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井敏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课程前言新公共管理这个理论之所以叫它新,是因为这个理论出现在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界定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主要是基于1979年,在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在美国是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这两位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先后在他们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行政改革运动,而这样一场行政改革运动所依据的理论我们就称之为新公共管理理论,这样一个理论不仅仅在英美这两个主要的发达国家掀起了这样一场改革运动,而且这样一个理论几乎波及了后来所有的发达国家,甚至包括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的行政改革,虽然我们没有明确说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也依
2、据了新公共管理的某些理论,但实际上,我们的改革的实践做法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主张的很多理论观点也是完全一致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一只理论为什么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以及这样一种理论指导下,在各国的行政改革实践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一)全球化第一个,全球化的影响,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仅在经济领域,在行政,政府管理领域也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在新公共管理这样一只理论指导下,改革比较激进的新西兰,也是我们经常把它称之为西方行政改革代表的一个国家,新西兰这个国家为什么在80年代以后,掀起了一场在新公共管
3、理理论指导下一场非常激进的一种改革运动,主要是全球化,政府管理造成的影响,因为在全球化之前,新西兰的主要的贸易伙伴,它的主要出口国是英国,而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家,因此新西兰政府不需要为本国企业和本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去争取市场、销路等,英国是它最强大的后方,但全球化之后就意味着英国已经不能够单独对它的英联邦成员包括新西兰这样的国家实行优惠政策,新西兰的产品到英国市场之后,将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产品展开同样条件下的竞争,这样新西兰就失去了它一个强大的后方和主要的畜牧业产品的销售地,这样新西兰整个的经济就受到了非常直接的影响,新西兰的人均GDP从原来世界的前三到前七的位置上,到80年代的时候已经被甩
4、在人均GDP世界第二十几位,这样的一种情况,新西兰不仅直接造成了它GDP产量的一个下降,也直接影响了新西兰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生活水平的下降,老百姓首先提出的是政府在这样一种新的全球化格局下,政府能否为本国的产品、本国的市场、本国的企业争取更新的市场、更大的市场,本国的政府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有没有更多的发言权,能不能为本国人民争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原来的政府管理模式,原来的政府管理的那一套,公众已经认为你没有力量或者说你没有能力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下,为本国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公众就对政府的这样一种治理模式提出了改革的这样一种需求,这是全球化的影响。(二)信息化第二个大的背景是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
5、尤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代表而带来的信息传输方式和传输速度的一种变化,这样一种信息传输速度和传输方式的变化,对政府管理又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首先是对政府的组织结构带来了直接的影响,政府原来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高耸的金字塔型,信息从上到下一级一级传输,传输到最后一级来执行,执行的情况又从下边一层一层向上来反馈,我们称之为这样一种U型结构,这是它的信息传输方式,现在随着信息化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行政组织结构中的很多中间环节,它原来承担着主要是所谓的信息上传下达的这样一个作用的这些中间结构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组织结构愈加扁平化,结构不需要那么多了,这是对行政组织结构提出的一个要求。另外是行为方
6、式的要求,我们以前的政府管理,我们通常称之为是黑箱操作,封闭式管理,政府关起门来自己管理,因为公众了解政府管理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如果都公开、透明,行政成本会大幅提高,现在的信息化为你的透明公开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方式,而且不会增加行政成本,在这样一个技术提供这种公开透明的行为方式的前提下,公众对政府的行为方式也提出了这样一种要求,要求你要公开,要透明,要接受公众的监督。还有一个信息化的影响是政府形象的影响,政府形象是通过很多媒体传达给公众的,公众在现在这个信息化传输方式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方便的今天,政府很多的一些正面信息,也包括很多负面信息,都可以很迅速地为公众所了解,如腐败现象,公众通
7、过网络、通过计算机等,了解越来越多的政府某些官员的腐败等一些情况,越来越多的负面信息被公众所知晓,被公众所知道之后,直接影响着的是公众影响,公众会提出这样一个政府还值得信赖吗?这样的一个政府是不是真正像政府所标榜的那样是为公众服务的政府,这是信息化这样一种技术的变化而带来的对政府管理的一个影响,这是第二个方面。(三)“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崛起第三个大背景,在经济学领域“新右派”的重新兴起。经济学领域,它的这样一些主要的理论,主流经济学理论大致经过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时期,那个时候他是主张政府越小越好,政府什么都不要管,就让市场去管,政府只干那些必须由政府干的最
8、小范围内的事情,我们也称之为“守业型”政府。之后,从1929年到1933年危机之后,我们突然发现,亚当斯密的这样一个古典自由主义理论所主张的“守业型”政府已经不能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之后出现的这些危机事件。所以在1929年到1933年这样一场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开始调入新理论,所谓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在这种全面干预理论之下,首先从美国开始,罗斯福新政到战后的欧洲很多国家建立的福利国家制度都是政府所谓的“大政府”理论指导下的政府模式,但这样一种“大政府”理论下的政府的这样一种治理方式,战后曾显现出它非常辉煌的一些成就,比如说,在欧洲,这些福利国家的纷纷建成,为公众的公共福利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
9、改善,这都是它的好处,但这样一种理论指导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在60、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出现下滑,出现一些问题,这样一只理论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大家日益感觉到这样一种理论指导下,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提供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覆盖于人的一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样的福利国家,这样的政府的一种形态,这样的政府的治理模式,在西方经济遇到下滑、遇到滞胀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继续持续下去,所以从60、70年代,人们对经济领域应采用什么样的理论,以及在这样一种形态下,政府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模式就已经开始了非常广泛的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主张回归“小政府”,限制政府职能范
10、围,主张重新评估或重新重视市场作用的一系列的理论,如公共选择学派、货币学派、供应学派等,它们虽然具体的主张不完全一致,但它一个共同特点是重视市场,限制政府。我们把这样一种理论称为“新右派”理论,这种“新右派”理论从70年代到80年代在西方的经济学领域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在这样一个主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对政府也提出了一个要求,既然是要重视市场,限制政府,当然就牵涉到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问题,这也是一个大背景,各国都在重新思考市场和政府到底在资源配置中谁占据什么样的位置,政府和市场到底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状态,这是在当时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都普遍面临的一个理论思考,“新右派”也给予了
11、他们自己的回答,这是第三个背景。(四)西方政府面临新的困境第四个背景,直接关系到政府自身的问题了。政府,西方各国的政府,这样一只理论产生于西方,所以这个背景也主要是基于西方的背景。这些国家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些西方国家可以说是基本上都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官僚制体制。这样一种体制在新的环境下,官僚制是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这样一个理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这样一个时期,是否还能够适应这些大的环境,我们刚才说的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新右派”理论的一些大背景是否能够持续下去,政府的这样一种管理模式还能否持续下去。我们发现:在这个时期,不仅是因为,在很多的西方国家,政府管理都
12、面临着一些新的困境,而这些新的困境是原来的官僚制体制很难自己去解决的,哪些困境呢?1、财政危机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三大危机:第一,财政危机,西方的财政危机直接的原因是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石油的涨价,石油输出国组织自主定价之后,石油价格大幅攀升,指7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大涨价导致了整个西方社会运营成本的增加,不仅仅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因为他们要取暖,要开车等,很多的能源都是以石油为主的,石油的大幅增加,直接带来了老百姓生活成本的增加,其实不仅仅是老百姓生活成本的增加,同时政府运营的成本也在大幅度攀升,这是一个直接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刚才说的,二战以后,这些国家在凯恩斯理论指导下,采取的“大
13、政府”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这样的福利制度必须是以高额的财政收入,非常宏大的财政收入来支撑,否则这样一个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政府是无力提供的,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的时候,税收也很充盈的情况下,政府提供这样一种福利问题不大,但60年代、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下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样的一种高福利制度能否维持?要维持面临的是非常严重的财政危机,我们在这里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在1970年的时候,它的收入和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0.8%和29.7%,但到了1975年的时候,这两个比重分别是33.5%和29.4%,从1975年它已经开始
14、出现入不敷出的这样一种状态。入不敷出是财政,财政出现了赤字,出现的财政危机,政府要继续地为老百姓提供这么多的公共福利,怎么办?靠增加税收,如财政出现危机了怎么办?大家通常认为,那就是增加税收,但是我们刚才说了,这个时候由于两次石油危机造成的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再加上经济的下滑,所以增加税收这样的主张就像有些学者所说的,这无疑是政治上的“自杀行为”,老百姓不可能赞成政府以增加税收的方式来解决财政危机,既然不能以增加税收的方式来解决财政危机,那以什么方式?只能是通过改进政府的管理,提高效率,相对地减少它的支出来解决它的财政危机,所以从财政方面也提出了政府原来的运作方式必须做出改革,这是一个危
15、机。2、信任危机第二个是信任危机,信任危机跟我们前面说的信息化是连在一起,当大量的信息出现在公众面前,被公众所知晓,也包括大量的政府的负面信息,如官僚腐败、政府的官僚主义、办事效率低下、公务员的冷漠、整个政府管理制度的僵化等,当这大量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公众面前的时候,公众产生了一种对政府的一种质疑,对政府的一种不信任,如在美国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认为大部分时间政府不能秉公办事的人,而这样的人数在1958年的时候只有23%,但是同样的一个问题,认为政府大部分时间不能秉公办事的人到了1980年的时候已经增至73%,认为华盛顿的人们浪费了纳税人的很多金钱的这样人的百分比,也在同一时期由原来的43%增
16、加到了78%,73%的人认为你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能秉公办事,78%的人认为华盛顿的工作人员浪费了纳税人的很多金钱,意味着什么?四分之三以上的公众或四分之三左右的公众已经不再信任你这样一个政府了,这是它的信任危机。其实这不仅仅表现在美国,在英国也是一样,数据同样显示,在1979年的时候,在英国做的一个调查,英国公民对政府管理感到满意的,1979年仅仅占了35%,不满意的高达54%,这是政府的信任危机,就像当年美国克林顿总统上台时所说的一句话,他说美国可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财政赤字,但他认为美国面临着一个更大的赤字是信任赤字,而他认为这个赤字问题解决不了,其他问题都无从解决,这就是信任危机,在大量的有
17、关政府形象的一些负面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公众开始对政府质疑了,你这样的一个政府还是一个公共组织吗?这样的一个政府还是一个真正为公众办事,谋公共利益的政府吗?这样的信任危机也促使政府必须对自己的一些,包括行为方式,包括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包括在公务员队伍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等问题进行改革进行调整,来重新唤起公众的信任,这是信任危机。3、管理危机接下来是管理危机,管理危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都开始延用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来建立自己本国的政府。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各个国家都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一种官僚制体制,这种官僚制体制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分工,等级节制,按规章制度办事,严
18、格的规章制度。但是这样一个体制发展很多年之后,它就出现了一种极端化的,如过分的分工,过分的层级节制,过分的规章制度对公务员的束缚,公务员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很难去发挥他的所谓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只能是照章办事,而在这种只能照章办事下所出现的效率低下、冷漠无情,只对结果负责,而不管程序如何的一些现象等,是这样的一个制度本身,这个官僚制度本身无法自身去克服的问题,所以这是一种管理危机。如果你还要按照这样的一种政府治理模式走下去,还要按照这样一种理论走下去,这些问题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它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样一些全球化的背景、信息化的背景以及新的理论的出现和政府自身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情况下,西方国家
19、,这些国家的政府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行政体制的改革来重新探索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在这样一种新的治理模式下,也希望来改善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重新唤起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这是为什么这个理论在这个时期那么多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这样一种理论,并且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一场我们可以称之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主要是因为这些西方国家在这个时期基本上面临着这些共同的背景,这是第一个问题,背景。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依据(一)公共选择理论第二个问题,我们来看看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在这里介绍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第一个,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坎南,他也是我们刚才
20、说的“新右派”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之一,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的一个理论主张是要严格界定政府作用的范围,实现有限政府,政府要尽可能地小,只有那些非政府去做市场做不了只有靠政府做的事情,政府才去做,这是第一个主张。第二个,即使在政府,必须由政府来做的范围内,政府也要区别对待,必须要由政府来做,也未必都是要政府亲力亲为,如政府提供的方式可以多元化等,这是他的第二个主张。第三个主张,他主张改革政府体制,认为应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政府中去。在政府内部也要引入市场机制,也要进行竞争。另外他还主张改革决策程序,以多中心的方式来安排决策机构,不再是所有的决策都集中在官僚制体制中的最高层,金字塔的塔尖,只有他来做决
21、策,然后层层向下,其实很多的决策是可以交给基层,交给下级,那些最接近公众、最了解公众需求的机构和人员应该拥有决策权,这是一个主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第五个主张是实行分权化改革,所谓分权,上级向下级分权,中央向地方分权,领导向基层公务员分权,让决策多元化,让那些最接近公众的,最直接服务于公众的公务员有一定的决策权,使用分权化改革。同时他也提出高级行政官员的政治化问题,他认为高级官员就不应该再保持政治中立,而是应该有鲜明的政治价值选择,同时让他为自己的政治价值选择承担责任,以此来增加这些高级行政官员的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主张,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二)管理主义理论第二个新
22、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来源是管理主义理论。管理主义理论,很多人说这个理论是肇始于泰勒的管理理论,是从纳艾制(音译)理论延续下来的,所以它强调的首先是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应强调管理这样一个要素在整个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同样的人、同样的组织,不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要强调管理这样一种软要素在整个管理模式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制度、规则和人,并且提出向管理者放权,让管理者来管理,同时让管理者对他自己管理而产生的结果承担责任,这是一个主张。第二个主张,他提出要进行明确的绩效考核。而且绩效考核要尽可能地量化,可衡量,要吸收企业的考核方式,尽可能地量化,公共部门的考核历来是一个难题,
23、但在我们之前的公共考核中在西方也是一样,定性化的东西更多一些,而定量的更少一些,这种定性的东西更多地掺入了主观因素,所以在考核中,他很难保证考核的完全的公正和公平,所以提出要尽可能地量化,就像企业进行考核要数量化,这种数量化本身就带来一定的客观性,这是他的一个主张。他还有一个主张,要更加重视产出控制。政府不创造利润,但政府花的钱都来自于老百姓的税收,它是老百姓无偿纳给政府的,所以来自于社会的劳动,所以政府一定要控制产出,不是说政府没有钱了就可以多增加税,政府要有这样一些成本意识,要有节约概念。管理主义理论还提出将公共理论要分解成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化小单位,为了便于公共内部的竞争。这样一个竞争也
24、是管理主义理论也提出来,我们刚才说,公共选择学派也提出政府内部要引入竞争机制,管理主义也同样认为政府要引入竞争机制。管理制度同时还提出要重视企业的管理分割,要向企业学习,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时候,虽然西方各国政府的管理模式依然是官僚制体制,但在同一时期,西方很多大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超越了官僚制,如团队管理等,这样的一些管理方式已经超越了官僚制体制,所以他的管理的结果,如他的服务质量、如他的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满足和回应性等,都要远远大于政府的管理,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提出企业能有如此高效的管理,能这么快速地回应它的顾客需求,为什么政府就不能?所以,在管理主义理论看来,它说:管理就是管理。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管理 理论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