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制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管理制度-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管理,PDCA?,医患沟通,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规章制度是规范,是有关权利义务的设定,非针对个别人个别事件。,医疗管理核心制度,?,规章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4、对急、危、重患
2、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时,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要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3、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4、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5、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
4、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6、查房内容: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
5、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2、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3、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4、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
6、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四、会诊制度 1、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2、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3、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4、
7、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5、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会诊意见应力求统一明确
8、。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6、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2、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
9、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3、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4、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5、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五、危
10、重患者抢救制度 1、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2、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3、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4、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
11、,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5、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2、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3、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
12、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4、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5、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七、术前讨论制度一、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二、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
13、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四、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
14、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二、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四、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九、查对制度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
15、、用法、浓度。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二、手术室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4、手术
16、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三、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四、血库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种类和剂量、血液质量。,九、查对制度五、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
17、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六、病理科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七、放射线科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八、理疗科及针灸室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
18、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九、(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十、医生交接班制度 一、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进修医师值班时应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二、病区均实行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
19、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三、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四、值班医师负责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二线班医师不能解决的困难,应请三线班医师指导处理。遇有需经主管医师协同处理的特殊问题时,主管医师必须积极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领导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五
20、、一、二线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三线值班医师可住家中,但须留联系方式,接到请求电话时应立即前往。六、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即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急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急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进行及时处理。七、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十一、技术准入制度 1、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2、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
21、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3、医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4、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5、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6、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7、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
22、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十二、病历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四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四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组成。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三级质控部门由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组成,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四级质控组织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
23、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兵力内涵质量的审查。2、贯彻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卫医发2002190号)、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医发2002193号)及我省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的各项要求,注重对新分配、新调入医师及进修医师的有关病历书写知识及技能培训。3、加强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案的管理及质量监控。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产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应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手术记录应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如
24、第一助手为进修医师,须由本院医师审查签名。平诊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8小时内查看患者、询问病史、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急诊患者应在5分钟内查看并处理患者,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应在2小时内完成,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十二、病历管理制度 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 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患者至 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病程 记录。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应及时粘贴,严禁丢失。外院的医疗文件,如作为诊断
25、和治疗依据,应将相关内容记入病程纪录,同时将治疗文件附于 本院病历中。外院的影像资料或病理资料,如需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时,应 请本院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写出书面会诊意见,存于本院住院病历中。4、出院病历一般应在3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如死亡病历、典型教学病历)归档 时间不超过1周,并及时报病案室登记备案。5、加强病历安全保管,防止损坏、丢失、被盗等,复印病历时,应由医护人员 护送或交病案室专人复印。6、依据病历质量管理评价奖惩暂行办法的要求与规定,建立科室及个人病 历书写质量评价通报制度和奖罚机制。,医疗质量,传统的医疗质量概念,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临床技术科室和医务人员遵循
26、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现代医疗质量的概念,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医疗服务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和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决定医疗质量满意度的因素,医疗技术医疗效果医疗费用医疗服务的流程人文关爱医疗服务的环境其它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基本要素,医院编制规模 一般而言医院规模越大质量越高人员结构 包括人员学历、梯次、知名度等人员素质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物资供应、药品、器材设备的完好和先进程度思想作风和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文化医院地理位置、城乡区别,大、中小城市区别,主管部门区别,交通情况医院绿化环境医院建筑
27、合理程度服务态度,为病人的服务意识强弱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医疗质量其他要素,医院管理医院公关市场预测医疗价格,医疗质量管理,为提高病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效果和医疗价格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组织和控制活动。,医疗质量控制,按医疗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管理。即按设定的质量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措施或调整手段,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的定义,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是指对从病人来院就医到离院后的整个医疗过程的质量依照设定的标准进行监控,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环节过程的监控。,医疗质量管理标准,服务标准,方法标准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标准、治愈或转归判定标准、医疗事故判定标
28、准、病历书书写规范等。操作标准是医院技术活动的准则。包括临床、医技、护理、药剂等技术性操作要求和程序,即各种技术操作常规。,医疗工作规则:职责、制度.医院管理标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标准;目标管理标准;统计指标;考核标准;医疗收费标准;设备管理标准;院务保障标准;医德医风建设标准。,外在性服务:态度、着装、仪表、语言、行为等。内涵性服务:首诊负责制、诊疗方案、护理、效果、满意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C)全员参加、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包括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人员素质、技术管理、专科管理、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治疗饮食、医疗指标、医德医
29、风、信息管理),医疗统计指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管理,目标质量管理,三级质量管理,指医院医疗终结的数字资料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管理过程。属事后控制的传统管理方法,主要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改进提供依据。,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立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成果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的管理方法。目标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属于一种未来管理的方法。,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管理。我国在将三级质量管理方法具体引入到对医院活动和医疗质量结构的分析中,则把医院三级质量的内容划分为“医院工作质量、医疗环节质量和医疗服务终末质量”。,医疗质量控制,
30、医师的工作质量,护理工作质量,医技科室和药剂科的工作质量,门诊、急诊的工作质量,医疗行政管理质量,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门诊质量急诊质量临床病案质量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手术质量医疗收费合理程度临床用药合理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医疗质量控制的判断标准,(1)医疗质量控制的运行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在医疗质量控制运行中有否遵循预先制定的医疗质量标准;(2)医疗质量控制的成本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在医疗质量控制中各种费用的分配效用;(3)医疗安全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有无因医源性因素、药源性因素、医疗技术性因素、医院卫生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给病人增加痛
31、苦或致残致死;(4)传统医疗质量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各种疾病的诊断是否正确、及时,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彻底,治愈时间的长短和医疗工效的高低;(5)出院病例质量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每一病例的治疗效果。(6)医疗过程质量判断标准:主要判断和评价对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检查、用药及生活的综合质量。,医疗质量控制方法,统计指标管理法质量目标标准管理法行政管理方法法规管理法奖惩激励管理法,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医疗质量分析制度医疗质量检查制度医疗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医疗质量信息制度,医患沟通,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医患沟通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医诊病有望、闻、问、切之说,这“望”、“闻”和“问”就
32、是医患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医把望、闻、问分别评价为“神”、“圣”、“功”,而把“切”列之为“巧”医学先哲将医患沟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医患沟通是一个现实的话题,近年来医患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形势,医患之间变得越来越对峙,医患纠纷呈普遍化趋势,矛盾日益尖锐。医务人员必需对新时期的医患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医患沟通问题。,医患关系转变了(患方),看来病人越来越厉害了!,原因何在?,疾病的相关信息,由于医患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而医方永远是主动的,然而医方有告知的义务,相关的诊断情况、治疗方法、预后等,应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方的尊重,一个人患病后,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严重受挫的
33、感觉,本能地有维护尊严的需要患者需要得到医方的理解和尊重,并且在医院得到归属感.这是医患之间建立合作信任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合理的医疗费用,患者作为医院的消费者,最关注医疗费用,需要合理、明白地消费近年“天价药费”案例的发生,使患者了解医疗费用的意识也得到增强。,医患关系转变了(医方),白医战士是怎么转变为白狼的?,这又是因为什么?,近几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不断丰富了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同时,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样,医患双方各自成为两个利益群体,从而产牛了各自更强烈的内在需要。因此,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医患双方内在需要的强化,使得医患双方互相不能适应和
34、满足对方。,社会的理解,医务人员迫切需要社会各界(政府、领导、媒体)的理解与支持 如今的医院及其医务人员承担了太多的本不该承担的社会职能,使他们在面对着繁重医疗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往往被错误归责,代人受过。,患者的尊重与理解,为了诊疗工作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医务人员非常迫切地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和劳动,并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市场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不应该一劳永逸,要将医患沟通落实到每一项医疗行为之中,要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的始终.,讲究语言艺术,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心理因素、医学常识的掌握情况等,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
35、言取代专业医学术语,方便患方理解和接受可做一些形象的比喻,也可配合适当的形体动作、表情和手势来强化语言沟通的效果。,待人以诚,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病人康复在沟通时要充分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切忌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不认真,或漫不经心,或居高临下不可以自己的好恶对待不同的患者。对任何患者都要做到不卑不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可以拉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距离倾听时应全神贯注,目光应注视患者,不宜东张西望;倾听时面部表情、身体姿势都应尽可能传递出对患者的关心同时,当某些患者叙述病情杂乱无章时,医护人员要善于引导。,善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主要指目光、表情、姿势、空间距离等。目光最能敏锐准确地反应情绪,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可以给对方一种舒适、有礼貌又自然的感觉把握自己的表情,要显示出你的关注、真诚,切忌心不在焉无论是站立还是坐,医护人员的姿势都要体现出尊重和诚心,同时要掌握合适得体的人际距离。,传统美德,医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精辟地提出:“大医精诚”,是为医者的要道。心无诚而失,人无信不立。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综上所述。加强医患沟通是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医学模式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医务人员都应该把医患沟通放在一个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其内涵,并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疗安全,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