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献学的内涵、范围和体系诸问题.doc
《论传统文献学的内涵、范围和体系诸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传统文献学的内涵、范围和体系诸问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传统文献学的内涵、范围和体系诸问题 【提要】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不能被笼统地说成“文献”,而应是“文献的文本”;现代文献学与传统文献学名同实异,历史文献学与古典文献学名异实同;传统文献学实质上就是文献整理利用学、文献整理利用方法论。传统文献学理论体系应当围绕“文献文本整理与利用”这根主线,分为形体认知(包括文献载体、文献体裁、文献体例)、内容实证(包括校勘、辨伪、辑佚)、文理注译(包括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典藏(包括分类、编目、典藏)、二次编纂(包括汇纂其整体、类编其资料、抄撮其精语、选录其华章、数字化网络化)五个方面。【关键词】传统文献学 内涵 范围 体系文史学科的文献学(笔者称之为“传统文
2、献学”)名称、内涵、范围、体系诸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如其学科名称即有文献学、古文献学、现代文献学、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传统文献学、理论文献学、普通文献学、综合文献学、大文献学等,至于其分支学科和专科文献学名称更是眼花缭乱。究意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歧异呢?笔者以为根源在于:其一,对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没有确切的界定,缺乏相对固定而明确的学科坐标。其二,在界定传统文献学理论诸范畴时,忽略了“文献学”脱胎于“校雠学”这一根本前提。其三,对传统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不分彼此,对历史文献学与古典文献学硬设壁垒。下面就这些问题稍作分析与论证。一、传统“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名同实异无
3、论称之为文献学、历史文献学,还是古文献学、古典文献学,我国文史学界所称“文献学”都是以整理、研究古文献为目的的一门传统学问,过去称为“校雠学”,“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雠学家,所以校雠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其基本宗旨,保障传世文献文本的完整、理解的准确是其终极目标,注重研究文献文本价值与内容的真实是其基本特征。故从目的论来讲,传统文献学就是文献整理利用学,就是文献整理与利用的方法论。遍查现有历史资料可以看出,从汉唐刘向、刘歆、贾逵、马融、郑玄、杜预、陆德明、孔颖达、贾公彦、颜师古等,到宋元明清的郑樵、洪迈、王应麟、胡
4、三省、胡应麟、阎若璩、胡渭、姚际恒、惠栋、戴震、纪昀、章学诚、王念孙、钱大昕等,历史上所有被称之为文献学家的学者,其主要成就无一不在古文献整理与利用范围之内。这是对文献学即文献整理利用学这一基本认识最简单而直观、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明。有关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混乱庞杂和改革的必要性,冯浩菲先生在其试论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载文史哲2002年第1期)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可参阅。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4页。由校雠学到文献学,经历了一个必然而然的演变过程。校雠学发端于孔子整理六经,西汉刘向父子受命校理国家图书,开始了校雠学理论的探索;南宋文献学家郑樵通志校雠略则是第一本系统阐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文献 内涵 范围 体系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