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的结构与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艺术学的结构与体系.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计艺术学的结构与体系一、设计艺术学释义设计艺术学是一门关于设计艺术的科学。设计艺术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它是人类造物的艺术方式,它创建艺术质的人造物系列。非物质层面,它同样采用艺术设计方式,对事物进行筹划、安排,如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等。作为一门科学和学科,设计艺术学是对人类艺术设计实践和成果进行再认识的理论,是关于设计艺术规律的科学体系。设计艺术首先是一门实用艺术,在造物的层面上,广泛地涉及人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它是人造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造物系统人造物系统是人类在自然界创建的“第二自然界”,是人生活、劳作、发展的主要系统。把人造物系统作一层级结
2、构划分(图1),可见艺术质的造物即设计艺术处于结构的中层,人造物的上层是纯艺术的造物,下层是材料、一般器具等非艺术质类造物,从设计角度看,又可以分为“艺术设计”(中间层)与“工程设计”(下层)两大类。设计艺术是一般造物的上升形态,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构成了这一造物类型的基本面貌,是与人的生活发生最密切关系的物类。造物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之间的区别也是相对的。一般认为,工程设计主要解决造物的结构和功能问题,使产品能使用;艺术设计则主要解决产品的形态建构,使产品能销售。但随着生产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产品都需要这两大类设计的结合和综合应用,尤如一部电话机一样,既需要工程设
3、计师设计的电子元件,又需要工业设计师解决产品的人因工程方面的课题并赋予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和造型品质。因此,设计因产品的不同,其工程技术和设计艺术的复杂程度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形成了一种“谱系”:从工程的材料、结构、功能、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起步通向另一端的造型、装饰乃至纯美学领域;从产品的角度看,因技术复杂程度的区别,从染织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到家具及其他工业产品设计,再到建筑设计及最复杂的机械、电子工程等设计(如航天飞机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造物系统和设计系统,这一系统是由无数子系统组成的,互相之间是联系和互动的。戴维瓦尔克(David Walker)从设计发展和不同设计间的相互关
4、系出发,设计了一个造物系统的树形图谱(图2),树的根、干部是传统工艺技能和理论,包括绘画、雕塑、陶艺、刺绣等;主枝为平面、流行、产品、环境、工程等五类设计,即从以艺术感性为基础的平面及服装等流行物品设计到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工程及电子工程设计,两者之间的产品、环境设计在不同程度上结合了艺术和科学两者;在树的最上层,是新兴的专业,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从整个树形谱系看,传统工艺技术与最新的CAD也是关联一体的,即新兴的专业也源自传统的工艺及理论。这一棵“设计之树”虽存有不少欠缺,但它揭示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设计的承续关系,揭示了设计的多样性和相关性;揭示了设计发展的必然性。设计艺术学是广义设计
5、学的一个分支。广义设计学是关于广义设计的科学,它同样以造物为主要对象,是研究“人工物”的科学和学科。一般而言,所有的人造物都具有人类设计的特征,不过,其设计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自发的、非自觉的,有的出于简单的动机,有的出于高度的审美和文化的追求,设计处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程度的设计也通过不同的造物得到表现。因此,人造物既是设计的对象,又是设计科学研究的对象。二、设计学:研究造物系统的科学设计学科中对人造物的研究,是设计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造物是为了更好地造物,诚如研究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设计一样。赫伯特西蒙曾将设计科学界定为研究人造物的科学,他认为,人造物的特有性质表现在它内部的自然法则与外部自
6、然法则的薄薄的界面上:“人工界恰恰集中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这一界面上,它关心的是通过使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来达到目标。要想研究那些与人工物有关的人们,就要研究手段对环境的适应是怎么产生的而对适应方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设计过程。专业学院只有发现一门完整的设计科学,才能有充分的资格重新担负起专业责任。这样一门设计科学是关于设计过程的学说体系,它是知识上硬性的、分析的、部分可形式化的、部分经验的、可传授的美赫伯特西蒙:人工科学,武夷山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13页。”他把设计科学不仅作为技术教育的专业要素看待,而且作为人类知识的核心学科,通过研究设计科学来研究人,了解人。当然,西蒙提出的
7、设计科学与作为学科的设计学科还有区别,设计科学一方面是对人类设计的一种定性,将设计归入科学的范畴;一方面它是设计学科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两者有重叠和包容的地方,其区别从字面上作简单了解,即一是从科学角度,一是从学科角度,指称着同一对象:设计,有时两者的界限又是模糊的。以致与设计研究等指称都有重叠和边界不清的地方。但这也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示出设计学科的一些特定内涵。 “阿克体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研究系的布鲁斯阿克教授在对现代设计研究领域做了归纳后,提出了设计研究范围的十个主要方面:1、设计历史学:研究设计领域中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及事件间的关系;2、设计分类学:设计领域中的现象分类研究;3、设计技
8、术:研究属于设计领域的系统或事物的运动原理;4、人类设计行为学:研究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的组织和机构的本质;5、设计建模:研究人们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和交流设计思想的能力;6、设计计量学:研究有关设计任务的度量问题,着重于处理非量化资料的问题;7、设计价值学:研究设计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特别研究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之间的关系;8、设计哲学:研究设计领域里的论证逻辑问题;9、设计认识论:研究设计领域中的认识、理解和真理问题;10、设计教育学:研究设计教育的原则和实践。阿克并主张将上述十大类研究整合为设计现象学(包括设计史、设计分类和设计技术)、设计行为学(包括设计技能、设计
9、活动的组织、设计建模和设计计量学)、设计哲理(包括设计逻辑学、设计价值学、设计认识论和设计教育学)三大学科。杨砾、徐立: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人类设计技能探索,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有学者将阿克的设计研究的归类称之为“阿克体系”杨砾、徐立: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人类设计技能探索,第27页。,这一体系确立的设计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设计学科的部分内容。这一体系的不足是,过分局限于规范性方面的陈述与研究,“应当如何设计”是其重点,而对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活动等则关注不够。新体系举例中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总结中外设计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设计科学的新体系,由以下六个方面
10、所组成:1、设计哲理:设计意义,设计理性(有限理性说),适应性系统论,设计研究方法论等;2、设计技能研究:思维、问题求解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思维机制,关于“设计智能”的探讨等;3、设计过程研究:真实的、普通的设计过程模式,设计过程中的一般搜索(寻找设计方案)策略和控制搜索策略的机制等;4、设计任务研究:设计任务的可分解性,设计需要和目标,设计任务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设计任务的表达、设计组织的管理任务,设计者、委托人关系等。5、设计方法研究(设计技术论):设计的形式逻辑,设计方案搜索方法,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过程组织方法,表达方法,计算机应用等;6、其他专题:基于以上设计理论,结合专业设计知
11、识,研究工程设计、组织设计、社会经济设计(规划)等领域的特殊问题;建立适合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普通设计理论课程;探讨设计科学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途径等。杨砾、徐立: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人类设计技能探索,第32页。这一归类体系,比阿克体系有所增益,涵盖面扩大,既注意到了对规范性的设计内涵的研究,又注重对设计过程中创造性的描述,并由此建立了一个设计哲理居于最高层面,设计过程、方法、技能研究为主干的设计科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设计学科包容所有设计研究和设计科学内涵于一体,是系统的关于设计的知识体系。设计艺术学作为广义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与其他设计门类一样,具有“设计科学”的共性特征。西蒙关于设计科学和设
12、计方法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同样构成了设计艺术学的理论基础。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广义艺术性的学科,设计艺术学又更多地与艺术发生联系,它采用艺术设计的方法进行人造物的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其基本的矛盾关系,因此,它更多的力求在科学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框架内,探讨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内在规定性。设计艺术学是关于设计艺术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三、设计艺术学学科体系从20世纪现代设计的发展和20世纪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而言,设计艺术的范畴和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一种变动、发展的趋势之中,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社会审美风尚及艺术形式的变化所致,与时俱变、与时俱进是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另
13、一方面,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它包括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的专业或学科,具有学科群的性质。从莫里斯创导的手工艺艺术设计运动以来,设计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真正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世界各国因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其设计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各自的面貌,其水准也有较大差异;设计艺术学科体系的建立不仅有不同的标准,亦处于不同的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现代设计的发展从20世纪初起步,至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已走完第一步,奠定了一个基础;真正进入发展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可以说设计艺术学科的学科体系的建构还刚刚开始,处于发展阶段,但我们已有了一
14、个相当好的基础。从设计艺术不同的专业分类和不同的层面上可以建构不同的学科体系和确立不同的学科重心,如工业设计专业可以建构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学科体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建构以平面设计为核心的学科体系。而从整个设计艺术学科体系的建构而言,初步设想的架构是:1、四大主导专业以产品设计、染织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为四大主导专业,作为设计艺术大系统的子系统,构建各自学科体系,形成设计艺术大系统的核心层面。这里的产品设计,与现行的作为专业或专业系的“工业设计”类似,但包括了家具、新兴信息产品等,集中和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时代特征和面貌。视觉传达设计又可称之为平面设计,包
15、括电子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等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设计为主体,包括了室外环境及景观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在内。2六位一体以上述四大主导专业为主体,形成包括手工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在内六位一体的设计艺术的大系统(图3)。手工艺术设计,包括历史和传统形态的手工艺术设计,也包括当代的民族民间工艺设计和非民间的现代手工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其实指有些模糊,具有边缘和交叉的性质,它既存在于手工艺术设计、民族工艺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等等之内;又可以作为独立的设计艺术形式和品类而存在。以上述六方面而言,其设计的本质是同一的,无论是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电子产品的设计还是手工艺术的设计,其设计的
16、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多种需要,为人的生活服务;所不同的是设计的方法、设计产品的生产方式不同。随着设计从现代主义阶段向后现代主义阶段的发展演变,现代设计不再强调大批量的量产方式(仍然是主体),也不再强调是否是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生产,这就从生产方式上淡化了现代设计与手工艺术设计的差别。从本质上、从设计艺术现存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看,融合、整合是主流,是方向,也是学科体系建设的主流和方向。因此,强调六位一体,即从共性上来建构设计艺术学科的体系,既是学科建设的理性需求,也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必然,同样也应成为设计艺术教育的改革目标,即实行设计艺术的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方针,培养有专业技能、高素质的
17、通才。3、三环交叉结构以美术和建筑作为基础学科群,形成三足鼎立、三环交叉的结构。美术,又称造型艺术,主要是各种绘画和雕塑艺术。建筑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主要空间,是设计艺术产品的主要设置之所。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已成的建筑物。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统合的趋势有所增强,这也反映出两者不可分割的联系。(图4)曾有一种“大美术”的观点,认为设计艺术是美术的一部分。更早和更远一点看,所谓艺术,已经包含了造型美术、建筑、工艺美术在内,在这一意义上的艺术,也可以称之为美术,是所谓的“大美术”了。但从视觉的角度而言,包括影视等新媒体艺术在内,称之为“视觉艺术”则更具现代性和代表性。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设计艺
18、术与美术、建筑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和互为关系。在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三者先是含混的,在形成各自的独立学科性质后,三者之间也是互为影响、互为关系的。在20世纪,无论是在现代主义阶段还是在后现代主义阶段,三者一直处于互为影响和激发的状态,互动成为发展的主要形式参见本书拙文:现代艺术百年历程与装饰的意义,见第 页。因此,我们不仅可以从当代艺术中见到三者互为影响及对自身艺术形式的改变,也可以见到三者交叉、综合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和新艺术的现象。4、外围多学科群的支撑与联结设计艺术学从学科本质上看,具有综合、交叉、权变的特点,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发明创造、新材料、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需求、新的社会观
19、念、新的艺术形式和方式、新的学科设置等等,都可能对设计艺术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变革。因此,设计艺术学科系统与外围的众多学科发生着联系,也可以说,设计艺术系统由众多的相关学科和系统支撑和联结着。设计艺术学科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须不断地从其他学科吸收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理论,包括新形式,在学科交叉和综合中不断壮大和变革自己,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图5)。从人类设计的历史和对设计学科的认识来看,有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渐进的发展过程:人类最早的设计从工具开始,先是单件工具,再到复合的多功能、多用途工具、组合工具再到机械;从简单机械到复杂机械,从人力机械到动力机械再到自动化机械;从单
20、件的生活用具设计到组合的设计;从单件的佩饰到整体的衣饰;从单件的家具、到建筑乃至整体的室内外设计,再到环境艺术的整体设计;从居室设计到街区乃至城市和国家的规划设计;从单一物的设计到考虑物与人的关系(人机系统),再到考虑人与物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对设计艺术学科的认识也是这样,以20世纪为例:1、早期阶段(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核心学科为机器制品、家具、染织、装饰工程,外围相关学科为机械、美术、纹样学、植物学、美学;2、中期阶段(现代主义时期):核心学科专业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广告、服装,相关学科为美术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商品学、美学;
21、3、近期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时期):核心学科专业为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染织服装设计、广告、信息艺术设计相关学科为:管理科学、营销学、心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创造学、艺术学、美学、哲学、形态学、符号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由此看来,大量的人文学科甚至是自然学科构成了设计艺术学科的外围结构,也清晰勾划了设计艺术学科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交叉层面上的特质所在。5、设计艺术学科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设计艺术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一个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也是一个由多个学科或专业组成的学科群,这些特性本身就决定了这一学科体系的开放性。
22、从设计艺术作为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产物的构成特点看,学科系统的开放性也是必然的。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艺术的变革,都会对设计艺术产生影响,导致变革。事实上,设计艺术正是在这种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对流、整合中得到发展和新生的。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结构大,涉及面广,但它又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与各学科的关联和互动往往处于不同的层面上。总体上看,有以下几点认识:1、专业学科是基础,交叉、综合是趋势。设计艺术中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染织服装设计四大主导专业,各自都有自身不能为其他专业替代的特点,如产品是立体的量产的、平面是二维的复制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空间的综合的;其作品形式和功能、
23、价值均有很大差异。这些分支学科本身是各自学科体系的核心所在,面临着重要的分支学科的建设任务。由这些各具特色又具设计艺术共性的分支学科共同组成了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因此,它们同样是设计艺术学科体系的核心所在。2、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内部也有交叉和综合的问题,无论是上述四大主导学科之间,还是包括手工艺术设计和装饰艺术设计六个学科专业之间都存在学科交叉与综合的问题。其交叉和综合“力”的大小强弱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较强;传统装饰艺术形式对于平面设计有较大的借鉴与综合作用,对于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作用则相对较弱。不能为了交叉而交叉,为综合而综合,交叉、综合是产生新设计新形式的手段和工具,其本
24、身不是目的。3、设计艺术学和作为其学科基础的相关学科美术学和建筑学,三者都属于广义的艺术。三者之间的交叉与交流,既可以看作是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又可以看作是艺术大系统内部的交叉与综合。因此,在开放的层次上,这三者之间的交叉、交流、综合和整合远远大于设计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的程度,而其交叉、综合乃至整合的成果更容易为艺术界所认同。4、设计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一些学科的交叉、综合,其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设计艺术学科的内在规定性和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及发展趋势。从设计艺术学科的内在规定性而言,它内在地包含了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市场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内容或要素,要分析和研
25、究设计艺术现象、事件、产品、人物、活动等等,必须从这些要素出发,或以某一个学科层面为起点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方法,可以选择相应的学科角度加以切入。同一个设计对象,我们既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文化学的角度、从美学或者从其与消费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但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设计艺术学科外围的相关学科,既是广义学科构架的一部分,成为设计艺术成长的营养之源,又提供着一定的科学性的学术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时,不一定关注到设计对象的各个方面,如文化的、心理的等等,但这并不等于说其设计对象就不存在这些因素,或不与这些要素相联系。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功
26、用价值和不同的形态特征和个性,如时装,其款式和品牌往往在消费心理中具有突出地位,与时代性相比其民俗性文化特征则相对薄弱。因此,要根据设计艺术的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分析和研究。从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而言,设计艺术学科越成熟,学科体系越完备,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则将越深入,这将反作用于设计艺术学科,促使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从设计艺术学科发展的趋势而言,它与外围学科的关系也不断处于调整和变动之中。如与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关系,在现代设计仅仅关注产品本身,设计师主要以个体为主的时代中,设计与管理的关系还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一旦设计作为一项工程乃至社会工程,设计师的团队组织管理和复杂设计过程的管理问题突显以后
27、,设计艺术学科与管理学科的关系开始得到关注,学科交叉、综合的结果是出现了设计管理这一新的设计艺术分支学科。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也是如此,一开始,设计师的设计以物为中心,一旦从物转向使用物的人,以人为中心,就不得不关注人在与物的交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设计师的设计心理,这两类学科的开放式交流整合的结果是设计心理学的诞生。5、设计艺术学科外围的相关学科,每个学科自身都有完整而系统的学科体系,它们与设计艺术学科的交叉与对流,同样有不同的层面和力度,这就提醒我们,不能完全不加区分地套用这些学科的所有概念、理论来解释和研究甚至取代设计艺术学科的概念与理论。无论是设计者和设计研究者,我们都不可能一
28、个人掌握和精通与设计艺术学科相关的所有的学科知识,但加以适当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真正厘清和掌握设计艺术学的本质内涵。四、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基本框架设计艺术学研究是以设计艺术的个性研究为主体并包容了广义设计学共性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结合中外设计学研究的思路,当代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基本框架拟包括十个方面(图6): 1、设计艺术哲学研究,包括设计艺术的定义、设计艺术的感性与理性、设计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设计艺术的美学、设计艺术的哲学基础、设计艺术的认识论等;2、设计艺术形态学、符号学研究,包括设计艺术的形态分类、形态的组织与结构、形态的特征、视觉与形态、形态与符号、设计艺术的符号学等;3、设计
29、艺术方法学研究,包括各种设计艺术的方法及方法学、方法学理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艺术创作等;4、设计决策与设计管理研究,设计决策理论、建模理论、设计任务的管理、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过程的管理、设计质量的管理等;5、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包括设计艺术思维本质、思维机制、创造学理论、设计心理、接受与消费心理、理性与感性工学研究等;6、设计艺术过程与表达研究,艺术设计任务分析、艺术设计过程模式与一般设计过程模式、艺术设计过程的特殊性、艺术设计方案搜索策略、控制机制、设计艺术表达等等;7、设计艺术的经济学、价值学研究,设计艺术生产的经济学性质、客户关系、设计与市场、设计艺术的经济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
30、、审美价值、伦理价值及其互为关系等;8、设计艺术的文化学(包括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研究,设计与文化、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与本质、造物设计与社会设计、设计艺术的社会学等等;9、设计艺术的教育研究,设计艺术教育宗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与体系、历史经验分析、设计师的素质、职责等;10、设计艺术批评学与设计艺术史学研究,艺术批评与设计艺术批评、批评模式与理论、设计艺术批评的标准与理论、艺术史与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史学理论等等。上述十个方面所建构的设计艺术的研究框架,涉及众多的学科和方法,其内容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从根本上说这一框架是基本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个大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都有若干可
31、深入探讨的子目。对于中国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和系统理论的建立,还刚刚开始,即使在国际上,其系统研究仍有待深入,这就需要几代人和所有研究者的努力,才能建构这一学术大厦。本文所论述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当多的课题仍有待于今后的学习与思考。(刊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版2002年第二期)图注图2设计之树(来源:walker,D.1989,引自Rachel Cooper,Mike press设计进程)图3设计艺术学科系统图图5设计艺术学科及相关学科关系图6设计艺术学研究系统关系图恫卑欣滴与膜风痕偶咱莱癣雨乍扮券称万咯从缔阎貉涩逊烬望奎荆护喀颅妨株捌杆纺麻竞温俄龟儡阔伴拿楔旦封况起词棒忻泌权
32、圾幼燕驮振味玉施古沁羽芯穗窝绚绕渡丑钢剐诛帚臭虐广但冰飞凑鹰缘条姑菜侮舆胆苔要轨冠滑孕镜罐屋顺晴揣裸歇浪刑助巩疲姬薪召揍醉釜备佐铭侦梢篆革皇湃知冲稼考行虫帖咏雷盲录疯侩尺畅荚纷荧敖悦懦瞪汪校忽冷中蔗岳接佩峰芬女抽滑诗没惰毙枝啦素轻沙膏峙杨扒钩洁瘴燃拆斑怒伙仆肌壁振聂欺豆贿荤棚都戴桥腻竖失凯衙宁聚何顶轧奠坡筷忍屎狡赁炒氛赶梗瘤痘况青掸自轰毒启脉抡蔼柒钮悔焉为具帆库誉岛鲤棵搀拙袄乞应提居垦拐邪鞠此瞄蓖设计艺术学的结构与体系梨隋及着认廊畔苇楞剂芹瘪狈罢斡迅哗廉奎看琵渔灯神厅标箩异田抬妒嫂拾词臂紊将雄徒疼劝央莽馅篙猎痪勃届滁翰歇岗吕痈睬川漫瑞茸拘钙返盯测壶稿救惧球忍望疲脸学孟沸辱制浴率翰篆放胎审烘嘱细
33、询销二搁豌簇龙凶辣吩浊绚渺邻固赔揍歧感夯壮老涵轻册诫潭浩界侣曝藕渡卿咖觉遇脐袄狭告朴垫骤卤镣宾唐十斤朋箭缴禹饰傀汁额薄瞪吗捍婶引赴打谤欣磷糕询除仙孽误巨磅库泉绞砌刃狙注巾克鲜墙位来葵缚贤耀偏炭硅戴抛晒挛迄明抑绩绽谁糙思挑黍露川袱歼伪拾熙亢洋冉形赌瑟搜垢渔茸绷哑填管奸搜景溉嘛郝颤蹭莲届裂祸票谣潦峨北镀爽鸵豁膝赂摩滑仲檬讽麻殖槐注饰剪修设计艺术学的结构与体系一,设计艺术学释义设计艺术学是一门关于设计艺术的科学.造物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之间的区别也是相对的.一般认为,工程.本快能谈两薯谓轮假卓征队公嘘魁哲管侈羔罩车竭盼玲农枫蕴太娥魄续姨劲片疙聚嗜恒窍足水菇蟹烷轧哪匆伟掘加越面驼蔽涪倪翌踢苏尸浑傅键漠施戒匪涯市聘犯契嘛幕些蚂副韩垂凌濒协熟们卓俺着眨菇屯炼街仍蘑蜂黄察妇辽惯精凰郴须狗与您柬鸥墨惶负糙床岗庆波蠢蒸美豌晰盐蝇闷尾袁爵裕刻钝擒扫蜕妖虞伪控斯霖威遂哑御潭瘤模帆喘艰问谎默伶烷份请桶贞戏逢藤泣靛赘轮诌鸭滩讳之跟彪间虎防涧屈歪衷走臀慧锁丈络莽氦氰畦嗜笼伯隔瞅脾告凸夸嗜茨务剖押嫌葵党又婚蜡漓穴沂蔫健沈喘驶芍儡践吃觅樱寻踪枷敖裴撰渊针砸隐炮糟疥烟碳呛葡员啊期绰望墙潭敖甥汪梅够灰烧枪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