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ppt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物学*44Evaluadon only.ch Asposeslides for NET 4o dient P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 Slides for NET 4.0 dient Profilo
2、71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学习目标:1、说出传染病,病原体的概念。2、掌握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重点和难点)EvaSton only.ch Asposeslides for NET 4o dient P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 Slides for NET 4.0 dient Profilo71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生物统计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等本科专业中定位为必修、应用型学科平台课。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统计逻辑思维能力1,应用
3、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各专业生产实践与科研活动中具体问题为教学目标。通过农科专业多年来生物统计课程教学实践发现,由于课程涉及较多的数理统计原理和理论,有着明显的数学类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导致该课程难教、难学、难用。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生物统计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课题组通过课程调查问卷的形式,就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项目进行了调查,以期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使得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更加有的放矢。另外,利用课程调查问卷及其结果,能够改变以往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教学单位或教师的片面主观认识,能够透过客观的调查数据真实反映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4、亟待解决的问题等,以此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已完成生物统计课程学习的2013级农科专业学生。(二)调查方法 2016年10月、11月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随机抽样,通过发放不记名纸质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率90.8%。参与调查的学生占学习该课程的农科专业2013级学生的比例为81.3%,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调查问卷包含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等封闭式问题。调查完成后,利用Excel整理、录入、分析调查数据,并抽取30%的调查资料进行2次录入以进行质量控制。二、调查结果分析(一)
5、?P于课程定位、学习目标、课程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农科专业学生中,56.3%的学生认为课程是服务于专业学习、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的应用型学科平台课,这与农牧学院农科专业生物统计课程的定位一致;有43.7%的学生将课程定位为非应用型学科平台课,其中分别有20.3%、15.6%、7.8%的学生将课程定位为数学类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反映出农科专业中仍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对课程定位模糊。从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的认识看,有53.1%的学生课程学习目标很明确,26.6%的学生课程学习目标一般,20.3%的学生在已经完成课程学习后,其学习目标不明确。从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看,76.6%的学生认为课程很重要
6、,反映出农科专业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统计课程是专业学习、完成毕业论文、从事专业工作应用较多的一门重要课程(见表1)。(二)关于课程教学内容 调查结果反映出,课程教学内容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试验设计、试验资料整理、卡方检验、理论分布的占比分别为19.0%、18.5%、14.7%、14.2%、12.3%、10.9%、10.4%,反映出农科学生对具有较广泛用途,在完成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中应用较多的课程内容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有着较高的学习需求,而理论分布排在农科专业学生期望学习的最后(见表2)。(三)关于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调查结果发现,81.2%的学生期望课程教学方式为课堂
7、讲授结合课程实验,这一结果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仅仅进行课堂理论讲授未达到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程教学方法调查中,76.6%的学生认可教师讲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反映出农科专业学生不仅仅依赖教师讲授,而是有着较强的自我学习意识。在需要加强的教学环节调查中,35.9%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课程实例练习,反映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期望通过实例练习提高应用课程的能力;另有31.6%的学生认为应加强课程基本原理阐述,说明学生不仅希望提高课程应用能力,也希望这种应用能力是以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仅有20.5%和12.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名词概念讲解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见表3)。(四)关于课程
8、学习效果 农科专业学生对完成课程学习后课程总体学习效果进行的自我评价表明,3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程内容掌握得较好,59.4%的学生对自己课程内容的掌握评价为一般,还有8.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程内容掌握得不好,课程内容掌握自我评价为一般和不好的学生高达67.5%,说明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是否具备了课程应用能力的总体自我评价中,仅有35.9%的学生自我评价课程应用能力较好,54.7%的学生自我评价课程应用能力一般,9.4%的学生自我评价课程应用能力不好,进一步反映出课程教学结束后,相当多的学生既未掌握课程内容,也不具备应用课程的能力。面对课程学习效果欠佳的现状,学生对课程学习难易程度进行
9、总体评价,认为课程容易的仅为12.5%,认为课程难以及很难的高达87.5%,该结果一方面佐证了学生对课程总体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结论,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学习难度较大的现状下,课程教学亟待做出相应的改革以改变现状(见表4)。(五)关于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在农科专业学生普遍认为生物统计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不好的现状下,对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教学因素方面,上课能听懂、课后习题不会做、遇见实际问题不会处理的共占40.6%,上课听不懂的占25.0%,这两个原因的占比共为65.6%,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上课听不懂,或是即便上课听懂了还是不会将课程内
10、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另有18.8%的学生因为不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而影响课程学习效果。从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课程因素看,认为课程中统计原理抽象且难理解、课程公式多难记忆、课程名词概念多易混淆、计算繁琐易出错、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比例分别为34.2%、24.6%、19.0%、13.5%、8.7%,这些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见表5)。(六)关于课程教学评价 在课程教学总体评价方面,有34.4%的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较高,有60.9%的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评价为一般,还有4.7%的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较低,说明生物统计课程的教学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另外,有76.6%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
11、工作总体评价为满意,21.8%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总体评价为一般,1.6%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总体评价为不满意,这值得引起教师思考(见表6)。三、结论与讨论 针对生物统计教学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后反映出,农牧学院农科专业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效果与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未能掌握课程知?R,应用课程知识的基本能力相对较低。这必须引起教学院系、授课教师的反思,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改变现状。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科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对课程定位模糊,有超过43.7%的学生授课结束后,仍然不清楚课程的学习目标。针对此情况,授课教师有责任在
12、课程一开始就要给学生讲清楚课程的定位和学习目标,并将这一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农牧学院农科专业生物统计课程为48学时,有限的学时数与较多的课程内容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与协调,是授课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调查中反映出,学生期望教学内容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为主,而以理论分布等内容为次,虽然课程内容中的理论分布排在农科专业学生期望学习的最后,但该部分内容是课程理论知识体系中的必要组成,不能从课程内容中完全舍弃,教师可以在学时安排和讲解上适当弱化。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学生不满足于仅仅开展课堂讲授,仅有课堂讲授在提升学生课程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物 传染病 及其 预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