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恒焦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恒焦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恒焦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恒焦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摘要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全面兴起并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反映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成本失真的缺点,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通过对恒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原成本核算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作业成本法在该公司的适用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作业成本计算法、成本计算流程运用到该公司,并对该公司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望能为该公司应
2、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相关决策提供帮助。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作业 成本控制The constant cok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lied researchAbstractActivity-based costing is the western country in the late 1980s to rise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first application in a new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an
3、d method, it is all the activities of dynamic tracking measurement operations and to reflect the cost, cost object assig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can overcom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cost, cost distortion is not only a kind of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is also a kind of cost contr
4、ol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rough constant coal cok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f field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found the original cost accounting method can reflect the cost information, and on this basis,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in the companys suitability and feasibility is anal
5、yzed, and then will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cost calculation procedure applies to the company for the compan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proposed by the company and hop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st accounting and relevant decisions help.Keywords
6、 activity-based costing operation cost control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第2章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综述42.1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42.1.1 资源和成本要素及成本对象42.1.2 作业42.1.3 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52.1.4 作业成本库62.1.5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62.2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分析72.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82.3.1 制造费用在两种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比较82.3.2 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比较9第3章 恒煤焦化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7、分析123.1 恒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概况123.2 恒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成本核算现状123.3 作业成本法在恒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适用性12第4章恒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154.1 生产流程描述154.2 作业成本库确定154.3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164.3.1 作业及作业中心的确定164.3.2 各个作业中心资源费用的分配164.3.3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17结论26致谢27参考文献28附录29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第1章 绪论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8、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的高度自动化、电脑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提高,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能否生存及获得发展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能否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低成本竞争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已为许多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并日益得到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从而要求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对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组织形式下大量大批生产产品以待销售的习惯做法,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1。在FMS中,生产程序一般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调整
9、。这样为避免积压不受顾客欢迎的产品,企业应以品种多、质量优、功能强去争取尽可能多的产品订单,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2。在这种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这时的间接费用并不是直接与生产过程有关,许多费用如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是随与产量以外的其他因素成比例地变动。此时,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革命性变革。而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主要是适应二十世纪初期企业以大规模生产为主,产品品种单一,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的情况
10、而产生的,对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多以直接人工分配为标准3。这种背景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一种产品的毛利,与实际脱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使得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以立足。此外,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计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同时它也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4。19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Robin Cooper和RobertKapla
11、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大量的与作业成本相关的论文和专著,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简称为ABC(Activitybased Costing)5。ABC的出现最初是为了精确地计算成本,解决共同成本的分配问题。但是后来人们发现,随着作业成本计算法在先进制造企业的成功应用,ABC开发的结果逐渐偏离了解决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扭曲的本意,人们发现ABC可被广泛用于预算管理、生产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这使得作业成本计算很快超越了成本计算本身,从而上升为服务于企业战略需要的作业管理6。ABC包括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ABC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
12、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7。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即作业成本法不仅提供了一个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还提供了传统成本计算制度所无法提供的关于作业成本方面的信息,为成本管理与控制提供了一
13、种机制8。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用于管理决策的传统成本计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成本法,另一种是变动成本法。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均缺乏战略相关性,都难以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成本信息严重扭曲;二是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18。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使我国企业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作业成本法的作用,并指导其应用。第一,推行作业成本法不是单纯地追求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第二,实施作业成本法不是要改变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是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突出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第三,阐明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和相应对策。论文是建立恒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
14、上进行研究的,通过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对比体现出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传统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生产耗费的全貌,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往往使生产量大、技术上不很复杂的产品成本偏高,而生产量较小、技术上比较复杂的产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产品之间成本的严重歪曲19。作业成本会计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之所以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因为作业成本会计能够打破间接费用的单一分配标准,是按成本产生的动因,采用多种分配标准,增强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产品成本计算更趋于合理性和准确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制造业,其生产总值一般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进入21世纪,制造业仍是社
15、会财富的创造者,其发达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0。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阻碍着我国制造企业生产运作的组织和技术进一步迈进的步伐。因此,更为先进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而作业成本法正是一种适应目前生产环境的先进的成本计算与管理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并依其改进作业和进行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及其在企业实践操作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研究的目的出发,论文为恒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做出了贡献。作
16、业成本会计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它主要适用于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类企业中,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所占比重很大,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制造费用产生的原因,从而便于确定制造费用新的分配方法,便于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成本消耗,借以降低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创造了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而是通过这种方法彻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许多固有缺陷,使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具有客观真实性。1.3论文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恒以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结合,采用对比的
17、方法,进行全面剖析,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第2章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综述2.1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作业成本法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70年代之后,随着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应运而生,并且在80年代末全面兴起于西方企业。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美国的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作业会计。首先使用ABC这一术语的是1986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系列John Deere Component Works(A)and(B)。但对作业成本法给予明确解释并奠定作业成本法理论基石的则是哈佛大学学者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
18、Robert S. Kaplan)21。2.1.1 资源和成本要素及成本对象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资源成本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总分类账,它提供诸如企业今年支付了多少工资,计提了多少折旧,应支付多少税等信息。如果把整个制造中心(作业系统)看成是一个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投入产出系统,则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资源进入系统不一定都是对形成最终产出有意义的消耗。因此ABC法把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要在价值形成为最初形态上反映最终产品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耗费价值,即要处理两个方面的
19、问题:一是区分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汇集为不增值作业价值,把有用消耗的资源价值分解到作业中去。二是要区别消耗资源的作业状况,看资源是如何被消耗,找到资源动因,按资源动因把资源耗费价值分别分解计入吸纳这些资源的不同作业中去。分配到作业的每一种资源就成为作业成本库的一项成本要素。成本对象是成本分配的终点,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顾客,分配到产品或顾客的成本反映了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成本。2.1.2 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在设立相关作业组时,一般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设备水平作业四类。第一类是单位水平作业,指每生产单位产品便相应进行一次的
20、作业,它随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如果产量增加一倍时,则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也会增加一倍。第二类是批量水平作业,指每生产一批产品时,便相应执行一次的作业。其成本随批数的变化而变化,与产量无关,对每批产品的产量而言,又是固定的。如生产准备、检验(除每件产品均需进行检验)、编制生产计划等。第三类是产品水平(维持)作业,指公司内借以维持多种产品的生产而需执行的作业,这种作业的成本与单位数和批数无关,但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变动。如产品测试程序的开发、产品的营销、过程设计等均是产品水平作业。第四类是设备水平作业,指借以维持企业的一般制造过程的作业。该类作业在
21、某种水平上有益于整个企业。如厂部管理、土地规划、支持社区项目等。这样分类作业,可以简化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因为不同水准的作业成本相联系时也与不同的成本动因类型相对应。在传统制度下,仅使用单位基准动因来解释各产品所耗费的制造费用,而作业成本制度意识到,许多制造费用实际上是随与产量之外的其他因素成比例地变动,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增强对引起该类成本的作业控制。2.1.3 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正如上面所提出的那样,在今天高度自动化的工厂环境里,制造费用所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大大提高,这种情况下假定人工“驱动”制造费用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而应将动因扩展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非数量
22、动因,使得其各组成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不同的动因,这无疑会带来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资源动因是分配作业所耗资源的依据,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它联系着资源和作业,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比如工资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把工资分配到作业“质量检验”的依据是质量检验部门的员工数,这个员工数就是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它们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作业动因与前述的作业分类有关。如是单位水平作业,则作业动因是产量;如是批别水平作业,则作业动因是产品的批量。当作业动因计量的耗费等于或接近于产品对作业的实际耗费时,则产品成本就能得
23、到准确的核算。作业动因是产品和作业的联系,代表了产品或工艺的设计的改善机会。2.1.4 作业成本库一个公司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种作业,针对每种作业就有相应的作业动因,这样就会产生数以百计的制造费用分配率,这样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十分繁琐。为减少所需制造费用分配率的数目,并相应简化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各种作业可以根据如下的两个特点将相同或相近性质的作业并为一组。由一系列的同质作业相联系的制造费用集合,叫做同质织。由各种同质织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就是作业成本库。2.1.5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思维是:作业消耗间接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发生。可以看
24、出,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这一“桥梁”来分离、归纳、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1.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资源可以简单地区分为:(1)货币资源(2)材料资源(3)人力资源(4)动力资源有关各类资源耗费的信息可从一个企业的总分类账得到。作业成本计算法并不改变企业所耗资源的总额,作业成本计算法改变的只是资源总额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额以及资源总额在存货和销售成本之间的分配额。2.把资源分配到作业,开列作业成本单,归集成本库成本这一步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认作业所包含的资源种类,也就是确认一作业所包含的成本要素(项目)。(2)确立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焦煤 有限责任公司 作业 成本 应用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9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