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护理课件.ppt
《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护理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八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1,1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3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状况、护理措施、保健指导。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质及团队协助精神。,学习目标,2,新闻回顾:吃螃蟹吃出肝昏迷,前不久,70岁的王大爷突然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而且情绪烦躁,不停地胡说八道,连家人都不认识了。老人的异常反应,让家人十分担心。更可怕的是,老人突然昏迷了,随即被家人赶紧送到医院。家人不明白,老人平时身体没啥毛病,为啥突然昏迷了?原来,老人是肝硬化患者,在发病前一天晚上吃了几只螃蟹,导致诱发肝性脑病。问题
2、:为什么该病人吃螃蟹会发生肝性脑病?病人以后是否还能再吃螃蟹?,3,概念与临床特点,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4,发病机制,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产生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手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侧枝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产物未被肝解毒或清除,经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大脑屏障,引起脑功能紊乱。,5,几种常见学说,氨中毒学说假神经递质学说-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体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6,主要学说,氨中毒学说,肝衰竭时,
3、肝脏将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氨对大脑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及直接干扰神经传导。,7,【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中毒(ammonia intoxication)学说,血氨增高-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氨产生增多,8,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氨的清除:肝内 鸟氨酸循环 尿素 肾 体外,9,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图肝脏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OC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CPS: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氨的清除:,10,protein,NH3,NH3,urea,Normal metabolism,11,
4、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机制:,肝功能障碍,鸟氨酸循环所需基质缺失,ATP不足,酶系统受损,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血氨,12,Liver failure肝衰竭,protein,NH3,NH3,urea,Blood NH3,13,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机制:,门体分流使肠内氨不经鸟氨酸循环进入体循环 血氨,14,Liver failure肝衰竭,protein,NH3,NH3,urea,血 NH3,Shunting Circulation门-体分流,15,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氨产生增多,16,血氨增高的原因:,正常情况,氨产生途径:,1 含氮物质的分解,
5、2 肾脏、肌肉和脑,17,含氮物质的分解:,肠腔内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氨基酸氧化酶,氨,由血液弥散入结肠的尿素,细菌尿素酶,门静脉,肝脏,鸟氨酸循环,尿素,18,血氨增高的原因:,正常情况,氨产生途径:,1 含氮物质的分解;,2 肾脏、肌肉和脑。,19,血氨增高的原因:,肝功能障碍时氨产生机制:,1 肠腔产氨:,2 肌肉产氨:,3 肾脏产氨:,20,血氨增高的原因:,1 肠腔产氨:,肝硬化 门脉高压肠粘膜淤血、水肿胆汁分泌抑制肠道细菌功能,促进肠蠕动,肠内积食细菌丛生氨产生,肝硬化伴有消化道出血氨产生,肝硬化合并尿毒症尿素弥散入肠腔氨产生,21,血氨增高的原因:,病人烦躁不安肌肉抽搐
6、致腺苷酸分解产氨,2 肌肉产氨:,3 肾脏产氨:,肝功能障碍伴有继发性碱中毒,22,肠腔中氨的吸收情况取决于肠腔中pH:,实验证明,pH=5.0时,不仅肠内不吸收NH3,反向肠腔内排NH3,称为酸透析。1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基础,2 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时用,pH时,弱酸性溶液,临床应用:,23,导致血氨增高的原因,低钾性碱中毒肠道、肾对氨的重吸收含氮物质摄入过多、上消化道出血肠腔内氨形成低血容量与缺氧肾前性氮质血症便秘毒物吸收过多感染组织分解增多低血糖脑缺氧氨毒性增加镇静安眠药抑制大脑皮层功能,24,假神经递质学说,肝衰竭时-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增多,其化学结构与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
7、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称为假神经递质。当假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递质,则发生神经传导障碍。,25,-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体学说,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在门体分流和肝衰竭时,可绕过肝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激活GABA受体造成大脑功能紊乱。这种受体还可与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药物结合,抑制神经传导。,26,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肝衰竭时,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增多而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减少,可促使芳香族氨基酸更多地进入脑组织形成假神经递质,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27,病因,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各型肝炎后肝硬化。门体分流手
8、术。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癌等。,28,诱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便秘使用镇静剂及麻醉药,29,临床表现,因肝病的类型、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导致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30,1.起病 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
9、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2.性格改变 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31,3.行为改变 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4.睡眠习惯改变 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32,5.肝臭的出现 是由于肝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
10、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6.扑翼样震颤 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33,7.视力障碍 不常见。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主要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8.智能障碍 表现为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护理 肝性脑病 病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