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X质量管理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MX质量管理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质量,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的还包括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而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现代工程项目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关键词: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第一章 质量管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对质量管理有如下定义: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和,称为质量管理。自20世纪初泰罗提出科学管理后,质量
2、管理的发展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1)事后检验阶段 (20世纪初至40年代)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最初是通过单纯依靠质量检验,剔出不合格品来实现的,即所谓事后检验。事后检验是必要的,能够起到把关作用,但这种方法毕竟是消极的,因为在一个产品被检验时,质量已经形成,即使发现问题,也是无法弥补的了,如一个塑件出现了充填不足、开裂等缺陷,只能将它剔出了事。所以有人戏称为死后验尸。(2)统计质量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1924年,美国人休哈特发明了质量控制图,它利用数理统计工具,把过去那种评价加工结果的质量管理体制;转化为重点控制影响产品质量原因的管理体制上来,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事实证明,统
3、计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预防废品的一种有效工具。但在这一阶段申,片面地夸大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组织管理的功能,使人误以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与管理理论的发展,美国的费根堡姆在1960年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质量管理科学日臻完善,并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美国称此阶段为完善期,日本则称其为巩固期。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最适质量、最优生产,最低消耗、最佳服务为最终目标的。第二章 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由于质量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司实行“检、监、控”三分离的职责设置:“质量检验”部门是“系统测试部”,负责质量的检验(功能、性能测试、回归
4、测试等);“质量管理部”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为: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独立于企业的运行之外,规划、监督、指导和改进公司质量体系的运行,检查开发结果是否符合规定,可以更全面、客观、公正地观察企业的运行;而各部门经理推动该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行政责任。这是一种借鉴跨国企业做法的设置。 质量管理部的具体职能是: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对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指导;跟踪、内审、分析质量体系的运行;控制项目和开发文档的版本;确认项目产品的测试结果;组织质量体系的改进。 根据CMM 的精神,质量管理部组织了三个小组的活动,即SEPG(软件工程过程小组)、SCM(软件配置管理小组)、SQA(软件质量保证小
5、组)。这些小组的成员都是兼职的,是各部门的资深开发人员。在质量管理部的领导下,这些小组把CMM 的原则运用到公司开发流程的改进中。例如分析质量体系各种过程的运行数据,提出对过程的改进方案。由于质量管理部独立于日常的质量体系运行之外,可以公正地、详细地搜集和分析质量体系运行、过程操作、项目产品质量的各种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案,并监督改进方案的执行。质量管理部对产品质量进行确认。虽然对项目产品的测试、检验是由专门的部门完成的,但质量管理部要对其进行确认,例如采购的验收、项目的测试等是否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完成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文档的编写是否符合规定等。 质量管理部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控制项
6、目的版本。如果没有文档资料,操作人员就无法运行,开发人员也无法修改维护,所以开发文档也是产品的一部分。项目产品的版本非常复杂,相应的文档数量多、版本也很复杂,如果项目的版本搞错了,会给使用带来麻烦;所以版本控制是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部分。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搜集、分析和评价是质量管理部的另一个重要工作。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要求之一,公司对顾客的服务部门有市场营销部、项目部,而对顾客服务的效果、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搜集、分析和评价,则应由中立的质量管理部进行(正如运动员不能同时又是裁判一样)。第三章 质量管理的要点 质量管理要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层在项目开始之前要制订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
7、,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保证相关利害关系者都要知道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标准。项目质量管理十要点则高度浓缩了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观念:客户导向: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质量标准的尺子。这是ISO-10006体系的首要原则:鉴于顾客是组织的存在之本,因此组织不但应该了解顾客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了解其未来潜在之需求,不但要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过程管理:就是将质量管理的关注点从结果检验转变为过程监控。 选对质量标准:企业在体制上需要采用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田口等人所创立的质量管理理论,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则需要采用克劳斯比的理
8、论,努力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与常规质量管理的区别就在于: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在验证了前一过程的质量以后,才会开始进行下一个过程。企业的项目实践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无论是某种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在质量计划中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配置资源、确定各个项目阶段的验证标准。在实施中比照阶段的质量标准,验证项目阶段的质量状态和控制项目质量基准的变更。管理层重视:体现了质量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说项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最高领导挂帅,才能决定项目的质量方针,才能制定质量计划并确保计划落实,才能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调动并配
9、置资源,才能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驱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实数求据:就是任何有效决策都不能凭主观的概念和假设,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收集绩效数据的渠道、种类、时间和职责,确保数据信息的精确可靠,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送达信息需求者(如领导、客户、投资人等),作为决策的依据。 全员参与:说明质量问题不仅仅是质量检查人员的职责,而是人人有责。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认识自己的工作使命,加强内部沟通,识别容易出现质量风险的职责边界,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头上,并且通过培训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团队精神在项目质量管理上也要充
10、分体现,成功的项目都比较强调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应该说,项目管理流程本质上就要求员工之间的互相协调和理解。 供方互利:指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放弃单纯以价格指标决定采购的政策和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开放与供应商的沟通渠道,相互信任,共享技术成果及商业信息,联手进行质量改进活动,在合作双赢的基础之上谋求双方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持续改进:就是把追求质量精益求精作为组织永恒的目标,不断识别改进机会,不断提高质量目标,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质量的螺旋上升。使用恰当的工具:项目质量控制工具是必须要熟悉的,包括在什么场景下应该使用何种工具。因果图(关照问题的根源),控制图(关注偏差),
11、帕累托图(关注关键问题),散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流程图,直方图和趋势图。连续循环培训制度:在很多公司,通常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培训,员工们不知道何时才能正确的完成他们的工作。消除不适合的培训是非常困难的。质量管理大师Deming强调:只要工作成果还无法受到统计控制,并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好处的时候,培训就不应当被中止。第四章 质量管理的体系1.质量管理体系伦理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
12、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GB/T19000标准区分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 GB/T1900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GB/T1900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
13、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a) 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 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 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d) 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e) 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f) 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g) 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h) 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第五章 软件项目质量验收制度1.软件质量检查验收的基本标准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
14、程序的过程。它不仅是软件开发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软件工程(即软件定义、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软件的质量评估。软件测试不仅要讲究策略,更要讲究时效性。验收测试作为软件测试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对软件质量、软件的可交付性和软件项目的实施周期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1、 审查提供验收的各类文档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审查文档是否齐全、合理2、 审查项目功能是否达到了合同规定的要求3、 审查项目有关服务指标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4、 审查项目投资以及实施进度情况5、 对项目的技术水平作出评价,并得出项目的验收结论2.软件质量检查验收依据
15、1)用户需要提交的相关资料:(1)项目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2)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等。2)验收测试流程 1、用户提交测试:用户方填写测试登记表,测试分析组分析产品可测性。2、软件需求分析:了解软件功能和性能要求、软硬件环境、数据库等,并特别要了解软件的质量要求和验收要求。根据客户方要求测试哪些测试种类。3、测试计划:编制验收测试计划和项目验收准则,根据软件需求和验收要求编制测试计划,制定需测试的测试项,制定测试策略及验收通过准则,并经过客户参与的计划评审。4、测试设计:根据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用例,评审通过用户方在测试用例上签字。5、测试准备: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脚本,并
16、对其进行验证。6、测试执行:要求有用户成员参与测试实施,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验收通过准则分析测试结果。7、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验收测试报告,评审通过提交给客户。理论上用户验收测试的测试用例应该由用户来负责编写,但一般都是由第三方测试人员代劳,然后由用户方评审测试用例,以确保能够代表用户意图,评审功过后有用户在测试用例上签字。在测试过程中邀请用户参与,或者多与用户沟通,确保用户验收成功。验收依据购买方与开发方签订的合同及其相关的附件和补充协议;购买方与开发方共同认定的验收标准或规范;购买方与开发方共同认定的软件需求;GB/T 17544 1998 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 16260 1996 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 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8567 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软件涉及的该行业内的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质量管理,是项目实际经验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对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的认识、项目质量管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有关质量计划编制、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的有关理论研究。项目质量包括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的质量,质量看起来属于事后控制,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试图抓住项目质量合格或不合格的精髓,以使将来的项目质量管理能从中获益。 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维护全过程)都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之下,以预定成本按期,按质的完成交付用户使用。质量管理为了从已有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总结出能够指导今后开发的通用原则,方法,同时避免前人的失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