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公司安全防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
《安防公司安全防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防公司安全防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防公司安全防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一、目录1 章节 一般规定2 章节 现场勘察3 章节 设计要素4 章节 功能设计5 章节 安全性设计6 章节 电磁兼容性设计7 章节 可靠性设计8 章节 环境适应性设计9 章节 防雷与接地设计10 章节 集成设计11 章节 传输方式、传输线缆、传输设备的选择与布线设计 12 章节 供电设计13 章节 监控中心设计 1 一般规定1.1 我公司规定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应根据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建设投资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要求,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配套的安全防范应用系统。1.2 安
2、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应以结构化、规范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方式实现,应能适应系统维护和技术发展的需要。1.3 安全防范系统的配置应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可靠而适用的设备。1.4 安全防范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1.5 我公司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系统的防护级别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2)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3)满足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抗易损性要求。4)满足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要求。5)满足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与维护保障性要求。6)满足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要求。7)满足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
3、要求。 2 现场勘察2.1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2.2 现场勘察的全面调查和了解被防护对象本身的基本情况。1)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与所要求的的防护级别。2)被防护对象的物防设施能力与人防组织管理概况。3)被防护对象所涉及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群体的基本概况:建筑平面图、使用(功能)分配图、通道、门窗、电(楼)梯配置、管道、供电线路布局、建筑结构、墙体及周边情况等。 2 调查和了解被防护对象所在地及周边的环境情况。1)地理与人文环境。调查了解被防护对象周围的地形地物、交通情况及房屋状况;调查了解被防护对象当地的社情民风及社会治安状况。2)气候环境和雷电灾害情况。调查工程现场一年中温
4、度、湿度、风、雨、雾、霜等的变化情况和持续时间(以当地气候资料为准);调查了解当地的雷电活动情况和所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3)电磁环境。调查被防护对象周围的电磁辐射情况,必要时,应实地测量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辐射规律。4)其他需要勘察的按照纵深防护的原则,草拟布防方案,拟定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的位置,并对布防方案所确定的防区进行现场勘察。1)周界区勘察周界形状、周界长度;周界现场勘察结束后应编制现场勘察报告。现场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 1 进行现场勘察时,对上述相关勘察内容所作的勘察纪录。2 根据现场勘察记录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提出的建议。 3 现场勘察报告经参与勘察的各方授
5、权人签字后作为正式文件存档。 3 设计要素3.1 我公司的安全防范系统构成包括下列安全防范系统中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素包括下列内容:1 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1) 安全管理系统应设置在禁区内(监控中心),应能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监控中心设备与各子系统设备联网,实现由监控中心对各子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监控。安全管理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各子系统的运行;某一子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运行。2) 应能对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应能对系统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数据等进行记录和显示。应设置足够容量的数据库。3) 应建立以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信息传输系统。应能对信息传输
6、系统进行检验,并能与所有重要部位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联络。4) 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应留有向接处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5) 应留有多个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应能连接各子系统的主机,应能连接上位管理计算机,以实现更大规模的系统集成。2 组合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1)安全管理系统应设置在禁区内(监控中心)。应能通过统一的管理软件实现监控中心对各子系统的联动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各子系统的运行;某一子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运行。2)应能对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应能对系统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数据等进行记录和显示。可设置必要的数据库。3)应能对信息传输系统进行检
7、验,并能与所有重要部位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联络。4) 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应留有向接处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 5)应留有多个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应能连接各子系统的主机。3 分散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1)相关子系统独立设置,独立运行。系统主机应设置在禁区我公司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系统设计要素包括下列 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必须进行视频安防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宜具有视频入侵报警功能。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合设置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有图像复核功能,宜有图像复核加声音复核功能。视频安防监
8、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 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与管理,并应具有报警功能。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等相关标准的要求。人员安全疏散口,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要求。防盗安全门、访客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作为一种民用出入口控制系统,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 17565、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2、黑白可视对讲系统GA/T
9、 269的技术要求。4 电子巡查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按照预先编制的保安人员巡查程序,通过信息识读器或其他方式对保安人员巡逻的工作状态(是否准时、是否遵守顺序等)进行监督、记录,并能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5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停车库(场)的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行车信号指示、停车管理及车辆防盗报警等综合管理。6 其它子系统:应根据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护要求或对建筑物、构筑物 功能设计4.1 我公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以以下列规定为标准:1 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及
10、相应的应用软件构成,以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监控。2 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应先进、成熟,能在人机交互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应使用简体中文图形界面;应使操作尽可能简化;在操作过程中不应出现死机现象。如果安全管理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各子系统应仍能单独运行;如果某子系统出现故障,不应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3 应用软件应至少具有以下功能:1)对系统操作员的管理。设定操作员的姓名和操作密码,划分操作级别和控制权限等。2)系统状态显示。以声光和/或文字图形显示系统自检、电源状况(断电、欠压等)、受控出入口人员通行情况(姓名、时间、地点、行为等)、设防和撤防的区域、报警和故障信息(时间、部位等)及图像状况等
11、。3)系统控制。视频图像的切换、处理、存储、检索和回放,云台、镜头等的预置和遥控。对防护目标的设防与撤防,执行机构及其他设备的控制等。4)处警预案。入侵报警时入侵部位、图像和/或声音应自动同时显示,并显示可能的对策或处警预案。5)事件记录和查询。操作员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等应有记录,需要时能简单快速地检索和回放。6)报表生成。可生成和打印各种类型的报表。报警时能实时自动打印报警报告(包括报警发生的时间、地点、警情类别、值班员的姓名、接处警情况等)。4.2 我公司入侵报警系统设计以以下列规定为标准:1 应根据各类建筑物(群)、构筑物(群)安全防范的管理要求和环境条件,根据总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
12、防护的原则,分别或综合设置建筑物(群)和构筑物(群)周界防护、建筑物和构筑物我公司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以以下列规定为标准:1 应根据各类建筑物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建筑物内(外)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电梯及重要部位和场所等进行视频探测、图像实时监视和有效记录、回放。对高风险的防护对象,显示、记录、回放的图像质量及信息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2 系统的画面显示应能任意编程,能自动或手动切换,画面上应有摄像机的编号、部位、地址和时间、日期显示。3 系统应能独立运行。应能与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当与报警系统联动时,能自动对报警现场进行图像复核,能将现场图像自动切换到指定的监示器上显
13、示并自动录像。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联网,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控制。组合式安全防范系统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联接,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联动管理与控制。分散式安全防范系统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向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主要信息。4.4 我公司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以以下列规定为标准:1 应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在楼 4 系统应能独立运行。应能与电子巡查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联动。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联网,实现安全管理系统
14、对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控制。 组合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联接,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对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联动管理与控制。分散式安全防范系统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向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主要信息。 5 系统必须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要求。疏散出口的门均应设为向疏散方向开启。人员集中场所应采用平推外开门,配有门锁的出入口,在紧急逃生时,应不需要钥匙或其他工具,亦不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费力便可从建筑物我公司电子巡查系统设计以以下列规定为标准:1 应编制巡查程序,应能在预先设定的巡查路线中,用信息识读器或其它方式,对人员的巡查活动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在线式电子
15、巡查系统应在巡查过程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及时报警。2 系统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出入口控制系统或入侵报警系统联合设置。独立设置的电子巡查系统应能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联网,满足安全管理系统对该系统管理的相关要求。4.6 我公司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设计以以下列规定为标准:1应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设计或选择设计如下功能:入口处车位显示;出入口及场 安全性设计5.1 我公司所用的安防设备、器材的安全性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和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性能要求。5.2 我公司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以防止造成对人员的伤害为主,且制定以下规定: 1 系统所用设备及
16、其安装部件的机械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能防止由于机械重心不稳、安装固定不牢、突出物和锐利边缘以及显示设备爆裂等造成对人员的伤害。系统的任何操作都不应对现场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2 系统所用设备,所产生的气体、X射线、激光辐射和电磁辐射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不能损害人体健康。3 系统和设备应有防人身触电、防火、防过热的保护措施。4 监控中心(控制室)的面积、温度、湿度、采光及环保要求、自身防护能力、设备配置、安装、控制操作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均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并符合本规范3.13节的相关要求。5.3 我公司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性,且制定以下规定:1 系统的供电应安全、可靠
17、。应设置备用电源,以防止由于突然断电而产生信息丢失。 2 系统应设置操作密码,并区分控制权限,以保证系统运行数据的安全。3 信息传输应有防泄密措施。有线专线传输应有防信号泄漏和/或加密措施,有线公网传输和无线传输应有加密措施。4 应有防病毒和防网络入侵的措施。5.4 我公司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考虑系统的防破坏能力,且制定以下规定:1入侵报警系统应具备防拆、开路、短路报警功能。2系统传输线路的出入端线应隐蔽,并有保护措施。3系统宜有自检功能和故障报警、欠压报警功能。4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安防系统宜考虑遭受意外电磁攻击的防护措施。 6 电磁兼容性设计6.1 我公司安防设备均为电磁兼容性设计,符合电磁兼容
18、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的规定。在设计文件中确定。线缆的电磁兼容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6.2 传输线路的抗干扰设计符合下列规定:1 电力系统与信号传输系统的线路应分开敷设。2 信号电缆的屏蔽性能、敷设方式、接头工艺、接地要求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 当电梯箱防电磁骚扰设计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所用设备外壳开口应尽可能小,开口数量应尽可能少。2 系统中的无线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频率、功率,非无线发射设备对外的杂散电磁辐射功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要求。 7 环境适应性设计7.1 在沿海海滨地区盐雾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具有耐盐雾腐蚀的性能。7.2 在有腐蚀性
19、气体和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采取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保护措施。7.3 在有声、光、热、振动等干扰源环境中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或隔离措施。 8 防雷与接地设计8.1 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或前端设备装于塔顶,或电缆端高于附近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设置避雷保护装置。8.2 建于建筑物安全防范系统的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建造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在高山岩石的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m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8.4 高风险防护对
20、象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系统、信号传输线路、天线馈线以及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均应采取防雷电感应过电压、过电流的保护措施。8.5 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的界面处,宜安装电涌保护器;系统的重要设备应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应作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应采用铜质线,其截面积应不少于16mm 。8.6 监控中心不得在建筑物屋顶上敷设电缆,必须敷设时,应穿金属管进行屏蔽并接地。8.8 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8.9 光缆传输系统中,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光端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9 传输方式、传输线缆、传输设备的选择与布线
21、设计9.1 传输方式的选择以下列规定为准:1 传输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系统规模、系统功能、现场环境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一般采用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传输方式。有线传输可采用专线传输、公共电话网、公共数据网传输、电缆光缆传输等多种模式。2 选用的传输方式应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准确、安全、可靠。且便于布线、施工、检验和维修。3 可靠性要求高或布线便利的系统,应优先选用有线传输方式,最好是选用专线传输方式。布线困难的地方可考虑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但要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设备。4 报警网的主干线(特别是借用公共电话网构成的区域报警网),宜采用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双重报警传输方式,并配以必要的有线/
22、无线转接装置。9.2 传输线缆的选择以下列规定为准:1 传输线缆的衰减、弯曲、屏蔽、防潮等性能应满足系统设计总要求,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线径较细、容易施工的线缆。2 报警信号传输线的耐压应不低于AC250V,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铜芯绝缘导线、电缆芯线的最小截面积应满足下列要求:1)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1.00mm。2)线槽 4)室光缆应满足下列要求:1)光缆的传输模式,可依传输距离而定。长距离时宜采用单模光纤,距离较短时宜采用多模光纤。2)光缆芯线数目,应根据监视点的个数、监视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并注意留有一定的余量。3)光缆的结构
23、及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最大抗拉力等机械参数,应满足施工条件的要求。4)光缆的保护层,应适合光缆的敷设方式及使用环境的要求。9.3 传输设备选型以下列规定为准:1 利用公共电话网、公用数据网传输报警信号时,其有线转接装置应符合公共网入网要求;采用无线传输时,无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的发射频率、功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2 视频电缆传输部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视频电缆传输方式。下列位置宜加电缆均衡器:黑白电视基带信号在5MHz时的不平坦度不小于3dB处;彩色电视基带信号在5.5MHz时的不平坦度不小于3dB处。下列位置宜加电缆放大器:黑白电视基带信号在5MHz时的不平坦度不小于6dB处;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 安全 防范 工程质量 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