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doc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01堂太樱讨901f1正笔3期f笛17卷.总笛9g期INGZHENGLUNTAN行取记】ji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张康之,李传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它产生于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是出于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要求而产生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出现过两种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农业社会所拥有的是一种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工业社会中产生的是一种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公共管理,它是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
2、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需要实现对传统的行政管理以及公共行政的继承与超越.关键词: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社会治理模式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460X(2010)03000107近一个时期,关于公共管理是什么的争论渐渐地趋于平缓,这个学科中的话题开始向其他方面转移.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应像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样,需要有一种追根究底,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学风.特别是像公共管理这样一个有着现实迫切性的问题,需要对它的性质:fi-着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对促进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一,公共管理的概念一般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
3、合社会资源和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历史地看,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到20世纪后期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方式,是政治,法律和管理进步的最新成就,代表了社会治理的制度,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最新文明典范.对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第一,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或者说,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围绕着社会事务开展活动的组织都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比如,非政府组织和广泛的社会自治力量都是公共管理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与政府一道通过合
4、作等方式去开展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直接地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的.当然,在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近些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把公共事务发包给私人组织去处理的现象,因而,有些学者也把这类私人组织看做公共管理的主体,认为它们从事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生产.其实不然,这些私人组织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并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去进行生产活动的,正如为政府盖楼的房地产商不是政府一样,它们在性质上并不能视作公共管理的主体.第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的,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促进社会发展和增进公共利益是
5、它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切公共管理主体都需要在注重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不断地改善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注重绩效和服务品质.对于政府而言,要把重心放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上;对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来说,在积极开展本区域和本领域的自我治理的情况下,还要及时地把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利益诉求传递给政府.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自治力量,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以积极的收稿日期:20091022作者简介:张康之(1957一),男,江苏铜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行政哲学与文化研究;李传军(1971一),男,安徽淮北人,副教授,从事行政理论研究.02行政论1jj2010年
6、第3期(第17卷,总第99期)XJNGZHENGLUNTAN学术探讨态度去自觉地完善公共服务的合作关系.第三,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概括地说,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过程由于专业化追求,往往把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手段隔离开来,由不同的部门突出运用其中某一手段.自公共管理兴起的20世纪后期以来,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几乎所有具有新的历史特征的公共事务都需要综合性地运用政治的,法律的和管理的手段来加以处理.所以,公共管理的手段可以定义为:在法治的基础上通过公众参与的途径高效地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说,依法治理,
7、民主行政和科学管理是公共管理手段的三个最为基本的方面.当然,在具体的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的手段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也要求公共管理者自觉地进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但是,依法治理,民主行政和科学管理三个;b-面被作为一项统一性的原则是必须贯彻到一切具体的公共管理过程中的.第四,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一个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历史上的一切社会治理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垄断的,近代以来,虽然政治民主作为政府开展社会治理的基本环境已经被建构起来,但是,公民权利的行使主要被限制在政治途径之中,具体的社会治理过程依然呈现出政府垄断的特征.公共管理滥觞于非政
8、府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自治力量迅速成长的20世纪后期,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格局开始受到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要求所冲击,因而,政府自身的组织系统开始融人到一个更大的合作治理系统之中.这样一来,公共管理系统就会表现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社会自治力量之间的层次结构体系,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政府在这个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都会保持下去,但是,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会不断地增强.与”公共”一词相x,lJ的是”私人”这样一个概念,因而,当我们说”公共管理”的时候,实际上是对应于“私人管理”的.一般说来,营利性组织中的管理都可以被看做私人管理.这类管理主要集中在组织内部,它虽然也有对组织外的人和
9、事的管理要求,但那是属于环境管理的范畴,在根本上是从属于组织自身的管理需要的,即通过组织自身的管理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管理则不同:首先,公共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当然,在日常生活领域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管理问题,比如,会有人在管理的意义上处理家庭事务,而且也是非营利性质的.但是,这种管理是不具有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理f生内容的.其次,公共管理由公共管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和#1-向的社会管理两个部分构成.实际上,公共管理的兴起意味着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分化,在原先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条件下,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是一致的,政府总是把自身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应用到对社会的管理中去,而公共管理则要求
10、把公共管理组织自身的行政管理与对外部的社会管理区分开来,把社会管理放在中心位置上,让组织自身的管理从属于社会管理的要求.第三,公共管理担负着健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的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它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公共管理致力于化解一切社会矛盾和解决一切问题,通过公共服务的供给去促进社会和谐,通过依法治理去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环境,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去了解和实现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通过落实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去保证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同步实现.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类型,而人类的社会治理是与人类社会一道生成的,绵延至今,4-1
11、=成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治理文明形态.总的说来,农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是建立在等级身份差序的基础上的,是依靠权力而进行的治理,可以简称为”权治”;是服务于等级统治的目的的,因而,也可以称作统治型的社会治理.经历了212业革命和启蒙运动,欧洲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治理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特别是政治与管理的分化,使具体的社会治理更多地具有管理的特征,因而,也可以把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看做管理型的社会治理.20世纪后期,随着后工业化进程的启动,_32业社会所形成的治理模式开始逐渐地显示出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公共管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在性质上,公共管理属于服务型的社会治理;在治理方式上,
12、公共管理是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在服务精神导向下的合作治理.也就是说,公共管理代表了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r,NE质上,治理目标上以及治理方式上,都正在显示出与以往的社会治理的不同.当然,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才刚刚登上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舞台,它所应有的许多特征都尚未充分地显现出来,因而,关于公共管理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考虑到它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的,其过渡性色彩是难以避免的,它会带有工业社会治理模式的诸多特征,因而,人们往往在工业社会治理模式的框架下去认识它,并努力把它纳入到工业社会治理模式之中去,试图用旧的理论去解释它,按照既有的方式去建构它和应
13、用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管理从工业社会03学术探讨ADMINISTRATIVETRlBUNEVoI17.No3.2010(SerialNo99)行政论坛瀚治理体系中带来的那些色彩会逐渐地褪去.当然,工业社会治理模式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就都会在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中得到吸纳,这是必然的.因为,公共管理决不可能脱离开人类治理文明进步的大道,它不仅会继承工业社会治理模式中的一切积极成就,而且会重新检视已经被工业社会治理方式所否定了的那些农业社会治理模式中的积极成就,x,l-它们进行重新改造并消化吸收.二,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14、.现在看来,可以断定,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在西方国家,-V_业社会已经走到了自己的顶峰,开始了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在某种意义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就是由政府的社会治理适应性不足所引起的.特别是进人新世纪以来,危机事件的频发更是说明,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今天的社会问题了.公共管理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具体地说,后212业化和全球化浪潮是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总的历史背景.也正是由于后212业化和全球化,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具有突出的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另一方面,既是行政改革的结果,也是由于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要求,出
15、现了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自治力量,从而形成了与政府一道开展合作治理的局面.这些方面,既是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是公共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治理特征.后工业社会是指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时期.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的.他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后212业社会”的认识,并认为这一社会具有五大特征:(1)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2)由于经济的变化,使白领工人数量大增,从而导致社会的领导阶层由企业家变为科学研究人员;(3)理论知识居社会的核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和决策的根据;(4)未来技术方向应是有计划有节制的,技术
16、评价占有重要地位;(5)制定各项政策都要通过智能技术,”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分配”已成为革新与变革的直接力量.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观是以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据的,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在贝尔看来,前工业社会就是以农业,矿业,渔业,林业等为产业的社会,社会经济部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产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贝尔也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对自然的博弈”.工业社会则是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为主要构成部门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态,是一种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社会.在工业社会中,人对机器形成了依赖,劳动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一社会工
17、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人对付人造自然的策略”.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活动主要与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过滤和使用密切关联.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信息技术不仅给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构成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其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社会劳动者从事着创造,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作.信息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战略资源,知识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在后212业社会,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使知识的生产系统化,并不断地开发智力资源.贝尔所描绘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轴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日益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从政治的
18、角度,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个”公众的社会”,非市场性的公众决策方式开始得到发展,社会权利需要从公众而非个人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在解决与公众利益攸关的社会问题上,依赖于公众的权威,由公众投票来予以解决,而不再像工业社会那样主要借助于市场的途径.公众的权利已开始奠定在全体成员的基础上,而不再以个人属性为基础.在后工业社会中,关键的东西知识掌握在科研人员手中,他们通过约束和平衡政治力量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并通过教育来获得这种权力.由此,专门技术成为取得权力的基础,而教育则是取得权力的途径.知识阶层是社会的最高阶层,是政府官员在公众影响力方面所不可缺少的管理参谋,政府决策中的许多问题必须依靠他们而非公
19、众来加以解决.贝尔将后工业社会的政治比作一个”斗鸡场”,在这里,各类政治人物,专家,公众人物等,都将作为政治参与者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因此,后工业社会的政治将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具冲突性.自从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后,在知识界,一场探讨后工业社会并寻求建构方案的运动就展开了,随着探讨的深入,关于后工业社会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而且,自觉地按照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去进行社会治理建构的主张也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人类也确已步人了一个后工业化的进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每时每刻都有着新的变化,工业社会中所形成的一切事物都正在经受着考验,而全球化则正在打破了一切
20、地域界限,不仅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04圈霹行政论坛2010年第3期(第17卷,总第99期)XINGZHENGLUNTAN学术探讨村”,而且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相互影响的局面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人,都需要在面向世界的开放中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和去寻求生存,发展的JOl,.后工业化与全球化为人类带来的是社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迅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危机事件的频发以及2008年开始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都表明人类进入了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已经进人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而既有的治理模式在社会治理方面则存在着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所
21、以,许多问题往往以危机事件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公共管理的出现,所直面的正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或者说,是要扬弃人类在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产生于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所要承担的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从人类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农业社会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一切事务也都表现出确定性的特征,依靠权力就能够基本满足这个社会的治理要求.比较而言,212业社会则是一个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社会了,单纯依靠权力已经不能实现对这个社会的有效治理了,所以,依据法的精神和科学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管理 一种 新型 社会 治理 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