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件:第十九讲-语气词.ppt
《古代汉语课件:第十九讲-语气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件:第十九讲-语气词.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九讲 语气词 语气词作为虚词,既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它的作用就是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如:提顿、陈述、委婉、祈使、疑问、感叹等。从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类。句首和句中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存在,句尾语气词从古到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另外将词头、词尾也在此介绍一下。,一、句首句中语气词 最常见的句首和句中语气词有“夫”、“唯”、“其”三个词,“也”字也可以作句中语气词用。现代汉语没有句首语气词,一般无法直接对译。1、夫(1)“夫”(f)字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变成纯粹的语气词的。古
2、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例如: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晁错论贵粟疏),(2)“且夫”“故夫”“若夫”“今夫”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故夫知效(尽力)一官,行(品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3、已耶?(王安石伤仲永),2、其 语气词“其”字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揣测、祈使、反问等语气。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吾其还也。其是之谓乎?君其问诸水滨。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其谁曰不然?3、惟(唯、维)“惟”字用作句首、句中语气词时,也可以写作“维”、“唯”。用于句首时,有两种作用。(1)一种作用是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日,是古人所谓的发语词。例如:惟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书经洪范)唯赤则非邦也与?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三祀(年),王访于箕子。(书经洪范)这种用法多见于书经和诗经,后代只是在仿古时才用。,(2)“唯”字用作句首语气词时,有时
4、是表示希望。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唯荆卿留意焉。(战国策燕策)这种语气一般都写作“唯”,不写作“维”,写作“惟”的也比较少。,(3)“惟”字用作句中语气词,主要起引出谓语,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在书经和诗经中比较常见。例如:蚩尤惟始作乱。(书经吕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厥土惟白壤。(书经禹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例一是叙述句,例二是描写句,例三例四是判断句,用“惟”字都是用来引出谓语,加强肯定的语气。后代只在有意模仿上古文风时才偶尔一用。,4也 语气词“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放在句尾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但有时也用于句中,表停顿,使语气舒缓
5、。例如:师也过,商也不及。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上古汉语的句首、句中语气词还有“系”、“伊”、“思”等,秦汉以后一般不再使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二、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与(欤)”、“哉”等。1、“也”(1)“也”字一般用于判断句的句尾来帮助判断。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动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制,岩邑也。虢,虞之表也。而母,婢也。,(2)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的真实性表示深信不疑,也用“
6、也”字煞句。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战国策赵策)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3)“也”字有时用在分句或短语之后,表顿宕,舒缓语气。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公而告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2、矣“矣”字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语气词。它意味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一般情况下,“矣”字的作用是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或将要发
7、生的事作为新的情况告诉别人,表示一种已然或将然的肯定语气。例如: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呜)余病矣。(左传鞌之战)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勾践减吴)吾属今(将)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士),3、乎(1)疑问语气词“乎”字,一般是表示纯粹的疑问。如: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2)还可以用在感叹句的句尾表感叹语气。例如: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3)“乎”字跟“其”、“无乃”(恐怕)、“得无”(该不会)等词相呼应,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课件 第十九 语气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