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小企业的劣势.doc
《黑龙江中小企业的劣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中小企业的劣势.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小企业的比例至少占到了50%以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出口创汇大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及在国际场上的风险承受能力,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市场。一方面,这使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黑龙江中小企业以前很少有从事国际贸易的机会,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等原因也使其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本文主要介绍黑龙江省中小型出口企业在现阶段出口情况,并在出口时会面临的风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出口企
2、业采取何种手段来防范这些风险,最终给企业带来利润。1.1.1 研究背景 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始于“产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历经“中小企业淘汰论”,“中小企业存在论”和当代的“中小企业发展论”几个时期。学者们对中小企业存在领域、支持系统(即中小企业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中小企业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概念。中小企业的特性总体上是鲜明的。它的高成长性和高死亡率令人关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是许多成功大企业的孵化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明显:它们机制灵活,对市场反映灵敏。管理更易于扁平化,所以效率更高。黑龙江中小企业的劣势也是明显的:
3、它们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实力弱,成本偏高;它们缺乏规范操作,信用等级偏低,在融资等方面受较大的瓶颈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相对闭塞,人才缺乏等等。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登记备案制的实行,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方面的自由度增大。中小企业出口及风险问题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研究黑龙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模式及发展也变得紧迫起来。1.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文字以及事实论证,提出黑龙江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时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以及解决建议,以此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经济以及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1.1.3 研究意义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
4、。贸易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大量持续的低工资劳动力和日益扩张的国内市场所吸引的直接投资,推动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快速成长并在收入和就业日益增加的同时减少了贫困。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高速成长和结构变迁,反映着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中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 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我国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基地
5、;2、中小企业是繁荣市场、保障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3、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据点;4、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5、在某些部门,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高于大企业;6、中小企业是居民创业的重要场所。我国己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中国的国内市场将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中小企业不仅是体制改革的先锋,而且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积极力量。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充分发挥了中国丰富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极大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在
6、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中的重要性将随着商品、货币、技术、劳务以及管理技巧的国际流动性的扩大而与日俱增。因此,正确分析认识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人们对于中小企业的认识,在理论上还存在不少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概念。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扶持,不论是在行政上还是在立法上都有大量工作要做。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深入而细致的理论研究作为决策依据,才能尽可能避免盲目性。在宏观意义上,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国内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迎接经济全球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7、2.1 国内研究现状马媛在2007年财经论坛的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一文中讲到:“我国企业走出去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合作和竞争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任何企业“走出去”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不可完善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走出去意味着急于和风险并存。要使我国的企业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的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多,贸易也越来越频繁,大型出口企业已经满足不了贸易量的需求,由此中小型出口企业在我国的地位日趋上升,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在这样反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新生的中小出口企业面临许多贸易
8、风险。所以在国内,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对于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也从过去的易货贸易慢慢转移重心到一般贸易,所以黑龙江中小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存在全国的普遍性。为了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在风险防范方面做足工作2。1.2.2 国外研究现状由于进出口贸易在国外的发展较早,并日趋完善,进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管理在国外的研究也比国内的研究深入和系统。国外的风险管理研究使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已基本形成一套严格的理性的分析体系,能做到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另外,国外在规避风险方面大量使用各种保险来进行控制,在如何努力实现风险成本最小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领域也都有较为完整的研
9、究。如在信用风险评估方面实施的5C要素分析法、多变量信用风险辨别模型、特征分析模型和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等,以及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较广泛的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和福费廷等信用衍生工具。其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应引入我国外贸领域,让我国更多的外贸企业了解并加以借鉴3。1.3 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主要采用了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数据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整理,力求与实际相结合。研究方法还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某些共同特点或
10、发展规律的方法,包括横向比较方法和纵向比较方法。比较研究是本文运用的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中外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比较寻求中小企业出口发展的经验。第2章 中小型出口企业贸易风险相关理论2.1 中小型出口企业2.1.1 中小型出口企业概念的界定参考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的规定,本文中所提到的中小出口企业是指享有独立的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业资本金和从业人员在同行业所占比例不大,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有出口经营权,企业年度出口额的海关统计数在1500万美元以下的出口企业。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凡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
11、,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或者职工人数3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属于小企业。截至2006底,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 5%,占出口总值的60%4。2.1.2 中小型企业的特点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
12、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
13、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
14、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 2.2 对外贸易风险2.2.1 对外贸易风险的概念对外贸易风险指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而这些风险在企业的国际贸易经营中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各种手段繁杂,牵涉面广,涉及因素种类繁多。相应地,易引起的风险也种类繁多。 目前,我们面临的外贸风险基本有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外汇风险等,在这众多风险当中,我们提到的以上三种风险是我们必须引以重视的
15、。2.2.2 对外贸易中的信用风险对外贸易风险是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提供商业或货币信用血债务人不能按期按量地偿还对该企业负债的可能性。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缘于信用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这里“信用”是一种支付方式和一种能力。信用关系作为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重要特点,己渗透到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角落;它使交易双方在交易的内容、数量、空间、时间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当前,国际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提供买家信用己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断产生,贸易风险也随之增大。外贸企业作为承载信用风险的最基本单位,应在完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信用风险决策机制,以增强对风
16、险的控制能力。对外贸易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则是信用风险决策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 2.2.3 对外贸易中的外汇风险企业的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 ),又称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 )或货币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从事涉外贸易、投资和借贷活动的主体,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债权债务。汇率的波动将会给外汇持有者或运用者的未来现金流量带来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也有可能带来收益。汇率风险通常指汇率波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时间阶段,将汇率
17、风险分为三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又称为会计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对企业财务账户的影响。企业会计通常是以本国货币表示一定时期的营业状况和财务内容的,这样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都需按一定的会计准则换算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在换算过程会因所涉及的汇率水平不同,因而就会产生一种外汇折算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或成交的交易折算成本币价值时的不确定性。即在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中,因为交易过程中外汇汇率的变化使得实际支付或收益的本币现金额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亏损。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未预料的汇率变化引起外贸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收益发生变化
18、的一种潜在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汇率变化对企业产品的成本、未来价格、销售量以及成本的影响程度。因此,汇率变化所引起的经济风险超过了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一般而言,企业未来的纯收益由未来税后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衡量,这样,经济风险的受险部分就是长期现金流量5。2.2.4 对外贸易中的结算风险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贸易商无论是即期收付还是延期收付都要经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汇率的变化会给交易者带来损失,从而产生交易结算风险。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最常遇到的风险。2.4 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有关贸易风险的概念以及贸易风险所具体包含的各类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外汇风险,结算风险,同时详细介绍各风险的概念。第3
19、章 黑龙江省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环境及现状3.1 国外宏观贸易环境3.1.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的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网络快速扩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日益相关,各国的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经济走向相互依赖和融合。在当代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条件下,突破了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某些范畴,超越国界,形成全球规模的商品网络、货币网络、资本网络
20、、金融网络,开始把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渐渐地捆绑在一起,形成经济全球化现象。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生产和现代高新树技互相结合和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它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和贸易活动的联系不断增加,有利于新知识和高新科技的迅速交流和广泛应用,有利于促进各国各地区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标志着生产社会化在当代高技术条件下进入一个全新的高级阶段。这种生产社会化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带来了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的条件。3.1.2 经济全球化对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产业分销日趋全球
21、化;贸易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金融业日益融合;产业投资活动遍及全球;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国;经济区域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险。经济全球化为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带来的有利因素主要有: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能够促进经济增长。(2)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资本进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3)可以促进企业制度创新。资本进入的同时会将发达国家成功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发展中小企业。(4)可以发挥比较优势。经
22、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及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5)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完善的金融保障。经济全球化给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发展带来的弊端:(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给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挑战。(2)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3)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将会面临
23、更大的风险。(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使得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也无法稳定快速的发展。(5)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同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中小企业实力不及大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济的、贸易的、金融的、信息的网络把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问题”和“风险”可能传导、扩散到本地区甚至更远,酿成地区性乃至世界性的“问题”或“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问题”和“风险”也全球化了。经济全球化在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 中小企业 劣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