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我国古代的官方信息传播系统,一般情况下都体现为封闭性、迟缓性、保密性和单向性的特点。这种传播特点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传播思想开始逐渐受到国人的注意。综观整个晚清时期、国民党临时政府时期,袁世凯政府时期以及北洋军阀执政期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和新闻传播制度、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清末民初新闻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清末民初新闻报刊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取消了对传教的禁令,一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大量的中文报刊,如中外新报(美国人玛高温、应思理1954年在宁波创办)、六合从谈(
2、英国人伟烈亚力1957年在上海创办)、中西新闻见闻录(美国人丁韪良1872年在北京创办),以及中外杂志、广州新报、闽省会报等。根据1895 年基督教会李提摩太调查中国报刊出版情况时所做的统计,当时先后刊行的76种中文报刊之中,“十之六系教会报”。1我国最初开始进行具有官办意识的办报实践,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51年,御史张芾奏请以官报形式刊刻邸报并发行各省,但遭到咸丰皇帝的斥责,认为“所有刊发抄报,乃民间私设报房,转向递送,与内阁衙门无关。” 若为官报,“不但无此例,且恐别滋弊端。”2可见当时报业改革维艰。中日甲
3、午战争打破了洋务运动的迷梦。清政府开始有所注意文化传播和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性。传教士在中国的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对康、梁一类的知识分子。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后,康有为等人多次上书,提出创办官报的设想。1898年,光绪皇帝听从康有为(化名宋伯鲁)的谏议,将要对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时务报改为官报,并命令康有为督办,公开宣布“报禁”的法令,使民报和官报第一次同时获得自由办报的权利。但由于变法夭折,慈禧立即下令撤销时务官报。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对于官报的态度才发生了转变。但是,可以说,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对中国早期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到
4、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短短三年间,各地新办报刊总计120种,其中,中国人自办的刊物约占五分之四。这些报刊虽说政治倾向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主张或倾向维新,时事政治类综合性报刊和主张新学的刊物占主流地位。3当然,这一时期的报刊有很强的社会功利性,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关系紧密相联。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创办的一百多种刊物除了少数报刊得到外国租界庇护外,其余都被查封。甚至连一些办报也被迫停刊,我国近代新闻事业遭到第一次大规模的封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民众对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普遍不满,反清情绪高涨。清政府对官报的态度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份官报是北洋官报,倡扬道德情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末 民初 新闻 传播 发展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