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doc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doc(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程(试行)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编 基本要求2第一章 一般规定2第二章 运营和设备管理3第三章 新线建设配合与运营筹备9第二编 技术设备11第四章 线路设备及桥隧涵设施11第五章 房屋建筑15第六章 供电系统16第七章 综合监控系统(ISCS)20第八章 信号设备24第九章 通信设备28第十章 乘客信息系统(PIS)34第十一章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36第十二章 门禁系统(ACS)39第十三章 安全检查设备41第十四章 机电系统设备42第十五章 车辆及检修设备设施53第十六章 车站设施57第十七章 人防设施57第十八章 地铁商业资源58第三编 行车组织60
2、第十九章 基本要求60第二十章 行车闭塞法63第二十一章 列车运行66第二十二章 调车作业70第二十三章 施工计划管理71第四编 信号显示77第二十四章 基本要求77第二十五章 车载信号77第二十六章 地面信号77第二十七章 手信号81第二十八章 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86第二十九章 听觉信号90第五编 对员工的要求92注释93附图95附图1 A型车限界图95附图2B1型车限界图101附录3 B2型车限界图113附件119附件一 调度命令登记薄119附件二 调度命令119附件三 行车日志120附件四 路票121附件五 电话电报记录簿121附件六 绿色许可证122附件七 旬施工计划申请表123附件八
3、 旬施工计划表124附件九 计表维修计划表125计量单位符号126总 则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现代化公共交通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铁公司)作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企业,以“安全、准确、高效、服务”为宗旨,热诚为广大乘客服务,提出了建设“平安型、人文型、高效型、节约型、便捷型、创新型”地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地铁运营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的特点。为使地铁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员工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进行运输生产,满足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及运营管理模式的需要,进一步
4、规范运营管理活动,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北京地铁全路网运营安全、正点、优质服务,特制定地铁技术管理规程(试行)。地铁技术管理规程(试行)明确了地铁各运营线路在验收交接、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规定了地铁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各专业在从事运营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责任范围、工作模式和相互关系等。地铁技术管理规程(试行)是指导企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设备设施管理、新线运营筹备及技术改造等技术管理纲领性文件,是地铁公司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地铁公司其它技术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均须符合本规程及国家、行业、北京市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地铁公司全体员工对地铁技术管理规程(试
5、行)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地铁公司没有明令修改以前,各部门、各单位、各员工均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地铁技术管理规程(试行)的批准、修订与终止权利单位为地铁公司。第一编 基本要求第一章 一般规定第1条 地铁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应依据本规程开展新线建设配合和运营接收、运营服务、设备设施(含车辆)维修保养、技术改造等技术管理工作。第2条 地铁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应依据本规程,结合设备设施技术水平情况及运营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及规章制度。第3条 车辆段(停车场)内与运营线路相同的设备设施系统,如:供电、通信、信号、线路、机电等及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原则上参照运营线路相关设备设施系统管理标准执行。车辆
6、段(停车场)内的通用设备(采暖通风、污水处理、电梯等)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标。第4条 地铁安全管理、运营服务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新线建设配合、新线运营筹备及技术改造等工作在执行本规程的同时,还应遵照执行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但不限于以下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地铁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消防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城市
7、轨道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重型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技术要求;公共交通客运标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标准;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运营设备和设施验收办法(试行)(北京市交通委);关于加强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试运营前验收与移交工作的若干意见(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第二章 运营和设备管理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一、工作原则第5条 以人为本、迅速反应、减少损失、确保运营。各单位、各部门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
8、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应急力量,迅速恢复地铁安全运营,努力打造“平安型地铁”。第6条 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工协作。在地铁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由地铁各单位、各部门对本单位、本部门所辖运营线路和管理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负总责,并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负责有关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第7条 加强建设,协同救援。各单位、各部门要立足从实战出发,加强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职守人员和兼、专职三支抢险队伍的协同作用, 形成以岗位自救和兼、专职抢险救援队伍互补的应急系统。第8条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
9、强基础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二、预案及要求第9条 各单位、各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及分工,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要求构建地铁公司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公司组织机构和管理特点,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附件构成。第10条 各单位应按照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和等级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制定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包括运营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第11条 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信息报告具体内容及响应程序,并对应急处
10、置的现场组织、应急扩大或结束、应急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后期处置等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落实责任到具体负责单位、部门及岗位。第12条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报告程序、救援程序、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保证人身安全和作业安全的措施。第13条 现场处置方案要具体、易操作、针对性强。各运营分公司要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中明确车站值班站长为中心的现场应急指挥体系及各岗位人员应急职责。第14条 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现场总指挥确定救援方案后,在布置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要提出对安全作业的要求。 三、预防预警第15条 各单位、各部门要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安全运营形势及风险进行研判,对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应急处置办法进
11、行修订及完善。第16条 各单位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汛、防暑、防寒、防沙尘、恶劣天气(包括风、雨、雪、雾、雷电等)以及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等的防灾准备工作,确保安全运营。第17条 进入汛期、暑运及冬运期间,各单位、各部门应提前组织设备、设施专项检查,加强对车辆、地面线路、高架线路的检查,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储备相应物资。第18条 把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及时发布及传达预警信息,并做好预案演练,有效控制危机。四、组织体系及职责第19条 各单位要在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及其相应职责,
12、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第20条 各单位应组建岗位值守人员和兼职、专职三位一体的应急抢险队伍,明确抢险救援队伍应急抢险职责及分工,制定并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及协调联动机制。第21条 各单位抢险救援组织应立足实战。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岗位值守人员负责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迅速查明现场情况并报告,抑制险情;同时兼职抢险队伍就近赶往事故现场;专职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充分发挥值守人员和兼、专职三支抢险队伍的协同作用, 形成以岗位自救和兼、专职抢险救援队伍互补的应急系统。第22条 各单位在接到应急救援命令时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要在统一指挥下,各尽职责、严格纪律、协同救援,尽快恢
13、复正常运营。五、应急处置第23条 应急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视事件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按照迅速、准确、逐级上报的原则向公司内部、上级领导及协作单位请示、通报。第24条 应急响应要求。现场在岗人员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车站综控员、行车调度员;兼职抢险队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专业抢险队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第25条 现场应急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依据职责分工,遵守应急作业纪律,做好各项应急响应工作。第26条 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相关部门要遵守国家、北京市和市交通委相关规定,坚持准确、真实的发布信息,积极、主动、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第27条 后期处置。按照事故
14、调查处理“四不放过”(见注释)原则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积极、稳妥的做好善后处置、保险理赔、事故调查处理等事项。六、应急保障第28条 各单位应制订针对性教育培训计划,对救援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素质;对行车有关人员进行救援知识教育,使其掌握一般地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方法和技能。在新职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基础知识教育培训。第29条 地铁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应按照程序纳入各单位年度财务预算,各运营分公司应保证应急经费及时投入,及时到位。第30条 各单位应落实防灾和抢险抢修专用工具、应急物资、备品及必备的防护用具(呼吸器等)等应急保障设备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工作,并定
15、期组织检查,确保齐全、有效。第31条 专职抢险救援队装备的配备,除满足本专业应急抢险任务外,还应适应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水灾、火灾、爆炸、地震、泥石流及恐怖袭击等灾害初期处置或因车辆、设备故障和损坏、恶劣天气等异常原因造成影响运营的非正常情况等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第32条 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灾害事故类型及实际需要,优先配备多发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器材工具,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增配必备的抢险救援车辆装备。第33条 各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的有关制度和记录:(1)物资清单;(2)物资使用管理制度;(3)物资测试检修制度;(4)物资租用制度;(5)资料管理制度;(6)物资调用和使用记录;(7)物资
16、检查维护、报废及更新记录;(8)其他。第34条 应急救援物资应明确专人管理;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对应急救援物资进行日常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并有完整的书面及存档备案;应急救援物资应存放置在便于取用的固定场所,摆放整齐,不得随意摆放、挪作他用。第35条 应急救援物资应保持完好,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物资若有损坏或影响安全使用的,应及时修理、更换或报废。第36条 应急救援物资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装备的用途、技术性能及有关使用说明资料,并遵守操作规程。第37条 建立地铁与公交、医疗、公安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北京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部署,确保相关措施保障。七、监督检查第38条 各级
17、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专项检查要有计划、有总结、有改进、有复核,检查结果要予以通报。第39条 地铁公司及所属各单位要做好各级预案的宣贯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岗位值守人员和专、兼职抢险人员三个层次的培训制度,要求员工培训覆盖面100%。第40条 定期组织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演练。演练要有计划、有总结、有效果评价。第41条 各单位应积极开展抢险救援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抢险救援技术及设备,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队伍的作用,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抢险救援能力和科技水平。八、奖惩第42条 公司相关部门及各单位要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对于在应急抢险救援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对违
18、反应急抢险工作相关规定或造成一定恶劣影响的个人或单位予以通报或处罚。设备设施的运行、保养及维修第43条 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应符合本规程及与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运营分公司及设备公司应保证各系统设备设施的安全功能和使用功能完整有效,使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设备设施的各项技术指标、技术参数、设备完好率保持在标准范围内,满足安全运营及优质服务的要求。第44条 地铁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依据本规程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发挥设备设施功能,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地铁列车运行,不断提高安全运营和乘客服务水平,做到安全、正点、高效、优质服务,努力建设 “平安型、人文型、高效型、节约型、便捷型、创新型”六型地
19、铁。第45条 设备设施的维修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科学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完善检测手段,开展标准化作业。第46条 地铁公司各部门应根据本规程制定相应的设备设施运行、保养和维修规则等相关技术标准。第47条 运营分公司及设备公司应根据本规程制定相应的设备设施操作规程、保养维修方案、检修作业程序、检修作业标准、检修工艺等相关技术标准。 第48条 运营分公司及设备公司应按照设备设施保养、维修规则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设备设施的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第49条 运营分公司及设备公司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的保养、维修工作责任制和检验制度并严格执行。第50条 运营分公司
20、及设备公司均须有完整和正确反映设备设施技术状态的相关资料,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记载修订;同时应建立设备设施维修技术档案,保证记录及时、正确、完整。第51条 设备公司应按照相关的维修规则和作业标准对设备设施进行自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第52条 运营分公司应定期对管辖范围内设备设施的保养、维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53条 地铁公司各设备主管部门应按公司的有关规定组织对设备设施的保养及维修情况例行监督检查。信息网络第54条 地铁公司信息网络定位于非生产型网络,覆盖地铁公司总部、各二级单位机关,各条线路的车辆段、车站,信息网络总体设计采用IP数据网络构建信息网络。第55条 地铁公司信息网络承载着公司各管
21、理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财务、人力资源、调度管理、项目管理、资产/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等。第56条 地铁公司信息网络由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网络负载均衡设备、信息系统服务器、网管设备、客户终端及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第57条 信息网络结构应考虑各层级组织结构分布、信息系统特点、地铁建设特点以及今后新线接入的使用需求。网络容量应满足既有线路和2020年之前接入线路,以及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要求。第58条 信息网络按照网络层次及管理划分成五个不同的管理区域,利用各区域管理单位设置的网管终端,实现信息网络内各设备的功能管理。第59条 信息网络内全部IP地址由地铁公司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分配。第60条
22、信息网络总体结构采用三层结构,自上而下分为: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第61条 公司本部、太平湖车辆段、惠新西街南口站设置为信息网络骨干层节点,用于汇聚层节点用户之间的互联,并选取公司本部和太平湖车辆段作为与互联网的接口。第62条 各车辆段与各二级单位设置为信息网络汇聚层节点,实现接入层节点用户与骨干层的互联。第63条 各车站用户及各单位楼宇办公场所设置为接入层节点,实现终端计算机及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通过该节点接入信息网络。第64条 信息网络相关配套设施(如电源、机房、光缆等)尽可能利用公司既有资源。 第65条 骨干层节点、汇聚层节点及各自所含设备,由地铁公司指定的责任主体进行集中维护管理;接入层
23、节点及所含设备,按该设备所处位置实行属地维护管理。第66条 汇聚层与骨干层之间应加装防计算机病毒设备,用以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第67条 各客户端设备应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用以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第68条 在网络基础建设项目中,涉及到使用运营线正线光纤资源的,应由地铁公司专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分配。第69条 信息网络主管部门或单位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管理信息系统第70条 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是指服务于本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物资、办公等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不与生产设备直接相关。公司管理系统包括财务、人力资源、物资、办公自动化、地铁网站等系统。管理系统分为公司级管理系统和各单位级管理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北京市 地铁 运营 有限公司 技术管理 规程 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