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和战伤-课件.ppt
《创伤和战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和战伤-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伤和战伤,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创伤骨科赵 猛,序言,创伤和战伤自古危害人类健康,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创伤不仅未减少,反而日益增多。临床常遇到的严重问题,发病率在上升诊断、处理困难、死亡率高 近年研究较多、新观点、新理念,创伤、特别严重多发伤正成为当今社会主要杀手之一 美国创伤已成为死因第4位 40岁以下创伤成为欧美等国家人口死亡第一原因 2002年中国交通伤有11.6万人死亡 在我国城市,创伤是第五位死因,在 农 村,创伤是第四位死因。现代创伤学和战伤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完整学科。,本章重点,1.创伤的修复过程2.影响愈合的因素3.创伤的诊断4.创伤的救治原则,定义,创伤(trauma
2、)广义的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体损伤;狭义的指机械性致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和功能障碍。战伤(war wound)指在战斗中由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伤以及因战斗或战争环境而造成的机体损伤。,创伤分类,1、按致伤原因分:烧伤、刺伤、切割伤、擦伤、撕裂伤、火器伤、冲击伤2、按受伤部位、组织器官区分:可按大部分为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肢体伤、组织器官、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内脏破裂。,创伤分类,3、按伤后皮肤是否完整区分:开放性创伤、闭合性创伤4、按伤情轻重区分:组织器官的破坏程度及其全身的影响大小。胸内、腹内或颅内的器官损伤,呼吸、循环、意识等重要生理功能发生
3、障碍,属重伤。,受伤的人-摘自1536年外伤总论,创伤病理,创伤直接造成组织损害,包括结构破坏、出血、细胞失活等,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一)局部炎症反应,局部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成分渗出,并有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进入组织裂痕。临床表现:局部的红肿疼痛,还可能引起发热等全身性症状。如果创伤带有细菌、异物进入伤口,炎症反应就会加剧。,(一)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损伤组织 细菌素 激起有关的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缓激肽、补体碎片(C3a、5a等)、血管活性胺(组胺等)、白介素(IL)、肿瘤坏死(TN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等。,创伤性炎症的有利因素,渗入伤口间隙内的纤维蛋白原变
4、为纤维蛋 白,可充填裂隙和作为细胞增生的网架;中性粒细胞能对抗侵入伤口的细菌;单核细胞变为巨噬细胞有清除颗粒、加强免疫监视等作用。,创伤性炎症的不利因素,损伤后炎症反应抑制(如受休克或大量肾上 腺皮质激素的影响),会延迟愈合时间;炎症反应强烈或广泛时不利于创伤治愈;肿胀使局部组织内张力过高,可引起血循环 障碍;渗出多可使血容量减少。,一般说来,创伤性炎症有利于创伤修复。如不并发感染、异物存留,伤后炎症可在3-5日趋向消退。,(二)创伤的全身性反应,创伤较重或严重时,由于机体受刺激可出现应激效应,有炎性介质和细 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二)创伤的全身性反应,体温反应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代谢变化免疫
5、功能变化,体温反应 常有发热,炎症作用于体温中枢的效应。并发感染时体温明显增高;并发深度休克时体温反应受抑制。体温中枢受累严重可发生高热或体温过低。,(二)创伤的全身性反应,(二)创伤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疼痛、精神紧张、失血、失液等,下丘脑-垂体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轴可出现应激效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生长激素(GH)等释出增多;儿茶酚胺增多。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的释出增多。胰高糖素、甲状腺素等也可能在伤后增加。,代谢变化 伤后机体的静息能量消耗增加,尤其在重伤以后。糖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都加速,与儿茶酚胺、皮质激素、胰高
6、糖素、TNF、IL等释出增多相关。分解代谢亢进:一方面 可以提供能量,提供氨基酸重新组成修复创伤所需的蛋白质;另一方面 可导致细胞群减缩、体重减低、肌无力等,不利于机体。适宜的营养支持。,(二)创伤的全身性反应,免疫功能变化 较重和严重的创伤可使免疫功能降低。应激性内源性皮质激素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儿茶酚胺可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另一方面伤处还可有抑制免疫的前列腺素E2等。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二)创伤的全身性反应,创伤的修复,创伤修复的基本方式是由伤后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充填、连接或代替缺损的组成。现代外科已能用异体的组织(皮肤、骨等)或人造材料辅助修复某些创伤。理想的创伤修
7、复,是组织缺损完全由原来性质的细胞来修复、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组织创伤后修复情况不一。若某种组织创伤不能靠原来性质的细胞修复,则由其他性质的细胞(常是成纤维细胞)增生来代替。其形态和功能虽不能完全复原,但仍能修复创伤,有利于内环境稳定。,(一)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局部炎症反应阶段 2.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 3.组织塑形阶段,(一)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1.局部炎症反应阶段:伤后立即发生,常持续35天。主要是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目的在于清除损伤坏死的组织,为组织再生和修复奠定基础。,(一)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2.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
8、织生成阶段: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终于变成纤维组织(瘢痕组织),伤口趋向愈合。浅表的损伤一般通过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而修复。,(一)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3.组织塑形阶段:经过细胞增生和基质沉积,伤处组织初步修复。新组织如纤维(瘢痕)组织、骨痂等,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并不一定都适宜于生理功能需要。需进一步改构和重建。,在局部代谢方面,组织修复前期以合成代谢为主,为新生的细胞和基质较快增加提供物质;至塑形期有一部分分解代谢加速,使一部分基质减少。,(一)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二)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一、局部方面二、全身方面,(二)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一、局部方面: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伤 战伤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