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doc
《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2012年度创建矿井系统质量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大沟煤矿生产技术科编制日期:2012年2月10日目 录一、煤矿基本情况1二、工作目标10三、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内容与实施计划10四、瓦斯综合治理12五、计划投资15六、管理机构和制度16附件一: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大沟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富源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及县煤炭工业局2012年总体工作思路,为认真落实本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完善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及辅助安全生产系统,改进采煤方法和工艺,强化矿井瓦斯治理工作,力争在2012年内达到省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从根本上
2、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杜绝和减少矿井重大安全隐患,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结合本矿实际,编制本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一、煤矿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大沟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东南部平距20公里,距县城公路里程50公里,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委会管辖,富源县城每天班车往返大河、恩乐直达矿区,矿区有简易公路15公里至贵州-火铺-富源(320国道)距曲靖85公里,北西有贵昆铁路支线,交通较为方便。(二)矿井范围。矿井开采范围处于扒弓矿区中段南部,走向长约0.98Km,倾向宽约0.8Km,开采面积0.7443Km2。(三)开采煤层及储量。矿井设计可采煤层六层,即C7、C9、C13
3、、C15、C16、C19煤层,经国土资源部门核实资源总量328.89万吨,计算工业储量328.89万吨、可采储量244.19万吨。(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核定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五)矿井建设情况。大沟煤矿于1997年3月开工建设,1998年6月通过验收投产。矿井通风、供电、排水、提升运输、安全监控、通讯及瓦斯抽放等系统基本完善,运行正常。(六)组织机构。煤矿设法人1人、矿长1人;设安全副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术副矿长各1人,均经云南省安培中心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配有采矿、通风、机电、地测技术人员各1人;配有瓦斯检查员、安全员、放炮
4、员等特殊工种人员48人。 (七)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赋存情况。大沟煤矿设计可采煤层6层,各煤层特征简述如下:C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顶部。煤层厚度1.402.30m,代表性结构为1.22(0.03)1.05m,为黑色块状、粉状半暗半亮型煤,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夹矸为棕灰色细晶质高岭石泥岩。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似层状菱铁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伪底为0.18m泥岩。C9煤层:上距C7煤层26.76m,煤层厚度1.602.73m,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70(0.03)1.02m,为黑色粉状、鳞片状、碎块状半亮型煤,夹矸为褐色高岭石泥岩,全区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厚3.46m灰色细砂岩
5、夹多量似层状菱铁岩,伪底1.06m为灰色泥岩。C13煤层:上距C9煤层27.84m,煤层结构0.50(0.03)0.60m,为黑色粉状、鳞片状半暗-半光亮型煤,夹矸为灰色泥岩,全区可采稳定煤层。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夹似层状菱铁矿。C15煤层:上距C13煤层9.28m,煤层厚度2.472.83m,煤层结构一般为1.24(0.03)1.55m,为黑色粉状、鳞片状半亮型煤,裂隙发育,易碎裂。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底板为深灰色泥岩,遇水易碎裂。C16煤层:上距C15煤层6.83m,煤层厚度1.641.37m,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67(0.03)0.79m,为黑色粉状
6、、块状半暗-半亮型煤,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灰褐色泥岩,底板为层状砂岩。C19煤层:上距C16煤层12.67m,煤层厚度0.961.28m,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47(0.04)0.63m,为块状半暗-半亮型煤,裂隙发育,易碎裂,煤层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底板为中厚层状泥岩。2、煤层顶底条件。本矿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属软弱岩层,硬度低,稳固性差,易发生冒顶、片帮。3、水文地质。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断层的透水性略大于围岩。地层的富水性较弱,大气降水是本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浅部因小窑开采后采空区积水多年未排放,可成为目前矿井的常年补给源。经矿山多年开采情况分析,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
7、h,雨季涌水量为50m3/h。4、地质构造。矿区位于杨梅山-小达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次级断层夹持的三角断块中,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在矿区内发现断层5条,即F1、F2、F3、F4、F5,其中F1、F2、F3为正断层,F4、F5为逆断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一)断层。F1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840m,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10m,在地表断层下盘C7煤层与断层上盘(T1K)中下部地层呈断层接触。F2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40m,南北向贯穿整个矿区,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76,落差40左右。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
8、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断层落差15m,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00m,南端被F4走向逆断层所切断,关有一定位移。F4逆断层:位于矿区东南部,断层走向近似东西向,倾向北,倾角48,断层落差20m,在地表C7下部地层重复约20m,将F3、F5断层切割并发生位移,对C13煤层影响较大。F5逆断层:位于矿区东部,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46,断层落差8m,断层影响深度P2c至C13煤层,往下逐渐变小。综上所述,核实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5、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地温。据20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11.35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1.05m3/min
9、;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6.78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63m3/min,本矿为高瓦斯矿井。煤层爆炸性与自燃倾向性:根据我矿委托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2005年8月31日对矿井煤样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和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危险,C7煤层属于容易自燃煤层。地温:根据邻近矿区硐山普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区内每百米地温递增率在0.33-0.5/100m,平均0.34/100m,矿区内未见地温异常点,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八)开拓开采现状。1、生产情况。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现有三个合法井筒,有关参数如下:主斜井:X= 2826061.87,y= 35440036.6
10、5,z= 1968.16,=184,=25。副斜井:X= 2826103.09,y= 35440026.46,z= 1963.82,=210,=22。回风井:X= 2826106.00,y= 354400054.00,z= 1965.01,=270,=15。主斜井担负全矿井煤矸提升运输,兼作进风井。副斜井担负材料设备的提升运输、人员升降,兼作进风井。风井担负全矿井回风。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开采,水平为+1840m水平。一水平划分为2个采区,即东翼采区、西翼采区。现开采东翼采区C13煤层111301工作面。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式采煤法,手镐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2
11、、专用回风井建设。专用回风井建设项目于2008 年4月由曲靖市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批准,2008年12月委托曲靖市煤炭设计研究院完成成单项设计,2009 年6月开工建设。设计改造利用原有的副斜井作主井,利用原主斜井作副井,新建专用风井。设计水平和采区划分不变,矿井移交投产时,井巷工程量780m,建设工期6个月,至2009年12月底完成。(九)现有生产系统。1、提升运输系统。主斜井井筒断面为4.8m2,采用砌碹支护,装备一台JT1600/1224型绞车,电机功率为110KW,采用串车提升。副斜井井筒断面为4.8m2,上段采用砌碹支护,下段采用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装备一台JT1200型绞车,电机功率
12、为75KW,采用串车提升。1840水平集中运输大巷采用U型棚加锚喷支护,断面为4.8m2,长200米,采用2.5吨电机车(0.7吨小矿车)运输。采区运输巷采用工字钢支护,断面为4.6m2,采用刮板运输机进行运输。运煤:C13煤层回采工作面运输巷C13运输上山一采区运输石门1840运输巷到主井底车场由主斜井绞车提升至地面。运料:井下所用材料经副斜井下放至副井底1925水平车场,人力搬运到工作面。运矸:掘进工作面所出矸石,经刮板运输机运至溜煤眼,电机车经1840运输巷到主井底车场,由主斜井绞车提升至地面。2、供电系统。煤矿实现双回路供电,一回路来自大河变电站煤矿专用线,电压等级为10KV;一路来自
13、大河变电站农网线,电压等级为10KV。现已安装四台变压器,两台供地面,型号为SZ9400/10,两台供井下,型号分别为KS9400/10、KS9400/10。自备柴油发电机HDV500E一台。井下所有电器设备实现三大保护,矿井设备均采用矿隔爆型电器设备,井下各用电设备供电均采用MA型矿用阻燃电缆,实现了“三专”和“两闭锁”。地面供电等级为380V和220V,井下供电等级660V。矿井总负荷为1500KW,其中:地面950KW,井下550KW 。3、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通风。安装2台FBCDZN015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255KW,电机型号YBFe28
14、0M6,风量13983102m3/min,风压617234Pa,转速为980rPm。通风设施和通风构筑物完好,主扇能保证正常连续运转,矿井漏风率不超设计要求,反风装置完善。矿井实际供风量为2100 m3/min,能满足生产需要。回风井采用梯形矿工钢支护,断面为4.2m2,C7、C9煤层总回风巷采用梯形矿工钢支护,断面为4.2m2。4、排水系统。大沟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井下各地点水经水沟自流1840水平集中运输巷沉淀池水仓水泵地面。 5、矿井监控系统:安装KJ90NA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重庆煤科院院),设4个分站,型号为KJ9016,甲烷传感器30台,一氧化碳传感器4台,风速传感器8台,温度传感器
15、4台,液位传感器2台,负压传感器2台,远程瓦斯断电仪二台(采面一台,掘进一台),瓦斯监控系统能有效准确的反应井下瓦斯、通风等情况。6、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型号为KJ128型人员定位系统,配有KJ128传输分站4台,KJ128A-F1读卡器17台,KJ128A-K2无线通信识别卡300个。 7、综合防尘系统煤矿建有地面和井下消防、防尘水池两个,地面消防、防尘水池容量100m3,井下消防、防尘水池容量200m3。地面井下设有洒水降尘设备装置和消防供水龙头,管路系统基本完善,各采掘作业点、各煤矸转载点均安装了喷雾降尘装置,井下巷道每隔100米设置了净化水幕。 8、瓦斯抽放系统。矿井抽放系统为型号2BE
16、1303水环式真空泵2台,气量18003200m3/h,配套电机功率75KW,转速590 r/min,主管260mm,支管200mm,运转正常。瓦斯抽放浓度3070%,一般为45%。抽放方法:三种抽放方法,即C9本煤层抽放,下部的C13煤层穿层抽放,采空区抽放。9、压风系统。矿井配有C110SKF-8型号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气量为20 m3/min,电机功率为110KV,主供风管为125mm,支管为50mm,支管延接到井下各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10、通迅系统。矿井配有矿用通信机一台,井下各作业点、各硐室、各皮带溜子机头处,地面各主要办公场所、各机房均装有电话机。二、工作目标通过运输系统改
17、造、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调整采掘接替,完善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和各安全辅助生产系统,2010年内达省二级安全质量标准。三、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内容与实施计划(一)采煤方法和工艺。1、根据矿井开采范围、储量规模、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各煤层均可推广机械化采煤工艺。2、从开拓开采现状分析,东翼采区C7煤层采用倾斜壁式布置开采,工作面推进长度较短(100m左右),且剩余储量较少、辅助运输系统不完善,加之井底车场短小,断面狭小提升运输能力有限,只能维持现有倾斜壁式采煤工艺,单体液压支柱及铰接顶梁支护,达不到15万吨/年的改扩建要求。3、矿井运输系统改造、系统标准化建设,井巷工程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18、,矿井运输装备水平得以提高,大大增强了矿井的运输能力、通风能力,瓦斯冶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拓东翼采区时,采用走向壁式布置开采,加大工作面推进长度,完善采区辅助运输系统等,在地质构造不出现较大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可在C9煤层首先推行高档普通机械化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计划在2011年内实施。采用手镐采煤或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时,普通手镐掘即可满足采掘正常接替要求,若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应当考虑推行综合机械化掘进。(二)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通风系统:原有系统断面狭小,未能满足通风要求,计划改扩巷道,刷大断面以满足要求。2、 运输系统:主、副井下车场变形严重,存车线长度不够矿车周转慢,
19、安全间隙不够,影响人员安全。需刷大断面增加存车线长度,进行铁棚砼碹支护。3、 排水系统:原水仓容量小,易淤积,常造成井底车场积水,影响运输及矿井生产。计划加掘水仓15m,砼支护。4、 提升系统:绞车型号,提升能力达不到15万吨/年的改造要求,计划安装1.6m及1.2m的新绞车各一台以满足要求。 5、供电系统:(1)大部份电气设备未入机电硐室统一管理,维护保养困难。所有电气设备全部入硐室集中统一管理。(2)推行机械化采煤工艺,用电负荷增加较多,现有供电系统难以满足要求。计划对供电系统进行全面改造,采用高压下井,增设井下中央变电所及采区变电所,增加变压器容量。 6、综合防尘系统:运输巷和其它巷道洒
20、水防尘设施设置不足,不能有效地洒水降尘。煤矿计划严格按要求设置洒水防水设施,并进行有效管理。 5、综合监控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 综合监控室内未设置大屏幕显示屏。煤矿计划增设大屏幕显示屏。 6、地面生产系统: (1)地面生产设施简陋不全。煤矿计划新建机修房、材料库、配电室、洗澡池。 (2)地面办公设置不足。煤矿计划新建一幢办公楼,增加使用面积,统一办公地点。 (3)职工生活设施简陋。煤矿计划新建一幢职工综合楼。 (4)地面生产、办公、生活区域有部分未进行硬化,绿化面积少,环境差。煤矿计划在地面生产设施完成建设后,对地面生产、办公、生活区域进行硬化,并增加绿化面积。四、 瓦斯综合治理(一)瓦斯治理
21、方针和工作体系。 煤矿在瓦斯治理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二)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1、一般规定。(1)严格执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建设专用风井,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回风井必须安装两台同种型号的主扇,并保持24小时正常运转,每月交替使用。(2)完善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系统使用正常,瓦斯探头等各类传感器必须实行双配,并按规定按时检校,保证显示数据准确。各采掘工作面必须悬挂瓦斯传感器和报警仪,实行安全监测监控,杜绝瓦斯超限作业。(3)瓦斯抽放泵保持24小时运转,保证抽采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安全 质量 标准化 建设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