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斯曼国际中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帝斯曼国际中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拟建项目(帝斯曼国际中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21号(长江大道),属城内新区控制性规划的居住用地。占地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220m,南北宽150m,北高南低。东侧靠中国建设银行大楼,南侧靠规划的武昌武珞路大道(长江大道),西侧靠武昌五月花大酒店,北侧靠武珞路中学,武汉幼师学校。征地范围内原有是武汉机械厅,无成片林地及大型树木、古树,植被稀疏。拟建项目总投资为10.00亿元,占地面积8619.26m2,帝斯曼国际中心用地总面积21404.96m2,总建筑面积225355.38m2,地上154059.33 m2,地下室71296.05 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3502.95m2
2、,金融商业总建筑面积89690.38m2,开闭所217m2,车库位1359个,社区用房320 m2 ,物业用房320m2)。其选址已经武汉市规划局鄂规设2003鄂字第0050号文批准,项目建设符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武昌区城市规划。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成倍增加水土流失量,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丰泰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所承担帝斯曼国际中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所即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对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结合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编制完成了帝斯
3、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考虑本工程属武昌区区域性水土保持工程,因此本次水土保持方案的重点在于对工程施工和工程自身所采取的防治水土流失措施的设计和论证。在本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武昌区农机水利局、武汉丰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和协助配合,谨此表示感谢!对报告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批评指正。第一章 方案编制总则1.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人为的开发活动,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对水利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加剧江河湖泊的洪涝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改变
4、原有地貌,破坏沿线的地表植被,扰动地表,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来防止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编制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的就是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的“谁开发,谁保持,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基础上,对工程占地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查清工程占地现有的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设施,针对工程的建设特点,编制水保方案,确定工程水土流失的直接影响范围、建设区周边的水土流失敏感区域以及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地段,对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效果分析和论证,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预测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水土流失的
5、措施,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资金,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施工及管理的依据和建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及有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513号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
6、995年5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武汉市计委、水电局、环保局19982号文关于印发武汉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25号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02118号文件武汉市武昌区城市总体规划图1996-2020武汉市物价局、武汉市财政局鄂价2002578号文关于武汉市水利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合同书1.2.2技术规范及主要技术资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441995)水土保
7、持综合治理 规范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GB/T157731995)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武汉市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00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帝斯曼国际中心环境影响报告书1.3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本工程水
8、土保持方案为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水平年为工程验收后第一年,即2012年。第二章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工程概况2.1.1项目名称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2.1.2项目建设位置拟建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场地基本为场地平整型,用地南侧为武汉长江大道,东靠中国建设银行;西侧靠武汉武昌五月花大酒店。用地北侧为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中学。该用地为丘陵地貌,北高南低,沟梁交错,其间有原武汉机械厅用地,其周边交通便捷,市政设施完善。2.1.3建设性质及建设期工程为新建项目,拟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完成,总工期约为3年。2.1.4工程总投资2.1.5工程建设概况2.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拟建项
9、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表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占地面积m2115926含城市公园用地2总用地面积m297526其中建筑占地面积m224618道路广场占地m235466绿化占地m231183其它占地m262593总建筑面积m2205984其中居住占地面积m2175135商业建筑面积m29774车库建筑面积m217398会所、幼儿园建筑面积m22629设备用房面积m210484城市公园面积m2184005建筑密度%25.26容积率1:2.17绿地率(不含城市公园)%31.98居住总户数户1601普:1148户;跃:153户9总居住人数人51233.2人/户10停车位(
10、室内外)个660室98个11总投资亿元2.292.1.5.2工程概况1、设计总体说明根据场区周围情况,拟建项目住宅区将沿东南、西南、西北及东北布置,形成梯形合围,在东南(金华路)侧布置1幢18层、2幢11+1层高层住宅及4幢6层住宅、地下停车场、1幢3层的会所、污水处理站一座、垃圾收集站一个;西南侧布置2幢11+1层高层住宅及1幢3层的幼儿园、游泳池、网球场、垃圾收集站一个;西北侧布置3幢11+1层高层住宅和5幢6+1层、2幢4层住宅、垃圾收集站一个,东北侧布置2幢11+1层高层住宅和2幢9、10、11层住宅、城市公园(内设垃圾收集站一个);在住宅区中心地带布置中心花园、景观设施,在沿住宅楼周
11、围建立绿化林带。拟建项目功能分为四大区:城中村建设还建楼住宅区、城中村建设公寓楼住宅区;临街门面商业区;配套服务写字楼;居住区。2、土石方工程根据拟建项目地形,场区系一次规划,一次平整,整体建设,预计项目挖方量为40万m3,填方量为1.4万m3,大部分场区内外运。3、公用工程(1)给水系统拟建项目给水水源为市政给水干管,拟从武昌武珞路下市政给水管接入。根据建筑设施、水源条件、节能和安全供水原则,采用生活和消防合一制供水,进水管一条,室外管网呈环状形敷设,管径DN200。(2)排水系统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生化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雨水排放方式:屋面设置雨水斗,采取有组织排放,通过主管
12、排入室外。室外场地雨水利用水管与排水沟收集经沉沙后排出。2.2工程占地及防治责任范围2.2.1工程占地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1.59hm2,其中占用旱地约4.45hm2,水田2.58hm2,鱼塘0.17hm2,经果林0.19hm2,菜地0.12hm2,其它4.08hm2。环境影响评价认为,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且利远大于弊。对工程建设期间扰动地表部分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恢复后,没有影响工程建设的环境控制因素,工程建设完全可行。2.2.2防治责任范围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项目直接影响区。(1)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占地、临时施工用地。其中主体工程占地11.59hm2;临时施工用地
13、0.58hm2;共计12.17hm2。(2)项目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影响的范围。包括工程施工范围外扩5m的范围。据估算,本工程直接影响区约为0.65m2。表2-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划分序号名 称项目建设区(hm2)直接影响区(hm2)一主体工程占地11.59二临时工程占地0.58三直接影响区0.65合计12.170.652.3项目区自然概况2.3.1地形、地貌、地质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
14、格局。区内的分布地层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粉细砂、砾卵石、强风化泥岩砂岩、中风化泥岩砂岩等。拟建工程区地段,地质结构简单,岩层产状平缓,区内无断层、滑坡,基岩较完整,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适宜修建项目区。2.3.2气候、气象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市区天然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现全市货运吞吐量达亿吨以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武汉东湖附近曾
15、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场所,现在留下的有刘备郊天台、吴王庙、曹操庙、洪山宝塔等古建筑。武汉现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景观:武当山、长江三峡、神农架等。2.3.3水文武汉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港汊塘堰和沟渠星罗棋布,构成水资源丰富、水域辽阔的稠密水网地区。主要河流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从市境中央横贯东下,江北有
16、汉水纵向来汇,分割市区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部分,形成武汉三镇隔水相峙的格局。长江武汉段有8条支流,依其流向分别从南北注入长江。这些河流港汉又与诸多湖泊串联,不仅是武汉市水运网络的主干,又为武汉市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水域面积有1 37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676。武汉市的地下水具有水量丰富、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其分布与类型受地质结构、岩情和地貌等控制。水文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武汉市地下水有孔隙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和泉水等类型。在正常年景的浅层淡水(矿化物小于2克升)资源约15亿立方米;在不考虑江河两侧补给水的情况下,地下水静储量(即历年各江、河、
17、湖泊最低水位以下的水体)约为1279亿立方米。市区内,以松散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目前武汉市区可开采的储量约4亿立方米年,其中汉口唐家墩、易家墩和北湖一带约有163亿立方米,汉阳鹦鹉大道两侧约有0.28亿立方米,武昌余家头、白沙洲和武钢东部约有198亿立方米。 2.3.4土壤植被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北纬29583047,东经1134111437之间,行政区域11个区,区域总面积约4843.92 K,总人口超过600万人。武汉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m以下,地形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平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平坦部分
18、,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植被以农作物为主,自然植被较少;垄岗部分,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有面积广大的草地和灌丛。丘陵两列: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均被林木覆盖,周边有低矮灌丛和草地,还有部分园地。武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良好,利于植物生长。武昌土壤资源多样,大多数土壤都富含钾、钙等矿物养分,理化性质好,宜种性广,供肥力强,适合种植果树、水稻、粮食和蔬菜作物。武汉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区内主要为人工林,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等植被类型。乔木主要有松、杉、柏、银杏、栎等,灌木有黄荆等,竹类有慈竹、绵
19、竹等,经济林木有柑桔、茶、桑、桐棕等。全区境内有林地面积15816.6hm2,森林覆盖率为23.8%。2.4社会经济武汉发展历程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3个台阶,2010年达到5515.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五年年均增长14.8%。财政收入跃上千亿元平台,2010年达到1416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23亿元,是2005年的2.2倍。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06元和8295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3.9%和
20、13.8%。2.5水土流失现状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轮廓。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长江、汉水汇合于武汉市境中央。长江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为145km,汉水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为62km。武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1mm,南多北少,雨量等值线呈纬向分布。降水在年度内分布不均匀,大暴雨多半发生在67月,少数年份发生在8月,6月份是全年降雨量的高峰时期。武汉市土壤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种类繁多
21、。资料显示,武汉市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56个土属、323个土种。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沼泽土,其中以水稻土面积最大,占45.5%,其次是黄棕壤,占24.8%,潮土占17.0%,红壤占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共占1.5%。武汉市林地面积共有12.93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3%,林地主要分布在黄陂区的低山丘陵区,江夏区和新洲区的丘岗上也有分布。武汉市草地面积很小,仅0.8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集中分布在黄陂区的低山丘陵区。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区占地范围为武昌区规划的城市用地,属中部丘陵中强度侵蚀区
22、,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剥蚀、搬运和沉积为主。第三章 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扰动地面面积较大,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拟建工程建设分为建设施工期和生产运营期两个时段。工程建设施工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在建设中地面填挖、边坡施工、弃渣转移等,有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受雨水的冲刷,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永久性挡护工程建成,水土流失量将受到有效控制。3.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本工程建设区原地貌年侵蚀模数4489.6t/km2a,属中度侵蚀。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地面填挖、场地平
23、整、人为践踏等因子将破坏原地貌及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强度成倍增加。在工程运行期,因施工损坏引起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主体工程填筑、施工回填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逐渐消失,并且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水保功能的日益发挥,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综上所述,本工程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主要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期为2012.62015.10)。因此,水土流失预测重点是在工程建设期内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对工程生产运行期仅作一般性的分析。3.2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前述水土流失因子分析,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
24、术规范(SL204-98)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如表3-1。表3-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预测项目预 测 内 容方 法扰动或损坏原地貌、土地面积工程施工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类型、面积。研究工程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对各工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损坏水保设施测算因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图上量测、实地调查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当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类比分析法水土流失危害分析水土流失对工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及程度根据工程实际分析3.3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3.3.1工程永久性占地工程永久性占地包括小区内的道路、住宅、车库、公建设施等
25、,面积为11.59hm2。施工扰动中往往较原土壤侵蚀模数增大,完工后,永久占地为路基、建筑物和公建设施等覆盖,将有效减轻水土流失。3.3.2工程临时性占地工程临时占地指施工中用地,施工完毕后可以恢复原土地使用功能的用地,包括临时管理房、材料堆放地、临时住房等,工程临时占地(即工程施工临时用地)0.58hm2。3.3.3工程影响区工程影响区主要指小区周边沿线影响区。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碾压、人为践踏、施工材料、器具的随意堆放以及施工管理的松懈等原因均将可能造成对小区征地范围外土地的扰动和损坏。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地貌及其它工程经验,本工程影响区为小区外边线以外5m范围的区域,共计0.65hm
26、2。施工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详见表3-2。表3-2 施工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序号项目名称面积(hm2)备注1工程占地11.59永久性占地2施工临时占地0.583工程影响区0.65合 计12.823.4工程弃渣量及取料量工程挖方量为40万m3,工程填方量为14万m3,在建筑范围内平衡后剩余的挖方量将全部外运出,做为征地范围内的场地平整所用。因此,总体上看,本工程的土石方量将达到平衡,没有弃渣产生,所以不需要单独设置渣场。3.5工程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及数量工程建设对所在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主体工程实施对其原生地表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侵占及损坏,使原有的水保设
27、施功能丧失。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主要以占用土地的形式造成对水保设施的侵占及破坏,主体工程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侵占及损坏主要为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水田、鱼塘、经果林等。根据主体工程报告和调查分析知,本工程建设扰动、损坏的水保设施面积为2.94hm2。其调查结果详见表3-3。表3-3 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单位:hm2水保设施水田鱼塘果园合计面积2.580.170.192.943.6工程类比3.6.1类比工程的选择根据工程实际,本方案选取地形地势条件大致相似,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基本相同的工程作为类比工程。经综合分析比较,本方案以武汉市武昌区堤防工程作为类比工程,类比工程概况见表3-4。表
28、3-4 类比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武汉市武昌区堤防工程主体工程投资19621.78万元地理位置武汉市武昌区工程规模堤防长7.5km,等级为4级总工期施工总工期为4年3.6.2实地调查资料与类比分析武汉市武昌区堤防工程施工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因子实地调查资料见表3-5。表3-5 类比工程水土流失因子调查表项 目内 容工程名称武汉市武昌区堤防工程调查时段在建工程建设区原地貌类型侵蚀堆积地貌建设区土壤类型紫色土、水稻土等原地貌水土流失类型水力侵蚀为主 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t/km2a)4489.6 中度流失区加速侵蚀系数(A)建设期水土流失类型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沟蚀为主建设期(年)主体工程建设期为4年工程弃渣量
29、(万m3)工程开挖量16.74万m3,回填量257.43万m3,料场开采量240.69万m3, 弃渣总计为2.39万m3工程临时弃渣流失系数(%)353.7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3.7.1预测方法本工程水土流失包括直接水土流失和间接水土流失。直接水土流失主要指施工临时松散堆渣、天然建筑材料的运输散落等造成的水土流失;而间接水土流失主要是指因项目建设而造成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破坏、埋压、占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和类似工程经验,本工程直接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土石料运输流失和土石料堆积流失,其流失量采
30、用经验公式进行预测;间接水土流失预测采用类比法。3.7.2原地貌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建设区原地貌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489.6t/km2a,属中度侵蚀。工程建设区工程建设扰动和破坏的面积为12.82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为11.59hm2,施工临时占地为0.58hm2,工程影响区0.65hm2。由于本工程土石开挖量全部平衡在征地范围内,所以无需修筑弃渣场;预测时段为3年。经预测,在工程建设期间原地貌水土流失量约为0.17万t。具体情况见表3-6。表3-6 原地貌水土流失量统计表类 别项 目F(hm2)P(t/km2a)T(年)水土流失量(t)主体工程占地区11.594489.631561.03
31、施工临时占地0.584489.6378.12工程影响区0.654489.6387.55合 计1726.703.7.3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根据工程建设扰动和破坏原地貌后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危害程度的不同,将水土流失预测分为直接水土流失量预测和间接水土流失量预测。(1)、直接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在开挖、运输及填筑过程中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均会产生水土流失,此部分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按总方量的6%估算。本工程挖方量为312025m3(松方),故由开挖及运输产生的一次性水土流失量约为18721.5m3,折2.43万t(密度按1.3t/m3)。(2)、间接水土流失量预测本工程建设区新增间接水土流失预测拟采用如下
32、经验公式分析预测: Ms=(A1)FPT式中:Ms新增土壤侵蚀量(t);A 加速侵蚀系数;F 加速侵蚀面积(m2);P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T 预测时段(a)。加速侵蚀系数A根据类似工程施工期加速侵蚀程度调查结果分析,开挖破坏面加速侵蚀系数与坡度和地面物质组成密切相关,在地表土被挖掘后重新堆积,其密实结构将发生变化,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抗风化和冲蚀能力明显下降,开挖面的侵蚀性增大,侵蚀模数较原地表增加25倍。参照地理环境及水土流失状况相类似的北碚堤防综合整治工程,并结合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加速侵蚀系数A,具体见表3-7。加速侵蚀面积F加速侵蚀面积是指工程施工破坏、埋压
33、、占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增加的面积。本工程建设区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全面扰动,故按工程占地计算其加速侵蚀面。经统计,本工程建设期加速侵蚀面积为12.82hm2。原地貌侵蚀模数P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知,本工程建设区属中度侵蚀区,其土壤侵蚀模数为4489.6t/km2a。预测时段T根据主体工程工期安排及其施工特点,本工程加速侵蚀面积裸露时段及新产生的间接水土保持量见表3-7。表3-7 新产生的间接水土流失量统计表类 别项 目AF(hm2)P(t/km2a)T(年)水土流失量(t)主体工程区411.594489.634683.10施工临时占地30.584489.63156.24工程影响
34、区30.654489.63175.09合 计5014.43经计算,本工程建设期间新产生的间接水土流失量为0.50万t。综上所述,该工程在施工建设期因工程扰动、损坏原地貌及其植被而新产生的间接水土流失量为0.50万t,开挖土石方等造成的直接水土流失量为2.43万t。若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建设区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93万t。3.7.4工程生产运行期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完工后,施工开挖形成的裸露坡面基本被主体工程建筑物和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所覆盖,工程建设区开挖回填坡面基本不再裸露,降雨、地表径流及地下渗水均能顺利排出,土地基本均恢复利用,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原地貌水土流失得到治理。运
35、行期其水土流失强度按500t/km2a(西南土石山区允许侵蚀强度)计算,则年水土流失量为0.006万t。经统计,本工程在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量为3.10万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93万t(包括间接水土流失量为0.50万t,直接水土流失量为2.43万t);原地貌为0.17万t。本水保方案实施后,减少水土流失量3.094万t。3.8工程水土流失危害分析3.8.1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施工损坏原地表土壤结构,降低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加剧该地区水土流失,局部地带的土地生产力下降和丧失。3.8.2降低土地生产力,减少作物收成原地貌因扰动损坏而加剧水土流失,减小土壤厚度,降低土壤肥力,从
36、而降低土地生产力;有的水土流失顺着沟道、坡道流入农田,造成农田淤积,甚至覆盖庄稼,危害作物生长,影响粮食收成。3.8.3增加河道淤沙,降低河道行洪能力施工过程中,建筑土石料若不妥善处理,水土流失将急剧增加,特别是临坡堆放及沿河堆放的土石料,遇暴雨产生径流,松散的土石料将顺流而下,如遇洪水,临河土石料将被全部冲走,河流沟渠淤塞,影响行洪或输水。3.9综合分析综上所述,从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知,本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在项目的建设期,使用期基本不再新增水土流失量,建设期水土流失主要是施工期土石的堆放、填埋所造成,所以施工土石料的防护和处理应是本项目水土保持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的重
37、点是工程填埋土石料的处理和防护;其次大规模施工应避开大雨季节。由于项目所在地区为长江流域范围,也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优先实施的重点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所以,本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水保方案中规定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保护生态环境。1、本工程扰动损坏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的面积达12.82hm2,在工程施工期将产生新增水土流失。2、本工程需开挖土石料40万m3,若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造成新的水土流失。3、工程施工建设期共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3.10万t。随着工程的逐步完工,各水保措施的日益完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原地貌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则在
38、使用期工程建设区及影响区内每年将产生水土流失0.006万t,比工程施工期间减少水土流失量3.094万t。4、本工程建成后,随着各水保功能的日益完善发挥,建设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减少,工程建设区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第四章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4.1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4.1.1方案编制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全面规划、合理布设水土保持防治体系。按分区体系进行分区治理,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
39、结合,水保措施与城市园林绿化相结合的布设原则。水土保持必须结合武昌城区发展规划,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在满足水保要求的同时,具备美化城市的功能,必须与城市绿化和景观美化相结合,改善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2)、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推荐采用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既要投资省,又能发挥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而且要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3)、按照水土保持工作“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设计时段、防治责任范围和设计深度要与主体工程设计阶
40、段相一致。(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所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等立地条件等因素来布置,使各项措施能尽快、更好的发挥水土保持作用。(5)、针对工程开发建设方式和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采用工程、植物和农业耕作等措施,坚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4.1.2方案编制目标方案编制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尤其是新增的直接水土流失,使现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处理好单项处理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的关系,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
41、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完工后具体达到的目标为:工程施工所扰动的土地治理率达到98%;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99.5%以上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控制量达99.9%;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7%;最终林草覆盖率达31.9%。4.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结合本工程开发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区域,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分协商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4.2.1项目建设区指工程的征地范围、临时用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本工程主要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共计12.17hm2。4.2.2直
42、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包括小区施工范围外扩5m的范围,本工程直接影响区为0.65hm2。4.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4.3.1主体工程中已考虑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本工程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整个住宅小区,工程占地面积为11.59hm2。对于工程的永久性建筑物占地,在工程完工后基本不会产生水土流失;对于工程修建的挡墙、护坡和混凝土路面等都有效地防治了工程永久占地在运行期的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项目应作为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施工进度均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就本工程而言,主体工程考虑的具有水土
43、保持功能的项目主要体现在植物措施上。在主干道两旁种植常绿大树,使主干道形成绿带效果。片区内几个重要的集中绿化空间包括公共活动场地及公园;入口广场公园。片区绿地面积(不含城市公园)达总面积的31.9%。工程量为种植草皮2.4hm2,植树1355株,总的绿化面积为3.7hm2。4.3.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建设期。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地貌类型、项目区侵蚀类型、侵蚀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即工程永久占地区、施工临时占地区和直接影响区。4.3.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根据各区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流失类型和防治重点,结合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
44、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面上防护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发挥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保障作用,植物措施为水保辅助措施,起到长期稳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同时绿化和美化项目区周围环境。根据各区特点及防治目标分别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永久占地区以预防保护为主,并采取一些临时的措施,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占地区以预防保护为主,结合城市规划用地相应的考虑一些水保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影响区以预防监督治理为主。具体布局如下:(1)、工程永久占地区本区包括小区内的道路、住宅、车库、公建设施等,占地面积11.59hm2。本工程属于城市绿化型的住宅小区,其主体工程设计当中已
45、具备较完备的绿化、美化措施。整个小区内设有专门的景观花园,以及道路两旁也布置有行道树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因此,在本水土保持方案中,只对该区进行一些补充设计。通过设计人员的实地调查以及对主体工程设计说明书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本工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开挖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及运输回填过程洒落的渣料。为避免这一过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本方案设计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防护措施。另对设计区内的排(截)水沟进行设计。(2)、施工临时占地区本区包括临时管理房、材料堆放地、临时住房等,临时占地面积为0.58hm2。临时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针对施工临时占地区域的土地整治,最后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3)、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主要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受工程施工影响的区域加强监督和保护,避免因不合理的施工或其它人为因素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区的面积为0.65hm2。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体系见图4-1: 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道路两旁排(截)水沟;周围设围墙、挡板行道树、绿化景观用地(归入主体工程)场地清理预防保护直接影响区:预防监督措施、撒播草种施工临时占地区主体工程区 图4-1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图4.4水土保持方案设计4.4.1主体工程区(1)、预防保护措施合理选择施工工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