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问题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问题研究顾健辉摘要: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的重视,但相当部分高校在思想观念、人员配备、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从改进制度设计、改善配置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推进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水准。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化;问题;对策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工作,教学管理人员要高质量地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专门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有效地完成好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任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是体现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是教学管理科学
2、化的前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条件。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将是我国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也将成为促进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规范与成熟的必然选择。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在高校建设发展现实中,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虽然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的关注,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由于缺乏专业化建设的积淀,相当部分高校在教学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这两支队伍建设上严重跛脚,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在思想观念上,对于教学管理对高校提高办学效益、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管理的学术性不被重视,有的甚至看
3、不起教学管理工作,认为教学管理只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简单的事务性操作过程,导致高校教学管理长期处在经验管理模式与行政管理模式主导下的低效运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杂,事务性强但缺乏挑战性,在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与干扰,导致教学管理人员缺乏教学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的自觉性,缺乏专业发展的紧迫感与方向感,这又进一步影响着教学管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致使教学管理职业发展乏力。思想观念的偏差极大地阻碍了教学管理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的发展。2在人员配备上,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严
4、重不足。在高校快速扩张过程中,教学管理队伍配备不足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目前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务管理人员构成十分复杂,转行的教师、留校的毕业生、“双肩挑”人员、社会招聘人员、军队转业人员或军转人员家属、引进人才的随调人员等等,甚至一些不具备教学管理素质的转岗人员也被塞进教学管理部门;专科学历、中专学历甚至高中和初中学历者比比皆是;相关人员在年龄、性别、资历、能力、职称、学源和相关专业方向等方面的结构和比例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素质提升,阻挠着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前进的脚步。3在政策制度上,重师资队伍建设,轻管理队伍建设,把“以教学为中心”更多地诠释为“以学生为中心”加
5、“以教师为重心”,而忽视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忽略了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也就长期没能真正成为高校发展建设内容。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由于机制不健全,“大锅饭”的考核,领导说了算的评价,工作业绩与岗位转换和升迁几乎没有关联,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无法调动。与教师队伍相比,教学管理人员在使用、奖酬、晋升等方面低人一等,地位和待遇差距悬殊,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暗淡,疲于应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而难以体验工作的乐趣,职业自卑情绪的滋生又必然会表现出专业的自我失落,以致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失却了努力钻研、提高工作绩效的热情。教学管理工作受到冷遇现象的持续状态已严重
6、制约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影响到高校教育工作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二、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许多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采取各种措施、采用各种手段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试图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如规定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引进岗位竞争机制、提供一定的学习培训机会等等,对搞好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零星的缺乏系统化的措施和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状况。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高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积极推进。1更新理念,改进教学管理队伍制度设计。改进教学管理队伍
7、制度设计,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理念更新,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根据办学环境和资源条件凝练学校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运用其资源优势来整合和重构学校内外部的资源能力,并利用新的机制创造竞争优势的新来源。高校应更新发展理念,从战略发展的视角把教学管理队伍作为其进行竞争的重要核心资源,在认真总结几年来相关高校职员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现代管理理念指引下,结合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和学校办学特色,设计、建立一整套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规范性制度,通过对学校总体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与行政管理模式主导下的低效管理状况,不断加强
8、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和职业化能力建设,树立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化发展新形象,并在高校发展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软实力。2优化结构,改善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机制。改善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机制,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优化,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路径。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制度框架下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选任程序和“准入”机制,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队伍随意用人的操作办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工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高校教学管理从根本上说也是教育工作,高校教学管理必须遵循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9、但在更多的时候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项有自己独特技能要求的专业性工作,主要应由专业管理人员承担。学校要改革和完善校内人员配置机制,在统筹考虑全校人员配备的基础上,尽量安排相关专业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充实教学管理队伍,逐步改变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来源庞杂的状况,优化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教学管理人员队伍。这对改善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规范考核,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管理队伍考核规范,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打破高校传统人事管
10、理方式,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探索专业化的评价模式,这是对改进教学管理队伍制度设计、改善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机制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是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效力的必要手段。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发展的评价办法,建立起与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制度相配套的考评标准和指标体系,真正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德、勤、能、绩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发展;要积极开发应用现代测评技术,完善考评手段,确保考核评价的真实、客观、公平、合理;要明确建立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紧密联系并能鼓励其进行管理创新的薪酬制度,改善教学管理人员报酬待遇;要努力创设一个高效率的引人、育人、留人的工作环境,形成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转换和职
11、位晋升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要努力开辟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创设使用与培养培训并重的用人机制,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并把培养培训与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实现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共同优化。4提高效能,推进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发展。推进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发展,促进教学管理队伍效能提高,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171的。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改革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利益,高校职员制度改革试点的步履艰难及其显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就是最好的说明。现
12、实生活中的高校有着多种不同的层次和类型,然而不管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校都需要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来维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作并提高运作效率,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的管理人员有着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对差异的工作目标以及与工作目标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因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对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既有着共同的专业化方向,同时又有着相对不同的专业化内容。高校一定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围绕实现自己学校的特定教学目标,通过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来提高教学管理效能;要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格局之中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专业人员的作用,并努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
13、识、服务意识和专业精神,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好客观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既不忽视现实的矛盾和问题而盲目冒进,也不因为各方面的困难和障碍而裹足不前,通过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全面推进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从而实实在在地推进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进程。参考文献:1李芳,王瑛推进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072洪茹燕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与高校竞争优势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5):73选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0月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
14、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
15、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
16、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
17、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
18、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
19、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