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综述.doc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综述.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综述 姓 名: 刘鹏飞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法学42班 学 号: 2264208 指导教师: 陆红 职称: 副教授 2007年 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综述法学专业学生 刘鹏飞 指导老师 陆红摘要:本文以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这两大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石为研究背景,认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兴起是因为公司法人制度建立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利益平衡的格局被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所打破,但同时股东有限责任又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提供了机会,成为其规避债务的工具。这一现象不仅使社会的
2、公平、正义观念扭曲,而且也使得公司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了损害。然而,传统的契约法、侵权法又无法周延地维护受损害方的利益,因此,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关键词:公司独立人格;股东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The Summarize on 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 systemStudent majoring in Law LIU PengfeiTutor LU hongAbstract: This text with this company law of the company independence personality and t
3、he shareholder 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of two greates. sill for study background,the rise which thinks 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 system is because thecompany legal person system establishment of the investor and creditorbenefits balance of the structure and form be abused the company inde
4、pendence personality by the shareholder of behavior break,but in the meantime shareholder limited liability again abused a company personality t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shareholder,become the tool that its rules dodges creditor.This also makes the company creditor and social public benefits
5、be subjected to damage at the time of making the equity,justice idea of society distort.However traditional contract law,tort law again cant protect the creditor benefits effectively,therefore,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 system appeared.Key words: Company Independence Personality; the Shareh
6、older Limited Liability; 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 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概念的形成(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词语考察1比较法上的考察。在美国公司法上,公司人格否认的名称呈多样化特点,通常被称为“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或公司性之否认”(Disregard of the Corporateness)、“公司实体之否认”(Discard of the Corporate Entity)、“公司虚构物之否认(Discard of the Corporate Fiction)”。而
7、在美国法院的判决中,这一术语还被形象地表述为“傀儡”(Puppet)、“代言人”(Mouthpiece)、“代理人”(Agent)“另一个自我”(Alter Ego)、“另一个同一体”(Alter Idem)、“化名”(Alias)、“披风”(Clock)、“替身”(Stooge)。美国法院的司法判例认为,当公司人格被不正当使用(Improper Uses)以致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时,法律应据此将公司视为个人合伙,此时公司的人格便被否认。笔者认为,这一术语在美国法院中的广泛运用,一方面因为美国对该制度的开发态度,另一方面也是法官的创造性使然。在英国公司法上,公司人格否认多被称为“揭开公司面罩”(L
8、ifting the Corporations Mask)、“撩去公司面纱”( Lifting the Corporations Veil)或“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ions Veil )。英国学者认为,该规则是法院为了弄清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经济现实,而将公司人格独立的原则丢弃在一旁,直接要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或行为承担个人责任。15在德国法上,公司人格否认一词常以“Durchgriff”或“Mibachturg”两词指称。“Durchgriff”本意是指“穿过而抓住”,喻指债权人穿过独立的法人实体,向其背后的股东追偿债务。因此,该理论也被学者称为“直牵”责任或“
9、责任贯彻”。“Mibachturg”则被视为“蔑视”、“轻视”之意,在特定情形下“轻视、蔑视公司人格”。 2289也有学者认为,德国公司人格否认理论也被称为“责任透视理论”,并对日本的“法人格滥用理论”形成了很大影响。3357在法国公司法上,公司人格否认的理论依据通常被称为“财产独立性的滥用或法人格的滥用”(abus de 1 autonomie patrimoniale ou 1 abus de la personale morale)。3357日本的司法实践中称之为“法人格剥夺”,理论上也称之为“公司形骸化”或“法人格否认”。也有学者认为,有关公司人格否认的理论在日本又被形象地称作“透视”
10、理论。2学理上的考察。在我国学界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采用日本学者的提法将之称为“公司法人人格法理”。言其法理主要因为该规则是从司法判例中归纳而来,而“法理”又是判例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有学者直接以“揭开公司面纱”的称谓来进行研究。557还有学者将其称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6288也有学者称“公司人格否认”。 714在2005年10月27日新公司法颁布之前,我国制定法渊源中尚未有公司人格否认的相关规则,但在200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公司人格否认的规定,并将此规则概括为“滥用公司人格”和“公司人格否认”,可惜该解释没有正式颁布实施。
11、新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意味着我国在法律上确认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笔者认为应称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而不称“公司法人格否认”,因为前者已成为司法实践以及公司法上的统一称谓,并且符合国内的语言习惯,而后者是从日本的研究文本中直译过来,使用起来较为拗口。言其制度而不称为法理,是因为随着司法判例的反复运用,有些规律性的规则已被不少国家通过制定法的形式予以确定。因此,现今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研究现状既有法理依据,又有成文法渊源,同时也有着众多的判例实践的积累,该规则已形成为阻止公司人格滥用的综合性制度。然而,有一点不容忽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一语也极易产生与其本意不同的理解,如有学者便称:“公司人格否认
12、制度,直意的理解,只能视为公司法人人格被否认的制度,换句话而言,应当理解为公司失去法人人格的制度”, 8304 也有学者提出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广义理解,既包含国家对公司人格的彻底剥夺,也包含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对公司独立的人格加以否认。(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日本学者森本滋的解说身为精辟:“公司法人格否认是指对照法人制度的目的,就某一公司而言,贯彻其形式的独立性被认定违反了正义、衡平的理念,并不对该公司的存在给予全面否定,而是在承认其法人存在的同时,只就特定事实否认其法人格的机能,将公司与其股东在法律上视为同一体。”994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在由公司形式所竖
13、立起来的有限责任之墙上钻一个孔,但对被钻之孔以外的所有目的而言,这堵墙依然矗立着。”10112故有学者主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应称为股东有限责任例外适用更为准确。他们认为公司独立的人格与公司独立的责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揭开公司面纱后,看到了公司背后控制股东违反公司的规定,操纵公司为己牟利的行为本质,找到了控制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的根据,保护了债权人利益,实现了该制度设立的目的,而并未否认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也无需否认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 10112各种观点各有倾向、各有所长,但是笔者认为日本学者的观点在我国更具生根的基础,操作性也更强,因为日本和我国同为大陆法系国家,并且我国在立法
14、的过程中借鉴了很多德国、日本的观点。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研究(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国外适用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美国的法律适用。该制度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第一时期是19世纪末至1910年左右,这一时期该法理的适用重点在于防止股东利用有限责任的特性诈害债权人12114,其判例主要集中在三种类型上:一是利用公司形式规避法律义务,二是利用公司回避契约义务,三是利用公司诈害第三人;第二时期是1910年至1939年左右,其重点在于避免企业集团结合导致股东及债权人受害,而形成“不公平结果”。 12197之后,“不公平结果”又演绎成股东的“完全控制”,即公司成为股东完全控制之
15、道具;第三时期是1939年迄今,这一时期扬弃了自第一时期以来,一直以公司与股东之间是否为同一人格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以及由该理论衍生出来的道具理论,而以更为弹性且实益的“公正”、“衡平”以及股东对债权人忠实义务的理论相取代。12151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母子公司的形态越来越普及,再用第一、二时期的理论,无法解决此时产生的问题。应该说美国是当今世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发展最先进,适用最广泛的国家。但因为其适用的判例很多,而判决中的用语又各异,且法院对个案的解决,又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加之不同时期的理论又不尽相同,以致“若以同一认定标准去适用不同时期所发展之不同情事时,则必将无法解决问题或产生误导结论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法人 人格 否认 制度 研究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