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83周年心得.doc
《南京大屠杀83周年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屠杀83周年心得.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大屠杀83周年心得 国家统一强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少年强则国强,民族的未来,中华的伟业,重任在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更在于我们青少年。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心得范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南京大屠杀心得范文1冬日的午后,我静静地坐在阳台前,捧着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一书细细阅读着。虽然冬日的暖阳依旧温柔,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83年前,日本侵略者踏进了我们的家园;南京大屠杀 重庆大轰炸,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仿佛放电影一般在我眼前浮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彻底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怒火,为了保卫赖以生存的国家,中国军民拿起刀枪,齐心协力,不惜代价,誓死抵抗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
2、,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合上书,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抹去旧日历史屈辱的影子。83年前,我们是用刀 抢 炮 手榴弹“抗日”;那么83年后,我们用什么来“抗日”呢?抱着疑问,我来到房间问爸爸。“爸爸,以前中国人民用武器抗日。现在,我们怎么抗日呢?”爸爸笑着说:“孩子,现在是和平时期,当然不是用原子弹 核武器了!”“那么,我们还要抗日吗?”“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发展未来。落后才会挨打!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爸爸严肃地告诉我。“哦,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以史为鉴,做强自己。只有我们国家科技发达了,我们才能
3、生产出比日本更先进的汽车 手表 家用电器等,人们才不会争前恐后地去日本扫货了,而是更多的人来我们国家购买各种物品。”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想起了“氢弹之父”于敏,想起了“梦想达人”马云,想起了圆梦奥运的郑凤荣.是的,只有做强自己,才能在世界立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旺则国兴旺”脑海里想起梁启超说过的话,我豁然明白了今天的我们该怎么做了。南京大屠杀心得范文2国耻难忘。初冬清晨,空气干冷而清冽,但仍有数千人从各处赶来,在位于南京城西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纪念馆所在地,就建在当年侵华日军“万人坑”遗址之上。从1994年起,南京市民开始在每年12月13日举行集体悼念活
4、动。随后的每一年,人数规模逐渐庞大,如今,数千人参加和平集会已是常态。今天,江苏省、南京市官员,驻宁部队代表,江苏省及南京市相关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负责人,南京市学生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代表,中国有关纪念馆、博物馆代表,美国、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友好团体、友好人士代表,约五千人人参加悼念仪式。同一天,南京市民还将分别在普德寺、北极阁、燕子矶、中山码头、五台山、草鞋峡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所在地设立分会场,举行悼念活动。南京大屠杀心得范文320XX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
5、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1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_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
6、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大屠杀 83 周年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