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计算组数课件.ppt
《分组计算组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组计算组数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数据整理,按照研究的目的,将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搜索其中的数量规律性。,3.1 数据分组3.2 次数分配3.3 统计指标 3.4 统计表和统计图,3.1 数据分组,一、统计数据分组的目的及原则,分组是将总体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区分为若干部分,分组前,分组后,25,33,42,分组的目的:概括数据,清晰条理,分组时注意:将具有共性的个体归入同一组将总体内部个体间的差异通过组别区分开来,分组的原则:保证总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或原始数据都能归于某一个组且仅能归于某一个组,即保证不重、不漏。,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分:简单分组:分
2、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复合分组: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并且层叠在一起。,二、统计分组的种类,例如: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简单分组: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城乡个体企业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轻工业按企业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复合分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2、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 如人口总体按性别分组、高校教师按职称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 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1000人以下、1000-5000人、5000人以上,三、分组标志与分组体系的选
3、择,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及反映现象内在联系的标志来作为分组标志。2、在统计整理中,为了全面认识被研究现象总体,常常需要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组体系。,四、统计分组方法,1、品质分组的方法分组标志一经确定,组名称和组数也就确定,不存在组与组之间界限区分的困难。复杂的情况下,各组界限不易划分,从这一组到另一组存在各种过度状态,边缘不清。2、变量分组的方法:变量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单项式分组:是依次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适用于离散型
4、变量且变量取值不多的情况)例如,居民家庭人口数,其取值不可能很多,且每一个取值都可视为一种类型。,按家庭人口数分组 1人 2人 3人 4人 5人 6人,组距式分组: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区间的距离称组距。包括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 适用于连续型变量或虽为离散型变量但取值很多,不便一一列举的情况。1)连续型变量的组距式分组 如对商店按销售额进行分组:,按销售额分组(万元)50以下;5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2)离散型变量的组距式分组如对某企业的生产小组按人数分组:,组距式分组中的有关问题:(1)组距和组中值 组距两
5、端的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下限、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上限。离散型变量分组:各组的上下限都可以用确定的数值(整数)表示。连续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上限和下限无法用两个确定的数值分别表示,因此上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一组的下限。,例如:企业按工人工资对工人进行分组如下:500600元 600-700元 700-800元如果某工人工资为700元,应将他归并到哪一组?“上组限不计入”原则: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注意EXCEL!,(2)全距: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数 组数=全距/组距 组距=上限下限(3)组中值=(上限+下限)/2,缺下
6、限的开口组:组距数列的首组出现“*以下”,缺上限的开口组:组距数列的末组出现“*以上”,合理确定组中值,例如:第一组:50人以下 第二组:50200人按公式,应定下限为0,3.2 次数分配,数据观察值在各组中的个数称为次数,各组间的次数称为次数分配。次数分配描述了总体的结构和特征。,一、品质次数分配的编制,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由总体各组的名称及各组的单位数(次数)组成。某高校学生的性别分布,Excel演示,二、变量次数分配的编制,1、将原始资料按顺序排序2、确定组数与组距(1)当n较大时,k取1020;当n50时,k取56;,(2)如果数据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即中间数值次数多,大小极端值次数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组 计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