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检验管理程序.doc
《来料检验管理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料检验管理程序.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件名称:进料检验控制程序受控状态: 受控文件密级:商密编制部门:质量部文 件 制 / 修 订 记 录页次章节制/修订内容修改后版次发行日期记录者是否需会签: 是 否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人事行政部研发中心仓库质量部生产部门采购部外协部签名日期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0目的对来料(含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行检验,以验证来料是否满足规定要求,防止不良材料流向生产。2.0范围适用于所有来料的进货检验。3.0职责3.1 质量部3.1.1 负责确认来料品名规格、包装等,并按相关标准对关键性能进行检验;3.1.2 负责对数量多或经常采购之物料依照抽样标准进行抽检。3.1.3 负责对特殊来料(
2、如:新材料、新供方首样、老供方首样)进行全检,并按相关标准进行测试、试验;3.1.4 对来料进行检验状态标识,将检验结果明确标识在来料最小包装上,同时填写相关检验记录表格;3.1.5 完成送检物料的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提供进货检验报告3.1.6 按时完成周、月、年报表,工作总结等;3.1.7 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3.2 原材料仓库3.2.1 负责接收质量部判定合格的物料。3.2.2负责对入库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和明显外观不良进行核验;3.2.3 负责对来料入库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来料的隔离工作。3.3采购部3.3.1 负责进厂物料的报检工作。3.3.2 负责对IQC检验合格的产品办理入库手续;
3、3.3.3 负责对IQC检验不合格来料的处理。卡尺、直尺、卷尺、放大镜、塞规、环规、刀口尺等检具及工装,公司样板、印章 合格标签、不合格标签IQC检验人员 用何资源 谁来做供应商提供的所有资料、样板、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ERP材料入库单、报检单、客户特殊要求等进料检验过程已明确判定结果的原材料、进货检验报告、不合格品处理单好事 输入 输出输入输出 用何程序方法进料检验管理程序(进货)检验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供方企业标准错检漏检率及时率 用何指标衡量仓库质量部采购/外协部研发/技术部参考文件/记录/重点批注入库NG入库接收来料标识标识隔离标识OK特采申请批准不合格处理OKNG检验来料计划物
4、料送检返工料报检特采申请提出报废、退货或返工返修、选别OK判定NG重点批注:4.0程序内容流程程序内容描述相关表单4.1来料计划采购/外协部门应将针对采购进度,提前将物料到货计划通知质检,以便于质检做好货物签收。到货计划/通知4.2 接收来料供应商按采购订单交期进行交货,将货物送至指定的来料待检区,并整齐码放,向质检员提供送货清单。质检员按送货单核验货物规格和数量,并核查供应商是否为合格供应商或有供货资格审批手续。如送货清单在箱内时,且同批有2箱以上来料,应在装有单据的箱外明确标明“附送货单和出厂检验报告单”,外协件须提供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所有物料在最小包装上均应有明确的物料标签,标明供方名
5、称、品名、规格、物料编号(外协件)、数量、出厂日期、检验员印章等。送货单、装箱单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物料标签4.3物料报检采购员报检时,应将不需要外包装的物料(如木包装箱)去除后,按待检区管理规定将物料整齐的放入待检区,并做好相应的物料标识。采购员应按所到物料数量打印材料入库单作为报检单据,并提供质检员申请检验。对比较笨重,搬运较困难的物料(如非标机架),经车间主任同意后可放入指定生产区待检。采购员应及时对生产区的待检物料进行待检标识和报检。材料入库单4.3 物料检验4.3.1检验与记录IQC应根据原材料进货检验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工程图纸及封样等,打开内包装箱对待检物料进行检验,并按要求作好
6、进货检验报告。同时在材料入库单中对应的“应收” 数量栏内标明检验合格数量,并在材料入库单上签署IQC姓名和检验完成日期,并在仓库联加盖质检员印章。IQC应将材料入库单和进货检验报告传递给采购员,由采购员进行入库或不合格处理。对关键来料(参关键来料明细)和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外协件、外购件来料应形成检验报告,以便于追溯和提供具体检验数据的证明。质检员将检验报告第2联撕下随货流转。原则上关键来料明细应包括:所有研发之前单独编制了来料检验标准的外购外协件、质检认为应列入的重要外购、外协件。对于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图纸或检验标准错误,IQC应及时通知研发更正,同时应将错误信息登记在图纸错误登记表,并跟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来料 检验 管理程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1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