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课件 .ppt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课件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课件 .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通论四:句法,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1、什么是词类词类就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分出来的类别。,2、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动、形、数、代、副、介、连、语气、叹等十类。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3、名动形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常用作主、宾、定、谓语刘备天下枭雄。田横,齐之壮士耳。环滁皆山也。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和事物变化的词,常作谓语;形容词:表示事物性状的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什么是词类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将军身披坚执锐。(史陈涉
2、世家),2、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之区别词类活用:名、动、形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即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这就是词类活用。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疾:时操军众已有疾疫。(通鉴汉献帝建安13年)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孙膑列传)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区别: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可以兼属两类或三类,其各种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
3、临时的,偶然的,,3、词类活用的类别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性动词、使动、意动、为动)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三、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1、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种动作行为,亦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幺样”的意思。V.O.使O.V.(v是使动词),2、使动用法与递系式、使成式的关系,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孙膑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同上)百日而饿死。(战秦三)荆轲坐定。(史刺客列传)使成式是指一个谓语动词的后面带一个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作结果补语。(动补结构中的一种),3、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 使动用法中的
4、谓语动词有的都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同它们的一般用法在语法意义上是很不相同的。,4、使动用法的类型甲、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庄公寤生,惊姜氏。(左隐元年)齐女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史晋世家),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用作使动时,就可带宾语了,可以说是活用做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晋侯饮赵盾酒。(左宣2)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史东越列传),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赵
5、策)能富贵将军者,上也。(史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如果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幺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用作使动,宾语也可以不出现。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丙、名词的使动用法 少见。名词用作使动,是后面带上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宾语前面的这个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尔欲吴王我乎?(左定10)故扁鹊不能肉白骨。(盐铁论非鞅)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名词用使动偶尔也有省略宾语的。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新序节士),方位名词也
6、可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代表的方位行动。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斯干)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左成2)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孟告上),四、古代汉语的意动用法,1、什么是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VO以O为O(v是意动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同使动用法的区别:,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齐策)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幺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
7、个谓语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华臣弱皋比之室,使贼杀其宰华吴。(左襄2)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与元九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时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时充国七十余,上老之。(汉赵充国传)农夫渔夫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乙、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僖8),五、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如动词,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但这里只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这在名词里比较普遍。名词用作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意义而
8、已。,1、普通名词用如一般动词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庄逍遥游)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上农),2、名词性词组用如一般动词禹入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淮原道训)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列说符),3、方位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用动作的方向代替相应的动作。秦师遂东。(左僖33)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为鲁连寿。(战赵策),六、数词用如动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数词意义有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之间是一般的动宾关系。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隐元)不迁怒,不贰过。(论雍也)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数词作使动,
9、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某些特点。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卫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黄鸟藉令秦始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嗣之,虽四三皇与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炳麟秦政记),七、名词作状语,甲、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和方式这种情况是,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象一样”、“跟似的”。豕人立而啼。(左庄10)嫂蛇行匍伏。(战秦),2、表示对待对方的态度(动作对象)这种用法是,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语动词后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10、物,有“当作那样”,“用待的态度”,“象待似的”,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味。吾得兄事之。(史项羽本纪)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孙子吴起列传),3、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因以“结袜”为士大夫屈身敬事长者,或士人蔑视权贵之典。,4、表示所使用的工具和凭据(条件)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动词用什幺的工
11、具或根据什幺凭藉来施行它所表示的行为或动作,这种名词修饰动词有“用”、“按照”之义。失期,法当斩。(史陈涉世家)遂入见王,涕泣膝行。(汉龚遂传),名言摘抄1、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2、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4、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5、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6、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7、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8、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9、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课件 古代汉语 词类 活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