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课件.ppt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黄希庭教授,本讲主要内容,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障碍与克服健全人格者的特征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什么是人格,人格的词源是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这就暗示了一个人有两面公开可见的一面,以及隐藏其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人格的定义是从外内两个方面来下的两者彼此不同、但又都重要。外在的人格是一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式;内在的人格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知觉为是这样的。人格心理学中的最大争议就在于对这些内在因素的理解上。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和从扮演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这里“自我”起重要的作用。人格是一个人的
2、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着这个人的外部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区别。,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日常观察表明刚出生的婴儿有的哭声洪亮、好动,是兴奋型;有的哭声细微,安静,是抑制型。这种神经类型的特点是遗传的。Bleuler(1974)将病态人格与精神发育不全都列入“与先天人格变异有关的人格障碍”中一起加以讨论。脑电图研究也证明大脑发育不成熟、儿童行为障碍和成人病态人格的脑电图,有40-50显示为与年龄不
3、相应的不成熟型。,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遗传基因的研究表明人的23对染色体中的第23对是决定性别的,男性为XY,女性为XX,如果性染体的变异就会导致性别畸型和人格障碍。有一种人男性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个Y染色体,这种患者身体比正常同龄男性高大,好斗,凶暴,皮肤多有结节,性腺机能减退,多数不育。另一种人女性有三个X染色体,这种人体型正常,有月经、能生育,其子女中有个别会出现XXY的人,但智力较差和心理异常。,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对病态人格的家谱调查表明,此类人的亲属中病态人格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脑电图研究证明,这类人的
4、双亲中脑电图不正常率较高。对800对双生子进行数十种人格特质的自评测量,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的相关一致高于异卵双生子,其中外向性上同卵双生子的相关为0.51,异卵双生子相关为0.18,在神经质上同卵双生子相关为0.46,异卵双生子相关为0.20。(Leohlin&Nicholls,1976),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表明Slater调查过8对单卵双生子和43对双卵双生子,发生病态人格或神经官能症的一致率,单卵为25,双卵为20,二者差异不显著。他认为基本人格可能主要由遗传决定,但环境影响对人格异常也起主要作用。1980年代以来用大五因素(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责任感
5、、开放性)对双生子的测量表明,在宜人性、责任感及开放性上,同卵双生子相关为0.45,异卵双生子相关为0.20(Leohlin,1992;Jang,Livesley&Vermon,1996)用自我评定和同伴评定的方法对同卵、异卵双生子在大五因素上的特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在神经质、责任感、开放性上自我与同伴评定为遗传相似性的相关为0.85-0.95;而在外向性、宜人性上自我与同伴评定为遗传相似性的相关为0.45。,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单胺氧化酶降低,人就会产生欣快情绪、攻击、烦躁和幻觉等行为。Zuckerman,Buchsbaum&Murphy(1980)研究证实
6、单胺氧化酶与感觉寻求分数呈负相关。感觉寻求分数高的人倾向于高冒险,强烈地追求新异经验和快乐刺激而厌恶惯常活动,其单胺氧化酶含量较低。,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血清中的锌含量严重偏低会导致婴儿各种先天性畸形;有毒瘾的孕妇会使婴儿生来就染上毒瘾。,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地区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都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育婴院生活的婴儿和在自己家中生活的婴儿,前者与成人的关系有障碍,很少对成人依恋,且言语落后,情绪冷漠等。弃儿有更多的心理疾病,有更多的攻击、反叛和问题行为。,人格的
7、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对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有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59的安全型依恋型孩子有较好的同伴关系,青少年时乐于与父母以外的人交往,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较少社交焦虑,成年期婚姻质量高。不安全型依恋型孩子中只有38同伴关系良好,青少年时有更多的社交焦虑,容易对自己、对他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认识和消极体验,并影响其与同伴和教师的交往,难以调节社交困难所产生的挫败感,成年期婚姻质量差。,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虐待对孩子人格的影响:童年期受家庭虐待的成年人,海马回体积较少,社会认知有缺陷:人际关系敏感
8、性较差,难于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缺乏同情心,较容易用攻击行为去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归因有敌意偏向。认为自己能力缺乏,寻求帮助的速度也更快,在问题解决中遭受到更多的挫折,低的自我价值感。,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一般都具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受教育条件,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利,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变成不利因素。身体素质较好;自我意识强对自我目标的追求高,自尊心强;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知识面宽;骄傲自大、任性、自私,对长者及他人缺乏尊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专制型的教养
9、方式同孩子的与不安全依恋成正相关,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同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相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安全型的依恋成正相关,并与回避型依恋成负相关。受父母溺爱的孩子,常缺乏爱心、耐性和挫折容忍力。经常受到体罚,孩子会变得难以管教、而且会发生更多的攻击行为。只要不惹麻烦,父母便漠不关心的孩子,其成就动机和自我价值感都较低。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容易使孩子造成说谎的不良行为。,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气氛分为平静型、和谐型、冲突型和离散型及对孩子人格的影响:平静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居中,一贯和气,几乎不发生矛盾。和谐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密,有时发生
10、摩擦产生矛盾,但很快能够解决达到统一。冲突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动荡不定,经常发生激烈冲撞和矛盾。离散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关系相当松懈,或者已经分裂成残缺家庭,成员间漠不关心或很少关心。和谐型家庭气氛最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冲突型家庭气氛极易形成抑郁萎糜或粗暴的性格。,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结构不全与家庭冲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58的品德不良少年来自缺损家庭。而且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影响更坏。父母长期的敌对争吵会使子女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多疑或神经质,甚至引发人格障碍。生活在父母经常冲突家庭的孩子,成人后常以攻击行为和敌意行为来解决问题和冲突;易对他人产生敌
11、意、反社会行为、移情障碍、孤僻;常有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冷漠、紧张和焦虑。家庭暴力,往往使孩子难以发展出与其父母的亲密关系,导致孩子今后的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缺乏。,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沟通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家庭相比较,患者的家庭成员之间在交谈方式上较少彼此感应并且缺乏人际感受性;成员之间不愿意倾听对方的话语,很少有讯息交往。,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学校教育的影响德育与学生人格养成智育与学生人格养成体育与学生人格养成群众关系教育与学生人格养成校风与学生人格养成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养成,自立、成就动机、应对方式、自尊心、自信心
12、、时间管理,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社会阶层的影响不少研究表明,低社会阶层有较多心理疾病;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其孩子的行为特征也不同。,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社会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与人性:狼孩民族文化与民族性:巴里等人(Barry,Child&Bacon,1959)的研究表明,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以渔猎为生,需要坚定、独立、敢于冒险的性格。他们以仁慈宽大的方式管教孩子并鼓励其个性化,以培养出成人所具备的人格特征。而生活在西班牙南部山脉的塞姆人(Themne),以种植粮食为生,需要老实、服从、保守的性格。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似乎只在断乳期之前,之后便严厉管教
13、,甚至排泄也严苛训练,不允许有任何个性化,以便造就出农家所需要的人格特征。,王登峰和杨国枢的研究表明,西方人与中国人在人格特征的表述上有显著不同,而大陆和台湾的大学生在对人格特征的表述上则十分相似。,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环境基础,后天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合理的教养以及环境中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病态人格的形成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格的决定因素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三种交互作用方式反应的交互作用(reactive interaction)是指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唤起的交互作用(evocative intera
14、ction)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超前的交互作用(proactive interaction)是指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所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自我对交互作用的介入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选择、自我调控,人格障碍与克服,何谓人格障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也称为病态人格(psychopathic personality)又称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的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其思维和智力活动并无异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健全 人格 养成 教育 研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