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方案.doc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新课程改革实验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我们觉得制约改革深入进行的主要障碍是评价问题。过去没有发挥好评价的杠杆作用,特别是课
2、堂教学评价,它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课堂本是个师生共有的“生活世界”,一个有关“人”的世界,一个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最为基本的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在这个世界中,人的喜怒哀乐、人的经验和智慧、人的谬误与失败、人的价值与意义,都完整地、现实地、具体地表现着。然而,由于过去课程教学评价较多地倾向功利,倾向知识、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动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习得的过程及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方法单一,过于
3、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多源、多向的价值等等。这些弊端,致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被引入迷途。建国以来的历次基础教育改革,皆因为没有把握住“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致使课改的效果打了折扣。新一轮课改的启动,为我们进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机会。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现代西方的评价思想、观念、方法或“模式”。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几十年来,在教育评价理论工作者和实践人员的共同努力
4、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些评价标准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急需我们按新课程理念,创设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尽快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扎实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二)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实施新课程改革,除更新教育观念外,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教学制度必须重建,管理制度必须跟进;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重建规则,重建组织,改革时空管理,重建物质文化,重组教育资源等。而在所有教育配套改革
5、中,最重要的、亟待摆上议事日程的并先行一步的是评价机制,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的教育过程,其本身是一种以外部因素激励为主的目的性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和教师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获取良好的发展取向已成为教师重要的决策目标。因此,尽快创设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尽快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扎实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建构与新课程相一致的评价机制,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现实而迫切的任务。为此,我校提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这一课题,旨在课堂评价领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三)
6、概念的界定在新课程理念的旗帜下,整合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合理因素,重新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课题提出的“评价”限定在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力图以“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为原则,把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实施评价。强调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使整个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更趋于自主和开放,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从而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7、建立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的、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四)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评价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的途径,为我校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出比较具体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的要求。2、通过研究,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好地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服务。(五)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学说创新精神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属性之一,是主体的另外两个素质属性自觉性、自主性的延伸和发展,是主体性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评价一堂课的成功
8、与否,衡量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否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能够把主体意识运用到改革现实的教学方式中去,师生的创新潜能是否得到发挥。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建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知识情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不但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将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而且,整个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将更趋于民主、灵活和开放。3、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的心智架构一书,打破传统智力的偏颇论调,提出了“
9、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的心灵教化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窗,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方向,也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文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文能力之外,其它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此的智力观点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在学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份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在多元智力理论里,智力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即: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从结构上来说,智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它包含七个智力因素:数理逻辑能力、言语语言能力、空间视觉能力、身体运动能力、音乐节奏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知
10、自省能力。这七个智力因素就像是七根柱子,虽然彼此都是独立的,但却共同支撑起了“智力”这幢“房子”。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维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相互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的。(六)实验原则根据教学的规律和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1、导向性原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的教育过程,其本身是一种以外部因素激励为主的目的性行为。成就评价对教师具有重要信号功能。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切实发挥导向作用,同时,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修订完善。2、人本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在以往的教学评价标准中常常体
11、现得不是很充分,甚至易被忽略。事实上,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体的积极活动表现出来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重视学生主体的体验以及潜能的发掘,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发扬。因此,评价课堂教学要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是否人人积极参与探索、实践、交流等学习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评价。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理念、领悟、体验、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
12、换,教学评价方法多元,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而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4、创新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尤其是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探索、敢于逾越常规,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5、多元性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13、力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七)实验措施1、组建精干、高效的研究组织,拟订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研究方案。(1)、“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由学校校长任总课题组组长,由教科室负责具体实施操作,以及课题的日常管理。(2)、聘请有关领导专家,参与总课题组,指导制定课题研究的大政方略,并具体指导课题的研究、实施和评估。在有关领导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制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3)、在总课题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科分解建立子课题组,制定各学科教学过程评价方案和实施计划,实现以组长负责制的办法,具体负责各子课题的操
14、作研究。(4)、总课题组、教科室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指导活动,开办各类讲座等。2、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按新课程理念,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3、改革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根据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操作要求,确立评价要素,构建出“各科课堂教学评价表”,以此为标准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2)学生评价。改单一的笔试为多种形式的测试,如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的考试等。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八)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
15、是以课堂为场所,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教学方法、手段为组带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据此,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教师的教,更要评价学生的学,而且是通过评价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方案力图为课堂教学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及评价结果的反馈,为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决策依据,从而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来讲,我们提出以下的具体评价标准: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指向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任何
16、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标准就在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此,我们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1)、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2)、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3)、教学目标设计的灵活性2、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同样必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下功夫。(1)、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现代性的统一。一方面,教学内容要避免“难、繁、偏、旧”,突出基础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17、,要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2)、要合理安排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要作适度的区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处理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时,要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结构,既保证解决重点内容的时间,又保证学生思考重点内容的时间,保证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的时间。(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谓教学方法就是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师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教法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其教法存在着差别;其次教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性特点。只有每一位教师都选择了适合自己个性的教法,并避免千篇一
18、律,才能提高教学效率。4、教学形式要体现“自主-开放”式。在我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践成为一种自主的开放式活动,在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得求之、提高能力的目的。综合以上课堂教学的结构要素,我们初步拟订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总要求(草案)如下: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总要求(草案)评价内容评价要求量化评分知识与技能25分1、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联系生活、实践108632、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并明显地体现了教学全过程108633、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5432过程与方法30分4、
19、运用教材恰当;课堂程序分明;教学语言流畅;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54325、立足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等教学策略5432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54327、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着便学利习的原则,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108638、教师所提问题富有挑战性,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做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5432情感与态度
20、20分9、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2015105效果与价值25分10、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技能,学有所获15128411、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10863共计100分总分对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四门学科还尝试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表(附后)其他学科的评价表在实践过程中制订。(九)、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十)、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设计构想主要从学科评价特点、重点评价内容和评价
21、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改革方向和要求。1、学科评价特点:明确学科评价特点,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设计各种评价指标的关键所在。学科评价特点的确认主要是从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要求等方面来提炼和把握的。2、重点评价内容:评价课堂教学,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更要有所侧重。抓重点评价内容,就能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不至于在实施评价中偏了方向。重点评价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流程调控和结果反馈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生在
22、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探究学习: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2)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题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拉体现的。一般而言,衡量学生参与程度的标志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广度,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否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层面;二要看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课堂教学 评价 体系 研究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