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ppt课件(一).ppt
《基础会计ppt课件(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ppt课件(一).ppt(3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会计教程(一),第一章 总论(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学科体系,掌握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领会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会计职能2、会计要素,三、教学难点,1、会计职能的主要内容2、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确认,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目标教学法3、讲授法,五、教学媒介,多媒体,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节 会计概述第二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第三节 会计方法概述第四节 会计学科体系,什么是会计?,课 程 导 入,会计
2、的概述,第一节,一、会计的涵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与监督,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概述,第一节,会计的特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3、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4、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会计的概念,第一节,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的发展,西方会计的发展史:,会计的概念,第一节,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的发展,我国会计的发展史:,(一)古代会计阶段,主要技术方
3、法包括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簿记法和初创形态复式记账法等。要点:13世纪意大利“借贷复式记账法”中国西周“四柱清册”:,(二)近代会计阶段,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复式记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注:1905年中国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谢霖从日本引进复式记账法。,(三)现代会计阶段,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会计的概念,第一节,三、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会计职能的含义,会
4、计 职 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二)职能的发展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三、会计的职能,Forecast,Decision,Control,Analysis,会计的概念,第一节,三、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 职 能,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会计的概念,第一节,三、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监 督 职 能,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会计的概念,第一节,三、会计的职能(基
5、本职能)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关系,会计核算是基础,如果没有核算提供可靠的、完整的会计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也就不可能进行会计监督;反过来,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监督为保证。没有科学、严格的会计监督,核算也就没有意义。因此,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必须相辅相成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四、会计的任务-提供财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加强会计核算,提供财务信息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加强分析数据参与经营预算和决策,Responsibility&Bright Future,为谁提供财务信息?信息需求者 如何提供财务信息?确认、计量、记 录、报告 提供什么样的财务信息?营运信息、财务会计信息,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6、,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的含义,会 计 对 象,指会计所要反映 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一般对象: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一)会计的一般对象,工业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投入,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分配与退出,资金循环和周转,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一)会计的一般对象,商业企业资金运动,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经营资金循环,(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预算资金收支,静态表现,动态表现,
7、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金分布和存在形态及取得和形成的来源两方面,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中不断运动并转换形态,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会 计 要 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基本分类以后所形成的若干个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 计 要 素(6大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业务特性所做的大致分类。如下: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 成本和费用、利润,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资 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
8、)资产及分类,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资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资源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资产应该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资产,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负 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负债,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
9、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八、小结,会计发展阶段:古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会计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基本职能)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第一章 总论(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学科体系,掌握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领会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会计职能2、会计要素,三、教学难点,1、会计职能的主要内
10、容2、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确认,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目标教学法3、讲授法,五、教学媒介,多媒体,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1、会计动态要素2、会计前提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会计方法5、会计学科体系,复习回顾,1、会计是如何产生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会计的职能有哪些?3、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哪些?会计目标是什么?4、会计对象是什么?如何理解此概念?,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费 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11、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费用,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利 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得利和损失等。,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利润,会计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一、会计的对象(二)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会计要素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静态等式,动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综合等式,会计方法,第三节,一、会计方法的内容,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方法
12、,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方法,第三节,二、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复式记帐,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设置帐户,会计方法,第三节,五、会计核算工作程序,第四节 会计学科体系,补充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基本假设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经营
13、、自负盈亏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单位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分公司);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所有的法律主体应当是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在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和倒闭。会计核算上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它要求会计人员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选择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户、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的向有关方面反
14、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它要求对所有会计核算的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来予以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成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规定在我国境内,一般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家有关方面报送会计报表时,必须折算为人民币反映。,综述: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而货币计量则为
15、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会计信息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1、可靠性 又称客观性,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及资料可靠。包括:(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2)企业应当如实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真实面貌。(3)企
16、业应当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2、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有效的使用,就要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让会计信息易于理解。,4、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要点:(1)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交易或事项,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2)对不同
17、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交易、事项,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即: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来判断其重要性。,7、谨慎性 谨慎性又称稳健
18、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即: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于属于估计性质的事项,一定要注意稳妥、谨慎从事,留有余地。,8、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2)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3)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实训,实训目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实训资料:P19 实训1.2 实训要求:确定会计要素,并将实训结果填入表1.2,八、小结,2.1会计科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科目的名称与核算内容。能力目标:能够根据
19、经济内容选择合适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学习作风。,二、教学重点,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详解。,三、教学难点,各个会计科目所核算的详细经济内容讲解。,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五、教学媒介,多媒体,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详解,复习导入,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它们的确认条件分别是什么?,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保持会计指标的完整和统一适应国家经济管理要求及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名称要力求简明扼要,内容确切,统一编号。,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
20、目。,新课讲授,三、会计科目的意义:1、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连续核算和监督的重要手段;2、是设置账户、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3、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四、会计科目的分类,按隶属关系分类,总账科目(一级科目)明细科目(又可分为二级明细科目和三级明细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经济内容,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五、常用会计科目详解,常用会计科目解释.doc,八、小结,1、什么是会计科目?2、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哪几类?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又分为哪几类?,2.2 账户,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以及账户的分类知识;能力目标:会正确设置账
21、户。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二、教学重点,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分类,三、教学难点,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账户按用途分类,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五、教学媒介,多媒体教学,六、课时安排,2学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新课讲授 1、账户的意义 2、账户的基本结构 3、账户的分类,(一)复习导入,会计科目及其具体核算内容回顾,(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为了序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账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分类、
22、连续记录企业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账户具体表现为账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基本特征:具有一定格式;主要作用: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重要地位: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互联系: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互联系: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就是会计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互区别:外表形式不
23、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账户基本结构的含义 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账户基本结构部分: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其中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至于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三)账户的基本结构,(三)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一般包括的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3)摘要(对经济业务的概括说明)(4)凭证号数;(表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24、5)金额(即增加额和减少额及余额);,账户名称,年,月,日,凭证号数,摘要,借方(左方),贷方(右方),余额,借/贷,我国会计实务中三栏式会计账户基本格式,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确认的日期,账户一般包括的内容:,说明登记账户的来源、依据,为以后查账提供便利,用以概括说明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用以填写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增加、减少及变动的结果,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为了会计研究和教学的方便,我们将账户的基本结构简化为左右两方的“T”形账户,其中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账户的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取决于记账方法和账户性质。,账户名称,贷方(右方),借方(左方),账户
25、中的金额指标,银行存款,余额,借或贷,贷方(右方),借方(左方),月 日,凭证号数,摘 要,10 1,期初余额,借 10000,10 5(略)销售商品收回货款 40000 借 50000,10 15 支付购材料款 20000 借 30000,10 22收回欠款 60000,借 90000,10 27,偿还借款,30000,借 60000,1031,10月末余额,100000,50000,借 60000,年,2000,假设记增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10 000,+,100 000,-,50 000,=,60 000,假设记减少,账户中的金额指标,会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会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8548.html