才能降低,效益才可能提高。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只有规模做大了,才能进行细分,就是分工,我刚也讲了,其实文化创意产业是各司其职的,只有让创作的力量越来越大,哪怕都是个体创作,这样这个行业才能发展起来。但是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我们国家不是这样,我们国家
24、能有创作能力的自由职业者少之又少,说明整体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教养还是很差的。就好比超女的成功,不是在节目,而是在市场。这才是我们和大家说到的核心的价值所在,这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个特征,是它规模经济。 第二个特征是在它的范围经济,所谓范围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做多样化。一个好的本子,不能只演一出话剧,可以把它改编成一部小说,或者是电视剧,或者是电影,甚至是游戏。我们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经常会看到很多很好的创意,但是它没有办法转化成其他的产品,因为各个行业之间存在壁垒。我们刚才讲的象古墓丽影、泰坦尼克、哈里波特这些就是最典型的范围经济,而且还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简单来说有三个层次,一是多元化,把成本分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产业 特征 运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