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擎苍锦帽貂裘-苏轼课件.ppt
《右擎苍锦帽貂裘-苏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右擎苍锦帽貂裘-苏轼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苏轼以诗为词,苏轼书法欣赏,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第一讲 苏轼简介,22岁中进士,26岁中制科优等 神宗熙宁十一年(1071)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外调,先后任职杭、密、徐、胡州 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关押御史台半年,贬黄、汝州 哲宗元祐二年(1086)高太后执政,旧党上台,返京任礼部尚书 四年后(1089)不同意全盘否定新法,外调杭州 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新党上台,远贬惠州、儋州 徽宗即位(1100)遇赦北归。次年卒于常州。,参看中国文学史第三卷p54,苏轼东坡乐府今存词三百余首。,“以诗为词”是北宋人对苏轼词“非本色”的批评。最早见
2、陈师道后山诗话。后人使用这个评价却不限于批评,而是指出苏轼创作倾向,他把词与诗文同等看待,有意识地把词作为一种自我抒情工具来运用,在词的题材范围、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词调音律上都突破传统局限,使词的诗化进程出现根本性改革。,参看中国文学史第三卷p63,“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自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寅酒边词序,对苏词的评价:,“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轼而又
3、一变。”(四库全书提要),“苏轼完成了词的比较充分的士大夫化”(杨海明),苏轼“把歌者之词变成了诗人之词”(程千帆),这是两位著名的当代学者。,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1、“诗裔说”2、“别是一家说”,下面第二节详析。,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二、对词境的开拓,1、抒怀词:,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4、。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另见作品分析。,2、咏物词。,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3、田园词。如浣溪沙五首。此组诗前有小序:“徐门石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
5、减,清浊相应。”组诗描写了农村风光。,下面第二节详析。,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苏轼“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把词诗化较成功的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四、苏词风格的多样性,第二节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一、革新词的观念(苏轼的创作主张)(一)提出词为“诗之裔”的文学观念(二)有意识地自创一家风格,苏轼以前,人们心目中词的地位是很低的。宋胡寅在酒边集后序中指出以前词人写词只是游戏,写成后,“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方之曲艺,犹不逮焉”。,苏轼却认为词非小道。,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婉转,盖诗之裔。,参看中国文学史第三卷P64,返回幻灯片 14,“近
6、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 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与郊外,所获颇多。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机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与鲜于子骏书,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比柳耆卿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苏轼哨遍(为米折腰)题序,(一)题材扩展的程度是空前的。刘熙载评苏轼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二、扩展词境(苏词的题材范围),4、境界崭新的缘情词 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3、豪情词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7、,2、农村词 浣溪纱五首,1、悼亡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二)几类有特别意义的新题材,三、提高词品(苏词的思想特征)(一)苏轼提高词的品位表现为:1、从浅俗的感情到深沉的感情 2、共性的感情到自我的感情 3、从单向的感情到复杂的感情,联系宋词第一讲和第二讲内容,理解苏轼词的历史地位。,苏轼的人生态度有“不随”也有“随”所谓“不随”,指政治上不随风转舵,不随人俯仰。所谓“随”,指生活态度上随遇而安,随缘自乐。遇事达观超脱,心胸开阔、旷放。不管什么打击都不消沉,始终对任何事物保持着浓厚兴趣。“此心安处是吾乡”。,(二)苏词的思想特征是:旷达王国维评为“苏轼之词旷,辛弃疾之词豪。”,回顾上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右擎苍锦帽貂裘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