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管理体制考察.doc
《上海浦东新区管理体制考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浦东新区管理体制考察.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浦东新区管理体制考察 上海浦东新区管理体制考察 XXXX年代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浦东新区位于横穿上海市的黄浦江东面,面积522平方公里,在行政区划上原由43个街道办事处、乡、镇组成,今年在体制改革中合并为25个。常驻人口210万其中户籍人口160万。 一、浦东新区开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浦东开发10年来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800亿元,增长速度1990年到1998年为年均21.3%,1999年比1998年增长16.1%。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杨浦大桥
2、、南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地铁二号线等越江工程,杨高路、内环线等道路网络、外高桥电厂、外高桥港区等基础设施工程以及浦东国际机场、世纪大道、世纪公园、滨江大道、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建设,使浦东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上海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浦西同浦东的联系,现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复线等越江交通设施对过往车辆已经不再收费。三是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到1999年底,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5942个投资项目落户浦东,总投资额达294.43亿美元,引进合同外资115.68亿美元。四是功能开发积极推进,重点开发小区进入收获期。新区的金融、贸易等功能得到发展。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78家
3、中外金融机构在此集聚。金桥出口加工区初步形成了微电子、现代通信等六大支柱产业。外高桥保税区保税加工、对外贸易、保税仓库等功能开始显示。张江高科技园区强化了高科技的功能定位。其他各小区的建设都得到同步发展。五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浦东新区开发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拓展了上海跨世纪发展的空间,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上海在国内国际的地位和影响。 二、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10年来,上海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滞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样一个宏伟目标,进行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实现了“
4、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浦东开发建设过程中因时而变,不断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大大推进了浦东开发区的发展。回顾浦东新区管理体制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0年到1992年。其特点是宏观协调、分散管理。即由上海市政府成立浦东开发办进行宏观管理协调,浦东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则由杨浦区、黄浦区、南市区、上海县和川沙县等“三区两县”具体负责。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各区县的积极性,为前期启动浦东的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阶段:1993年1月到XXXX年6月。其特点是高度集权,统一管理。尽管分散管理的体制有利于调动区县的积极性,但这种管理体制的明显不足,则是各区县过分注重
5、局部的利益,使浦东的开发和建设难以形成统一整体的规划,大量低水平、低档次,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的现象难以避免。针对此情况,上海市委、市政府于1993年初,对浦东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撤销了上海县和川沙县的行政建制,调整杨浦区、黄浦区和南市区的行政区划,三个区原有涉及浦东的区域,不再归其管辖。成立浦东新区党工委和浦东新区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直接负责浦东管理和开发建设事宜。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享有市级管理权限,主要领导市政府一名副市长担任。在“东事东办、新事新办”的方针指导下,浦东的开发建设均由党工委和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组织、统一实施。这样增强了管委会的权威和指挥
6、能力,杜绝了相互扯皮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为90年代浦东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三阶段:XXXX年6月开始。其特点是健全四套机构,行使政府职权。随着浦东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放大,社会事务大量增加,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也出现与新区现状不相适应的地方,许我事情在上下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特别是在人大和政协等政权建设方面,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加这集权式管理体制下,监督机制相对薄弱,从长远来讲,对新区干部的健康成长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上海市委决定调整浦东新区的管理体制,建立浦东新区的四套班子,即区党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目前,新区党委已于6月21日正式拥有什么样
7、的权力。是和其它城区一样,还是保持过去的特殊性,或者是两者的结合,现正在研讨之中。 三、精干、高效、快捷的管理体制 (一)精干的组织机构 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运和,特点是组织机构高度浓缩,管理权限高度集中,机构设置突出经济管理职能为主。管委会内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统战部、纪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城区工作委员会、综合规划土地局、经济贸易局、城市建设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农村发展局、财政税务局、社会发展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等十四个委办局,工作人员980人。整个机构设置不到其它区的一半,工作人员数量约为其它城区的三分之一。在干部管理上,正处级干部由管委会任命,
8、副处级由各委办局任命。浦东新区的所有内设机构均享有市级委办局的管理权限。除了处事、重大项目和有关各区之间联动的事务由市里统一管理外,其它事项都可以在浦东新区管委会内直接办妥。 (二)高效的管理体制 浦东新区是行政区域和政策的统一体,522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都由浦东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浦东的开发建设不搞四面出击,全面开花,而是主要集中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外高桥保税区等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功能区域。管委会对这些功能区的管理,主要侧重从经济和效率方面,因此在机构的设置上也独具特色。在各功能区域中,除外高桥保税区由于情况特殊设立二级管委会以外,其它功能区都
9、不设立管委会,而是以开发公司的形式来运作。各开发公司都是由浦东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公司的形式来运作。各开发公司都是由浦东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公司的形式来运作。各开发公司都是由浦东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公司,共主要资产是国有土地资源,运作方是“空转起步,滚动开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这种运作方式使作为国有资产的土地资源与金融资本得到快速有效的结合,对各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简便快捷的“一门式”服务方式 浦东新区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广大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实行“一门式”审批服务。新区有关项目审批和服务部门在浦东新区招商中心联合办公,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办事程序咨
10、询到项目审批的“一条龙”服务。浦东新区成立时就明确其享有市级事权,因此,对总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非限制外商投资项目和在地方审批权限内的非了奶制性内资项目,在保证政府对投资项目产业导向、规划控制、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十个工作日”审批制,限时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冗长繁琐的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门式”服务方式的运行规划概括地讲就是“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两次办结、一口收费”。所谓“一门受理”就是指所有的投资申请事项都可以在一个地方找到办事的相关政府部门;“并联审批”是指所有申请事项都可以同时交给各有关部门审批,而不是跑了一个部门再找另一个部门;“两次办结“是指所有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浦东新区 管理体制 考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